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一個(ge) 關(guan) 於(yu) “中式教育讓我想過自殺都沒有想過退學”的討論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那麽(me) ,什麽(me) 是中式教育?什麽(me) 又是西式教育? 兩(liang) 者究竟有何不同?有何利弊呢?這兩(liang) 年其實中國教育是有所改革的,政府頒布了一係列針對於(yu) k12教育的改革政策,比如取消相對應的補習(xi) 機構、延長學生在校的就讀時間等等。原本大家都以為(wei) 中式教育會(hui) 因此慢慢產(chan) 生變化,但隨後發現其實隻不過是大家的“內(nei) 卷”換了一種方式呈現而已。
最近一段時間關(guan) 於(yu) “中式教育在這一刻體(ti) 現得淋漓盡致”的討論更是層出不窮。很多人都對這個(ge) 觀點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既然有討論那就有利弊雙向存在。
那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究竟有哪些區別呢?教育理念又有何不同?培養(yang) 出的學生又有什麽(me) 差異呢?這些估計也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所好奇的問題吧~今天老師就會(hui) 從(cong) 以下5個(ge) 點出發分別幫大家進行信息的梳理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製度
中式教育
在國內(nei) ,從(cong) 小學開始我們(men) 所有的課程就都是以lecture的形式為(wei) 主,其實說白了就是大課,以老師講解知識點為(wei) 主。雖然偶爾會(hui) 進行提問但主要還是以老師輸出為(wei) 重點了。
近些年國家為(wei) 了改革教育方式也提倡了以學生為(wei) 本的新理念,但傳(chuan) 統哪是那麽(me) 容易改變的呢?現在的教育其實仍然是由教師主導的。
西式教育
但在國外,人家的課程製度就有不一樣的設置。因為(wei) 注重課堂討論,所以國外院校從(cong) 小開始就會(hui) 有lecture+seminar的混合課程設置。
Seminar其實指的就是小班形式的課程,通常會(hui) 把一個(ge) 大班分成10~20個(ge) 人不等的小班,通過老師的帶領讓同學們(men) 一起討論,不僅(jin) 為(wei) 了鼓勵他們(men) 獨立思考同時也是為(wei) 了培養(yang) 他們(men) 的團隊合作能力。
並且會(hui) 有很多小組形式的作業(ye) 來進行實踐練習(xi) ,包括實驗、論文、演講等。由此也能看出西方國家在課程設置上會(hui) 注重培養(yang) 一個(ge) 人的綜合發展。
考核製度
中式教育
在國內(nei) ,從(cong) 小學到大學都是有期中期末兩(liang) 次大考的,像初三、高三以及參加各種大考前,學生都還會(hui) 有一些額外的考試,比如說像月考以及周考。
而考試的成績則是用排名的形式展現來評估學生在校表現。因此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本身成績都是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
西式教育
但在國外大學中學生的評估不僅(jin) 僅(jin) 是最終成績這麽(me) 簡單,每次課程作業(ye) 的分數也會(hui) 受到同樣的重視。而且成績也不是用來給學生劃梯隊,而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裏從(cong) 而做補充。
也正是如此,國外很少會(hui) 有具體(ti) 的分數而是會(hui) 用區間來進代替,目的就是不讓學生之間出現內(nei) 卷產(chan) 生peer stress的情況。
課業(ye) 壓力
西式教育
想必大家都有從(cong) 社交媒體(ti) 上看到國內(nei) 外不同的課程表吧?很多人都會(hui) 認為(wei) 國外的學校水,因為(wei) 每周甚至每天的課程是普遍比內(nei) 地學校少的。
但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wei) 他們(men) 不重視,而是因為(wei) 他們(men) 對於(yu) 時間的安排更靈活一些。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一個(ge) 人除了能夠證明自己學習(xi) 能力的分數之外,還需要參加其他的活動來發展自己的興(xing) 趣。
如果離pass(通過)分數線有距離的學生那確實需要補課,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人隻需要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來參加相對應的活動和課程即可。
中式教育
但是在國內(nei) ,因為(wei) 應試教育的存在,大家都會(hui) 為(wei) 了考試成績非常努力。不僅(jin) 要從(cong) 早學到晚,很多學生在周末和假期還會(hui) 參加課外補習(xi) 課程,但其目的都隻是為(wei) 了提高考試成績而已。
近些年確實有越來越多學生參加音樂(le) 、舞蹈等課外活動,但誰又能知道這是學生的選擇還是家長的意見呢。
學習(xi) 內(nei) 容
中式教育
這一點以高中教材舉(ju) 例會(hui) 更明顯一些。在國內(nei) ,我們(men) 的高中雖然分文理科,但是學習(xi) 的內(nei) 容無外乎也就是九大類: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
不否認確實有部分課程或者知識的學習(xi) 在未來上大學以及工作的時候會(hui) 有一定幫助,但是絕大部分內(nei) 容真的隻是為(wei) 了那場考試 (高考),讓很多人都有一種為(wei) 了考試而設置相關(guan) 學科的感覺。
西式教育
但是在國外,以英國舉(ju) 例,高中時期就可以選擇自己感興(xing) 趣的任何專(zhuan) 業(ye) 。因為(wei) 在這個(ge) 時候他們(men) 就已經可以接觸到比如說像商務、經濟、心理、小語種等在國內(nei) 隻有大學才能夠接觸到的課程範圍。
學生更早的接觸到相關(guan) 課程的內(nei) 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他們(men) 在大學選專(zhuan) 業(ye) 。所以通常國外學生在選擇大學專(zhuan) 業(ye) 的時候都是有傾(qing) 向性的,而不像國內(nei) 學生高考結束後大學選專(zhuan) 業(ye) 像無頭蒼蠅一樣。
學習(xi) 重點
中式教育
在國內(nei) 雖然老師在講解眾(zhong) 多知識的時候都會(hui) 依據曆史或者是基礎理論進行推理演示,但是死記硬背依然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很多科目仍然會(hui) 要求學生記筆記、背單詞和背課文等。
西式教育
然而國外教育是不強調死記硬背的,而是希望用案例研究和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給學生更多的實踐和討論的空間。他們(men) 認為(wei) 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情況當中才會(hui) 加深學生的印象,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國外大學會(hui) 接受gap生的原因。
總結來說中式和西式教育各有利弊,因為(wei) 它們(men) 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學生性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中西兩(liang) 種教育是可以相互補充的,因此並不需要在其中做選擇。完全可以根據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進行偏好選擇即可。
同學們(men) 有任何留學相關(guan) 疑問,或想了解更多留學相關(guan) 資訊,都可以掃碼谘詢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