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你有一封新的未讀郵件。”
對於(yu) 現在的你來說,點開郵件是一件很考驗心態的事。因為(wei) 你的Offer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它可能來了,也可能還沒來。
除了Offer,美國大學也可能給你發其他類型的郵件,通常寫(xie) 得很委婉,你沒有個(ge) 十級閱讀能力很可能一不小心誤判了對方的意圖。
為(wei) 了避免歧義(yi) ,我們(men) 為(wei) 大家總結了美國大學常見的幾種郵件類型:
Likely Letters
給少數申請者的“黃金戳”
Likely Letter通常是美國大學在正式發Offer前發的郵件,暗示你極有可能被錄取。與(yu) 普通Offer不同的是,Likely Letter是少數優(you) 等生和運動員才能收到的“黃金戳”~
學校認為(wei) 這些學生非常優(you) 秀,生怕被別的大學搶去,才會(hui) 用一封Likely Letter提前鎖定你。RD時期,多數頂尖大學會(hui) 在2-3月份發放Likely Letter,高冷牛校如MIT、加州理工鮮少發放。
如果收到心儀(yi) 學校的Likely Letter,說明你離正式Offer不遠了,心中懸著的石頭可以落地了。
▲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Likely Letters
耶魯大學
耶魯招生官會(hui) 專(zhuan) 程打電話告知申請者,他們(men) 會(hui) 拿到Likely Letter,然後Likely Letter裏暗示這些人3月底可能拿到Offer。這一係列套娃操作,不知道的還以為(wei) 耶魯在從(cong) 事什麽(me) FBI保密工作😅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
近幾年,UCSB經常會(hui) 發Chancellor的邀請函郵件,在美國紐約、DC等多地舉(ju) 辦招待會(hui) 。學校會(hui) 告訴所有在場的申請者,他們(men) 被UCSB錄取了,所以收到這封郵件的同學基本上就是穩錄了,論儀(yi) 式感,還得看UCSB。
警告信
給成績下滑者的一個(ge) 警告
成績下滑是最常見的Offer被撤回的原因。美國大學一般都會(hui) 在Offer裏提到,你必須保持你的成績,盡量跟你申請提交的成績單分數一致。
招生官希望你就算被錄取了,學習(xi) 上也不要鬆懈。成績盡量不要掉得太離譜,本來能拿A,期末隻拿了個(ge) D或不及格(B還是能勉強接受的。)
如果你收到一封郵件,標題裏赫然寫(xie) 著一行字“We’re Concerned...”,這很可能是美國大學為(wei) 你敲響的警鍾:別玩了,趕緊跑去學習(xi) 吧。
南加州大學
Reddit這幾天有個(ge) 申請生物科學專(zhuan) 業(ye) 的同學,AP微積分BC考試隻拿了C+,USC招生官看到他的Mid-year成績單後,直接發了封警告信: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這樣的藤校對成績下滑會(hui) 更重視。因為(wei) 康奈爾每錄取一個(ge) 學生,相當於(yu) 拒絕十個(ge) 優(you) 秀的學生。康奈爾正是因為(wei) 太清楚這一點了,才不想讓Offer落入不珍惜它的人的手中。
2年前,有個(ge) 學生在RD階段拿到了康奈爾的錄取通知書(shu) 。他的AP微積分BC考試拿了B-,AP英語拿了B,其餘(yu) 成績都是A。
他以為(wei) 自己的成績沒問題了,結果康奈爾發了封郵件說:“學校對你的英語和微積分成績表示擔心,想安排一次Zoom會(hui) 麵,請你解釋成績下滑的原因。”
公立大學和頂尖私立大學對於(yu) “分數下降”這塊會(hui) 更看重。根據高校招生谘詢會(hui) (NACAC)數據顯示,84%的公立大學會(hui) 因為(wei) 成績撤銷Offer,私立大學隻占到49%。
候補名單郵件
備胎人手一封的郵件
多數情況下,拿到Waitlist不等同於(yu) 收到拒信。
招生官喜歡你,認為(wei) 你有競爭(zheng) 力,可惜目前他們(men) 更喜歡其他候選人。不過他們(men) 仍願意為(wei) 你提供一個(ge) 潛在的名額,把你放在學校錄取的候補名單上麵。換言之,你是有極大可能轉正的備胎。
不過Waitlist發多了,跟拒信也沒什麽(me) 差別。
拿本屆早申請為(wei) 例,麻省理工學院給8052個(ge) 學生發了Defer,要想從(cong) MIT的Waitlist上下來,你不如祈求一下“世界和平”?
同樣離譜的還有哈佛大學,83.06%的人被Defer,論養(yang) 魚,誰能比得上哈佛呀?
大學使用候補名單(Waitlist)主要是為(wei) 了管理錄取率和班級規模。他們(men) 會(hui) 先發放一輪Offer,然後看有誰接過了Offer。假如很多人被錄了選擇不去,學校再從(cong) Waitlist上轉正一些人去填補,以確保最終入學的人數,與(yu) 他們(men) 預期的「班級規模」人數相符。
申請是一個(ge) 雙向選擇的過程,不是所有人拿到Offer都一定會(hui) 去的。為(wei) 了避免陷入尷尬的局麵,某些大學會(hui) 狂發一大堆Waitlist,營造一種“我很搶手”的錯覺,等待申請者寫(xie) “求愛信”,學校再根據這些學生展示的興(xing) 趣來錄人。
究竟是誰這麽(me) 惡趣味?老師就不指名道姓了。
垃圾郵件
希望你申請,不發你Offer的一律都是...
朋友們(men) ,跟我念一遍:那些希望你申請,不發你Offer的郵件一律可以看成“垃圾郵件”。
相信你的郵箱裏一定充斥著美國大學發的各種“噓寒問暖”的郵件。它們(men) 大多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廢話文學,看完你感覺自己浪費了生命中寶貴的十幾秒時間。
比如下麵這封來自Harvard College的郵件,看似很關(guan) 心你,誇讚你成績優(you) 異,不知道的還以為(wei) 你被哈佛大學看上了。
實際上,人家隻是希望你申請,給你發一封沒有感情的拒信,讓你為(wei) 哈佛錄取率的分母,做點微小的貢獻罷了。
每年,Reddit A2C論壇上都有人統計:今年哪家大學發的“垃圾郵件”最多?
我們(men) 心目中的名校也免不了俗,得靠一封封營銷郵件來給自己刷存在感,比如哥大和芝大。
最搞笑的是,哥大給ED拒了的孩子繼續發郵件。真的求求您了,上點心吧💦
有人說,芝加哥大學發郵件就好像:一個(ge) 人跟你告白了,接著告訴你這是真心話大冒險的一環。
不過收到“垃圾郵件”,總比大一秋季入學後,在垃圾郵箱中翻到自己的Offer要好:)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同學們(men) 都能順利收獲夢校的Offer!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