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中國留學生選擇學校的核心原因和其他海外留學生來說會(hui) 有很大不一樣。國內(nei) 學生主打一個(ge) ,六親(qin) 不認,隻認世界大學排名,不管這個(ge) 排名是QS還是其他像軟科這種。
為(wei) 了排名,很多國內(nei) 學生會(hui) 放棄很多比如像專(zhuan) 業(ye) 啊,在讀體(ti) 驗度啊,環境啊等等特質。而海外留學生很不一樣,他們(men) 更關(guan) 注在讀體(ti) 驗,專(zhuan) 業(ye) 能不能畢業(ye) ,好不好讀,能不能學到東(dong) 西,是否好就業(ye) ,學費等性價(jia) 比等等,反而不是那麽(me) 專(zhuan) 注排名這件事。其實這個(ge) 東(dong) 西沒有對錯,完全取決(jue) 於(yu) 不同國家對留學生的審核機製。畢竟國內(nei) 天大地大,學校牌子最大。
一個(ge) qs前50的學校,就是比50-100的英國大學能拿到的直接福利更多。但話又說回來,我們(men) 拿到了好的排名的同時,往往也要失去一些東(dong) 西,比如體(ti) 驗度這種。今天我們(men) 聊下,體(ti) 驗度最差的英國大學都有什麽(me) 特點?
No.1.郵件發出去好久沒人回
並不是所有好學校師資比例是齊全的,尤其是一些創收的學校。他們(men) 因為(wei) 擴張,擴招。導致學生比例和師資比例嚴(yan) 重失衡。而這種失衡會(hui) 導致一些專(zhuan) 業(ye) 的大班課程特別多。尤其是像愛丁堡,格拉斯哥,曼大等等學校,好些專(zhuan) 業(ye) 是大幾百人的lecture。老師根本沒辦法顧及你,基本對著PPT念就完事了。
你有點事想法郵件問老師,發出去好久沒人回你,不是人家老師素質低。而是郵件太多顧不過來啊。不回郵件其實還是小事,但這這回是你就讀後一些問題的縮影,比如你遇到了其他問題,比如申訴,掛科,或其他涉及論文遞交等畢業(ye) 的問題。你那時候要找人,也會(hui) 特別麻煩。而且就是因為(wei) 這種問題沒辦法解決(jue) ,反而這類問題會(hui) 經常發生。感覺愛大和曼大又被點了。
No.2 要個(ge) 推薦信都難
最困惱的還是要推薦信,尤其是中國學生相對內(nei) 斂,不太招搖的這種。和老師其實點頭之交都沒有,要個(ge) 推薦信真的很難,你想申碩或申博要2-3份推薦信,名額都難湊齊。更不要說給你寫(xie) 幾點體(ti) 己的話。
要推薦信這個(ge) 問題真的是每年都見證好多學生艱難起步,像London city的,Bristol的,KCL的這些學校經常會(hui) 看到學生要個(ge) 推薦信都難。不是自己成績太差,而是老師根本就顧不到你。
你很容易成為(wei) 小透明。這其實也是大班創收課程的苦惱地方,正常來說,你付這個(ge) 學費,十來年前,大多就是60人左右的這種中班,有些甚至控製在10-30人左右的大班。你看現在,一個(ge) 班級收200-300人的專(zhuan) 業(ye) 不要太多。即使IC的smkt專(zhuan) 業(ye) 都這麽(me) 幹。其他學校其實更瘋狂,像愛丁堡的tesol,格拉的macc,曼大的項目管理等等。都是超級大班。而且基本是反向留學。
No.3 亂(luan) 掛科,掛到心碎
掛科這件事真的中國留學生尤其容易水土不服,這裏有學生自己的原因。畢竟英國的考核方式種類多樣,其中最煩的是essay量多。
你接受過最殘酷的事情是高考期間花30-40分鍾寫(xie) 一份800字左右的文章,還是用母語的。但來到英國後,你的考核方式改變了。有些學校最終考核的時候要求你1小時內(nei) 寫(xie) 1200字左右的essay,還要自己注釋引用的那種格式。就問你人麻不麻。難度有的時候真的很強嗎?恩,又點你名了,愛堡,於(yu) 是這種學校體(ti) 驗度自然方麵,在讀學生肯定表示差差差,不能更差了。
於(yu) 是打分都忒低,但又沒啥辦法。而這種比較魔鬼的考核方式,課程強度,和嚴(yan) 謹的畢業(ye) 難度,會(hui) 導致掛科率上升,真的會(hui) 掛到你心碎,心累的程度。你在說英國碩士水,能去愛丁堡的學生基本都有幾把刷子吧。大多也是國內(nei) 211和985本科的才有機會(hui) 入讀吧,他們(men) 都掛科,你好意思說水嗎?
No.4 學校給的支持不足
其實學校給予的價(jia) 值不應該是隻有QS排名這個(ge) 板塊的。留學生其實是需要從(cong) 學校掘取更多價(jia) 值的。比如學校發表論文,學術期刊的資源。比如學校的職業(ye) 規劃,以及職業(ye) 宣講會(hui) 和相關(guan) 業(ye) 界聯係的這些資源。還有一些給國際學生特殊找補的資源,比如獎學金等等。但基本這類學校不會(hui) 有,尤其是中國學生紮堆的,中國學生含金量高的學校和專(zhuan) 業(ye) 就都很少這類扶持。
或者說,即使有,也輪不到中國學生享用。而這類涉及到的學校就更多了,曼大,愛丁堡,ucl,南安,格拉,布裏斯托,利茲(zi) ,謝大,諾丁漢等等其實都是。舉(ju) 個(ge) 最直接的例子,像之前不是有start-up visa嗎?像這種初創簽,你隻要商業(ye) 計劃通過學校的支持和審核,基本留在英國拿身份妥妥的。不但你能留,你最起碼還可以雇傭(yong) 3-5個(ge) 小夥(huo) 伴一起留。給更多其他學生創造價(jia) 值。但基本這類機會(hui) 都被不太會(hui) 發給中國學生,反而被印度或其他國家的學生給搶走了。
總了個(ge) 結:就有些學校,你說好的確好,名聲在外,又坐擁各類榜單的加持。中國學生也很維護,尤其對這類學校特別鍾愛。願意忍受這類學校無限的擴招,學費漲價(jia) ,服務降級。但有一說一,我們(men) 在獲得了學位的同時,有的 時候其實並沒得到英國好學校該有的一些東(dong) 西。
比如良好的資源,以及對國際學生的關(guan) 愛。還有對應的激勵等等。我們(men) 就像人家的韭菜一樣,一年之後,換了一茬。而他們(men) 在無限繼續。最主要的是,一個(ge) 願打一個(ge) 願挨,我們(men) 喜歡慣著他們(men)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