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教會女校撤銷招收變性女生的決定

瑪麗(li) 學院(Saint Mary’s College)位於(yu) 印第安納州聖母鎮(同樣位於(yu) 該鎮的還有聖母大學和聖十字學院),是一所私立羅馬天主教女子文理學院。學院由聖十字架修女會(hui) 於(yu) 1844年創建,其校名意指聖母瑪利亞(ya) 。聖瑪麗(li) 學院與(yu) 聖母大學淵源深厚

1843年,4名聖十字會(hui) 修女應索林(Edward Sorin)神父邀請自法國勒芒來到聖母鎮,與(yu) 聖十字會(hui) 神父和修士們(men) 共同投身教育事業(ye) ,並一起創辦了聖母大學。

1844年,修女們(men) 在距離聖母鎮6英裏的密歇根州伯特蘭(lan) 設立了第一所學校。1886年學院首次開設了打字課程,女生們(men) 在雷明頓打字機上練習(xi) 打字。

1915年開設了汽車機械課程,期待學生能夠成為(wei) “全能”司機。一名斯圖貝克公司高管捐贈了一輛汽車用於(yu) 教學實踐。

1945 年,聖瑪麗(li) 學院遷至現址與(yu) 聖母大學隔街相望(印第安納州 933號)。學院也是美國五大湖區的第一所女子學院。如今,學校提供五個(ge) 學士學位以及30餘(yu) 個(ge) 主修專(zhuan) 業(ye) ,並從(cong) 2015年開始提供四個(ge) 碩士學位(碩士課程兼招男女生)。學院擁有在世校友約120,000 人。

1970年代,聖瑪麗(li) 學院拒絕了與(yu) 聖母大學(當時是一所男子院校)的合並提議,聖母大學於(yu) 1972年開始招收女生,成為(wei) 一所男女合校的大學。

收回成命

2023年6月,聖瑪麗(li) 學院校董會(hui) 同意招收變性女學生。當該決(jue) 定引起社區成員爭(zheng) 議後,校方改變這一決(jue) 定。由於(yu) 學校所屬韋恩堡-南本德(Fort Wayne-South Bend)教區羅茲(zi) (Kevin Rhoades)主教以及部分校友的強烈反對,聖瑪麗(li) 學院終於(yu) 決(jue) 定收回成命

周四,聖瑪麗(li) 學院康博伊(Katie Conboy)院長和校董會(hui) 史密斯(Maureen Karantz Smith)主席通過電子郵件向學生、教職員工、校友和捐贈者宣布了這一決(jue) 定。聲明稱,學院管理層“明顯低估”學校利益相關(guan) 群體(ti) 對參與(yu) 反思“如此重要的一項政策”的意願,自去年11月底一個(ge) 學生新聞團體(ti) 強調了這項決(jue) 定後,校董會(hui) 一直麵臨(lin) 反對意見。

"我們(men) 堅信這項政策將確立自身作為(wei) 一所海納百川的天主教女子學院的認同感。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這一立場並未得到所有社區成員的認可。有些人擔心這並不僅(jin) 限於(yu) 一個(ge) 政策決(jue) 定,而是將有損我們(men) 的使命。甚至威脅我們(men) 天主教身份......我們(men) 失去了人們(men) 的信任,在本應團結之處製造了分裂。對此我們(men) 深表歉意。”

學院領導層強調,聖瑪麗(li) 學院 "堅定致力於(yu) "確保為(wei) 所有人營造一個(ge) "友好和安全的氛圍"。校方將於(yu) 新學期開展一係列 "傾(qing) 聽會(hui) 議",探討天主教價(jia) 值觀及其所期許的包容性。

女校的性別多樣化趨勢

去年早些時候,全美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學院”之首,美國最優(you) 秀的女子學院之一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否決(jue) 了一項要求校方允許生理性別為(wei) 男性和非二元性別(nonbinary)跨性別者申請入學的學生公投決(jue) 定

威利斯利學院隻招收女生,不過在學生團體(ti) 影響以及董事會(hui) 決(jue) 定下,該校於(yu) 2015年開始招收變性女生,進一步推廣性別平等和自由。根據學校官網,即使生理性別為(wei) 男性,隻要自我認定為(wei) 女性,即可具備申請該校的資格。反之,即使生理性別為(wei) 女性,但自我認定為(wei) 男性者,則沒有申請資格。不過,該校學生團體(ti) 一直希望校園性別更為(wei) 多樣化。

去年3月14日晚間,威爾斯利學生發起並通過了上述公投。反對這一公投結果的人士表示,如果跨性別男生或非二元性別者獲得錄取,那麽(me) 韋爾斯利學院基本變成男女同校(coed)而不再是女子學院。因此,該公投結果雖然不具約束力,卻挑戰了威爾斯利作為(wei) 女校的核心價(jia) 值觀,在校園內(nei) 引發極大爭(zheng) 議。威爾斯利管理層並不認同投票結果。

在學生投票實施前,該校學生與(yu) 管理層展開激辯,校方官員稱不會(hui) 改變學校作為(wei) 一所女子學院的使命或招生政策,但承諾 "繼續讓所有學生,包括男性和非二元性別學生參與(yu) 到一個(ge) 包容學術社區的重要建設工作中,讓每個(ge) 人都擁有歸屬感。”作為(wei) 慣例,公投結果的確切計票結果沒有披露。

威爾斯利獨立學生校報報道稱,除了招生問題以外,公投還尋求"促使威爾斯利對非二元性別和變性學生更具包容性的語言"。此前,威爾斯利校長約翰遜(Paula A. Johnson)致信校園社區承諾采取更多措施承認性別多樣性。

但約翰遜重申學校作為(wei) 女子學院的使命,表達了不同意招收跨性別男生的立場,並稱公投結果“不會(hui) 影響到學院的任何政策/實踐以及學生組織的任何政策。”目前全美很多州正在針對變性人士出台立法,尋求阻止他們(men) 在校園環境表達其性別認同並禁止變性學生加入符合其性別認同的運動隊參與(yu) 比賽。這也是威爾斯利學生推動變性學生入校就讀的特定政治背景。

在拓展女校身份認同的長期努力中,聖瑪麗(li) 學院對於(yu) 變性女生的招生政策態度的變化反映全美範圍內(nei) 高等教育和校園文化的不斷變遷。雖然包括威爾斯利在內(nei) 的全美最知名女校已開始接納變性女生,但以保守價(jia) 值觀著稱的教會(hui) 女校似乎很難邁出這一步!數十年來,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女子學院已經開始招收男生。

1960年代,美國共有數以百計的女校。不過,隨著那些隻招收男生的高校向女性全麵開放後,女校數量逐步減少,部分女子院校撤除校名中的"女性"標識,就像蘭(lan) 多夫-梅肯學院(Randolph-Macon College)於(yu) 2006年所做的那樣。其他女校開始改變招生政策,例如德克薩斯女子大學在1970年代開始招收男研究生,並於(yu) 1994年完全成為(wei) 男女合校。

發言人弗洛雷斯(Matt Flores)稱,如今校方自居全美最大規模以女性為(wei) 重點的高校係統。其三個(ge) 校區均有變性和非二元性別學生,但校方沒有追蹤該群體(ti) 學生的具體(ti) 人數。華盛頓聖三一大學校長麥奎爾(Patricia McGuire)指出,“有些女校確實存在男生,但多數情況下女生比例依然達到90%到100%。

因此,我們(men) 還是非常支持和認同女性的學校。但是,就像傳(chuan) 統黑人院校(HBCU)有白人、西裔和亞(ya) 裔學生,天主教大學存在浸禮會(hui) 、衛理公會(hui) 和穆斯林學生那樣,女子學院也可以有許多不同性別,包括那些非傳(chuan) 統二元(男/女)性別的學生。”她補充道,"在美國,我們(men) 女校是最後一類被期待以某種純粹的人口統計學口徑存在的教育機構,這實在有點荒唐可笑。”根據2022年蓋洛普民調,約有2.1%Z世代(特指在1990年代中後期至2010年代前期生人)成年人自認變性者。

較為(wei) 年長的美國人似乎難以認同這種性別狀態

目前,美國大部分女校都采用與(yu) 威爾斯利學院類似的政策,即招收自我性別認同為(wei) 女性的學生。然而,霍山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采用的做法較為(wei) 特別,該校自2014年開始積極招收跨性別男生(盡管不允許雙性戀男生申請)。一位發言人稱校方“以成為(wei) 一所性別多樣化的女子學院而自豪。

我們(men) 的學生、教師、職員和校友從(cong) 來都不怕站到前台。霍山學院將繼續在擔當領軍(jun) 作用,尤其在這世界各地女性、變性者和非二元性別者麵臨(lin) 重大風險之際。”這一決(jue) 定是在要求高校出台更為(wei) 透明跨性別學生政策的LGBTQ+抗爭(zheng) 浪潮後做出的,彼時喬(qiao) 治福克斯大學男生宿舍拒絕一位跨性別男生住宿申請。

時任霍山學院校長,現任美國高等院校協會(hui) 主席的帕斯卡雷拉(Lynn Pasquerella)指出,“就在那時,我們(men) 承諾製定並傳(chuan) 達一項符合我校實踐的政策。我們(men) 一直認為(wei) ,‘她們(men) 進校隻是普通女性,畢業(ye) 時成為(wei) 有為(wei) 學生。’”對帕斯卡雷拉來說,允許變性學生在任何方麵均未違背學校的使命。她認為(wei) ,在長期存在的性別問題上變性人士(包括變性男子)與(yu) 女性同樣處於(yu) 受壓迫地位

她表示,當時霍山學院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對該舉(ju) 措呈一邊倒的支持態度,但校友反應各異,部分反對者是因為(wei) 無知,也有人則出於(yu) 反對變性的意識形態。

不過,目前尚未有其他任何美國女校采取同樣的性別政策。

根據巴納德學院官網,“本校僅(jin) 接受那些一直認同女性身份並依此生活者的入學申請。生理性別為(wei) 女性但目前自我認同男性的申請人沒有獲得錄取的資格。”史密斯學院官網顯示,“自我認同女性者(包括雙性戀、變性人士或非雙性戀女性)均有資格申請史密斯學院。”斯貝爾曼學院也不招收男生,該校官網顯示男生定義(yi) 為(wei) “包括那些自我認同男性並一直作為(wei) 男性生活的學生,無論其生理性別。”

大學校園的LGBTQ+文化

2022年一份重磅調查報告顯示,2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wei) 自己具有LGBTQ性取向——盡管該數據遠高於(yu) 美國成年人整體(ti) 水平(7.1%),但與(yu) 蓋洛普民調結果基本趨同。蓋洛普2022年2月的一項調查顯示,20.8%的Z世代(出生於(yu) 1997-2017年)年輕人具有某種同性戀傾(qing) 向。

美國知名教會(hui) 女校撤銷招收變性女生的決(jue) 定

美國不同類型高等院校另類性取向學生占比

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政治學教授考夫曼(Eric Kaufmann)對美國159所頂尖大學的57,000名本科生的調查數據與(yu) 全美人口統計數據進行對比。他表示,“具有同性戀傾(qing) 向的年輕人占總人口份額自2008年以來激增3倍,無論是大學生還是非大學生、白人或少數族裔。”考夫曼指出,“受訪者中,那些‘極端自由派’、白人左翼活動家更傾(qing) 向於(yu) 稱自己為(wei) LGBTQ,約70%支持譴責攻擊同性戀者的極端自由派女生則自認LGBTQ。”至於(yu) 文理學院同性戀學生比例為(wei) 何偏高,考夫曼認為(wei) 這或許與(yu) 文理學院招收大量自由派學生以及女生存在相關(guan) 性,同時他也指出上述因素無法完全解釋這一現象。

在美國,自從(cong) 蓋洛普2012年開始調查LGBTQ比例以來,各代美國人,包括傳(chuan) 統一代(出生於(yu) 1946年前)、嬰兒(er) 潮世代(出生年份介於(yu) 1946-1964年)和X世代(出生年份介於(yu) 1965-1980年)美國人的同性戀者比例相對穩定;但千禧一代(出生年份介於(yu) 1981-1996年)的LGBTQ比例略有上升,自2012年的5.8%(當時該世代尚有部分成員還沒成年)上升至2017年的7.8%和目前的10.5%。

美國知名教會(hui) 女校撤銷招收變性女生的決(jue) 定

曆年來,美國人中LQBTQ群體(ti) 比例

自2017年以來,Z世代(出生年份介於(yu) 1997-2012年)中具有某種同性戀取向者的比例幾乎翻倍。當年,隻有1997-1999年出生的Z世代美國人步入成年,僅(jin) 這一小部分人,就讓當年的Z世代整體(ti) LGBTQ占比超過10%(10.5%),目前已經達到20.8%。

美國知名教會(hui) 女校撤銷招收變性女生的決(jue) 定

2012、2017和2021年美國人代際LGBTQ比例差異

目前,在美國大學,LGBTQ已經完全超出生物學定義(yi) ,而進入了文化層麵。美國大學及其學生普遍認同多元、平等和包容等理念。尤其是自由派占據主流的精英高校,其學生更傾(qing) 向於(yu) 同情少數群體(ti) ,無論是少數族裔還是性取向另類的學生。

有時候甚至把自身代入到這些少數群體(ti) 的角色。由於(yu) 膚色差別,精英高校白人學生很難將自己視為(wei) 少數族裔,但是性取向方麵,他們(men) 往往願意嚐試另類性體(ti) 驗甚至自稱雙性戀甚至同性戀。隨著時間推移,“出櫃”甚至成為(wei) 美國高校學生的一種時尚。

展望未來

蓋洛普調查顯示,過去一年間,認為(wei) 自己是LGBT的美國成年人比例的增速高於(yu) 往年。隨著美國人日益接受同性戀取向,LGBT等另類性取向者享有更多免受歧視法律保護之際,更多Z世代年輕人逐漸步入成年,他們(men) 也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

鑒於(yu) 年輕和年長世代美國人在LGBT身份認同方麵存在的巨大差異。預計未來美國成年人中,LGBT等另類性取向者的份額持續增長,主要因為(wei) 年輕一代在美國總人口的占比正在日益攀升。鑒於(yu) 每10名千禧一代和每5名Z世代美國人中就有一位LBGT,在不久的將來,同性戀美國人的比例就會(hui) 超過10%。

無論你的性取向如何,是否認同另類性取向,隻要置身LGBTQ極度友好的美國校園就難免不受這一時代潮流的影響。調查顯示,這種文化潮蔓延速度異常驚人,在布朗大學,2010年至今,LQBTQ+學生比例幾乎翻倍;在威爾斯利學院,LGBTQ+學生比例自2016年的38%飆升至2021年的61%,短短五年增幅高達23%。按照這個(ge) 勢頭,同性戀是否會(hui) 從(cong) “性少數”一舉(ju) 成為(wei) “性多數”?

如果留學生家庭還沒有做好擁抱這種文化潮流的準備,那麽(me) 你可以尋找那些LGBTQ+文化存在感較低的美國大學。事實上,某些美國大學的同性戀學生比例確實低於(yu) 其他高校。報告指出,伯明翰楊、猶他州立、伯克內(nei) 爾、聖母和克萊姆森等高校的LGBTQ學生群體(ti) 比例均介於(yu) 10%-15%之間,遠低於(yu) 平均水平。

報告指出,政治傾(qing) 向較為(wei) 多樣化、宗教氛圍較濃厚的美國高校該類群體(ti) 學生的份額相對較低。聖瑪麗(li) 學院推翻性別多樣化嚐試,同樣反映了這一現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NYU公布免學費新政策 ED申請數量達到曆史最高!

下一篇

英國TOP100院校優劣勢最全對比!一篇解決選校所有難題!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