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隱私值多少錢?每年買(mai) 會(hui) 員掛梯子真的劃算嗎?或者多花上一些時間仔細修改一下常用網站的隱私設置?如果不想身份和行為(wei) 數據被用於(yu) 廣告推送,合理的價(jia) 格是多少?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答案。
雅虎提供的無廣告郵箱,每月5美元;Spotify 的無廣告會(hui) 員10美元/月;YouTube 的無廣告訂閱則是13.99美元起。現在,留學生們(men) 需要注意了,Facebook 也將對你的隱私按月收取“保護費”。歐洲區定價(jia) 9.99歐元(10.50 美元),手機端訂閱則是12.99歐元。
臉書(shu) 長期以來都站台定製廣告推送,堅稱這有利於(yu) 每個(ge) 人都獲得同等的服務。但歐洲的隱私監管機構一直“陰魂不散”,一係列罰款和法律案件使臉書(shu) 陷入困境,前者認為(wei) 臉書(shu) 需要修改讓用戶同意推送的方式。對此,臉書(shu) 的回答是:這種事,你可以花點錢嘛。
本月臉書(shu) 將在歐盟、挪威、冰島等地區推出新的無廣告訂閱選項,該選項僅(jin) 適用於(yu) 成年人,同時臉書(shu) 還將暫停向18歲以下用戶投放廣告。但歐洲的監管機構卻不打算輕易的放過紮克伯格。他們(men) 認為(wei) ,這隻是前者迫於(yu) 壓力的權宜之計,目的是抵製歐洲隱私法所需的真正變革。
挪威隱私監管機構發言人托比亞(ya) 斯·朱丁 (Tobias Judin) 表示:“他們(men) 正在拚命尋找方法來維持現狀。”多年來,歐洲法院一直認為(wei) ,臉書(shu) 不能將個(ge) 人數據用於(yu) 廣告目的,除非獲得用戶的自由且明確(是或否)的同意。今年7月,北歐的挪威率先發難,將臉書(shu) 推送個(ge) 性化廣告的行為(wei) 定性為(wei) 非法,並實施了禁令。隨後就開始對其處以每天10萬(wan) 美元的罰款,累積到今天已然超過了700萬(wan) 美元。
到了11月,挪威更是宣布,經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hui) (EDPB) 批準,禁令將在整個(ge) 歐盟推廣。該禁令預計將在未來兩(liang) 周內(nei) 生效。如果臉書(shu) 依舊不遵守規定,歐盟可以處以比挪威高得多的罰款。要知道,半年前臉書(shu) 就因為(wei) 非法將歐洲人的數據傳(chuan) 輸到美國而被法院罰款10億(yi) 美元。
與(yu) 此同時,付費去廣告的方案也遭到了猛烈地批評。“本質上,這相當於(yu) 敲詐勒索:要麽(me) 付錢給我,要麽(me) 放棄你所擁有的權利,”歐洲的監管機構認為(wei) ,不管是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用戶都難以離開臉書(shu) 並選擇另一個(ge) 社交平台,這造成用戶們(men) 事實上並沒有自由選擇的餘(yu) 地.“你當然會(hui) 想和所有朋友和家人在同一個(ge) 平台上,問題在於(yu) ,實際上你隻能在 Facebook 或 Ins 中二選一。”
隱私活動人士同樣怨聲載道。奧地利數字權利組織 NOYB 創始人馬克斯·施雷姆斯 (Max Schrems) 就把矛頭直指“付費方案”在法律層麵的邏輯漏洞:“顯然,人們(men) 不能出售自己的基本社會(hui) 權利,而數據保護權就是一項基本權利。”
換言之,個(ge) 人的數據隱私是不可售的,就像法律絕不會(hui) 允許一個(ge) 人出售自己的腎髒或選舉(ju) 權一樣。施雷姆斯表示,NOYB 正在計劃對臉書(shu) 的新方案采取法律行動。按照歐洲人的看法,如果歐洲法院最終接受了臉書(shu) 的新方案,那就意味著個(ge) 人的數據隱私淪為(wei) 了一項商業(ye) 特權。可能最終隻有前10%的人才負擔得起,其他人隻能在互聯網世界裏被迫“裸奔”。
其實,為(wei) 隱私付費的爭(zheng) 論在歐洲可能剛剛興(xing) 起,但在美國早已經持續多年。2015年,AT&T 的做法就曾引發軒然大波,當時這家北美通信巨頭向用戶推出了一個(ge) 29美元的超優(you) 套餐,唯一的條件就是允許其使用用戶的網絡瀏覽數據來定製廣告。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法學院的教授史黛西·埃爾維 (Stacy-Ann Elvy) 分析:“為(wei) 隱私付費的做法會(hui) 讓隱私權逐漸演變為(wei) 和普通人無緣的奢侈品。”這是因為(wei) ,經濟上處於(yu) 不利地位的個(ge) 人真的會(hui) 因為(wei) 每個(ge) 月能省下10塊20塊錢,而選擇向公司平台們(men) 妥協。
但到頭來,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或者受教育程度不高,對互聯網時代小伎倆(lia) 沒有概念的用戶,反而會(hui) 因為(wei) 更多、更精準的廣告推送而付出10倍於(yu) 20塊的額外花費。在這個(ge) 過程中,廣告商掙到了流量和銷量,平台方會(hui) 員和分成兩(liang) 頭掙錢,苦了的隻有那些本意省錢反而被精準收割的普通人。“最妙”的是,他們(men) 中很多還會(hui) 覺得自己實實在在省了錢。
此外,法律和CS方麵的專(zhuan) 業(ye) 人士還擔心,雖然不推送廣告,但臉書(shu) 們(men) 是否會(hui) 繼續從(cong) 付費用戶那裏收集數據用於(yu) 其他目的,比如改進產(chan) 品或訓練人臉識別技術等等。對於(yu) 類似質疑,媒體(ti) 巨頭們(men) 仿佛商量好了一樣拒絕發表回應和評論。
在歐盟最終判定付費隱私模式是否合乎道德和法律之前,仍然有一些人認為(wei) 這種方案也不無可取之處。比如愛爾蘭(lan) 公民自由委員會(hui) 的約翰尼·瑞安 (Johnny Ryan) 就表示:“最終為(wei) 這些東(dong) 西貼上某種價(jia) 格標簽是很有用的 —— 起碼它向人們(men) 展示了個(ge) 人隱私數據的價(jia) 值。”
“信息安全”科研專(zhuan) 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