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世界裏,每一位研究者都期待著實驗結果的那一刻,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知識的大門。但是,在科研誠信的框架內(nei) ,如何處理與(yu) 預期不符的研究結果?一位作者的真實經曆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案 例
論文寫(xie) 作中,一位作者發現:研究結果與(yu) 原先的假設不符。
這位作者聯係了一家論文編輯服務公司,谘詢是否可以重寫(xie) 論文,讓結果強行符合假設。
當然,他遭到拒絕,原因是對方認為(wei) 這違背科研倫(lun) 理。
這位作者後來找到小e。他表示,為(wei) 了避免違背科研倫(lun) 理,不想動數據,但詢問:是否可以根據研究結果去修改假設。如果真的要這麽(me) 做,那也是個(ge) 大工程,甚至整個(ge) 前言和文獻綜述都要重寫(xie) 。但這麽(me) 做,至少還有發表的機會(hui) 吧。
這位作者十分懊惱,覺得如果他照實報告結果,他的論文沒有辦法發表,所有心力都白費了。
其實,你可以換個(ge) 角度看
我們(men) 告訴作者,如果研究結果與(yu) 原先假設的結果不相符,那就是得出了一個(ge) 負麵的結果。如果作者嚐試修改假設,雖然不一定會(hui) 被發現,但這是謊報,也違背發表準則。研究應該要根據執行的結果照實報告,就算是負麵的結果也一樣。需要說明的是,負麵的結果對其他研究人員是有好處的,以長遠來看,對科學研究也有幫助。在科研發表界,期刊確實偏好發表正麵的結果,但還是有些期刊隻發表負麵的研究結果。
我們(men) 建議,與(yu) 其修改假設,作者不如專(zhuan) 注把討論章節以及投稿信寫(xie) 好,凸顯讓其他科研人員知道這個(ge) 負麵結果的重要性。
投稿信中敘述這個(ge) 研究結果對解決(jue) 問題有什麽(me) 幫助,指出這個(ge) 研究結果或觀點可能帶來什麽(me) 改變。我們(men) 也推薦了幾個(ge) 專(zhuan) 門發表負麵結果的期刊,鼓勵作者向這些期刊進行投稿前谘詢。其中有一家期刊表示對作者的研究有興(xing) 趣,作者後來投稿到該期刊。
總 結
研究經常會(hui) 出現負麵的結果。這些結果不發表,就意味著努力、基金和時間都浪費了。此外,負麵結果的重要性在於(yu) ,它能讓研究人員有機會(hui) 利用數據進一步發展,做出有效的發現。近來科研界對發表負麵結果的意識逐漸提升,有的期刊隻發表負麵結果。因此,作者不需要擔心得到負麵結果無法發表,重要的是作者不該為(wei) 了避免負麵結果出現而扭曲結果或事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