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強基計劃能實現“降分上名校”的效果,近兩(liang) 年也受到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關(guan) 注。然而,在強基熱度提高的背後,我們(men) 也應該認識到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走上這條道路。
如果我們(men) 按照強基選拔特點來將學生進行分類,那麽(me) 那類學生和強基計劃的“匹配度”最高,最容易通過選拔呢?
11類學生誰更適合強基計劃?
根據強基計劃選拔邏輯強基計劃和對應標準,老師從(cong) 高考成績和競賽能力這兩(liang) 個(ge) 維度,將考生歸納為(wei) 以下11個(ge) 類型。
A/B類考生,高考成績與(yu) 目標校匹配,且有機會(hui) 獲得破格入圍資格。此類考生在入圍和錄取時不受名額限製,所以此類考生報考任何檔次高校成功率都很高。需要注意的是,清、北、複、交、南等校有破格審核機製,並非所有金/銀牌考生都能成功獲得破格資格。
C類考生,高考成績高度匹配,雖然競賽獎項並不能申請破格資格,不過憑借較高的競賽水平,也能在眾(zhong) 多考生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數理化競賽生,報考采用初試模式的高校則更具競爭(zheng) 力。
D類考生,競賽水平與(yu) C類考生接近,但高考成績略有不足,因此報考初試模式高校時優(you) 勢並不明顯(因為(wei) 能入圍的都是校考成績接近的考生);而報考非初試模式高校時,需要合理定位,選擇入圍成績與(yu) 自己高考成績更為(wei) 匹配的高校,校考中充分自身競賽優(you) 勢,更容易搶占先機。
E/F類考生,雖然高考成績匹配度較高,但對相關(guan) 學科競賽知識、超綱內(nei) 容和大學先修內(nei) 容掌握有限,應對部分高校的強基校考稍顯吃力。2023年清華、人大、北航吉大等十餘(yu) 校均對校考成績做出硬性要求,因此這兩(liang) 類考生應重點關(guan) 注目標校校考要求;想要把握更大,可以選擇檔次接近,且對校考分數沒有硬性要求的高校。
G/H類考生,對於(yu) 以高考成績為(wei) 入圍依據的高校來說,入圍校考問題不大,不過因為(wei) 缺乏競賽背景和相關(guan) 學科的專(zhuan) 項學習(xi) ,所以校考階段基本屬於(yu) “炮灰”,從(cong) 初試模式、校考合格線機製擴大的趨勢來看,這類考生在入圍和校考環節都會(hui) 遇到困難。因此這兩(liang) 類考生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高考成績的前提下,針對目標校進行強基知識進行專(zhuan) 項學習(xi) ,補足短板。
另外,高考成績目前仍是入圍的主要方式和影響綜合成績的關(guan) 鍵因素之一,因此高考成績與(yu) 高校不匹配的J、K類學生,並不適合報考強基計劃;而I類學生雖然能憑借破格資格順利入圍絕大部分高校,且在校考環節極具優(you) 勢,但強基計劃綜合成績占比85%的高考成績也會(hui) 很大程度上“拖後腿”,並最終導致綜合成績達不到“錄取線”。
實際上,多數學生報考強基計劃都值得鼓勵和支持,但如果具有以下3類特質的同學,在報考強基的時候要格外慎重!
這3類學生並不適合強基
高考成績不匹配
強基計劃以學生的高考成績作為(wei) 入圍標準和綜合成績重要參考依據,因此就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績要與(yu) 強基高校的層次相匹配。根據近年的數據來看,考生高考成績最低也應達到上遊211院校水平。如果考生本身高考成績與(yu) 985高校普通批投檔線差距較大,那麽(me) 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誌願、備考,最後卻沒能入圍,成了“炮灰”,不僅(jin) 是浪費時間,而且對考生心態也有較大影響。
校考能力不匹配
每年強基考生中都存在這樣一類群體(ti) ,他們(men) 高考成績十分優(you) 秀,接近甚至超過目標校普通批投檔線,但沒有競賽背景,也沒進行過針對校考的係統性學習(xi) 和訓練。表麵上看這類考生大概率能成功入圍,且憑足夠高的高考分數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校考分差。但實際上,入圍考生的高考成績本身就十分接近,而這類考生在校考中往往不具有優(you) 勢,因此很容易敗下陣來。
同時,這類考生本身已經取得很高的高考分數,在升學擇校時有很大的選擇權,沒有必要非要通過強基計劃進入該校學習(xi) ,所以建議這類考生,專(zhuan) 注於(yu) 高考通道即可,沒必要非要踏上強基這條擁擠的道路。
學業(ye) 規劃不匹配
強基計劃采取本碩博貫通培養(yang) ,學生普遍將在所選專(zhuan) 業(ye) 領域學習(xi) 、研究持續 6-8 年。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自驅力,且學業(ye) 規劃、就業(ye) 規劃要與(yu) 強基培養(yang) 方案相符。如果學生本身對所選專(zhuan) 業(ye) 沒有很強的研究興(xing) 趣,或計劃本科畢業(ye) 後直接就業(ye) ,那顯然無法應對長學製和較大的學習(xi) 壓力。
強基計劃的選拔流程和政策在近兩(liang) 年變得愈發複雜,校考難度很高,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如果事到臨(lin) 頭才開始了解,勢必會(hui) 處處落後。所以不僅(jin) 是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同學們(men) 和家長要盡快了解政策、掌握考情,低年級的同學和家長們(men) 也應該盡早了解,提前規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