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cord Review (TCR)曆史論文成功發表經驗分享

老師注

M同學目前就讀斯坦福大學一年級,是我們(men) 低年級規劃輔導項目和本科申請項目的學員,高中時期在The Concord Review (TCR)上成功發表曆史論文,而且是在提交後一個(ge) 月內(nei) 就收到了發表通知,創造了一個(ge) 曆史記錄。

機構今天特別邀請了M同學跟我們(men) 一起回顧自己參加TCR的經曆,從(cong) 選題到發表,從(cong) 導師的指導到自己的努力,從(cong) 內(nei) 心的心得感受到對學弟學妹的殷切寄語。

我們(men) 今天邀請到了我們(men) TCR的校友M同學,可不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選題對TCR很重要,那你最初是怎麽(me) 對這個(ge) 論文主題產(chan) 生興(xing) 趣的,最初的萌芽是來自哪裏啊?

我今年是在斯坦福讀大一。我之前高中的時候是在Philips Academy,就是安多福(Andover)上高中。我當時是在高中sophomore year到junior year的暑假有了想寫(xie) 一篇能發表的論文的想法,然後那個(ge) 時候就開始brainstorm一些topic。我在高中的時候對哲學、文學這種比較跨學科的文科課題還比較感興(xing) 趣,所以我當時一開始的時候是想寫(xie) 一篇與(yu) 哲學有關(guan) 係的。

我當時本來在看的有尼采,然後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當時跟機構的幾個(ge) 老師聊一下這個(ge) 想法之後,就有一個(ge) 老師說,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尼采這樣的topic會(hui) 比較難有一個(ge) 足夠創新的切入點,會(hui) 很難找到一個(ge) 新的角度去寫(xie) 。而The Concord Review比較看重的就是能提供比較特別的perspective的文章。

後來我在網上衝(chong) 浪的時候,在YouTube上麵看到一個(ge) 叫Irwin Weil的professor講陀思妥耶夫斯基,在Q&A的環節就有人提到一個(ge) 作家叫Mikhail Bulgakov,Weil回複說他覺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個(ge) 人有影響,就簡單的提了兩(liang) 句,說這個(ge) 人跟斯大林也有一些交集。然後我當時就覺得這個(ge) 人很特別,於(yu) 是就去查了一下資料,看看這個(ge) 人到底是幹嘛的,做了些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他作為(wei) 一個(ge) 作家會(hui) 跟斯大林有交集,然後結果就查到了一篇比較dated的一個(ge) Washington Post的一篇文章叫做The Master and The Dictator

這篇文章就講說他寫(xie) 的很多主題都比較抨擊當時的蘇聯政府,但是因為(wei) 他有一個(ge) 戲劇斯大林很喜歡,所以他最後所麵臨(lin) 的結局就沒有很多他同時代的其他作家所麵臨(lin) 的結局那麽(me) 慘,他沒有被送去坐牢,也沒有被秘密警察給幹掉。在對他比較感興(xing) 趣了之後我就開始讀別人寫(xie) 的關(guan) 於(yu) 他的傳(chuan) 記,然後去讀了一下他的作品,就在這樣子的一個(ge) 情況下,開始做我的research。

謝謝你給我們(men) 講述關(guan) 於(yu) 俄羅斯作家的選題和以及思維萌芽的過程,那接下來你可不可以跟我們(men) 一起回顧一下這次TCR發表之前的研究曆程?比如是什麽(me) 時候開始準備研究的,完稿前後的一些經曆,以及從(cong) 投稿到發表的流程等等。

我是這樣子的,我暑假開始想主題做research,開始讀一些相關(guan) 的文獻什麽(me) ,但是因為(wei) 要讀的東(dong) 西比較多,然後我後來又開學了可能就比較忙,所以說遲遲沒有進展,可能到感恩節我都沒有開始正兒(er) 八經的動筆寫(xie) 。秋天的時候,我們(men) 學校曆史俱樂(le) 部的學長機緣巧合的跟我說,他們(men) 也invite了 TCR的 Editor-in-chief過來,所以說我就去參加那個(ge) 活動,然後見到Mr. Fitzhugh,他就是The Concord Review的主編,然後當時就跟他簡單聊一下我的想法。

那個(ge) 時候我還沒有徹底確定我該怎麽(me) 去寫(xie) ,但是他就對這個(ge) 主題很感興(xing) 趣,就給我他的名片,之後我就給他寫(xie) 了封郵件,在那之後他就跟我有保持郵件上的來往。他偶爾也會(hui) 給我轉一些不相關(guan) 的新聞,問一下我的看法之類的這樣,所以說我就算是通過學校俱樂(le) 部認識他了。

然後後來冬天的時候,我其實卡著deadline提交的文章,可能是在deadline前一兩(liang) 天的周末提交的,然後最後有一周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寫(xie) 的有點倉(cang) 促。我當時是跟機構的TCR項目的指導教授一起,相當於(yu) 有個(ge) 監督“我在幹什麽(me) ”,然後他就能給我一些feedback。教授覺得我的結構是一開始就定的比較好,然後後來寫(xie) 的時候最後中間也沒有特別多的來回反複的修改,所以說整體(ti) 來說,在確定了方向之後,實際的寫(xie) 作過程還比較流暢。在遞交了論文之後還跟主編說了一聲我遞交了。

盡管我是趕著冬天的deadline提交的,但是我的文章在同一個(ge) period就發表了。主編還提前給我寫(xie) 了郵件跟我說,論文要被發表。

那你的文章從(cong) 最初動筆到最後我們(men) 趕在deadline以前提交大概經曆了多長時間?

可能要一兩(liang) 個(ge) 月吧,是因為(wei) 前期做了很多research所以開始寫(xie) 的時候就比較容易下筆。

那真是蠻快的。

那在TCR文章發表過後你的心情是什麽(me) 樣的?有沒有特別的感觸?

挺高興(xing) 的。之前也有聽說別的學長老師發表,當時覺得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wei) 覺得怎麽(me) 會(hui) 寫(xie) 這麽(me) 長的論文,還被這麽(me) 有聲望的期刊發表,所以在收到通知之後是真的挺高興(xing) 的,自己這之前也沒有寫(xie) 過那麽(me) 長的文章,大概有8000字左右。

你跟機構合作了挺長一段時間了,在與(yu) 機構合作完成論文的期間,機構會(hui) 給學生配備一個(ge) 教授,然後還有一個(ge) Writing Advisor。那麽(me) 你覺得在這些資源對你起到了哪些幫助?它們(men) 是怎麽(me) 幫助你最終完成了TCR的寫(xie) 作和投稿的?

我當時主要跟TCR導師團隊的一位教授交流的,然後他是跟我有幾次Zoom call。一開始選定主題的過程其實是比較難的。我覺得開始做research的時候會(hui) 有一個(ge) 想法、一個(ge) 大概的方向,但是當你要具體(ti) 把它縮老師圍,避免太寬泛或太偏僻的時候,是比較難的。所以我當時可以與(yu) 教授溝通,跟他講一下我的想法,然後他再給我一些feedback或者建議,討論一下大概怎麽(me) 樣去思考這件事情,我覺得還挺有幫助的。

後麵的話主要的research是我自己去做,我會(hui) 給他發一下我在看什麽(me) research,而他如果看到相關(guan) 他也會(hui) 轉給我。然後他就幫我看一下我寫(xie) 的東(dong) 西,然後看一下說哪些地方可能可以多加一點,比如說 argumentative statements還可以多一些,這樣那樣的。

我們(men) 都知道機構的TCR導師團隊是很給力的,然後你剛才說教授在你定題方麵給了非常多的指導,那你可不可以詳細的說一下,他都給了你哪些幫助和啟示?

比如說,他的自己的研究方向肯定說沒有跟我的主題很相關(guan) ,但是他還是可以很好地指導我。每個(ge) 學生的主題都比較獨特,不可能說他對每一個(ge) 主題都很了如指掌,所以他更多的是針對我的主題和思路給一些引導。比如說我跟他闡述我的思路時說,我想寫(xie) 關(guan) 於(yu) 蘇聯的這個(ge) 作家,因為(wei) 我覺得他跟斯大林有這樣的交集以及他的具有政治爭(zheng) 議性的寫(xie) 作主題是很有趣的地方。

然後他就會(hui) 問我,你要怎麽(me) 樣去把它做成一個(ge) 你能去辯論的主題。我不記得當時具體(ti) 是怎麽(me) 回答的了,大概就是說我或許可以這麽(me) 寫(xie) ,或者這麽(me) 寫(xie) ,然後他就會(hui) 根據我所提出來的這些思路來反過來問我一些問題,比如說,你覺得你跟著這個(ge) 主題去往下寫(xie) ,有足夠的空間去展開寫(xie) 嗎?或者說,你覺得這個(ge) 是一個(ge) 真的需要你去辯論的點嗎,還是說它本來就是一個(ge) 已知的信息,不需要再去被辯論,這樣的話就不能寫(xie) 了。所以大概就是這樣子的一些供我思考的問題。

有意思,其實教授不需要是在你所寫(xie) 領域的專(zhuan) 家照樣可以指導你。那麽(me) 在指導的風格上,教授是怎麽(me) 指導你去做TCR的研究的?

對於(yu) 指導風格,一是,教授不會(hui) 直接給我答案,二是我覺得,他也好,我也好,應該都是不會(hui) 認可研究的所有權不在我、整個(ge) 事情都已經交給是別人的掌控權了的情況。他會(hui) 希望我 take ownership,自發的去做研究,這樣我才會(hui) work hard。

TCR其實也是熱愛曆史的學生的一個(ge) 天地。那你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一下這段TCR的學習(xi) 和論文發表經曆對你學習(xi) 大學的專(zhuan) 業(ye) 有什麽(me) 樣的影響?或者是有沒有提供什麽(me) 樣的幫助?你現在目前在斯坦福選的是曆史專(zhuan) 業(ye) 嗎?

其實不是(笑)。我剛上大學的時候以為(wei) 以後會(hui) 學法律,所以想去學政治科學。所以說可能跟我的選題有一點點相關(guan) 吧,但是也不是說完全掛鉤。本來我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想到我會(hui) 在斯坦福讀大學,在我來了之後的秋天選了一節政治科學introductory seminar(入門研討會(hui) ),就是那種特殊的課題,是教授來帶著討論,比較小班課,相當於(yu) 體(ti) 驗一下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在這邊是怎麽(me) 樣的一個(ge) 感覺。當時的主題是societal collapse(社會(hui) 崩潰),實際上其中也提到蘇聯了,但是沒有像我那篇論文一樣從(cong) 一個(ge) 個(ge) 人的角度去出發,更多是那種宏觀的角度說這個(ge) 是怎麽(me) 解體(ti) 的,然後像這樣子講述一個(ge) 個(ge) 不同的文明是怎麽(me) 衰落的。

然後課程結束了之後我就發現好像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感覺在這個(ge) 學校好像還是學理科是大趨勢,所以其實我現在專(zhuan) 業(ye) 可能就往數據科學方麵偏。但是我個(ge) 人的興(xing) 趣愛好一直都是跟文字什麽(me) 的掛鉤的,所以我每個(ge) 學期都會(hui) 選一節我自己興(xing) 趣愛好課,就是跟我以後要學的專(zhuan) 業(ye) 沒關(guan) 係的課。這學期我在上一門法國電影的課,就是法國 French new wave的電影。這就是有保留我的文學方麵和哲學方麵的愛好,但是沒有說在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方麵上去pursue它。

所以說選專(zhuan) 業(ye) 還是要根據具體(ti) 入學的情況,因為(wei) 每個(ge) 大學的強項和氛圍都不同,所以入學後會(hui) 有一些調整,但是我覺得你有這樣的專(zhuan) 長,能被TCR選中發表論文,跟你的興(xing) 趣愛好是分不開關(guan) 係的。

對,比如說通識課什麽(me) 的也會(hui) 有很多寫(xie) 作的要求,然後因為(wei) 高中的時候就寫(xie) 過TCR這樣的論文,課堂上也會(hui) 有一些寫(xie) 作的方麵的作業(ye) ,所以寫(xie) 作的經驗比較豐(feng) 富,現在上大學的那種通識課都覺得很輕鬆。

所以還是會(hui) 有一個(ge) 奠定基礎的作用。之前做的TCR研究會(hui) 讓自己後麵大學的課輕鬆一些,這個(ge) 挺好的。

最後,作為(wei) 一位文史學科方麵的愛好者,你對於(yu) 那些想要學習(xi) 曆史學科,或者做曆史研究的學弟學妹們(men) ,有什麽(me) 建議嗎?

我給大家建議的建議是,不要覺得自己是理科生,所以就完全沒可能發表TCR這樣子的論文,所以說根本就不去考慮,然後文科生也不用覺得說我是文科生,所以就一定要發表TCR。我經常覺得曆史是一個(ge) 很包容的專(zhuan) 業(ye) 。更多的應該是說找到自己很熱愛的主題,就是覺得好像真的就對這個(ge) 主題有說不完的話的那種。

比如說你是學理科,然後你對電腦係統很感興(xing) 趣,其實電腦係統這背後肯定也有很多曆史,你可以去研究關(guan) 於(yu) 這種曆史方麵的內(nei) 容去寫(xie) 一篇相關(guan) 的論文。比如說它在曆史上是怎麽(me) 形成的,然後是哪些人做出什麽(me) 樣的創新,有怎麽(me) 樣的貢獻,比如說哪個(ge) 人可能在其中有一個(ge) 很重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名字沒有像其他的科學家那麽(me) 出名,這樣子的事情是我覺得常有的。所以說如果哪一個(ge) 話題是你很感興(xing) 趣,就算是沒有說要發表論文,我覺得它是可以值得探索的。

對,是的。那句俗話說的好,興(xing) 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隻要有興(xing) 趣都值得去探索。可能大家都覺得隻有文史方麵的學生才可以去發表TCR,但其實如果是對你理科感興(xing) 趣,找到一個(ge) 與(yu) 你相關(guan) 的話題,也是可以去嚐試做TCR的,隻要自己是想做的。

對,因為(wei) 我覺得其實任何話題都有曆史含義(yi) 和曆史上的足夠探討的意義(yi) ,所以說可以不用因為(wei) 把自己貼太多標簽,把自己定義(yi) 成怎麽(me) 樣,就完全不去考慮這種機會(hui) 。其實做你自己喜歡的主題,寫(xie) 論文或做 research的過程中還是挺值得享受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博士(PhD)申請攻略及導師簡介

下一篇

英媒曝出:英國15所名校交錢就能進!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