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最初接觸辯論是4年級時,一則在學習(xi) 群中發出的“找隊友”訊息,就像蝴蝶的翅膀輕輕顫動,讓她在這樣一個(ge) 偶然的契機中走向了辯論。
然而,當時的Grace對於(yu) 辯論的了解幾乎為(wei) 0,甚至對於(yu) 要參加的是怎樣的辯論賽事都毫無所知:“在比賽之前我從(cong) 來沒有學過辯論,但剛好當時在群裏看到有個(ge) 姐姐在找隊友,我們(men) 就想著可以去試一試,了解一下。”親(qin) 身體(ti) 驗過辯論賽事後,Grace對於(yu) 辯論的興(xing) 趣就愈發濃烈了。
很快,她報名了辯論課開始正式地學習(xi) ,然而這個(ge) 過程中也有個(ge) 小小插曲:“我們(men) 一開始接觸辯論的時候,報課之後才知道學的是BP,而辯論是有很多不同的賽製的。不過後來也覺得學BP挺好的,挺有挑戰性的。”Grace媽媽這樣說道。 對於(yu) 辯論有了大致的了解後,Grace和媽媽也開始關(guan) 注到美辯的賽事:“其實去年 (2022年) 我們(men) 就想要報名NHSDLC的比賽了,但是當時的辯題感覺對像她 (Grace) 這麽(me) 小的孩子來說還是挺有難度的,所以最後就沒報名。
不過我們(men) 當時關(guan) 注了公眾(zhong) 號,後來看到了暑期線上訓練營的推送,我覺得上午有coach講課,下午讓孩子們(men) 實踐這樣的安排特別好,所以就報名了。” 聊到這一次的集訓,Grace仍然記憶猶新:“參加那次訓練營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美辯是什麽(me) ,也不知道是什麽(me) 規則,所以這次訓練營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真正帶我入門了美辯,了解了基本的規則,以及應該怎麽(me) 樣係統地備賽。
因為(wei) BP是即興(xing) 的辯題,所以賽前幾乎是沒有準備的,之前也打過WSD的比賽,但都是憑自己的想法寫(xie) 到哪算哪,這是第一次有人教我應該怎麽(me) 寫(xie) 一份辯論稿。”這一次的訓練營讓Grace收獲滿滿,在今年的春季辯題公布後,對AI十分感興(xing) 趣的她果斷報名了春季賽。
當時就讀5年級的Grace在美辯上仍稱得上是萌新,也沒有組過搭檔,為(wei) 了找到合適的隊友,她還臨(lin) 時去參加了托福考試,沒想到竟然考出了115分的成績,這也算意外的驚喜。
雖然Grace是在4年級時第一次接觸到辯論,但如果要追根究底,辯論的苗芽究竟是何時萌發的,那或許在她小時候表現出極大的閱讀興(xing) 趣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從(cong) 很小的時候,Grace就展現出了在閱讀上的濃厚興(xing) 趣,直到學業(ye) 繁忙的此時此刻,她也仍然會(hui) 為(wei) 自己保留出足夠的閱讀時間:“我從(cong) 小就喜歡看新聞看書(shu)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也是看書(shu) 。
對我來說,閱讀是一種放鬆,一定程度上也能幫助我提升辨論的能力。”一度擔心Grace會(hui) 因此近視的媽媽也忍不住笑道:“如果把時間安排得特別緊張,她就會(hui) 跟我抗議說‘我都沒有閱讀時間啦!’。我認為(wei) 讓孩子去做她感興(xing) 趣的事情一定是主動性更強的,所以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也應該尊重她的興(xing) 趣,盡力支持她。”
盡管周遭環境日漸內(nei) 卷,但比起考試成績、獎狀獎杯,Grace媽媽更在乎女兒(er) 的身心健康和興(xing) 趣愛好:“我覺得家長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被周圍的人裹挾,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要做到也很難。但隻有家長清醒不焦慮,才能夠處理好親(qin) 子關(guan) 係,更好地引領她、幫助她。”事實上,這樣的教育理念是Grace媽媽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的:“我不會(hui) 要求她學辯論、打比賽就必須要得獎,因為(wei) 我始終認為(wei) 成長比結果更重要。
平時的日常生活裏,除了要求她保持閱讀和運動之外,我們(men) 也不會(hui) 給她太多的壓力。在家裏討論一些事情或者聊起新聞之類的話題,我們(men) 也會(hui) 主動讓孩子加入,而不會(hui) 刻意避諱一些負麵的消息。”在Grace媽媽看來,即使是孩子也有權利知道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men) 想讓她明白,真實的世界就是會(hui) 有光明的一麵,也會(hui) 有黑暗的一麵,所以任何話題都會(hui) 跟她聊,我們(men) 之間無話不談。”而這樣的教育方式,讓親(qin) 子之間的關(guan) 係無比親(qin) 密、信賴,因為(wei) Grace知道,在自己的身後永遠有父母的支持。
在決(jue) 定參加春季賽後,Grace媽媽幫助她收集了許多關(guan) 於(yu) AI的資料:“我們(men) 買(mai) 了很多書(shu) ,我也在網上找了一些相關(guan) 的雜誌和專(zhuan) 欄,打印出來給她看,包括一些科普的視頻、專(zhuan) 家的講座等等,我都會(hui) 和她一起看。
因為(wei) AI這個(ge) 概念還是比較晦澀和專(zhuan) 業(ye) 的,我就想著用更加具象的方式讓她去了解AI,這樣是不是能讓她更容易理解。”剛踏上辯論這條路,在成為(wei) 有經驗的辯手之前,Grace媽媽也為(wei) 她提供了不少幫助和引導,讓她能夠更好地平衡學習(xi) 和比賽,但在Grace媽媽的心中,仍然期待有一天能夠完全放手,讓孩子跟上前輩的步伐,更加獨立地向前走。
“說實話,打第一場比賽(春季線上賽I)的時候我們(men) 真的沒有想到會(hui) 拿冠軍(jun) 。”這幾乎算是Grace第一次正式參加大型的美辯賽事,懷著忐忑的心情小試牛刀卻一舉(ju) 摘得桂冠,無疑是意外之喜:“想著既然新手組已經能拿冠軍(jun) 了,那我們(men) 就試試挑戰初中組吧,結果是拿到了4強。既然如此,我們(men) 下一場是不是可以試試看公開組,感受一下不同組別的比賽氛圍呢?”抱著這樣的想法,Grace媽媽在三場比賽中分別為(wei) 女兒(er) 報名了三個(ge) 不同的組別。
在三場難度逐漸遞增的比賽中,Grace一直與(yu) 同一位隊友搭檔,而這位“特別靠譜的隊友”也在比賽中給了Grace不少的信心:“我和Richard (搭檔) 是在一次BP的辯論課上認識的,當時覺得他很厲害就互相加了聯係方式,後來相處中發現他打美辯也特別厲害,所以找隊友的時候一下子就想到了他。
後來在線上賽II的一場比賽裏,我口誤說錯了一個(ge) 數據,他也很快就反應過來幫我糾正了,最後也贏得了這一場比賽。他在比賽裏真的幫助了我很多,我一直特別感謝他。”這場有驚無險的比賽在Grace的美辯旅途中可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jin) 因為(wei) 那個(ge) 小小的失誤,更因為(wei) 麵對強敵卻毫不慌亂(luan) ,堅持到底贏得勝利的自己。
“那次對戰的兩(liang) 個(ge) 姐姐特別強,她們(men) 經驗很豐(feng) 富,而我當時還是一個(ge) 美辯新手,所以那一場比賽打得特別激烈特別艱難。但是我當時就憋著一股勁兒(er) 吧,沒有因為(wei) 對方很強就直接認輸,還是扛住了,最終就贏了。”回憶起這次比賽,作為(wei) 場下的旁觀者,Grace媽媽也記憶猶新:“我記得比賽的前一天,他們(men) 兩(liang) 個(ge) 還改稿到很晚,還對前一天的比賽做了詳細的複盤——哪裏比較好、哪裏還能再改進,我覺得這也是他們(men) 能贏這場比賽的重要原因吧。”
但比起結果,Grace媽媽說道:“其實就算比賽輸了我也覺得他們(men) 表現已經很好了,但是碰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他們(men) 沒有放棄沒有氣餒,反而迎難而上,這是讓我最最感到欣慰的。”
一次性體(ti) 驗了三個(ge) 組別的比賽,遇到了不同辯齡、實力和風格的對手,Grace也對美辯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NHSDLC的選手都很厲害,我發現在打新手組和初中組的比賽時,大家主要還是基於(yu) evidence在打,比的是誰的數據強。但當我去打公開組的時候,我就發現大家就沒有那麽(me) 依賴evidence了,反而更多是以邏輯取勝。”
或許是“邏輯”一詞有些抽象,Grace又補充道:“我覺得拆解辯題就像剝洋蔥——從(cong) 辯題到底在說什麽(me) 、它的含義(yi) 是什麽(me) ,到圍繞它發生了什麽(me) 、法律層麵上這件事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影響——你一層一層剝下去,這個(ge) 邏輯線就自然而然浮現出來了。
而在比賽中,有時候比的就是誰能夠剝得更深、對這件事的了解更多。”為(wei) 了更好地厘清邏輯,Grace利用excel給自己準備了一個(ge) “秘密武器”:“我會(hui) 把自己想到的所有觀點和立場都列到表格裏麵,方便查看。大約形成簡單的觀點後再去搜資料佐證觀點,然後開始寫(xie) 辯稿。”
▲ Grace的表格工具
同時,她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備賽經驗:
Tips
01. 交鋒表達清晰
比起說得快或是稿子的文學性,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更重要;
02. 從(cong) 辯題切入
不要以觀點切入,要從(cong) 辯題切入,在組織觀點之前深度了解辯題是更重要的;
03. 備賽有的放矢
備賽時間或隻能跟搭檔線上溝通的情況下,每一次討論前都要明確目標——這一次要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討論什麽(me) 內(nei) 容?——確保每一次的討論都能達成目標。
采訪的最後,我們(men) 邀請Grace媽媽分享了一些心得:“在學辯論之前,Grace也經常憑喜好做事,容易鑽牛角尖,但現在她已經變得非常好溝通了,有些事你隻要告訴她道理、講清楚利弊,給她一些時間,她就能有自己的判斷。
所以我特別建議像她這個(ge) 年齡段的孩子去嚐試學習(xi) 一下美辯,因為(wei) 它能夠培養(yang) 孩子的思辨能力,而這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尤其在現下這個(ge) 信息量巨大的時代,孩子有思辨能力,能夠自己去判斷這件事的真假是非極其重要。” 對於(yu) 剛剛接觸到美辯的家庭,Grace媽媽也給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我覺得第一應該是紮實的英語聽說讀寫(xie) 的能力,這是最基礎的先決(jue) 條件。 第二就是廣泛的閱讀。打辯論要求孩子能夠從(cong) 多個(ge) 角度去思考辯題,那麽(me) 對於(yu) 各個(ge) 學科就一定要有基本的了解。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關(guan) 心真實的世界。家長們(men) 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多走走看看,多跟不同的人交流,通過豐(feng) 富的體(ti) 驗和經曆提高孩子的認知。”
行文至此,我們(men) 想到了Grace媽媽在采訪中聊起的一件小事:“Grace很喜歡運動,今年我們(men) 也參加了一個(ge) 斯巴達障礙賽,隻要參與(yu) 就會(hui) 得到一個(ge) 紀念獎牌,選手可以自己在獎牌上留下一句話。
當時我就問她,你想在獎牌上寫(xie) 什麽(me) 呢?她說就寫(xie) 上‘書(shu) 寫(xie) 自己的故事’。” 未來的路上,我們(men) 也祝願Grace能夠朝心之所向繼續奔跑,如她所願,書(shu) 寫(xie) 出屬於(yu) 自己的精彩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