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出“將來想申請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時,Jamie明顯感覺到坐在對麵的谘詢顧問眉頭一緊。在狹小的洽談室裏,他甚至是有些賭氣地等著看這次對方會(hui) 用怎樣的說辭來勸退自己的CS(計算機科學)之夢。這已經是他聊過的第三個(ge) 顧問,之前的人都建議他選擇一個(ge) 學術要求沒有那麽(me) 高、競爭(zheng) 不那麽(me) 慘烈的專(zhuan) 業(ye) 來獲得更大的錄取機會(hui) 。
一個(ge) 月後,Jamie走進機構辦公室。盡管多了些遲疑,但他依舊表達了自己對CS的興(xing) 趣。導師沒有馬上給予反饋,而是詳細詢問了他此前中斷的科研項目和其他所有可能與(yu) CS產(chan) 生關(guan) 聯的活動。隨後,導師介紹了幾個(ge) 成功錄取CS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案例,以及Jamie當下與(yu) 這些學長學姐的差距。了解到這些以後,Jamie需要自己考慮是否有決(jue) 心在之後的高中生活裏去縮短這些差距,以獲得“硬碰硬”申請CS專(zhuan) 業(ye) 的實力與(yu) 勇氣。
過去這些年,機構也有過不少硬核專(zhuan) 業(ye) 的成功申請案例,如錄取芝加哥大學生物專(zhuan) 業(ye) 、西北大學計算機科學專(zhuan) 業(ye) 、康奈爾大學工程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ET(管理、企業(ye) 創業(ye) 與(yu) 技術)雙學位項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科學與(yu) 工程,等等。其中既有在ED階段一投即中的成功傳(chuan) 說,也有收到多封拒信後才拿到錄取的坎坷經曆。那麽(me) ,怎樣才能在“硬碰硬”的過程中獲得最終的勝利呢?
01
鮮明的學科特質
Eric有著美國人眼裏“小中男”的典型特質——有些內(nei) 向、喜歡理工科、戴眼鏡、中國男生。在申請的道路上,他曾不止一次聽到別人為(wei) 他選擇工程專(zhuan) 業(ye) 而唏噓不已。但在Ming老師的眼裏,這樣的選擇再自然不過。
Eric從(cong) 小就喜歡玩樂(le) 高,參與(yu) 機器人製作。他喜歡動手去實際解決(jue) 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問題,比如為(wei) 外婆設計癢癢撓,為(wei) 媽媽做可以自動澆花的裝置。2020年疫情暴發,Eric看到國外因呼吸機數量不足隻能多人共用一台呼吸機的新聞後,萌生了製作低成本的便攜式呼吸機的想法。盡管最初對醫療器械一無所知,但他還是一點點學習(xi) ,找人指導,最終完成了便攜式呼吸機的雛形,並且不斷優(you) 化改進。後來這也成了他活動中極具分量的一筆。
同樣是工程專(zhuan) 業(ye) 出身,Ming老師看到了Eric所具備的工程師思維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對於(yu) 工程學科的熱情。“當你看到學生對於(yu) 喜歡的東(dong) 西能夠真正投入,鑽研進去並且樂(le) 在其中,作為(wei) 老師肯定不會(hui) 是潑冷水,告訴他這樣行不通。但你在支持他繼續迎難而上的同時,會(hui) 調整他的預期,讓他看清這條路的艱難和自己的不足。”
從(cong) Eric的角度來看,“硬碰硬”這個(ge) 想法多少有些偽(wei) 命題,“雖然工程專(zhuan) 業(ye) 很難,但我的特長、優(you) 勢都集中在這個(ge) 方向。”他相信隻有把自己最強最真實的一麵展現在申請中才有機會(hui) 收獲最好的錄取,哪怕是競爭(zheng) 最激烈的申請。帶著這樣的決(jue) 心,Eric在ED階段順利錄取萊斯大學的工程學院。
“當學生具備自己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硬碰硬'就不存在了,有的隻是'水到渠成'。”徐明老師這樣說道。
02
過硬的學術基礎
所謂“硬核專(zhuan) 業(ye) ”其實是一個(ge) 相對概念,一般指那些本身對學生學習(xi) 能力和知識儲(chu) 備有一定要求,同時又因為(wei) 申請人數眾(zhong) 多、競爭(zheng) 激烈導致一席難求的專(zhuan) 業(ye) ,比如數學、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等非常熱門的理工科專(zhuan) 業(ye) 。
不難理解,申請硬核專(zhuan) 業(ye) 需要學生擁有出色的學術基礎。以文章開頭提到的CS專(zhuan) 業(ye) 為(wei) 例,卡內(nei) 基梅隆大學(CMU)在其官網公布的2020年秋季錄取新生中間50%的對應分數顯示,計算機科學學院在GPA、SAT、ACT等分數上明顯高於(yu) 其他學院。
2020秋季CMU各學院錄取學生對比
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學生去爭(zheng) 奪硬核專(zhuan) 業(ye) 有限的錄取名額,直接導致選拔門檻不斷抬高。如果說錄取頂尖大學已經是難於(yu) 上青天,那麽(me) 申請這些學校的硬核專(zhuan) 業(ye) 無疑是難上加難。
翻看機構那些“硬碰硬”的成功案例,你會(hui) 很容易看到他們(men) 的共性:在學校挑戰最有難度的選課(如A-Level體(ti) 係4門高階課程的選課)、年級名列前茅的GPA、1500分以上(有些甚至是1550分以上)的SAT成績、110分以上的托福成績、多門4分以上的AP成績或IB預估分接近滿分……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導師在指導以硬核專(zhuan) 業(ye) 為(wei) 方向的學生時,不斷強調選課、在校成績和標化分數的重要性——這些是和其他申請者進行同水平競爭(zheng) 的前提。
Claudia是Ming老師的另一個(ge) 學生,就讀於(yu) 一所位於(yu) 美國康州的知名高中,立誌申請生物醫學為(wei) 方向——同樣是一個(ge) 硬核專(zhuan) 業(ye) 。但她9年級的成績並不理想。經過與(yu) 她高中老師的交流,對學業(ye) 情況的全麵分析,Ming老師和Claudia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如果想走生物醫學方向,校內(nei) 成績必須提升,而Claudia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
令Ming老師欣慰的是,Claudia最終也確實做到了。從(cong) 10年級到12年級,Claudia的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12年級上學期結束時,她的GPA已經達到了非常不錯的分數。加上110+的托福成績和1550+的SAT成績,Claudia為(wei) 自己贏得了生物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的競爭(zheng) 機會(hui) ,並最終在ED2錄取範德堡大學。
03
課外活動體(ti) 現“學以致用”
在確保GPA、標化這些基本麵“達標”後,獎項和活動則是真正體(ti) 現學生在學術興(xing) 趣上進行長期、深入探索,證明自身學術能力的重要陣地。持續的實踐探索、相關(guan) 的研究經曆、有分量的競賽獎項往往是硬核專(zhuan) 業(ye) 申請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Eric來說,他的競賽經曆包含美國高中生數學建模競賽(HiMCM)、FIRST機器人大賽、丘成桐物理競賽等等。但隨著11年級對時間安排的調整以及對自身特質的重新審視,Ming老師和他討論將更多的重點放在感興(xing) 趣的獨立研究上,而不把過多的精力用於(yu) 追逐他不擅長的比賽。
如Ming老師所說,“導師在早規劃階段會(hui) 考慮學生未來發展的多條路徑,但最初展望的形象最終能否成型也和學生實際的執行情況密不可分。在動態跟進和調整的過程中,導師需要一遍遍複盤,問自己這個(ge) 學生的申請形象是不是能夠站得住,競爭(zheng) 力是不是能夠得到充分體(ti) 現。如果不能,就需要進一步討論,及時作出調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需要將活動做紮實做深入。
在Eric的研究中,他將對生活的觀察和所遇到的問題與(yu) 學科專(zhuan) 業(ye) 研究進行了很好的結合,如跟隨杜克大學教授對家鄉(xiang) 木質橋梁進行改良,基於(yu) 自己設計的便攜式呼吸機撰寫(xie) 了研究論文,他還參加了用3D技術為(wei) 殘障兒(er) 童定製義(yi) 肢的研究項目。這些體(ti) 現“工程為(wei) 人而生”的經曆都成為(wei) 塑造他申請形象重要的一環。
申請生物醫學工程的Ricky則在材料中展現了自己的5項研究經曆,其中有三項研究是由學校的課堂作業(ye) 演變而來,主題涉及生物醫藥對創傷(shang) 後遺症的影響、自動化對中國工人的影響、特朗普如何利用橄欖球吸引支持者等等。此外,他還在申請材料中提交了一份視頻作品集,其中就包含他在慰問養(yang) 老院時進行的吉他表演。可以說,Ricky在多個(ge) 維度上體(ti) 現了自己對人、對社會(hui) 的關(guan) 注和思考,善於(yu) 把所學的知識回饋到社會(hui) 問題的解決(jue) 中去,而這一點恰恰是大學期望在理工科申請者身上看到的。
大學非常關(guan) 注在優(you) 異的成績和豐(feng) 富的活動列表下,學生充分發揮他們(men) 的學科知識和特長,真正解決(jue) 他們(men) 在生活中實際看到的問題,期待看到他們(men) 在給社會(hui) 、社區帶來積極改變的行為(wei) 中所展現出的人文關(guan) 懷和社會(hui) 責任感。
04
有準備的申請策略
美國大學申請從(cong) 來不是一個(ge) 簡單的等式,並不是將等號左邊的各項要素都備齊,就能得到等號右側(ce) 的這個(ge) “錄取”答案。對於(yu) 硬核專(zhuan) 業(ye) 的申請更是如此,頂尖院校席位的爭(zheng) 奪中,總會(hui) 有那麽(me) 一些運氣的成分在。有時候,你似乎做對了所有的事,但最終還是未能獲得錄取——強手之間的競爭(zheng) 就是這樣。
“硬碰硬”也並不意味著盲目向前衝(chong) ,去撞個(ge) “頭破血流”。在進行“硬碰硬”的申請時,更需要我們(men) 有所準備——確保結果的策略準備和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
盡管對Eric申請工程專(zhuan) 業(ye) 有十足的把握,但Ming老師還是考慮了Plan B(後備計劃)。在RD學校的選擇中,Eric有一部分學校計劃申請競爭(zheng) 稍微緩和一些的物理專(zhuan) 業(ye) 。去年錄取西北大學的Peter,在項目的選擇上也沒有冒進地選擇難度更大的工程學院,而是選擇了文理學院下開設的CS專(zhuan) 業(ye) ,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到更多的可能性。
最初聽到Ricky計劃申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孫老師是反對的。以孫老師多年的專(zhuan) 業(ye) 經驗,她非常清楚申請生物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BME)這個(ge) JHU的王牌專(zhuan) 業(ye) ,Ricky將會(hui) 麵對怎樣的對手。她坦誠地告訴Ricky,“這樣選擇會(hui) 影響你的錄取。”經過慎重的考慮,Ricky確定自己還是要搏一搏,並且說服了孫老師。盡管最終並沒有獲得BME的錄取,但他可以在JHU的工程學院任選專(zhuan) 業(ye) 。
正如老師在分享中所說的,“學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斷,並且大膽地和老師進行溝通,勇敢地做出選擇,隻要他們(men) 有接受各種結果的勇氣和心理預期,導師就會(hui) 鼓勵並支持他們(men) 追逐夢想。”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