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外留學,大家所憧憬的,總是光彩奪目的名校學子形象——一帆風順的求學路,積累起了光鮮亮麗(li) 的履曆。但是,在哈耶普斯麻的光芒照不到的地方,那些在異鄉(xiang) 暗夜裏的掙紮和彷徨,又是否有人傾(qing) 聽?
留學痛點盤點歐美高校講究“寬進嚴(yan) 出”
國外大學的學業(ye) 任務確實常常令人感到嚴(yan) 苛和繁重,有時讓人感覺喘不過氣來。在這種環境下,掛科可能算是較輕的後果,延期、降級甚至退學都可能發生,但更讓人膽戰心驚的是可能麵臨(lin) 民事賠償(chang) 訴訟。
這種情況下,學術誠信和學業(ye) 表現成了至關(guan) 重要的事情。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簡單。想要提高GPA並不是輕而易舉(ju) 的事情。許多學校對國際生的GPA設有強製限製,如果低於(yu) 一定分數,可能會(hui) 被迫離校。這使得臨(lin) 近deadline時寫(xie) 作困難的瞬間更加令人絕望。
眾(zhong) 所周知,歐美高校講究“寬進嚴(yan) 出”。美國全國學生學曆認證中心(NSE)2022 年 11 月發布的最新一份《讀完大學》(Completing College: National and State Report)報告指出,全美各高校中,隻有約 6 成學生能在 6 年內(nei) 讀完本科並畢業(ye) (通常而言,超過規定年限但仍未完成學業(ye) 要求的也必須離校)。
這意味著,有 4 成孩子即使被錄取,也無法通過畢業(ye) 那道窄門。英國的情況相對好些,但根據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的數據,仍有 2 成學生無法畢業(ye) 。這種壓力下,確實讓很多留學生感到非常挫敗。
聽不懂+說不清=我崩潰了!
托福/雅思/GRE成績終於(yu) “曆經艱險”達到了學校的錄取要求,出國初期的口語和聽力經曆可能會(hui) 讓人感到有些坎坷。
首先,留學國家通常是文化多樣性的代表,不同口音和風格的語言使用會(hui) 帶來一定的挑戰,尤其是當麵對飛快的語速時,可能會(hui) 讓人感到困惑。初來乍到的中國留學生可能對當地的俚語和常用表達不夠熟悉,這可能導致一些誤解或尷尬的情況。如果沒有正確的反應或者做出不尋常的回應,不僅(jin) 會(hui) 讓自己感到尷尬,還可能無意中冒犯他人。
而且中國留學生往往被賦予了某種刻板印象,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害羞、不太願意開口交流,以及避免直接的眼神接觸。這種情況在中國留學生相對較多的學校或專(zhuan) 業(ye) 尤為(wei) 明顯,因為(wei) 大家傾(qing) 向於(yu) 與(yu) 同胞組成小圈子,在項目、作業(ye) 和小組討論中幾乎都是和中國同學一起合作。當偶爾被分到和外國同學一組時,很多人會(hui) 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
我的中國胃
對留學生而言,出國留學幾乎等同於(yu) 徹底改變自己從(cong) 小養(yang) 成的生活習(xi) 慣,因為(wei) 不僅(jin) 要適應不同的法律規章製度、風土人情、辦事方法,還要適應全新的飲食文化。以烹飪為(wei) 例,國內(nei) 的烹飪方式往往伴隨著大量的油煙,而在國外,方便食品和快餐的選擇相對較多,英國式的中餐又昂貴又難以滿足中國留學生的味蕾。
對於(yu) 想要親(qin) 自動手做飯的留學生來說,這似乎是一次未知的“冒險”。在國外,油煙機常常被當做裝飾,而中國留學生常常在做飯的時候緊盯著煙霧報警器,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有一種深切的思鄉(xiang) 之情,尤其是對於(yu) 那些渴望在國外也能品嚐到家鄉(xiang) 美食的留學生來說。
不社交=不合群?
發現自己的同學們(men) 都沉浸在派對和社交媒體(ti) 的熱潮中,而自己更喜歡獨處或專(zhuan) 注於(yu) 學業(ye) 的情況下,讓自己感到有點格格不入,尤其在一個(ge) 相對少有華人的學校裏。這種感覺並不一定是負麵的。
事實上,學校的氛圍因地點和學校類型而異,有些學校更注重學術和專(zhuan) 業(ye) 發展,學生們(men) 更加勤奮努力,甚至不亞(ya) 於(yu) 國內(nei) 備戰高考的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我們(men) 的不合群並不意味著我是個(ge) 局外人,而是我選擇了不同的關(guan) 注點和生活方式。
在國外獨自生活,孤獨確實是一個(ge) 常態,既有身體(ti) 上的孤立感,也有心理上的挑戰。我擔心可能會(hui) 遭受冷漠或歧視,同時也擔心強迫自己去適應一個(ge) 我不認同的社交模式,這可能會(hui) 讓我感到非常疲憊。
脆皮留學生的自救指南——如何緩解心理焦慮?
如何快速適應國外教育模式
小夥(huo) 伴們(men) 會(hui) 發現國外的大學授課方式 跟國內(nei) 差別很大,國內(nei) 大學以聽課考試為(wei) 主,國外的大學集中了大量的讀寫(xie) 任務,上課聽課的時間少,大部分時間要靠自己自學,自己閱讀文獻。平時的課堂也需要大家積極踴躍地參加討論,小組合作的機會(hui) 非常多,很多小夥(huo) 表示很難適應。不過也不用謊,也不要懷疑自己。
大家課堂上還是以聽為(wei) 主,可以把老師的課件拍照,課後慢慢整理。建議大家上課的時候盡量不要走神,緊跟著老師,因為(wei) 全英授課環境下一旦走神就很難跟的上。上課的時候老師提的問題要盡力思考,小組合作的時候也要積極參與(yu) ,為(wei) 小組合作做出貢獻,聽不懂課要盡量多跟老師同學溝通。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預習(xi) 複習(xi) ,尤其是預習(xi) ,老師一般會(hui) 在課前把課件和reading lists放出來,大家要提前去看,這樣最少能有個(ge) 底,老師課上每個(ge) 章節在講什麽(me) 。
如何快速適應課堂的全英授課
建議大家可以準備一支錄音筆,上課的時候把老師授課的內(nei) 容錄下來,回家反複聽,反複感受,適應全英文環境的授課模式是需要時間的,有些人快有些人慢,這個(ge) 跟每個(ge) 人自身的英文水平和之前所受的教育模式有很大關(guan) 係。
一時無法適應也無需過度焦慮,平時自己也要多加提升英文能力,比如多結交當地朋友,聽多了說多了英文水平自然就提升了。也可以多刷刷英美劇,積累詞匯,提升語感。
學會(hui) 與(yu) 孤獨和解
在不熟悉的環境和生活狀態更是讓很多小夥(huo) 伴感覺不適應或者難以融入當地的生活。
國外不同於(yu) 國內(nei) 的生活節奏,店鋪商場下班較早,在課餘(yu) 生活很多小夥(huo) 伴會(hui) 覺得不習(xi) 慣,學校的課程結束後需要自己在公寓獨自學習(xi) 或想找人一起玩。但找不到與(yu) 自己合拍的同學,進而覺得自己生活很很無聊,容易獨自emo。
在國外生活確實容易感覺到苦悶和無聊,遠離家鄉(xiang) 和原有的社交圈,會(hui) 讓人很不習(xi) 慣,但你需要和自己成為(wei) 知己,學會(hui) 獨處是留學生必須要麵對的,在這個(ge) 期間,不如嚐試進一步認識自己。
在這段時間裏,你可以嚐試更多地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嚐試新的事物,擴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識。這樣不僅(jin) 可以讓你度過寂寞的時光,還能為(wei) 自己的成長和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可以嚐試參加社團活動,加入興(xing) 趣小組,或者參與(yu) 誌願者工作,與(yu) 誌同道合的人交流和互動。這樣不僅(jin) 可以結識新朋友,還可以豐(feng) 富自己的社交圈子。
此外,你也可以利用這個(ge) 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規劃和目標。
寫(xie) 在最後
總之,“脆皮留學生”改變薄脆狀態、緩解焦慮的最好方式是擁有堅定的自我意識。即相信遇到問題,自己能有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或者具有能找到幫助自己解決(jue) 問題的渠道的能力。留學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你所遇到的事情不會(hui) 都是美好的,但也不會(hui) 都是你所想象的那麽(me) 不盡如人意。更多的去憧憬,而不是害怕。
希望每一位留學生都能在這段旅程中真正成長,不僅(jin) 在學術上取得成功,還能在人生的各個(ge) 領域不斷進步。留學不僅(jin) 是獲取知識的機會(hui) ,也是塑造性格和開拓視野的時刻,讓我們(men) 珍惜這段經曆,成就更好的自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