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meme,你可能不知道是什麽(me) 東(dong) 西,但當你點進某些社交網站的 #meme 話題標簽,翻一翻裏麵的內(nei) 容,或許你就會(hui) 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米米”!
打住~先糾正一下發音!meme發音是/ˈmi:m/ ,而不是“米米”或“咪咪”,它並不是小貓咪的代稱哦!
那麽(me) ,meme到底要怎麽(me) 解釋比較好?
1、來源:mīmēma
meme最早出現在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書(shu) 中。詞語本身來自於(yu) 古希臘語mīmēma(μίμημα,發音:/ mí:mɛ:ma/ ),意思是“模仿的東(dong) 西”。 在道金斯的觀點中,人類社會(hui) 語言、觀念、信仰、行為(wei) 方式等的傳(chuan) 遞過程中,與(yu) 基因在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那個(ge) 東(dong) 西就叫做meme。在這種概念裏,meme的翻譯是模因。
2、網絡用語:“梗”,俗稱“表情包” 而在網絡上,meme常翻譯作“梗”。meme的一個(ge) 非常具象的表現形式,就是“梗圖”。“梗”文化傳(chuan) 遞的方式,和模因理論高度吻合!通常是可複製的圖片+文字,以傳(chuan) 遞一種幽默、吐槽或諷刺情緒。 在表達這個(ge) 意思時,meme可以用作名詞,如: My picture is in a meme. 我的照片被做成了表情包。 網上常見的吳京老師的“中國人”表情包就是一種meme。
3、國外的meme“梗” 在英語國家,meme梗圖也是網上熱門的行為(wei) 方式。
在日本,有一種流行全球的“meme”,叫做“ボケて”,羅馬音boke,直譯為(wei) 裝個(ge) 傻。中文裏常見叫法是“日式冷吐槽”。日本從(cong) 2008年推出了bokete網站,專(zhuan) 門做這種圖片配文的梗圖,還要邀請網友進行投票。
MEME
每個(ge) 語言裏都會(hui) 有自己的meme、自己的玩梗方式,了解了一個(ge) 地方的語言和文化,解讀他們(men) 的“meme”就會(hui) 不在話下,也能助你更深入地融入當地的語言環境,有興(xing) 趣的同學可以去搜索國外的meme看看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