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什麽大家都不考研了?

2024年,許多人關(guan) 心的考研人數終於(yu) 出爐:438萬(wan) 。這多少少人有些意外,持續多年上漲的考研人數,在2024年這一年出現了下跌。

考研人數減少,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背後反映了哪些社會(hui) 現實和現象?每一個(ge) “吃瓜”的我們(men) ,又能從(cong) 中得出哪些啟示?

曆年考研報名人數及漲幅

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渠道

01考研為(wei) 何會(hui) “失寵”?

今年考研大軍(jun) 的規模“異常”縮減,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乍一看覺得很不可思議,細想之下又覺得合乎邏輯情理:不管是被動認清現實、逃離考研“內(nei) 卷”,還是主動回歸理性,另謀出路,這個(ge) 數字都意味著,考研熱的消退已是既定的事實

為(wei) 何考研會(hui) 失寵?為(wei) 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下執念,對“研究生”祛魅?或許可以從(cong) 以下這些方麵找到原因:

直接原因:後疫情時代觀念和需求轉變

開放後,學生開始謀求多元化的出路

口罩三年,不少人都被束縛住了腳步,整周整月都在“家裏蹲”:出去實習(xi) ,總擔心地方遠,不方便;參加秋招春招,頻繁的簡曆投遞和多輪麵試讓人疲憊,最難過的是一次次被拒絕;

而考研似乎成了多少人心儀(yi) 的選擇——宅在家,或者宿舍,足不出戶,一垛書(shu) 從(cong) 早埋頭啃到晚,高強度全身心沉浸式學習(xi) ,再理想不過。

而疫消病散之後,大家開始自由走動,也開始反思“考研”選項的合理性:

“我是不是非考研不可?”

“考研對我是不是最優(you) 解?”

“除了考研我還能有何選擇?”

於(yu) 是,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目光轉向其他更多的選擇:gap實習(xi) 、持續求職、本科直接考公靠編、海外留學……

被積壓的留學需求迅速釋放和反彈

在多種升學選擇裏麵,留學與(yu) 考研的替代關(guan) 係最強。

疫情之間,許多同學和家庭因為(wei) “安全”“簽證”等因素優(you) 先考研,放棄留學;而來到後疫情時代,被擠壓的留學需求極速釋放和反彈,一些一戰二戰考研失利,或是對於(yu) 考研把握不足的同學,就會(hui) 直接轉向留學申請。

相較於(yu) 考研,留學除了費用高昂、以及日常被“網絡攻擊”外,幾乎有天然的壓倒性優(you) 勢:

其一,不用擔心考研殘酷的報錄比,也不用像保研那樣一定要卷死卷活拿到保研資格才行,留學申請基本上隻要多投多申請,總能有學上、有書(shu) 讀、有地方可去;

其二,海外地區範圍廣,名校數量多,留學的選擇餘(yu) 地遠遠大於(yu) 隻能報一所院校的考研;

其三,碩士留學一般能在兩(liang) 年之內(nei) 讀完,且因為(wei) 學製靈活,還可以擁有“兩(liang) 次應屆求職”的機會(hui) 。

這些令人垂涎的優(you) 勢,也使得留學極大地分流了一部分原定考研的人群。

社會(hui) 原因:經濟形勢促使預期調整

經濟前景暫不明朗,大家變得更加謹慎

不管是讀本科,讀碩士,還是讀博士,99.9%的人的最終目的還是為(wei) 了一份工作。

那麽(me) ,當經濟形勢不明朗、經濟預期不樂(le) 觀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就會(hui) 質疑學曆的價(jia) 值,開始回歸最初的目的——找工作

“讀了研就能找到好工作嗎?”

“到底是學曆重要,還是能力更重要?”

“研究生文憑和擁有三年工作經驗哪個(ge) 更值得?”

就業(ye) 壓力讓更多人扯下“研究生”的長衫

近些年,就業(ye) 市場的持續低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

“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再讀個(ge) 研不也還是做那些工作?”

“如果要進體(ti) 製,讀完研不還得去考公考編,那本科直接考不行嗎?”

也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人擔憂這樣一個(ge) 問題:

如果我現在讀了研,

兩(liang) 三年之後經濟環境變得更差了怎麽(me) 辦?

讀研不僅(jin) 不能幫我逃避經濟的周期性壓力,

反而可能害我錯過好的工作機會(hui) ?!?

以上種種擔憂和困惑,都會(hui) 促使更多人脫下“長衫”,從(cong) “高台”走下,破除對“研究生”的美好濾鏡,去直麵更現實的求職困境和生存危機,根據個(ge) 人情況和實際做出更加理性的決(jue) 策和選擇。

內(nei) 在原因:高成本高風險導致的低回報率

考研本身的高風險,無需多說,但凡是個(ge) 熱門一點的專(zhuan) 業(ye) 或是院校,報錄比都誇張地可怕。

考場上一個(ge) 小的失誤,哪門課少了兩(liang) 分,都可能讓自己徹底跟夢校無緣。特別是近些年不少高校“考研縮招”的風聲頻頻傳(chuan) 出,更加重了這樣的風險和心理壓力。

潛藏在高風險之下的,是許多人會(hui) 忽視的高成本——考研的沉沒陳本和機會(hui) 成本都高得可怕。

選擇考研,意味著你至少要投入一年半載的時光,也意味著你要放棄實習(xi) 、求職或是其他的可能和機會(hui) 。就算考研上了岸,也還要持續努力兩(liang) 三年,戰戰兢兢準備畢業(ye) ,繼續去卷兵荒馬亂(luan) 的秋招、考公,這樣的努力與(yu) 結果也不一定對等。

考研的低回報率,也是許多人選擇從(cong) 考研大軍(jun) 撤離的原因之一。

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

圖源:小紅書(shu)

02蝴蝶效應:覆巢之下無完卵?

考研人數的縮減,勢必會(hui) 產(chan) 生連鎖反應,對考研、留學、求職都會(hui) 產(chan) 生深遠廣泛的影響。

考研本身:難度不一定下降

雖然考研人數有所下跌,但考研名額縮招的可能,以及保研名額擴張對於(yu) 考研的衝(chong) 擊,再加上龐大的返場考研群體(ti) (考研二戰、三戰乃至更多),也說明考研本身的難度不一定就會(hui) 下降,參加今年考研的同學還須保持警惕,不得掉以輕心。

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

圖源:微博

留學申請:門檻持續變高

如前所述,留學是考研的最主要的替代選項,越來越多的人湧入留學大軍(jun) ,這也使得海外名校“供不應求”,也使得留學申請的整體(ti) 門檻持續走高,諸如“曼大秒拒北大”“清華升不上華威”這樣的現象都越來越常見。

體(ti) 製求職:硬卷還將繼續

不少人考研的最終目的,就是為(wei) 了上岸“宇宙盡頭”——編製。

許多被迫從(cong) 考研大軍(jun) 逃離的同學,會(hui) 直接轉向體(ti) 製求職,全力去考公考編。跟考研二戰、三戰類似,每年返場考公考編的人群同樣龐大。雖沒有像考研人數這樣確切的數字,但我們(men) 仍然可以推算出,今年的考公考編人數大概率會(hui) 比去年更多。

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

圖源:新京報

市場化求職:信任危機加劇,亂(luan) 象頻出

考研人數減少與(yu) 就業(ye) 市場的不景氣交織在一起,就會(hui) 使得就業(ye) 市場(主要是民營企業(ye) )上的結構性失業(ye) 加劇,一方麵是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麵是許多民企找不到合適匹配的人才。

並由此引發一係列的信任危機和亂(luan) 象

“大廠”故意薪資倒掛,變相裁員和刷人

“中小廠”不敢去,害怕昨天發offer、今天就被鴿、明天就失業(ye)

許多人拿不到offer,同時許多人又在肆無忌憚地到處跳槽和毀約

少了36萬(wan) !考研人數8年來首降!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不考研了?

圖源:知乎

03警惕學曆貶值,注重長遠規劃

不管是選擇讀研還是讀博,都要記住——上岸不是終點,隻是新的起點。

你當前很優(you) 秀、很幸運,但這不代表你在今後的兩(liang) 年、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人生裏也能維持同樣的優(you) 秀和幸運。

所以,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麽(me) 事情、投身什麽(me) 行業(ye)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將短期抉擇嵌進更加長遠的中長期人生規劃裏,我們(men) 才能仰望星空,知其何為(wei) 而為(wei) 之,胸有成竹地奔赴遠方。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國際學校轉機構學A-level什麽時候是最佳時機?

下一篇

Westonbirt School韋斯頓本學校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