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Re:think論文比賽在2024年首次舉(ju) 辦,由CCIR讚助,鼓勵批判性思維,旨在讓參賽者探索各種發人深省、具有爭(zheng) 議性的主題。比賽涉及的主題非常多元化,從(cong) 探討曆史和現實問題,到預估未來的形勢。
參賽者需要深入探討這些主題,批判性地分析其各個(ge) 方麵和影響。Re:think論文比賽鼓勵智力探索,鼓勵參賽者挑戰固有的規範和信念,設想未來的其他可能性,考慮新技術所帶來的後果和影響,重新評估悠久的傳(chuan) 統。
Re:think論文比賽的終極目標是為(wei) 學生搭建一個(ge) 平台,分享他們(men) 對過去和未來緊迫問題的看法,希望借此拓寬我們(men) 的集體(ti) 認知,並為(wei) 應對當代挑戰提出創新性的解決(jue) 方案。
本次比賽旨在強調討論、辯論和批判性分析在解決(jue) 複雜社會(hui) 問題中的重要性。論文寫(xie) 作題目按照以下十一個(ge) 領域開展:
宗教與(yu) 政治
政治學與(yu) 法學
語言學
環境
社會(hui) 學與(yu) 哲學
商業(ye) 與(yu) 投資
公共衛生與(yu) 可持續發展
遺傳(chuan) 學
生物技術學
人工智能
神經工程學
參賽時間
比賽開啟日期
2024年1月15日
論文提交截止日期
2024年5月10日
比賽結果公布日期
2024年6月25日
頒獎儀(yi) 式和晚宴日期(在劍橋大學舉(ju) 行)
2024年7月30日
論文題目
宗教與(yu) 政治
Why has religion remained a force in a secular world?
為(wei) 什麽(me) 宗教仍然是世俗世界的一股力量?
政治學與(yu) 法律
What are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prison abolitionism?
支持和反對監獄廢除主義(yi) 的理由是什麽(me) ?
語言學
In school we are taught to speak and write “properly”—but what does this mean? Does the idea of a “proper language” play a role, as some have suggested, in maintaining class distinctions and oppressing marginalized groups? If so, should we abandon the idea of linguistic “propriety”, or somehow reconceptualize it?
學校教我們(men) 要“正確”說話和寫(xie) 字,但這意味著什麽(me) ?是否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正確的語言”在維持階級差別和壓迫邊緣化群體(ti) 方麵發揮了作用?如果是這樣,我們(men) 是否應該放棄語言“得體(ti) ”的觀念,或者以某種方式重新認識它?
環境
Does the principle of ‘reduce, reuse, recycle’ actually contribute to reducing global waste, or is it just a myth that distracts from the real issues of overproduction and overconsumption? Should developing countries be held to the same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s developed countries, despite their different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needs?
“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是否真正有助於(yu) 減少全球浪費,抑或隻是一個(ge) 神話,轉移了人們(men) 對過度生產(chan) 和過度消費等現實問題的注意力?盡管發展中國家所處的工業(ye) 化階段和經濟需求不同,但它們(men) 是否應該與(yu) 發達國家遵守同樣的環境標準?
社會(hui) 學與(yu) 哲學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art of our lives: from Snapchat filters to deepfakes, it is becoming easier than ever for our images to be manipulated by ourselves and others alike in myriad ways.
How will AI cha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How does the prevalence of AI in our lives cut across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What sorts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will this have?
人工智能正日益成為(wei) 我們(men) 生活的一部分:從(cong) Snapchat 濾鏡到“深度偽(wei) 造”,我們(men) 的圖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被自己和他人以無數種方式操縱。
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我們(men) 對美的理解?人工智能在我們(men) 生活中的普及如何影響我們(men) 對美的理解?這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倫(lun) 理和政治後果?
商業(ye) 與(yu) 投資
Do overvalued startups with un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negatively affect competition and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economy? Or are they rather just the regrettable, but unavoidable “bad apples” in 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that is rational as a whole?
估值過高、商業(ye) 模式不可持續的初創企業(ye) 是否會(hui) 對競爭(zheng) 和經濟的整體(ti) 健康產(chan) 生負麵影響?或者說,它們(men) 隻是整個(ge) 合理的金融和經濟體(ti) 係中令人遺憾但不可避免的“蘋果”?
公眾(zhong) 健康與(yu) 可持續性
Discuss the conflict of sustainability, agriculture, and human health.
討論可持續性、農(nong) 業(ye) 和人類健康之間的衝(chong) 突。
遺傳(chuan) 學
Gene therapy is a medical approach that treats or prevents disease by correcting the underlying genetic problem. Is gene therapy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edicines?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using gene therapy as a medicine? Is gene therapy justifiable?
基因療法是一種通過糾正潛在基因問題來治療或預防疾病的醫療方法。基因療法比傳(chuan) 統藥物更好嗎?將基因療法用作藥物的利弊是什麽(me) ?基因療法是否合理?
生物技術學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s a possibility of utilizing cells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to create these germ cells, also known as gametes. This innovative process, called in vitro gametogenesis (IVG), opens up the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babies using cells sourced from muscle, liver, or blood. Scientists can construct embryos, eggs, and sperm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is technology may open up many applications since, in theory, anyone can make biological babies or clones independent of their gender or age using their somatic cells. Ethical regulations have so far been implemented to limit the study.
Should we move forward with vitro gametogenesis (IVG)further?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men) 有可能利用人體(ti) 不同部位的細胞來製造這些生殖細胞,也稱為(wei) 配子。這種被稱為(wei) 體(ti) 外配子發生(IVG)的創新過程為(wei) 利用肌肉、肝髒或血液中的細胞製造嬰兒(er) 提供了可能。科學家可以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構建胚胎、卵子和精子。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體(ti) 細胞製造生物嬰兒(er) 或克隆人,而不受性別或年齡的限製。迄今為(wei) 止,倫(lun) 理法規的實施限製了這項研究。
我們(men) 是否應該進一步推進體(ti) 外配子(IVG)發生?
人工智能
Is AI-driven data mining serving us better or is it overriding our privacy?
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挖掘是在更好地為(wei) 我們(men) 服務,還是在侵犯我們(men) 的隱私?
神經工程
Breaking dow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humans and machine. In a sense, some of us can already be considered to be human-smartphones hybrids. Researchers and the tech industry are developing better and better approaches for breaking dow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humans and machines.
Will we become superhuman and immortal – and do we want to?
打破人類與(yu) 機器之間的界限。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我們(men) 中的一些人已經可以被視為(wei) 人類與(yu) 智能手機的混合體(ti) 。研究人員和科技行業(ye) 正在開發越來越好的方法來打破人類與(yu) 機器之間的界限。
我們(men) 會(hui) 成為(wei) “超人”和“不朽”嗎?
更多關(guan) 於(yu) 題目的解讀和推薦閱讀書(shu) 目,可參考:https://cambridge-research.org/essay-competition-2024/
比賽規則
無參賽費:參加Re:think論文比賽無需任何費用。所有符合條件的參賽者均可免費參賽。
學術誠信: Re:think論文比賽堅持最高級別的學術誠信,參賽者應嚴(yan) 格遵守這些標準。
原創作品: 每篇論文必須是參賽者的原創作品。嚴(yan) 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輔助寫(xie) 作。論文必須反映參賽者自己的想法、分析和表達。
抄襲: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抄襲行為(wei) 。任何涉及抄襲的論文將被立即取消參賽資格。參賽者必須確保適當引用所有資料來源,並確保文章由其獨特的思想和文字組成。
要求參賽者為(wei) 唯一作者:每一位參賽者提交的論文必須完全是其個(ge) 人的作品,不允許與(yu) 他人合作或合著。參賽者可以向他人尋求建議或討論主題,但其他人不得參與(yu) 文章的實際寫(xie) 作,論文必須是參賽者自己的作品。
隻允許提交一篇論文,隻針對一個(ge) 問題:參賽者隻允許提交一篇論文,該論文必須隻針對一個(ge) 問題。
推薦人聯係方式: 參賽者必須提供一位成人學術推薦人(如學校老師或高中升學顧問)的電子郵件。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學術驗證,主辦方將聯係推薦人了解更多信息。推薦人也將收到比賽結果。
參賽資格
Re:think論文比賽歡迎世界各地的學生參賽,麵向14-18歲,尚未開始本科學習(xi) 的學生。
論文格式規則
論文應在2,000字內(nei) ,不包括腳注和參考書(shu) 目。
請使用統一的字體(ti) 格式,行距設置為(wei) 1.5空格。
所有提交的論文都將通過剽竊和AI檢查程序,因此所有參賽者都需要正確引用。本次比賽的引用格式為(wei) 【MLA 8】,即“the 8th edition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如需了解有關(guan) 【MLA 8】的更多信息,可參考:https://lib.westfield.ma.edu/c.php?g=354010&p=2388441
論文必須以PDF格式提交。在PDF文檔中,請刪除你的姓名、單位或任何個(ge) 人信息,以確保盲審。提交係統將要求每一位參賽者提供個(ge) 人信息。
評審標準
所有參賽作品將由一個(ge) 評審小組進行評審,該小組由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學府的學者組成。
雙盲評審:雙盲論文評審是學術或學術出版中使用的一種流程,評審人和作者都是匿名的。在這個(ge) 係統中,作者的身份對評審人保密,反之亦然。這種方法旨在盡量減少因了解作者身份、學術關(guan) 係或聲譽而產(chan) 生的偏見。
原創和有趣的想法:競賽旨在激勵學生重新深入評估和思考科學、社會(hui) 和全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係。我們(men) 非常鼓勵原創思想和觀點。
論證和寫(xie) 作質量:清晰的文筆和有理有據的論點至關(guan) 重要。文章應結構合理,每個(ge) 主張或論點都有證據或邏輯推理支持。此外,評審小組還將考慮寫(xie) 作風格,包括語言使用、思路流暢以及對主題的整體(ti) 把握。
抄襲和人工智能輔助:本次比賽嚴(yan) 格禁止抄襲和使用人工智能寫(xie) 作輔助工具。發現有此類內(nei) 容的論文將被取消參賽資格。參賽者必須確保他們(men) 的作品完全是自己的作品。
比賽獎項
金獎
全球10名獲獎者
金獎獲獎者將獲得150美元現金獎、500美元CCIR學院獎學金、電子獲獎證書(shu) 、CCIR播客和網站專(zhuan) 題采訪邀請,並可免費參加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
銀獎
全球10名獲獎者
銀獎獲獎者將獲得100美元現金獎、300美元CCIR學院獎學金、電子獲獎證書(shu) 、CCIR播客和網站專(zhuan) 訪邀請,並可免費參加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
銅獎
全球10名獲獎者
銅獎獲獎者將獲得50美元現金獎、200美元CCIR學院獎學金、數字獲獎證書(shu) 、CCIR播客和網站專(zhuan) 題采訪邀請,並可免費參加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
本次比賽另設三個(ge) 特別獎項,以亞(ya) 裏士多德《修辭學》中對三種基本說服方式的經典區分命名:
最佳論辯獎
TheLogosPrize for Best Argument
在亞(ya) 裏士多德看來,Logos是一個(ge) 理性或邏輯吸引力的問題,是在作品中運用推理的技巧。該獎項將授予評委認為(wei) 在理性、邏輯和哲學方麵最有說服力的論文。
最佳寫(xie) 作獎
The Pathos Prize for Best Writing
所謂Pathos,是指作品能夠喚起情感,引發同情、共鳴或激情。該獎項將授予經評審認為(wei) 在情感、美學和藝術方麵最有說服力的論文。
最佳研究倫(lun) 理獎
The Ethos Prize for Best Research
Ethos是指讓聽眾(zhong) 相信演講者在某一主題上的可信度。該獎項將授予經評審認為(wei) 對現有學術文獻研究最透徹、最有根據的論文。
每個(ge) 特別獎將在全球範圍內(nei) 頒發給一名獲獎者。獲獎者將獲得150美元現金獎、500美元CCIR學院獎學金、電子獲獎證書(shu) 、CCIR播客和網站專(zhuan) 題采訪邀請,並可免費參加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
優(you) 秀獎
Honourable Mention
入圍但未獲得上述獎項的參賽者中,約有10%將獲得一份電子證書(shu) ,以表彰他們(men) 獲得的優(you) 秀獎,並邀請他們(men) 參加在劍橋大學舉(ju) 行的頒獎典禮和晚宴。
所有成功提交論文的參賽者都將獲得由CCIR頒發的電子參賽證書(shu) 。
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
獲獎者將應邀出席2024年7月30日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ju) 行的頒獎儀(yi) 式和晚宴。
金獎、銀獎、銅獎、Logo獎、Pathos獎和Ethos獎的獲獎者均可免費參加晚宴。優(you) 秀獎獲得者也可參加晚宴,每人需支付95英鎊的門票。
獲獎者的隨行人員也可以每人95英鎊的價(jia) 格購買(mai) 門票,數量有限。
晚宴采取邀請製,僅(jin) 對Re:think論文比賽獲獎者和劍橋國際關(guan) 係委員會(hui) 研究研討會(hui) 發言人及其公司開放,不對公眾(zhong) 開放。
劍橋Re:think寫(xie) 作訓練營
機構為(wei) 各位同學精心準備了 劍橋Re:think寫(xie) 作訓練營,全方位提高寫(xie) 作能力和技巧!
第一節課:如何論證? How We Make Arguments
3月23日 10:30am-12:00pm
在本課程中,學生將學習(xi) 論證的基礎,從(cong) 如何定義(yi) 論證、區分論證與(yu) 爭(zheng) 吵和描述,到探索論證的組成部分。我們(men) 會(hui) 涵蓋競賽題目解析,深入研究如何評估推論證強度,並學會(hui) 建立有說服力的論證。
本次課程探討的主題:包括宗教在世俗世界中的影響、監獄廢除論的正反兩(liang) 麵,以及“正確語言”的概念是否維持了階級區別並壓迫邊緣群體(ti) 。
第二節課:進階論證 Advanced Content
3月30日 10:30am-12:00pm
在本課程中,學生們(men) 將深入探討係統性理解的含義(yi) 及其重要性,並學習(xi) 如何填補推理過程中出現的邏輯漏洞。
本次課程探討的主題:通過分析環境保護的“減少、再利用、回收”原則、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我們(men) 對美的理解、以及高估值創業(ye) 公司對經濟健康的影響等題目,將這些技能應用於(yu) 實踐中。
第三節課:語法 Grammar
4月6日 10:30am-12:00pm
在本節課中,我們(men) 將探討英語寫(xie) 作中的關(guan) 鍵規則、構思文章的結構原則、常見的語言誤用及表達問題,並指導學生如何發展其獨特的寫(xie) 作風格。
本次課程探討的主題:深入討論可持續性與(yu) 農(nong) 業(ye) 、基因治療的前景及其正反兩(liang) 麵、以及體(ti) 外配子生成技術的道德和科學問題。
第四節課:如何進行資源搜索 How to Find Resources
4月13日 10:30am-12:00pm
在本節課中,學生將學習(xi) 如何高效地探索和利用各種學術資源,包括圖書(shu) 館的實體(ti) 書(shu) 籍、在線數據庫和電子書(shu) 籍等。
本次課程探討的主題:解析將探討人工智能數據挖掘與(yu) 隱私權的關(guan) 係、人類是否應追求超人和不朽的目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