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貴婦”集體(ti) 狀告奢侈品牌愛馬仕的新聞登上熱搜,吃瓜群眾(zhong) 紛紛圍觀。其CEO還大言不慚的說:中國客戶對他們(men) 家有一種迷戀。
眾(zhong) 所周知,愛馬仕配貨製度其實是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其實就是一種“捆綁銷售”。
意思是如果你要在愛馬仕專(zhuan) 櫃買(mai) 到心儀(yi) 的包包,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此店消費才可以,如1:1.2、1:1.5、甚至1:2等這樣的配額才能買(mai) 到自己心水的包。
這次美國的消費者不買(mai) 賬了,對愛馬仕提起集體(ti) 訴訟,指控愛馬仕將鉑金包與(yu) 其他服飾、配飾捆綁銷售的方式,違反了美國相關(guan) 法律。
愛馬仕官方矢口否認,說什麽(me) 從(cong) 沒有什麽(me) 配貨製度,可消費者卻深受其害。
比如前陣子媒體(ti) 報出來的咱國內(nei) 的杜女士就是個(ge) 例子。
杜女士花140萬(wan) 買(mai) 的那些不相幹商品:什麽(me) 68,000的項鏈,1,900的杯子,4,100的絲(si) 巾,甚至18,000的狗窩等等,按照銷售的暗示,能配的都配了,就這還拿不到想要的包,你問店員就說沒貨,到最後都不裝了,店長直接來了一句,我就不給你包,你能拿我怎麽(me) 著?
不少人估計要問了,這跟哈佛錄取中國學生有啥關(guan) 係?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前不久八大藤校公布了最新錄取名單,驚覺其中中國麵孔屈指可數。
哈佛錄了5個(ge) 、麻省理工11個(ge) 、普林斯頓9個(ge) 。
可仔細一查,絕大部分都是假中國人。他們(men) 不是在美高就讀,就是上的國際學校,真正來自國內(nei) 體(ti) 製內(nei) 高中的少之又少。
看到這兒(er) 不少考生和家長恐怕要炸鍋了:什麽(me) 情況?我們(men) 辛辛苦苦拚命學習(xi) ,僅(jin) 僅(jin) 因為(wei) 不是美高或國際學校畢業(ye) 就被哈佛歧視了?憑什麽(me) ?
別急著喊名校錄取不公平,想想愛馬仕的套路。他家不單賣包,非得你搭配買(mai) 一堆看似無關(guan) 的東(dong) 西,乍一看不就是欺詐嗎?但仔細一琢磨,人家這是在提高門檻玩稀缺。
你不買(mai) 賬,就別想拿到夢寐以求的包。
美國名校錄取中國娃,何嚐不是在堅持自己的“審美”?他們(men) 要的是全麵發展、有領導力、有創造力的多麵手,而不僅(jin) 僅(jin) 是學霸,這跟國內(nei) 教育的側(ce) 重點確實有些不同。
名校喜歡有特色的娃,在課外活動、社會(hui) 實踐、科研創新等方麵有亮點,而某些埋頭刷題的娃,在這些方麵可能經驗不足。
名校有自己的擇偶標準,基於(yu) 米國的教育基因,咱要學會(hui) 欣賞這種差異,而不是沒完沒了地吐槽。
這也提醒國內(nei) 學生,在學習(xi) 之餘(yu) ,要努力提升綜合素質,不然到了國外可能會(hui) 有點水土不服。
《紐約時報》采訪了一堆美國大學招生官,總結出了影響錄取的十大因素。咱們(men) 來八卦一下:
1.Admissions choices arent all about you
被拒可能不是你的鍋 招生官挑人的時候,還得顧及多元化、國際化、賺錢多這些亂(luan) 七八糟的事。所以被拒了別怪自己,鍋可能在別處。
2. Grades and testscores still carry the most weight
分數還是老大哥 學校嘴上說要啥特長愛好的,但你不達標,根本進不了那個(ge) 篩選池。所以,分數這關(guan) 還是得先過。
3. You are more than a number
你可不隻是一串數據過了初篩,招生官就得從(cong) 你的活動、文書(shu) 、推薦信裏看你到底有啥特質、領導力、創新力神馬的。
4. Express your authentic self
多管齊下秀真我,想脫穎而出就得學會(hui) 用視頻、照片、音頻等手段展示自己。有的學校還搞視頻麵試,機會(hui) 來了!
5. Diversity counts
獨特背景加分不是蓋的,名校越來越喜歡招與(yu) 眾(zhong) 不同的娃。啥文化、家庭背景越獨特越吃香。
6. But money does matter
有錢才是真的爽,經濟條件也是錄取的影響因素之一。有的學生就是因為(wei) 窮,被一票否決(jue) 了。
7. Geography is (partly) destiny
地理位置也能決(jue) 定命運,Top20名校就愛遍地開花,善用你所在地的資源,也能圓夢校夢。
8. Legacies arent a shoo-in
別指望關(guan) 係戶,以為(wei) 靠關(guan) 係就穩了?醒醒吧,哈佛新生裏,85%可都是第一代。
9. Do (real) great
日行一善勝過作秀,短期的慈善公益就算了,長期當義(yi) 工、輔導孩子啥的,招生官更來電,得讓校方感受到你的愛。有五分之一的學校認為(wei) 表達興(xing) 趣很關(guan) 鍵,了解學校、表現出熱情,招生官才會(hui) 有共鳴。
10. Colleges want to be your first choice
對心儀(yi) 的學校表白最重要,要當獎學金神馬的都是浮雲(yun) 。並且把它當做首選!
美本錄取有點玄學,但也不是完全看運氣。像藤校就偏愛那些理想遠大、政治正確、學習(xi) 牛X、活動全能的完美型,活動有特色更加分!
如果申Top 20-30的學校,隻要學術過關(guan) ,其他沒啥硬傷(shang) ,活動有連續性、有深度基本也都有戲。
這幾年,藤校和海外名校的學費、生活費那是越來越感人了。
一年動輒十幾萬(wan) 刀,讀完本科沒個(ge) 二三百萬(wan) 都不好意思畢業(ye) 。但即便如此,報考的娃還是越來越多,這是幾個(ge) 意思呢?
實在是名校的金字招牌太耀眼了。畢業(ye) 了就等於(yu) 身上貼了個(ge) 優(you) 質標簽,走到哪兒(er) 都有麵子。找工作、升職加薪都比別人更有優(you) 勢。這種溢價(jia) 效應可不就是學費的最佳回報麽(me) ?
而且名校的教育資源那是頂呱呱的。師資力量雄厚,課程設置前沿,還有各種科研項目、實習(xi) 機會(hui) 能讓學生在大神的指導下盡情施展才華,積累秘籍。這種高配置怎麽(me) 能不讓人心動?
更別提在名校可以結識一群牛逼的校友了。個(ge) 個(ge) 都是精英翹楚,說不定就有未來的商界領袖、學術大咖。這種人脈資源可是金錢難買(mai) 的。畢了業(ye) ,校友名錄就是你最值錢的通訊錄。
當然,咱也不能忽視有些家長攀比的心理。孩子上了名校就是給自己長臉。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也得有,不然就是輸在起跑線上。這種從(cong) 眾(zhong) 心理也是推高學費的一個(ge) 助力。
所以說,名校學費高,但含金量更高。對許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物有所值的投資。畢竟,金子總有它的價(jia) 格,關(guan) 鍵看你願不願意買(mai) 單。
不過就算你真的如願被哈佛等名校錄取了,也千萬(wan) 別高興(xing) 得太早。因為(wei) 入學並不意味著萬(wan) 事大吉,照樣還有被退貨的風險。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眾(zhong) 所周知哈佛等美國頂尖名校的學業(ye) 壓力巨大,學術要求極其嚴(yan) 苛,稍有不慎就可能麵臨(lin) 被勸退的命運。
2023年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shu) 顯示,僅(jin) 在最近一年,全美就有1,120名中國留學生被開除,其中68%是高中生。
而哈佛大學更是直接勸退了51名學生,另有149名學生收到了嚴(yan) 重學術警告。這些被開除和警告的學生大多因為(wei) 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信而遭此厄運。
這組數據再次驗證了美國頂尖名校寧缺毋濫的擇才原則。對他們(men) 來說,學生的學習(xi) 態度和學術誠信,比分數更加重要。
一個(ge) 在國內(nei) 學霸一樣的學生,如果不能適應美國大學的學習(xi) 方式,或者違反學術誠信,照樣可能被毫不留情地一腳蹬開。
買(mai) 了愛馬仕的包,也不等於(yu) 就能成為(wei) 貴婦,關(guan) 鍵看你有沒有與(yu) 之相匹配的氣質和修養(yang) 。
被藤校錄取,也不等於(yu) 就能成為(wei) 精英,關(guan) 鍵看你有沒有與(yu) 之相匹配的智慧和品格。
畢竟名校光環也不能包治百病。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