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牛劍麵試迫在眉睫,一拿到offer,就有不少同學家長來谘詢麵試的問題~
牛劍人文社科類是申請賽道中的熱門選手,針對其牛劍的麵試,我們(men) 請到了劍橋大學HSPS榮譽學士&碩士老師給大家帶來的人文社科麵試講座。
這個(ge) 講座針對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人文社科類專(zhuan) 業(ye) 麵試(其方法也適用其他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麵試篩選的底層邏輯開始剖析,到扒大學麵試官真正的需求,同時還有真題分享,最後再告訴大家如何提升麵試的成功率!
其中還有老師的劍橋麵試真實經曆,內(nei) 容很幹,但都是精華~
建議已經拿到了麵試邀請或正在為(wei) 明年申請做規劃的同學收藏起來,細細品讀。
下麵會(hui) 分成8個(ge) 大點給大家一一分享:
01、申請牛劍要具備的底層能力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設置麵試,就是為(wei) 了利用這個(ge) 機會(hui) ,篩選出未來他想要的那些學生。
牛劍在篩選學生時,重點看這兩(liang) 個(ge) 方麵:是否有足夠的潛力,與(yu) 學科的匹配程度。
他們(men) 想知道你能不能有效的應對劍橋的教學方式,那麽(me) 就涉及到他們(men) 在麵試過程中如何進行考驗了。
學術潛力
麵試並不是讓你去考筆試那一套,牛津和劍橋的教授,時間非常寶貴,他一小時的出場費可能就有幾千鎊了,他花半小時跟你麵試,就可以看出你這個(ge) 人有沒有潛力,能不能適應牛劍的學習(xi) 方式。
他們(men) 希望招來的這3000多個(ge) 人,能夠吃透牛津和劍橋大學有的資源,然後成長為(wei) 更厲害的人,這就是牛劍的初衷。
他們(men) 在跟你交流辯論的時候,就是想要考察你是否適合這個(ge) 學科,在麵試的時候,他們(men) 會(hui) 給你拋出一些你學過或者沒學過的東(dong) 西,看你能否自洽驗證自己的觀點,看你是否適合申請的這個(ge) 學科,並且考察你的思維模式和能力。
他們(men) 會(hui) 特地關(guan) 注你文書(shu) 中是否有足夠劑量的東(dong) 西,一篇PS隻能寫(xie) 4000個(ge) 字符,還不到600字,不可能長篇大論,他們(men) 隻是想從(cong) 你這短短的幾行文字中找到你滿足他需要的學術潛力的地方,以及是否能夠適應牛劍的課程性。
所以他們(men) 麵試的時候,就會(hui) 從(cong) 你的文書(shu) 、個(ge) 人經曆出發,或者是在什麽(me) 情況下做出的一個(ge) 決(jue) 策,達到了什麽(me) 樣的結果,他們(men) 想刨根問底出你有什麽(me) 樣的反思和收獲,通過你的回答,來判斷你是否具備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學術潛力。
學術熱情
他們(men) 還會(hui) 看你是否有學術熱情,我經常舉(ju) 的一個(ge) 例子,就是我們(men) 之前的一個(ge) 理工科的學生,去牛津麵試的時候,所有的題都回答對了,但最後還是沒有被錄取。
教授的反饋是,說他沒有學術熱情,對學科的理解也非常的片麵,隻是為(wei) 了把答案做出來,做了一個(ge) 很討巧的方式,但別人哪怕做不出來,也會(hui) 給出一個(ge) 很完善的思考過程,甚至能從(cong) 中找到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問題。
教授們(men) 認為(wei) ,你現在有本事做出這個(ge) 題目,不代表你未來會(hui) 成為(wei) 一名學者,他們(men) 想要的是對學術問題有熱情,有刨根問底能力的人。
這就和你有沒有學術熱情有關(guan) 係了,牛津劍橋不缺小鎮做題家和學霸,他們(men) 永遠缺的是天才,和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要知道,牛津劍橋可是走出過達爾文、牛頓、凱恩斯等名人的地方,正是這些天才改變了我們(men) 如今生活的方方麵麵,這類人才是他們(men) 在尋找的人,他們(men) 的整套體(ti) 質就是為(wei) 了這個(ge) 而設計的。
02、英美大學底層申請邏輯
英美大學底層的申請邏輯,是要測你的兩(liang) 個(ge) 能力,一個(ge) 是批判性思維,就是我們(men) 對待世界上一切問題,不要非黑即白,不能隻有一種觀點。
任何一個(ge) 問題,都會(hui) 有不同的學派和觀點,哪怕我站自己一邊的觀點,我也可以接受別人的觀點,觀點不是隻有對錯,而是看個(ge) 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更認同哪一點。
第二個(ge) 是獨立思考能力,這是中國人最缺少的一種能力,如果你沒有一個(ge) 獨立思考的能力,你永遠都不可能成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學者。
牛劍麵試就是為(wei) 了考察你是否具備這兩(liang) 種能力。
03、麵試的篩選概率
篩選麵試
劍橋是在麵試之前不給你打分,你也看不到你的筆試成績,隻要你的申請材料達到了它基本的要求,大概率就會(hui) 進麵試。
牛津的方法是,你參加完筆試之後,是把你申請材料這個(ge) 主觀的分數,加上你的A-level成績和筆試成績,結合成一個(ge) 客觀的分數,來篩選出最後麵試的人。
大部分的學科裏麵,劍橋比牛津的篩選性要更強一些,從(cong) 錄取標準也能看出來,他是為(wei) 了篩選更多人,所以一般劍橋更好拿到麵邀。
有人可能有疑問,因為(wei) 牛津隻麵試1/3的人,會(hui) 篩選掉2/3的人,而劍橋至少麵3/4的人,一般來說國際生也至少會(hui) 麵百分之五六十的人,這是不是表示劍橋好進,牛津不好進?
這其實就是劍橋為(wei) 了更精準的篩選出人才來,當然牛津也有自己的苦衷,對他們(men) 來說,資金沒有劍橋那麽(me) 充裕,還有一點是因為(wei) 申請牛津的人數每年都比劍橋要多,就導致牛津麵試的比例更少。
但是不管是申請牛津還是劍橋,麵試都是整個(ge) 申請過程中淘汰率最高的一關(guan) ,劍橋更甚。
失誤原因
也有的人在麵試篩選前就被刷掉了,出在什麽(me) 問題上呢?
一個(ge) 是覺得ps寫(xie) 得有問題,體(ti) 現不出你對這個(ge) 學科的興(xing) 趣和了解。
還有一種就是預估分給得太高了,如果你的水平是AAB,但在預估的時候寫(xie) 的是A*,他們(men) 覺得你並沒有達到這個(ge) 級別,就將你刷掉了。
通過這種篩選之後,劍橋就會(hui) 麵試大部分的人,大概有2/3到3/4這個(ge) 比例,最後真正能被錄取的,比如像PPE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中國人錄取率差不多在10%,HSPS差不多15%-20%這個(ge) 比例左右。
麵試這一關(guan) 雖然隻是申請過程中的一環,但往往是整個(ge) 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關(guan) 。
尤其是對於(yu) 沒有筆試的學科,麵試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了,比如HSPS或劍橋的很多學科,現在都沒有筆試,這個(ge) 時候麵試就是牛劍篩選人最最重要的一個(ge) 手段,麵試就是他們(men) 考察的一個(ge) 核心。
申請機製
牛津和劍橋的申請機製有點不一樣,劍橋是你申請哪個(ge) 學院就是哪個(ge) 學院,雖然也可能會(hui) 補錄進別的學院,但這個(ge) 比例不會(hui) 超過10%。
但這種情況在牛津就很常見了,可能你申請牛津的一個(ge) 學院,最終被錄取到另外一個(ge) 學院,可能你申請的那個(ge) 學院沒有麵你,但其他的學院麵試了你,你就被其他的學院錄取了,牛津的麵試很靈活,所以這也是正常的情況。
一場麵試大概是20-45分鍾,可能會(hui) 有一個(ge) 人到多個(ge) 人麵試你的情況,可能是你這個(ge) 學科方向的教授,也可能是有學術背景的招生官,即便不是你學科的,也能聽懂你的論述。
一般,在麵試之前,會(hui) 告訴你最後麵試你的教授的細節,你可以通過了解到的信息,去查他的研究背景,但這部分你別在麵試的過程中跟他討論,因為(wei) 這是關(guan) 於(yu) 你的麵試,不是關(guan) 於(yu) 他的。
04、麵試題型和應對思路
我這也是從(cong) 官網上扒下來的,雖然官網上什麽(me) 都有,但也有很多東(dong) 西藏得比較深,這個(ge) 麵試的形式就是基於(yu) 討論的形式,並非一問一答。
如果教授問什麽(me) 你答什麽(me) ,就是一個(ge) 糟糕的麵試,牛劍的麵試要求你來我往,他們(men) 要討論的東(dong) 西並不是生硬的回答。
英國麵試的特點是什麽(me) 呢?就是學術,牛劍麵試70%-80%內(nei) 容一定是跟你的學科直接相關(guan) 。
考察內(nei) 容
劍橋官網上說了,他要考察的就是4個(ge) 東(dong) 西,
第一個(ge) 叫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這個(ge) 在理工科考察就是讓你去解一個(ge) 具體(ti) 的理工科的問題。
那在人文社科,可能跟你探討的是一個(ge) 社會(hui) 問題,不一定要解決(jue) 它,而是要跟你探討解讀他的視角,或者說去真正能優(you) 化他的一些思路。
上過星輝麵試課的人知道,可能有一小部分也會(hui) 考到一些邏輯題,就類似腦筋急轉彎這樣的題。
第二種叫assimilation of new ideas information。
就是你要吸收新的知識新的觀點,你能不能現場理解透了之後,再基於(yu) 新的觀點跟對方去討論,簡單來說就是現學現賣,這就很考驗學生的臨(lin) 場應變能力了。
牛劍的麵試是自適應,不管你懂得多不多,也不可能有多麵的教授懂得多吧,教授可能會(hui) 提出你完全沒學過,但對你來說又不是很難理解的理論,來考察你的學習(xi) 能力。
比如人文社科,他們(men) 可能會(hui) 給你一篇文章讓你去讀,然後討論這些內(nei) 容,或者在麵試中,給你拋一些新的觀點。
第三個(ge) 叫intellectual flexibility,也就是你思維的靈活性。
通過你在麵試交流過程中提出的觀點,或在PS中寫(xie) 出的觀點,他們(men) 會(hui) 來挑戰你,但教授的意圖並不是駁倒你,而且想要看到你麵對這些挑戰,能不能快速調整思路,這些都是裝不出來的。
麵試官想知道你能不能基於(yu) 他提供的引導和新的信息,慢慢把你已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的不熟悉的領域,去解決(jue) 沒有解決(jue) 過的問題,這也是牛津劍橋的教學方式。
我從(cong) 上學的時候就和這套方式進行搏鬥,後麵就習(xi) 慣了這種方法,當年在學習(xi) 的時候,確實也被折磨得挺慘的,但這些東(dong) 西的確對我們(men) 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牛劍麵試考察的精髓。
最後一個(ge) 叫analytical reasoning,就是你的邏輯分析能力。
這是在所有的題型中都會(hui) 涉及到的,就是不管是什麽(me) 題型,你肯定要講你的觀點,並且要去論證,你要舉(ju) 出合理的例子去支撐你的觀點,並且充分的進行論述,而且所有的問題都會(hui) 衝(chong) 著你的學科去。
如果你的知識儲(chu) 備不夠,就去補你的學科知識,讀書(shu) 、上課等都可以,這樣才能在麵試中更占優(you) 勢。
對於(yu) 人文社科來講,你需要去廣泛的閱讀、批判性的思考,你需要去關(guan) 注當下時事的發展。
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你也要習(xi) 慣去跟一些大咖或者有影響力的人進行有價(jia) 值的學術討論,不是我在低頭哈腰的請教你,而是我有自己的觀點,你也有你的觀點,但我也在論證和完善我自己的觀點。
05、麵試題型和真題分享
今天我們(men) 會(hui) 分享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麵試題,雖然是以人文社科為(wei) 主,但也挑選了一些其他學科的題目,以下都是真實的麵試題目,也有我自己當年的麵試題,順便給大家講一下麵試的思路。
答題思路
這是麵試官的第一個(ge) 問題,why are you here?看似很簡單,但是用了一個(ge) 挑戰你的方式。
其中表達出來的含義(yi) 就是:你為(wei) 什麽(me) 在這兒(er) ,我為(wei) 什麽(me) 要花時間來跟你聊天?
很多人可能在這個(ge) 環節第一反應是難道不是你邀請我來的嗎?或我也不知道,我隻是來麵試的。
這樣回答就不行了,你要自信大方的展示你自己,表達你是喜歡這個(ge) 學科,想要在牛劍更進一步深入的學習(xi) 這個(ge) 學科才來的。
我當時在上海做的線下麵試,麵試的我的老師並不是我申請專(zhuan) 業(ye) 的老師,所以他提問的時候,專(zhuan) 業(ye) 性的東(dong) 西會(hui) 少一點,這種標準式的問題就更多一點。
HSPS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包含有政治吧,所以他就提問,在一個(ge) 民主製裏麵,多數人可不可以強加自己的意誌或決(jue) 策給少數人?
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我就不是拿一句話回答完的,就這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可能討論了大概得有三五分鍾,三五分鍾是一個(ge) 問題的標準回答時間。
而後麵有的問題,我和教授甚至起了爭(zheng) 吵,問題是,美國三權分立,行政司法立法,如果有第四個(ge) 分支,你覺得是什麽(me) ?
當時我在回答這個(ge) 問題的時候,還和教授吵了一架,教授的觀點是媒體(ti) ,而我的觀點是行政單位裏的部門,麵試完後,我就查閱了一晚上的資料,總結成了一份郵件,發給了那個(ge) 教授,告訴他支持他的觀點和支持我的觀點有哪些,其實我們(men) 兩(liang) 種不同的觀點是平分秋色和不分伯仲的,但我在觀點上堅持自我,最後不也還是被錄取了嗎?
這裏我跟大家再說一下,麵試並不是讓你找到一個(ge) 標準的答案,而是要分享你自己的看法。
我甚至覺得我的這個(ge) 經曆,反而是我的加分項之一。
當然,最終是不是郵件起的作用我也不知道,而且大概率在麵試時已經寫(xie) 好了我的麵試報告。
一場麵試是30分鍾左右,其實是有一些回答的套路的,比如你明明自己一個(ge) 人進到麵試的房間,他問你是一個(ge) 人在房間裏嗎?不同的學生也能答出來不同的花樣。
有的學生會(hui) 說不是,有個(ge) 偉(wei) 人的思想在我腦子裏陪伴著我,有些人就會(hui) 從(cong) 哲學的角度上來討論,什麽(me) 叫一個(ge) 人?
也有人可能就回答的更直接一點,說是啊,不然怎麽(me) 樣呢。
這就是開放性的問題,就是想測試你的臨(lin) 場反應。
在麵試的時候過程永遠>結果,簡潔明了的告訴教授你的答案永遠沒有明明白白剖析你的思路,把你的思維模式打開給教授看來得有用。
這裏隻跟大家說一些基本的應對思路,其實更應該細分到每個(ge) 學科不同的應對思路,不過由於(yu) 時長的關(guan) 係,很難完全展開來講的,想要知道各個(ge) 學科的思路,掃碼添加我來谘詢吧。
麵試題型
(1)基於(yu) PS、簡曆的個(ge) 人背景題。
(2)根據學科知識對你提出測試,然後展開學術對話或腦洞拓展。
(3)社會(hui) 時事熱點。
(4)學術導向型,考察的是你的學術興(xing) 趣和匹配度,看重的是你的邏輯分析,思維靈活度,新知識的學習(xi) 和應用能力.
這些就是整個(ge) 麵試的最核心的技巧,所以你要跟整套的材料一起去準備。
比如說你的PS和文書(shu) ,個(ge) 人經曆等,你全部都要滾瓜爛熟,你也要對這個(ge) 學科學習(xi) 過程中積累的東(dong) 西要熟悉,這些都是你麵試過程中可以使用的素材,在麵試的時候,才能靈活的運用起來。
07、提升麵試成功率的技巧
(1)答題並不是要回答出一個(ge) 正確或者錯誤的答案你得到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要重要很多,即便是算術題,你答案沒算對,都不是什麽(me) 問題。
這跟我們(men) 習(xi) 慣的應試思路很不一樣,很多學生以為(wei) 我的答案是對的,就萬(wan) 事大吉了,其實答案根本不重要,牛劍麵試官想要考察的是你的表達能力和你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2)遇到的是從(cong) 來沒處理過的問題,也不要害怕,牛劍的麵試是自適應的,他本來就會(hui) 給你拋新的想法,太正常了,你可以直接告訴教授,不好意思,沒太聽懂剛剛那個(ge) 概念,能不能幫我稍微講一下,大部分的教授都很友好,會(hui) 幫你解答。
如果非要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去往下說,相當於(yu) 就浪費了這個(ge) 問題,甚至會(hui) 給自己減分。
(3)你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回答問題,不要想要去這個(ge) 去炫耀你的知識,或者想要以任何的特定的方式,也不用教授問什麽(me) 你就答什麽(me) ?
盡量講你自己的觀點和理解,還是那句話,不要把它變成一個(ge) ,你讀過的所有東(dong) 西的論文綜述,更不要抖機靈,去告訴麵試官我追蹤了你的信息,查詢了你做過的研究或讀你寫(xie) 的東(dong) 西,用你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答就好。
(4)不要偏題,雖然不是說問什麽(me) 就要答什麽(me) ,但你在回答的時候,也不能回答毫不相關(guan) 的問題,答案要有邏輯和清晰。
(5)在答題過程中卡住了,記住不要緊張,你也可以去問教授,如果遇到提問的問題很簡單,也不要直接作答,好好思考一下這個(ge) 問題是否有坑,就算你很快對這個(ge) 問題做出反應,教授們(men) 對你的印象可能也是很莽撞,沒有仔細聽題。
(6)要準備問題提問,這是很關(guan) 鍵的一點,麵試官的提問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雷同的,但往往是我們(men) 的提問,能反映出我們(men) 對這個(ge) 學科的思考和好奇的點,這樣更容易讓教授記住。
08、敲門磚、加分項、容錯率
基礎成績是敲門磚,決(jue) 定你後麵有沒有麵試,隻要達到了基礎成績,拿到麵邀就比較容易了,背景提升是你的加分項,提高是你的容錯率。
這是什麽(me) 意思呢?就是說你即便你拿了很多獎,在英國的這個(ge) UCAS裏麵你也填不進去,這部分就隻能在文書(shu) 或者麵試中去表達,他的作用就是為(wei) 你的麵試加分,並且你在這個(ge) 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你的思維方式,從(cong) 而在麵試的時候幫助你。
高考的淘汰製是為(wei) 了篩人,而國際教育的體(ti) 係下,本質就不是為(wei) 了淘汰而淘汰,你可以理解成大學在給你各種各樣的機會(hui) ,你隻要抓住這些機會(hui) 裏麵任何一個(ge) ,就能證明你的實力。
我們(men) 要針對性的把申請路上的每一步走好,就是為(wei) 了避免搞砸,實力是慢慢積累出來的,你一步步規劃好,一定程度上就能夠過關(guan) 斬將。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被錄取的人都做對了什麽(me) ?那就是對學科的原生興(xing) 趣,持之以恒的堅持,保持成績優(you) 秀的高競爭(zheng) 力,勇於(yu) 探索的能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