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如何匹配“黃金博導”?
1、挑選課題,確認方向
首先,選擇課題或是感興(xing) 趣的領域,並確定你所青睞的學校、院係和導師。
如果同學們(men) 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興(xing) 趣就可以通過閱讀領域內(nei) 的文獻,院係的導師信息等,定位和自己研究方向以及興(xing) 趣一致的導師。
如果同學們(men) 還沒有決(jue) 定研究意向,就可以先從(cong) 確定大學入手,選擇領域中內(nei) 排名靠前的學校,以及院校中頗有威望的教授。學院中的導師人數不少,如果你沒能選上第一誌向的導師,你的備選導師有可能會(hui) 是更好的選擇。
2、自我答疑,風格比較
要考慮一下自己想在導師身上得到什麽(me) ?你是個(ge) 能夠做到自我激勵、獨立自主的人?還是個(ge) 需要別人敦促和指導的人?你是樂(le) 意與(yu) 博士後和高年級學生一同緊密協作?還是更青睞和導師在實驗室裏一對一地工作?通過反複問自己以上問題,可以了解自我,並給自己準確定位,找到適合的導師。
還可以通過和導師的溝通,了解導師對於(yu) 學生的要求,或者通過找這個(ge) 導師手下的學長老師了解導師給予學生指導的方式。以便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習(xi) 方式的博導。
3、評估導師的科研水平
在查找導師信息時,大家要查看導師發表過的文章,看看有沒有nature,science或者子刊,有多少一區期刊。
如果某個(ge) 導師近五年沒有一區以上的期刊,那麽(me) 建議好好斟酌一下。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科研平台出了問題,或者科研經費不足。這樣哪怕錄取進去,大概率也很難有實質性產(chan) 出。
如果導師成果豐(feng) 碩,有很多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那麽(me) 對於(yu) 你來說以後發表期刊的概率就會(hui) 大很多。而且這也證明平台好、科研經費充足,導師水平高且在專(zhuan) 業(ye) 內(nei) 被認可。
4、跟進導師招生情況和後續反饋
對於(yu) 自己有意向的導師,也可以從(cong) 導師的主頁上挖掘信息。比如他組內(nei) 的學生現在有多少、曾經有多少?這都可以幫助同學們(men) 判斷這個(ge) 導師有多大概率招生、招多少人。
理想情況下,導師應該有長期指導博士生的記錄,並有豐(feng) 富的經驗能幫助學生度過研究帶來的起起落落。同學們(men) 可以通過查看大學網站、ResearchGate和LinkedIn來獲取這些信息。
很多時候學生會(hui) 收到不止一個(ge) 老師的回複,這些回複有的積極,有的中立,也會(hui) 有消極的。顯然我們(men) 要選擇與(yu) 積極回複的導師保持聯係,同時爭(zheng) 取中立導師。
找博導是雙向的,要判斷到底自己和導師是否match,導師的真實情況和我們(men) 想得是否一樣。
Q2、中國留學生想進麻省理工學院有多難?
1、學術要求:
從(cong) 以往的MIT錄取數據來看,博士申請人需要達到:
2、教育背景:
北美六大招PhD非常卡學校出身,尤其本科。若申請人的本科、碩士都不在MIT的target school列表中,除非讀研期間發表多篇頂刊論文或者導師私推等特殊情況,否則正常申請希望非常渺茫,難過簡曆關(guan) 。
3、科研背景:
MIT招PhD很看重申請者的科研成果。多參加科研項目,能發表SCI就盡量多嚐試,SCI沒有回信的話至少也要是核心/頂級期刊級別的。盡量多發表幾篇一作二作論文,三作或之後就沒有那麽(me) 大競爭(zheng) 力了。
可以在本校比較靠譜的導師名下做科研,注意在選擇導師的時候要著重查看導師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看是否有方向契合,成果豐(feng) 碩的導師就盡量加入他們(men) 的項目組。
還有一個(ge) 更好的辦法就是聯係海外的名師/大牛,加入他們(men) 的項目組實習(xi) 。一般需要通過一些比較靠譜的工作室和機構幫忙溝通,但是在海外(特別是美國)的大牛名下做科研肯定是對申請海外PhD比較有幫助。
4、麵試表現:
對於(yu) 麵試來說,大概會(hui) 遇見以下問題,同學們(men) 可以提前準備:
- 自己科研的介紹:既有可能是20分鍾左右的詳細介紹也有可能是5分鍾以內的簡略概括,還有的教授會問最近在做什麽科研、目前遇到的困難是什麽,以及打算怎麽解決;
- 一開始為什麽要學/對什麽具體的研究方向或者教授感興趣,及原因;
- 博士/博士後畢業之後的職業規劃;
- 為什麽選擇所報項目&針對這個項目你有什麽問題要問,這裏建議大家好好閱讀官方的介紹,找到這個項目和其他項目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如果這點說的好,老師會特別開心);
- 教授還有可能會問一些專業知識相關的問題,大家要注意專業名詞的發音盡量準確。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