根據美國政策國家基金會(hui) (NFAP)的數據,美國大多數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即價(jia) 值超過10億(yi) 美元的私營初創公司)都至少有一位移民創始人。盡管其中一些公司以及這些公司創始人們(men) 的大名“如雷貫耳”,比如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老家在南非的埃隆·馬斯克。但數百家不那麽(me) 有名的獨角獸(shou) 公司,它們(men) 卻僅(jin) 僅(jin) 是由少數幾個(ge) 國家的頂尖人才創立的。
截止2022年,美國境內(nei) 共有獨角獸(shou) 企業(ye) 582家,其中319家公司有至少一位,總計382位移民創始人。然而,遍數這些創業(ye) 大佬們(men) 的“老家”,很容易就會(hui) 發現,他們(men) 紮堆似的來自少數幾個(ge) 特定的國家。有且僅(jin) 有9個(ge) 國家誕生了兩(liang) 位數以上的美國獨角獸(shou) 企業(ye) 創始人。共有244位獨角獸(shou) 創業(ye) 大佬來自這9個(ge) 國家,占到了總數的63.8%。
從(cong) 總數上來看,來自印度的創業(ye) 達人最多。共有66位獨角獸(shou) 公司的創始人來自印度。但如果考慮到母國人口體(ti) 量的因素,猶太人才是美國創業(ye) 圈子裏“最閃亮的崽”—— 共有54名獨角獸(shou) 公司創始人來自以色列。
作為(wei) 對比,印度人口超過14億(yi) ,而以色列全國人口不過900多萬(wan) 。這一點似乎也可以印證以色列/猶太人在美國商業(ye) 金融領域的統治性地位和影響力。事實上,僅(jin) 僅(jin) 是印度和以色列兩(liang) 個(ge) 國家出生的獨角獸(shou) 公司創始人就已經占到總數的31.4%,排行榜上前六名國家,印度、以色列、英國、加拿大、中國、法國,其創始人之和就超過了總數的一半。
這些移民創始人們(men) 在美國創立全世界各行各業(ye) 規模最大的初創公司。比如張一鳴和他估值1400億(yi) 美元的字節跳動;來自愛爾蘭(lan) 的帕特裏克&約翰·科裏森(Patrick & John Collison)兄弟和他們(men) 估值950億(yi) 美元的 Stripe;來自印度的阿波娃·梅塔(Apoorva Mehta)和她估值390億(yi) 美元的 Instacart ……
盡管部分獨角獸(shou) 公司的創始人在抵達美國以前就已經是頗為(wei) 成功的商業(ye) 領袖,但更多的人是在青少年時期,或是以國際留學生的身份來到美國的。譬如大數據領域的獨角獸(shou) 公司 Databricks 就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MP實驗室的7位計算機科學博士聯合創立。7人當中有5位是分別來自羅馬尼亞(ya) 、伊朗以及中國的移民。*Databricks 如今的估值也達到了380億(yi) 美元
此外,還有51位獨角獸(shou) 公司創始人(未包含在前文的統計中),他們(men) 雖然本身不是移民,但卻是一代移民父母所生的第一代美國人。不僅(jin) 如此,根據 NFAP 的統計,超過80%的獨角獸(shou) 公司在很多關(guan) 鍵職位上都雇有移民,無論是公司創始人、C字開頭的高管,或是其他關(guan) 鍵職位。其實,即使是從(cong) 曆史上看,美國一些最大的公司也不是由美國人創立的。例如,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的創始人於(yu) 1800年代初才從(cong) 英國和愛爾蘭(lan) 移民;美國也是全球最大芯片公司之一的英偉(wei) 達(NVIDIA),市值最近突破了萬(wan) 億(yi) 美元,其創始人黃仁勳則出生於(yu) 中國台北。
顯然,作為(wei) 全世界冒險者逐夢遊樂(le) 場的美國,依舊是頂尖人才們(men) 成就一番大事業(ye) 的最佳舞台。
最後,還有幾個(ge) 有意思的點值得說說。截止2022年,全世界共有800多家獨角獸(shou) 初創公司,其中有35家還是估值超過100億(yi) 美元的超級獨角獸(shou) (Decacorn)。
金融科技、電子商務領域的公司牢牢占據著超級獨角獸(shou) 中的霸主位,共有13家公司從(cong) 事相關(guan) 領域的業(ye) 務。超過77%的超級獨角獸(shou) 和科技領域直接相關(guan) ,主要從(cong) 事金融和商業(ye) 軟件方麵的業(ye) 務。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非科技類超級獨角獸(shou) ,其核心競爭(zheng) 力依舊來源於(yu) 自身的技術領先。
另外就像,上麵說的,美國依舊是創業(ye) 者們(men) 最佳的遊樂(le) 場 —— 35家超級獨角獸(shou) 中有16家來自美國。
還有10家超級獨角獸(shou) 公司來自中國。
今日“企業(ye) ”科研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