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到底應該申請幾所美本通過率最高!

申請與(yu) 數量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在選擇學校的時候,經常會(hui) 有不少學員和家長詢問,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到底選擇幾所大學是比較合適的。是不是申請的學校越多,錄取的可能性就越高?

22FALL,加州小夥(huo) Sid一口氣申請25所美本院校,最終拿下斯坦福、哥大、WUSTL、UCLA、UCB等等學校錄取offer;

23FALL,美高Dennis同學向超過200所大學提交入學申請,並收獲了185枚錄取offer,150所大學都提供了獎學金,累計金額超過1000萬(wan) 美金,最終成功牽手藤校康奈爾大學。

每年,我們(men) 都能聽到不少legend的“海王”申請故事,到底申幾所學校合適?廣撒網真的能撈大魚嗎?不少同學和家長都向我們(men) 發出了這些疑問。

很多家長和學生往往都會(hui) 糾結這個(ge) 問題,選校選了好多心儀(yi) 的,是不是都填上,隻要能申上一所就行?理論上,沒有問題。但關(guan) 鍵是,有必要選那麽(me) 多嗎?

我們(men) 應該明確,所謂的申請“通過率”和選校的數量並沒有直接的聯係,即並不是申請的數量多了,就一定能夠提高成功率。

專(zhuan) 家建議,學生申請4-15所學校即可。而CB官方給出的建議則是4-8所就足夠,裏麵包括衝(chong) 刺學校、目標學校和保底學校。

但在這之前,機構建議申請者在確定申校數量之前,先進行以下準備工作:

1、多維度了解美國院校,不要申請自己不想去讀的院校

申請自己不想去讀的院校無疑會(hui) 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即使你的保底院校不是你的首選院校,它們(men) 也應該是你願意去就讀的大學。

如何確定這所院校是不是自己想去讀的院校呢?我們(men) 建議申請者通過School Research(院校官網、公眾(zhong) 號、社交平台賬號、Info Sessions、宣傳(chuan) 手冊(ce) 等途徑)、校友溝通、校園訪問(線上或線下)等多種方式了解美國院校,維度包括但不限於(yu) :

🌄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安全程度、生活便利程度、就業(ye) 和實習(xi) 機會(hui) 等;

🏢學校類型:公立還是私立、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等;

🎓專(zhuan) 業(ye) 開設:是否有自己預期想讀的專(zhuan) 業(y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在該學校是否屬於(yu) 優(you) 勢學科等;

🙋教學質量: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學生評價(jia) 等;

📺相關(guan) 資源:學術資源、課外資源、國際化資源等;

🎈人文環境:校園氛圍、文化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宗教信仰、文體(ti) 活動等;

💰經濟因素:學費、消費水平等;

對於(yu) 申請準備比較早,且語言和標化還未定型的學生,可以通過以上方式提前了解美國院校,進行初步篩選。

2、深入調研美國院校的錄取要求,根據自己的綜合條件進一步篩選院校

完成院校的初步篩選後,可以將自己的綜合條件,如GPA、語言考試成績、標化考試成績、軟件活動等同美國各院校官方給出的往年錄取相關(guan) 數據相對比,進一步篩選院校。

如果條件相對優(you) 秀,自己又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院校的學生,可以考慮以ED(Early Decision,具有約束力/捆綁式的提前錄取)的方式進行申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申請的成功率,且大部分院校的ED申請結果會(hui) 在12月中旬揭曉,如果順利獲得錄取,則無需再準備其他院校的申請。

盡管鼓勵學生以早申請的方式衝(chong) 刺一些院校,但如果學生的GPA、語言考試、標化考試成績等遠遠低於(yu) 一些競爭(zheng) 異常激烈的院校的平均成績,則被錄取的概率會(hui) 非常低,因此不建議學生衝(chong) 刺這類院校,而是選擇更能“夠得到”的院校來衝(chong) 刺。

3、至少選擇2-3所保底院校

選擇足夠的保底選校無疑是為(wei) 了避免最終出現無學可上的局麵。一般我們(men) 建議申請者選擇2-3所衝(chong) 刺院校、3-4所匹配院校、2-3所保底院校。

4、不要申請過多數量的院校

美國各院校的申請要求不同,截止日期也有所差異,各院校也有各自的補充文書(shu) 需要完成。因此,每多申請一所院校,就要花更多時間來了解其官網的信息、研究申請策略、準備申請文書(shu) 、整合申請材料等,部分院校還需要單獨準備麵試,整體(ti) 的工作量非常龐大。

除了在申請費上的額外開銷外,耗費更多的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也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每所院校的申請文書(shu) 。如果選校清單上的院校超過了15所,那麽(me) 建議申請者再仔細考慮一下這個(ge) 清單上是否有不適合或自己不太想去的院校。

總之,無論申請多少所院校,都要盡早了解、盡早規劃、盡早準備。這樣才能讓美國本科申請有條不紊地進行,最終收獲理想的院校錄取!

5、考慮獎助學金

如果學生申請了多所學校,在拿到了幾所學校的錄取和獎學金/助學金之後,可以根據獎學金水平進行對比,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如果申請的學校較少,特別當隻申請了幾所同一水平的學校時,自己就會(hui) 落到比較尷尬的處境,容易出現“全軍(jun) 覆滅”的現象。

最後,也得提一句,申請費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目前頂尖大學的平均申請費都在70美元以上,如果申請10所學校的話,就是700美元,約合人民幣5000+元。

所以,如果真的認真去做選校清單,有規劃準備申請,是沒有必要一次申請那麽(me) 多學校的。

那麽(me) ,在做好以上準備後,對於(yu) 申請數量,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呢?

01 具體(ti) 幾所?

首先,Common App一個(ge) 賬號最多申請20所學校。根據CA官網公布的數據統計,23FALL美本申請者人均申請院校的數量為(wei) 5所。

美本定校越多越穩?統計數據告訴你,中國孩子到底應該申請幾所通過率最高!

而這其中,中國地區申請者人均申請院校的數量為(wei) 8.55所。

美本定校越多越穩?統計數據告訴你,中國孩子到底應該申請幾所通過率最高!

當然,這是隻是一個(ge) 平均值。隨著申請越來越卷,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很多同學傾(qing) 向於(yu) 申請10-12所來提高錄取的保障。畢竟如果你平均有25%的幾率錄取,那申請20所院校從(cong) 統計學上來說肯定會(hui) 比申請10所院校更有機會(hui) 。

但事實上,當你把申請數量無限增加的時候,平均的錄取幾率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如果隻考慮“廣撒網”的因素,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絕大多數的院校拒絕。

02 為(wei) 什麽(me) 拒絕“廣撒網”?

第一,沒有這麽(me) 多的時間

雖然大多數的學校都可以通過Common App申請,但仍有部分學校需要通過其他的係統申請。

加州大學,隻能通過UC Application申請,不過好在是UC的9所本科院校隻需要提交一套申請材料。

https://apply.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my-application/login

麻省理工學院,隻能通過自己院校的獨立申請係統

喬(qiao) 治城大學,同樣也隻能通過自己院校的獨立申請係統遞交申請

https://uadmissions.georgetown.edu/applying/

若選校目標中包含這幾所學校自然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另外,美國申請和英國申請不同,不是一套材料走天下,即便通過CA申請的大部分學校可以直接套用一篇主文書(shu) ,但依然會(hui) 需要提交各個(ge) 學校的補充小文書(shu) ,這些小文書(shu) 需要基於(yu) 對學校的充分了解,並且想清楚自己和學校的匹配點之後再去創作,這些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廣撒網”確實是一種策略,但是這也意味著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不同學校的申請材料。根據網絡統計數據,每年也有不少申請20所以上的同學,但是被拒率也普遍偏高。所以如果你的精力有限,建議還是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好好規劃。

其次,時間成本高

我們(men) 一直在強調美國申請是申請人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不僅(jin) 要看學校的排名、實力、名氣,也要看它的教學風格和理念是否與(yu) 自身相配,而且,即便是同一個(ge) 名字的專(zhuan) 業(ye) ,開設的課程和研究的方向也有可能完全不同,這些都要通過前期的調研去分析。

因此,盡管美國大學非常多,符合你的能力水平區間的選擇可能也很多,但真正適合你的學校並不會(hui) 有無數所,如果你想學的專(zhuan) 業(ye) 比較冷門,這個(ge) 選擇會(hui) 更少,為(wei) 了提高錄取率而強行增加申請數量,確實是一種時間成本浪費。

金錢開銷大

金錢成本上是最直觀的浪費,我們(men) 可以來算一下:

申請每所大學的費用最高可達$75

SAT/ACT免費送分的額度是4份,超出部分每次是$11-12

AP每年可以免費發送一次分數報告,額外部分則要$15一次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網友紛紛猜測,那些申請了200+院校的同學,所申請的院校應該許多都免除了申請費,參考意義(yi) 並不大。隨著大學學費水漲船高,未來入學後需要花的費用隻增不減,大家還是該省省、該花花!

03 如何擇校?

① 再優(you) 秀也要慎重保底

有位UC小夥(huo) Sid拿到了UC旗艦校區UCB/UCLA的offer,卻被UCI放進了waitlist,甚至普渡大學也沒給一個(ge) 翠鹿。一方麵不排除有overqualified的因素,另一方麵這也給我們(men) 敲了個(ge) 警鍾,保底校也需要慎重選擇。

例如,第一梯隊院校目標申請者常常拿UC做保底,但實際上近年來UC的申請熱度隻增不減,即便是UCI、UCD、UCSD等院校想來保底也不一定能兜住。

② 不要申請任何你不想就讀的大學

ED校具有綁定性,因此必須是發自內(nei) 心的向往,一旦錄取會(hui) 毫無猶豫地入學。而保底校雖然作為(wei) 一條“後路”,但也一定要是你自己願意去,或者說不排斥的。

本科四年會(hui) 影響學生未來的學業(ye) 和就業(ye) 方向,要委曲求全地度過四年不僅(jin) 是對自己的一種精神折磨,對未來的人生發展也毫無益處。

③ 申請前做好充分的school research

School research是美本申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ge) 環節。大家可以直接去看學校官網來做school research,如果你能夠點到這個(ge) 網站沒有新的跳轉鏈接,那相信已經了解得十分到位了;另外還能從(cong) 學長老師、朋友口中了解,或者自己去實地訪校。

④ 在心裏對申請的學校進行排名

通常來說學校會(hui) 在4月初發offer,而在5月1日前就要確定入讀與(yu) 否,在此期間你需要對所有拿到的offer進行抉擇,包括但不限於(yu) 進行campus visits、獎學金/財政援助對比等等環節。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在申請遞交之後在心裏對學校做一個(ge) 自己的排名,等拿到offer之後就隻需要對比一下學校給出的offer情況,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對比細節。

雖然是甜蜜的煩惱,但時間緊張的抉擇總是讓人有些壓力,也會(hui) 影響理智判斷。

建議總結

首先,要衡量你的入學預算。

在開始申請大學之前,盤點一下你的各項支出,比如TOEFL、SAT 和ACT之類的入學考試要花費一筆,機構服務費用,還有你提交的申請也要交申請費。相比於(yu) 你將來要在學費上的花費,這些費用很容易理清。同時,關(guan) 注學校的特殊政策,自己的預算和入學後大概費用,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考慮一下學校規模

不同規模的大學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氛圍。在小型大學中,你更有可能獲得個(ge) 性化的關(guan) 注,但它們(men) 的資源可能更少,學生的多樣性也更少。如果你希望加入一個(ge) 更加關(guan) 係緊密的社區,並且享受一個(ge) 舒適且親(qin) 密的環境,那麽(me) 小型學校會(hui) 很適合你 。

在小型規模的大學裏交朋友更加容易。如果你隻和幾個(ge) 同學交朋友,那麽(me) 你們(men) 可以頻繁見麵。你是否喜歡高中時的小班討論?你和你的老師是否有很好的關(guan) 係?這兩(liang) 件事是你極有可能在小型學校需要經曆的問題。你可以更多的機會(hui) 和教授進行互動,或者直接去學習(xi) 教授的課程而不是跟著助教進行學習(xi) 。

假如,你是一個(ge) 喜歡結識新朋友的人,在一所大型學校裏,你將有機會(hui) 認識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並參加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如果你願意去探索,你很可能會(hui) 找到和你有相同興(xing) 趣的人。你幾乎肯定會(hui) 找到與(yu) 你的熱情相符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機會(hui) 。大型規模的大學也更有可能有資金充足的體(ti) 育項目和設施。

如果你想在學術研究方麵起步並獲得經驗,一個(ge) 大型規模的美國大學可能會(hui) 符合你的預期。大型大學會(hui) 提供所有你要進行學術研究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如果你進入的是大型研究型大學,你就更有可能有機會(hui) 與(yu) 在自己領域處於(yu) 領先地位的教授合作。有可能成為(wei) 開創性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或在高知名度的會(hui) 議上展示研究。

大型大學必須提供最先進的研究設備,以便他們(men) 備受矚目的教學人員能夠繼續做出新發現並進行發表。本科生通常可以使用這些研究設備,並用於(yu) 他們(men) 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況下,這將為(wei) 研究生項目的錄取帶來優(you) 勢,研究生項目重視那些在本科階段已經顯示出研究能力的學生。

再者,考慮一下你希望申請的專(zhuan) 業(ye)

如果你想要就讀於(yu) 一個(ge) 非常特別而小眾(zhong) 的專(zhuan) 業(ye) ,你大概率會(hui) 發現開設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學校很少。比如說,全美提供天體(ti) 生物學本科專(zhuan) 業(ye) 的學校屈指可數。如果你想讀的專(zhuan) 業(ye) 很稀罕,那麽(me) 你隻能申請開設該專(zhuan) 業(ye) 的學校。最後你會(hui) 比那些申請熱門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少申請一些學校,但是也能順利被錄取。

當然,為(wei) 了穩妥起見,至少也要選擇一個(ge) 保底院校,包括衝(chong) 刺院校在內(nei) 有針對性的申請5-10所大學都是比較合理的。事實上,最困難的不是在於(yu) 糾結申請幾所學校,而是在申請季來臨(lin) 之前就要有明確的目標,申請美國大學的數量並非越多越好,一方麵它既浪費申請費,同時又花費了大把時間準備各種材料,倒不如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目標院校的申請,努力前行,來獲得最好的預期效果。

以上就是關(guan) 於(yu) 美本申請數量的全部內(nei) 容,如果對美國留學還有什麽(me) 疑惑,或想獲取更多留美深度解讀,可以掃描識別二維碼向我們(men) 進行谘詢!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州係調整本科招生政策最新盤點!申請別申錯了!

下一篇

英國即將啟用電子簽證係統eVisa!附英國新生指南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