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泰晤士報》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有多達15所羅素集團的英國大學正在為(wei) 更“壕”的海外申請者提供學位課程的替代入學途徑。
代表英國142所高等教育機構的英國大學協會(hui) (UUK)此前宣布了一係列聲明以審查可能存在的部分大學降低入學標準以錄取國際生的情況,並確保國際生入學程序的“公平/透明和穩健”。
相關(guan) 調查發現,包括布裏斯托大學、華威大學、杜倫(lun) 大學在內(nei) 的部分高校都在向國際學生提供預科課程,幫助其以較低的成績要求入學。比如想要進入杜倫(lun) 大學經濟學本科,申請者通常必須在 A-Level 課程中獲得 A*AA 成績。
但國際生可以付費注冊(ce) 隻需要 A-Level CCD 成績的基礎課程。16/17歲年齡段 GCSE 成績隻有5個(ge) C 的國際學生也有類似預科的途徑錄取杜倫(lun) 。據統計這些預科課程的學生中有 74% 最終成功升入本科階段。
約克大學的招生人員在采訪中也告訴記者會(hui) “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錄取成績低於(yu) 預期的海外申請者。雖然學校仍然堅持至少全 A 的 A-Level 成績作為(wei) 本科的入學門檻,但最近幾個(ge) 申請季確實會(hui) 招收部分成績中有 B 甚至 C 的國際生。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碩士申請階段,後者的一般成績要求是二等一以上的本科學位,但對於(yu) 部分國際生則放寬到了二等二學位。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英國大學協會(hui) (UUK)隨即宣布了對招生中介機構和國際預科課程的使用以及招生管理程序等等全方位的審查計劃。批評者們(men) 認為(wei) :不同的入學標準不僅(jin) 傷(shang) 害了公平的原則,快速增長的國際生數量還擠占了國內(nei) 學生的入學機會(hui) 和教育資源。
UUK 此舉(ju) 幾乎立刻招致了各大高校的抗議,考文垂大學是最新提出抗議的大學之一,該大學在上個(ge) 月的年度報告中表示:“英國政府近幾個(ge) 月來對移民和經濟問題的反應對該集團招收國際學生產(chan) 生了影響。”
羅素大學集團官方則表示,由於(yu) 英國政府從(cong) 2016年開始將國內(nei) 學生的本科學費凍結在每年9,250英鎊,他們(men) 每教授一名英國本科學生平均都要虧(kui) 本約2,500英鎊。因此,許多學校增加了國際學生招生量,這主要是因為(wei) 國際生的學費不受政府限製,常常比英國學生的學費高出每年10,000英鎊甚至更多。
比如倫(lun) 敦大學學院最新的財務報表顯示,2022-23學年,UCL 的學費收入增長了17%達到9.29億(yi) 英鎊的規模,但“增長幾乎完全是由全日製國際學生群體(ti) 的增長推動”。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利物浦大學身上:與(yu) 2021-22學年相比,他們(men) 隻比去年多招收了1,500名國際學生,但相應的學費收入卻從(cong) 1.13億(yi) 英鎊增長到到1.51億(yi) 英鎊,幾乎超過了英國和歐盟學生學費的1.65億(yi) 英鎊水平。
據統計,從(cong) 2010年以來,英國的國際學生數量增長了大約70%,錄取到G5或王曼愛華等頂尖學府的競爭(zheng) 則更加激烈。與(yu) 此同時,英國國內(nei) 學生支付的學費按購買(mai) 力平價(jia) 計算實際上反而下降了約四分之一,但國際生的學費則螺旋上升,通常是英國學生的兩(liang) 倍以上。
很多大學的工作人員毫不客氣的批評《星期日泰晤士報》就是想搞個(ge) 大新聞:他們(men) 言之鑿鑿的聲稱很多國際生是通過走後門花錢進來的,但實際上這些被視為(wei) “秘密途徑”的預科課程其實一直都正大光明的掛在學校網站上。“這讓我想起一個(ge) 諷刺政府的笑話:隱瞞一項可能讓人尷尬的政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公布到政府官網上去。”
另一方麵,很難說國際學生的增長擠占了英國學生的教育資源,因為(wei) 過去十年裏大學招收的英國學生和國際學生無論是在增長幅度和增長曲線上都是比較相似的,即便是諸如G5和王曼愛華等頂尖名校。
而從(cong) 經濟利益角度來說,幾乎所有的數據都表明,如果缺少了國際學生的支持,英國的高等教育行業(ye) 將不可避免的規模縮小,一些大學甚至有可能完全維持不了運轉。而高等教育,也包括更廣泛的金融、商業(ye) 服務、信息谘詢等等“可貿易服務”恰恰是當前英國為(wei) 數不多的經濟亮點之一。
按照倫(lun) 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 Jonathan Portes 的觀點,如果官方真的執意要限製甚至削減高等教育係統裏的國際學生數量,很難講這有任何除了討好選票之外的意義(yi) 。
教育學科研專(zhuan) 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