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研or競賽?美本申請到底怎麽選?

近期不少家長谘詢:“打競賽和做科研,哪個(ge) 對申請更有利?”

科研項目成了美本申請標配?

科研項目,這個(ge) 曾專(zhuan) 屬於(yu) 高知的學術詞語,何時起成了高中生申請學校的標配?這不得不歸功於(yu) 國外頂尖名校越來越注重有研究能力的學生。

2022年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招生主任Whitney Soule曾表示,該校錄取學生的平均GPA在3.89左右,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曾從(cong) 事科學研究。 頂尖美國學校或多或少都在申請要求中披露了對學術經曆和材料的重視,英國學校直接指明了期待學生參與(yu) EPQ研究性學習(xi) 認證——科研項目。

EPQ研究性學習(xi) 認證項目是A-level課程體(ti) 係中的一門選修課,完成EPQ最高可以獲得28UCAS加分。

高中生真的能做科研項目嗎?

當然,對於(yu) 高中生做科研項目也有許多質疑的聲音。

1、高中生能研究什麽(me) 有含金量的東(dong) 西出來?

2、高中生科研就是花錢買(mai) 背景,給錢就能做!

3、高中生隻要找名校名師找個(ge) 好項目陪跑就穩了

......

這些說法並不全是空穴來風,畢竟高中的知識儲(chu) 備是有限的,而且的確也有氪金玩家,試圖用花錢陪跑在申請中蒙混過關(guan) 。

那麽(me) 科研項目對高中生而言真的高不可攀嗎?

答案:當然不是。

科研項目跟科研競賽本質都是希望以此培養(yang) 綜合素養(yang) ,訓練科研能力。

科研項目的定義(yi)

科研(Scientific Research),本質上來說其實就:“科學性”+“研究”。圍繞著理科、工科、社會(hui) 、經濟、政治等各種領域,進行科學性研究活動都可以稱為(wei) 科研。 這意味著,科研不一定非要做實驗、科研選題不一定非要高深莫測。

但同時也表明了科研項目要有明確的研究課題、科學的研究方法、規範的研究產(chan) 出,如研究論文、實驗報告、科技發明報告、商業(ye) 計劃書(shu) 或者實物等等。

競賽or科研?

那麽(me) 到底是打競賽還是做科研?相信不少國際路線的家長都為(wei) 此困擾過。 其實現在許多競賽早已跟科研密不可分,如HiMCM(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其實就是基於(yu) 選擇課題應用數學方法的一項學術研究活動。

科研包含競賽,但不隻是競賽。

到底是打競賽還是做科研,首先看你關(guan) 注的領域是否有標準性的競賽能參加,如商業(ye) 類賽事、生物類賽事、工程類賽事等等。不過賽事通常有幾個(ge) 明顯的特點:

1、選題範圍有限

2、時間周期長

3、團隊參加

4、針對性不強 因此,如果你時間有限,想靈活選題或者有針對性想做的課題的話,最好選擇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如何選擇?

避坑

1、盲目癡迷名師

2、盲目相信“包發表”

重點

1、科學選題

重點是貼合已有的項目經驗或者未來學習(xi) 的方向,選擇匹配的課題。

2、科研成果 在

項目開始前就設計好預計要產(chan) 出的科研成果,是做論文發表還是產(chan) 出科技發明等,這樣能將項目學習(xi) 和項目研究的效率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3、學習(xi) 收獲

科研項目的重點不僅(jin) 是最終發了什麽(me) 論文,有什麽(me) 發明,更為(wei) 重要的是打下了堅實的科研能力基礎,所以一定要注重項目在設計過程中的學習(xi) 收獲。

4、教學團隊

選對團隊比什麽(me) 都重要,一定要核實清楚教學團隊的身份和資質。掛牌名師上幾節線上課的教學模式,務必要擦亮眼睛避坑。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魯米斯查菲高中The Loomis Chaffee School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