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要考1550+應該怎麽做?

很多同學都有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一遇上問題,懂就懂,不懂就問,老師卻認為(wei) :不懂就問,未必就是好事

如果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人求助,而不是思考怎麽(me) 解決(jue) 自己不懂的問題,可能會(hui) 遮掩學生低質量的努力,讓學生錯失獨立深度思考和成長的機會(hui) ,最終導致學習(xi) 結果不盡人意。

SAT考生在衝(chong) 向1550的這個(ge) 過程中 一定要做到“實在不懂才問”

你沒有自己獨立深入的思考產(chan) 生的問題,因此沒有獨立發現產(chan) 生問題的根源,因此這類錯誤你自己還會(hui) 犯,你沒有獲得獨立深入思考的收益。

老師幫你講了,你是馬上就懂了。但那不是你辛苦得來的,所以你會(hui) 覺得這個(ge) 我“本來就該懂”,老師其實是白講了。 我們(men) 可以看到,優(you) 秀的學生和不那麽(me) 優(you) 秀的學生,有一個(ge) 很重要的區別,就體(ti) 現在“不懂就問”的具體(ti) 執行上。

成績不好的學生,模考完了,給老師放一堆問題,很多問題,其實特別簡單,或者不那麽(me) 難,自己就能想明白。好學生也可能遇到很多問題,但他拿來問你的,第一很少,第二很難,也就是說很多問題是容易或者中等難度,是他過濾過了,也就是他通過思考自己解決(jue) 了,留下的是實在解決(jue) 不了的,才來問老師。

自己獨立處理問題,消化疑問,留下高難題目和老師討論。這樣的“實在不懂才問”,才能幫助自己拿到特別高的分數。

我在這裏給大家講一個(ge) 非常鮮活的例子,BMC一個(ge) 學生,當年的SAT是考的1580,現在的LSAT,第一次就考到170。無論是SAT的1580, 還是LSAT的170, 成績都是非常優(you) 秀。這個(ge) 學生有一個(ge) 特點:但凡他問我的問題,都是需要非常認真才能夠答清楚的。尤其是他備考LSAT過程中遇到的邏輯難題,很有解答難度。

他從(cong) 來不問我自己一想就能明白,或者多想想想就能明白的題目。因為(wei) 第一,那類題一般他不會(hui) 錯,第二,他就算錯了,他自己很快或者經過努力就明白錯到哪裏了,也就是說他是深入思考過了。

他提出來的問題,實在想不明白的。簡單錯和中等錯,自己想明白的,記憶或者印象才深刻。老師講的,其實很多時候沒深刻印象。

我認為(wei) 所有的sat考生在衝(chong) 向1550的這個(ge) 過程中,都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把“不懂就問”演化成“實在不懂才問”

“不懂就問”是一種大體(ti) 的認識論而不是具體(ti) 的方法論。

在我看來,“不懂就問”是一種大體(ti) 的認識論,而不是具體(ti) 的方法論。

part.1說它是認識論

說它是認識論,是因為(wei) 從(cong) 根本上講,你真的會(hui) 有不懂的問題,真得請教別人。但從(cong) 方法論上講,如果你不懂,你馬上就問,這就會(hui) 出問題。也就說,“不懂”不能成為(wei) “就問”的充分條件。 因為(wei) 有的問題,你是第一反應不懂,或者第二反應不懂。如果這樣,你應該下來重新深入再思考。有的問題真就被你自己想明白了,剩下怎麽(me) 都想不明白的,才是你真正該問的。

part.2落實到方法論

準確講,不懂就問,落實到方法論上,應該是“實在不懂才能問”。實在不懂才可以問,而不能說一有不懂就馬上問。不懂就問,必須演變成“實在不懂才能問”,而且“實在不懂就必須問”。

反對的是什麽(me) 呢?反對的是一不懂就問。為(wei) 什麽(me) 我要做這個(ge) 區分呢?因為(wei) 很多學生他們(men) 實際上就陷入了一有不懂就問的誤區,還把這個(ge) 歸納為(wei) 不懂就問,於(yu) 是認為(wei) 自己學習(xi) 態度端正,於(yu) 是心安理得。 比如說有的同學做SAT模考錯了題,模考一完就馬上來問。那些錯題你一看就發現特別簡單,學生自己也覺得特別簡單,怎麽(me) 當時就錯了呢?這些題其實都應該是自己複盤,複盤以後就會(hui) 發現很多錯的都是不該錯的。

所以,先獨立梳理深度思考才是正道。當然一套題下來,很有可能有那種題,學生自己怎麽(me) 想都想不明白。那種題才該是問的。對這種題,你先反複想過,這本身就是收獲。

當有很多問題時滿分學員都是怎麽(me) 解決(jue) 的呢?

我還有一個(ge) 學生,2012年第一次參加SAT考試就拿下閱讀滿分800。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wei) 2012年考試是老的紙筆考試,非常有難度,那麽(me) 他是怎麽(me) 學的呢? 他的學習(xi) 有一個(ge) 典型的特征,就是“學得深,學得狠”

“學得狠”什麽(me) 意思呢?白天講過的閱讀,他確定有難度的,要晚上一個(ge) 字一個(ge) 字把它背完,不背完不睡覺。有任何不懂的地方,他都把它想明白,實在想不明白,他一定把它問明白。

“學得深”什麽(me) 意思呢?他除了學我上課的材料之外,他還自己給自己加碼,讀那種很深的哲學原著。當然了,這是因為(wei) 他喜歡哲學,而不是說他備考SAT的時候為(wei) 了SAT高分去學哲學,而是說他自己同時看哲學的時候,也會(hui) 自己努力想明白,實在想不明白,才來問我,就來問我。

這樣就保證了他整個(ge) 學習(xi) 的高度和深度,保證了學習(xi) 的一貫的水準。正是這種高質量高水平的勤奮,就讓他一次拿下了閱讀800分。

結語

最後我說一點我的經驗,在我自己的關(guan) 鍵成長環節,我是沒有老師可以問的。我學習(xi) LSAT,GRE,GMAT, SAT都是獨立完成的,哲學原著閱讀也是沒有辦法問別人的。 我站上講台多年以後,可以和我的學生討論疑點難點了,但我自己在成長的時候是沒有這種機會(hui) 的。我有很多疑問,都是怎麽(me) 解決(jue) 的呢? 四字方案:“左衝(chong) 右突”

反複想,左右琢磨,動手抄寫(xie) ,動手寫(xie) 解釋,寫(xie) 歸納,寫(xie) 翻譯。

李安老師:SAT要考1550+,一定要做到“實在不懂才問” 李安老師:SAT要考1550+,一定要做到“實在不懂才問”

老師的筆記

還有就是難題自己想明白以後,發給不同學生,分別給他們(men) 講,自己越講,理解越深刻。有時候實在想不明白,就幹脆先發給個(ge) 別學生,承諾啥時候會(hui) 交流,這樣逼著自己突破。

李安老師:SAT要考1550+,一定要做到“實在不懂才問”

一句話:用種種方式逼自己深入思考。我的閱讀還算不錯,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解決(jue) 問題都得靠自己。我講這些經曆,就是為(wei) 了說明獨立深度思考的重要性。萬(wan) 不要被“不懂就問”給騙了,自己放棄獨立深度思考。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Level期中考試全科備考指南!

下一篇

上海國際學校光劍/諾美/寶山世外春招考試內容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