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如何為就讀商科做準備?

經濟-商科是留學的熱門方向,孩子們(men) 都像做題家那樣準備著標化考試,研究著學校情況,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大家普遍存在一個(ge) 誤區。

這個(ge) 誤區就是:一直在岸上學遊泳,缺乏對經濟的感性認識和直接體(ti) 驗,結果留學的學習(xi) 效果很差。

孩子們(men) 被規劃好了路徑,一直生活在溫室裏,既沒吃過豬肉,又沒見過豬跑,突然就要留學了,要研究宏觀經濟了,要探討企業(ye) 戰略選擇了,要辯論定價(jia) 策略了,煞有介事。

其實經濟-商科,決(jue) 不能這麽(me) 學,從(cong) 書(shu) 桌到書(shu) 桌,會(hui) 把人變成書(shu) 呆子。學不到真本事,就浪費了寶貴的留學機會(hui) 、虛度了美好青春。

讀MBA要求具備五年工作經驗,就是要求學員在水裏多泡泡,有經驗、有感覺了,再學原理。其實這個(ge) 道理在本科階段也同樣適用。

經濟-商業(ye) 的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同,在學之前,你就要提前在水裏撲騰起來,在市場經濟中多看、多體(ti) 驗,形成豐(feng) 富的感性認識,心態、思維都要變得成熟起來,然後才能學理論和原理。

否則呢?營養(yang) 不良,以後再補。

很多人喜歡盯著名校,錯了。學校排名並不是重點,你的吸收能力才是重點。其實歐美大學體(ti) 係錘煉百餘(yu) 年,哪怕三梯隊學校,師資質量也相當高,土壤足夠肥沃,隻看你吸收營養(yang) 的能力有多強——馬斯克讀的隻是皇後大學。反之,吸收營養(yang) 的能力不夠強,這才是最大的短板,龍蝦牛排擺在麵前,你吃不動啊,你的水平隻夠喝小米粥。你喝小米粥,別人吃生猛海鮮,4年後你麵黃肌瘦,別人一身腱子肉,差距這就拉開了。

所以,怎樣提高吸收營養(yang) 能力,以跨過這個(ge) 誤區?答案就是:體(ti) 驗前置。

學校裏的課程設計相當於(yu) 在岸上學遊泳,即理論學習(xi) 。中小學一直在岸上,自不必說,甚至到了大學,也還在岸上。國際貿易課程學的是“國際貿易原理”,要你演算赫克歇爾-俄林模型,課程大綱裏沒有帶你去參觀集裝箱貨船,也沒有帶你去看深夜的港口燈火通明、聽遠洋巨輪汽笛聲劃過長空。你從(cong) 沒接觸過去坦桑尼亞(ya) 開鞋廠的溫州老板,也不知道歐洲企業(ye) 在中國投資頭疼的是什麽(me) ,卻要在課堂上討論“跨國投資風險管理”。

也不能說學科設計思路是錯的,大學以為(wei) 你都已經準備好了,早已具備了該有的大量感性認識,已經有了前置的體(ti) 驗。

本該準備好的。其實一般而言,發達國家的孩子並沒有生活在溫室裏,他們(men) 一直在水裏撲騰著,準備得不錯。

可以舉(ju) 比較典型的巴菲特為(wei) 例。巴菲特9歲參觀紐交所,對股票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上高中時已經開了兩(liang) 家小公司,帶著同學賣報紙、賣老虎機,自己還長期炒股票。所以在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遇到格雷厄姆時,一下就能接住後者傳(chuan) 授的內(nei) 功,形成價(jia) 值投資的完整打法。

他可不是猜測格老師會(hui) 出什麽(me) 期末考試題,怎樣刷點分數。

比爾·蓋茨高中畢業(ye) 開公司,顯然,除了編程技術外,他也完全具備了商務能力。馬斯克第一桶金是少年時代寫(xie) 程序賣遊戲,商業(ye) 經驗由此自然習(xi) 得。

有時我覺得,歐美社會(hui) 對現代經濟-商業(ye) 的感性認識,如魚在水,早已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不太需要刻意補鈣。《簡·愛》是清朝道光年間的小說,主人公簡愛小姐是個(ge) 孤兒(er) ,在慈善機構學校長大,從(cong) 沒見過什麽(me) 世麵,她臨(lin) 近畢業(ye) 時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me) 呢?居然是在報紙上花錢刊登商業(ye) 廣告找工作——由此才找到了一份貴族家教的工作。這其實反映出清朝道光年間普通英國人的做事習(xi) 慣,自然而然登廣告、談價(jia) 格、達成交易。鄉(xiang) 村教師簡愛後來怎樣發的財?因為(wei) 家族信托基金找到了她。夏洛蒂·勃朗特寫(xie) 作《簡·愛》時,隻是個(ge) 20來歲的文藝女青年,她何以懂得報紙商業(ye) 廣告、家族信托基金,而不是一味幻想霸道總裁愛上我呢?原因是這些商業(ye) 經驗,在英國社會(hui) 可以自然習(xi) 得。

可是咱們(men) ,畢竟有國情優(you) 勢啊,直到21世紀的今天,孩子們(men) 還生活在精心設計的溫室裏,從(cong) 來沒有機會(hui) 下水,沒機會(hui) 跌倒,對市場經濟的感性認識十分蒼白。

我本人其實也是。出身小鎮做題家,一直傻傻的以高分為(wei) 榮,以至於(yu) 在大學了還很幼稚,回想起來,讀大學時也有幾個(ge) 很牛的老師,可惜我內(nei) 功太弱,未能跟他們(men) 深入交流探討,課程結束了,也就走散了。至今猶引以為(wei) 憾。

經濟-商科留學,是多麽(me) 寶貴的留學機會(hui) 啊,這可是澀澤榮一走過的道路,這條路承載著家國繁榮的使命。那些寶貴的經濟思想和商業(ye) 智慧,猶如夜航船頭頂的燦爛星空,可以指引社會(hui) 走出泥潭、駛向輝煌。然而如果準備不足,就會(hui) 像小孩過家家,看上去有模有樣,實際上浮在表麵。

那麽(me) ,怎樣補上這個(ge) 短板呢?怎樣獲取豐(feng) 富的感性認識呢?怎樣才能做到體(ti) 驗前置呢?

基本功是:讀財經媒體(ti) +炒股票+實際參觀訪問企業(ye) 。

當然,這有點門檻,最好有人帶帶。

大學畢業(ye) 以後,我成了一名財經記者,參觀上市公司、跟董事長座談、與(yu) 金融機構研討,後來自己闖蕩江湖,參與(yu) 策劃市值管理,幫商界大咖出謀劃策,漸漸深入了他們(men) 的世界,自己也開始從(cong) 事投資、參與(yu) 項目,深刻理解了什麽(me) 是真實的經濟運轉,體(ti) 會(hui) 到現實中的商業(ye) 和經濟運行,跟教科書(shu) 上宛如兩(liang) 個(ge) 世界,真實的經濟世界生龍活虎、顛簸起伏、五彩繽紛,如同看電影一樣充滿懸念,而背後暗暗又是經濟規律在(部分)起作用。

多年“補課”之後,我終於(yu) 把理論和實踐融為(wei) 一爐,隻可惜其中走了太多的彎路,虛擲了多少的青春。

當記者時曾想:如果我高中就見過這些世麵,那該多好啊。如果我有了30歲的見識再回去讀大學,那可就不一樣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紐約大學(NYU)轉學全解析

下一篇

2024暑期LSE第一期暑期訪學項目即將截止報名!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