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xie) 了一篇文章《2022申請季RD的第一封拒信來自…》,亂(luan) 猜了一通RD申請,今天上午出完了stanford,發現自己蒙對了一些。那麽(me) 順便寫(xie) 一篇文章來總結下這個(ge) 申請季。
申請季核心詞——難!
永遠都是最難的申請季,今年就同行都崩了,大家幾乎都在說,為(wei) 什麽(me) 啊?
備胎反擊戰和海王的PK,最後就是海王竟然輸了。沒錯,我兩(liang) 個(ge) 錄取大藤的學生紛紛被UCLA和UCB嫌棄了……
我整理了一個(ge) 精簡版的,去掉了外籍學校,隻保留了大陸背景的,沒計算任何大陸國籍學校(包含港澳台的學生)
Princeton 實驗*3/深中/十一
Harvard 南外/101/包玉剛/十一/建平(有一個(ge) 案例身份存疑)
Yale 人大附/十一/北京四中/杭外/天津法拉古特
Stanford 深國交/深中/青島二中/人大附/融僑(qiao) 賽德伯學校/小徑灣Basis(Basis學生身份不確定)
Columbia 華南師大附*2/101/廣州Basis/世外/南外/廣東(dong) 實驗/UWC(存在2個(ge) 或者2個(ge) 以上身份存疑)
Penn 深國交/十一/南外/實驗/人大附/上外/深中
備注:存疑的意思是不確定學生身份(護照),並不是造假,隻是不確定!!!畢竟我也隻是一個(ge) 顧問,不是留學圈卓偉(wei) 。且上述數據是根據各種公眾(zhong) 號的總結,可能不是完整的,但是就看一下。
Princeton/Columbia說擴招的結果,真的是笑而不語。
Harvard猜中了南外和十一,但是今年就這麽(me) 幾個(ge) ,也就還可以。
Yale還是從(cong) feeder school錄取為(wei) 主。
Stanford就百花齊放了,除了人大附和深中是傳(chuan) 統名校。
Columbia四個(ge) 學院和雙學位的介紹在《2022申請季RD的第一封拒信來自…》裏麵詳細介紹了,這裏不贅述,我隻想說,雙學位的錄取和單學位有區別。
頭部學校錄取也減少了很多
每年大陸的錄取,大家最關(guan) 心的就是北師大實驗和南外。
北師大實驗的錄取:
引用於(yu) pyq的圖片,沒找到出處。
這個(ge) 是最近兩(liang) 年的比較。
我選擇北師大實驗,而沒選擇南外,是因為(wei) 南外通常意義(yi) 上,大家是看到的體(ti) 製內(nei) 的出國黨(dang) ,就是高考體(ti) 係的,南外的IB/alevel/CTC相對比較獨立,所以這就存在一個(ge) bug,就是南外的出國人數可能每年差不多200左右,但是出國質量就不確定了,比如450人一個(ge) 年級裏麵年級top100多少出國的就決(jue) 定了這個(ge) 出國質量。
而北師大實驗就是國際部,所以相對穩定,出現從(cong) 備考出國轉到高考的概率比較低。
降檔錄取是事實,但是也不是。
“沒錄取到理想學校……”
“降檔錄取,真遺憾。”
每年申請季都聽到類似的話,我從(cong) 一個(ge) 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樣的事情有兩(liang) 個(ge) 原因:
第一,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每年美高的錄取難度增加(尤其是標化!)但是仍然保留中國身份的,他們(men) 是也占中國錄取名額的,不要感覺這些人出去了就和自己不競爭(zheng) 了。
第二,申請就是一場博弈,有輸有贏。早申請的時候,很多人都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但是早申請上岸的終極是少數。錯過了ED1或者REA的話,就是麵對這樣的風險。
所以,降檔錄取,確實因為(wei) 很多學校錄取人數減少了,但是更多是整體(ti) 競爭(zheng) 增加,頭部學生增加,自然而言就導致結果未達到心理預期。
建議:
在接下來的申請季,一定要多增加“保底”學校,至少多增加12月份出EA結果的學校!這樣至少安心。還有,好好把握ED,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去評估ED!
還需要做的事情
有WaitList就抓緊去努力啊!
雖然很多學校的WL其實就沒什麽(me) 希望,但是都要全力去試試,尤其是美高的學生,這時候美高或者有比較完善升學團隊的學校(比如包玉剛/UWC)抓緊去找自己的Counselor去溝通,讓他們(men) 推薦!
如果沒有WaitList,那麽(me) 就好好準備本科的學習(xi) 。
關(guan) 於(yu) 轉學,我想說,不要太糾結這個(ge) 問題,就現有學校也是就是適合你的,去了之後,先努力適應,如果學習(xi) 內(nei) 容不滿足自己的訴求,GPA過於(yu) 輕鬆拿到滿G,那麽(me) 再考慮轉學。
當然最關(guan) 鍵的問題,對自己職業(ye) 的思考,不要盲從(cong) 的看排名。
自己是想留在美國?還是畢業(ye) 回國?還是想繼續深造?那麽(me) 這些就涉及到選校了。
如果繼續深造至少要避開GPA Killer這樣的學校!
如果是想留在美國,那麽(me) 就看學校就業(ye) 和地理位置!
如果是回國的話,看自己想做什麽(me) ,這時候和家裏人聊聊,是想去國企?那就看QS全球排名。亦或外企,那麽(me) 看看他們(men) 的target school是什麽(me) 。
心情雞湯也需要喝幾口的……
有時候也需要用愛發電的,就錄取不理想,那麽(me) 肯定會(hui) 不開心的。
我以前說的是,保持平常心,畢竟申請不是我們(men) 能左右的。過程自己全力以赴,那麽(me) 結果就Youdeserve that. 接受是唯一能選擇的。
但是現在,我想說,人生且長著呢,天還沒塌下來,就繼續活著。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