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zheng) 論哪些大學是投資銀行的目標學校(Target School),哪些不是,是金融界最有趣也最有爭(zheng) 議的話題之一。
Peak Frameworks 是一家為(wei) 希望進入私募股權、投資銀行和企業(ye) 融資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士開發線上課程的企業(ye) ,同時提供麵試指導,幫助許多學生進入頂級投行。該企業(ye) 收集了2008-2023年之間的數據,對投行目標學校這個(ge) 議題進行了詳細的調研,探索哪些大學的投行就業(ye) 率最高。
調研負責人 Matt Ting 表示:“這些數據都很重要,因為(wei) 你就讀的學校是影響你能否進入投行,並獲得高薪的首要因素。若不了解具體(ti) 情況,很多人會(hui) 高估傳(chuan) 統名校的影響力。“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看一下投行最喜歡哪些學校的學生吧!在畢業(ye) 後希望投身於(yu) 金融行業(ye) 的同學們(men) ,記得碼住這篇文章!
調研方法Methodology
調研的第一個(ge) 目標是了解哪所大學為(wei) 頂級投行培養(yang) 了最多的分析師。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調研團隊收集了 LinkedIn 的個(ge) 人資料數據,並根據他們(men) 對“頂級投資銀行工作”(Top Investment Banking Job)的定義(yi) ,篩選出擁有頂級投行工作經曆的人員。
當然,這種方法會(hui) 偏向於(yu) 規模較大的學校,因此調研團隊也加入了一個(ge) 排名,對學校的規模賦予了一定的權重。
▲ 投資銀行篩選數據
以下是調研團隊篩選數據的方法:
01.匯總全球投資銀行分析師的資料(約6萬(wan) 人)
調研團隊在人力資源分析公司 Terrain Analytics 的幫助下,收集了 LinkedIn 平台上包含 “投資銀行分析師 ”或相關(guan) 職位人員的個(ge) 人資料。
為(wei) 了獲得高度全麵的數據集,調研團隊對2008年至 2023年期間畢業(ye) 的人員進行了調查,最終得到了全球約6萬(wan) 份簡曆。
*Terrain Analytics 是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優(you) 化人力資源數據分析的企業(ye) 。
02.僅(jin) 篩選美國職位(約1.7萬(wan) 人)
在本分析中,調研團隊隻對美國的工作崗位進行評估,因為(wei) 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銀行公司和職位都在美國。
不過,調研團隊不僅(jin) 關(guan) 注美國境內(nei) 的大學,從(cong) 後麵的名單可以看到有一些美國以外的大學也上榜了,如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學和皇後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針對美國職位進行篩選後,最終得到約1.7萬(wan) 份簡曆。
03.僅(jin) 篩選頂級大公司和精品投行(約1.2萬(wan) 人)
最後,調研團隊隻納入了在 “頂級投資銀行 ”工作的人員(完整列表詳見下文)。這項分析的目的是確定頂級投資銀行會(hui) 在哪些大學進行人員招聘。
當然,全球還有大量的小型和地區性投資銀行。但調研團隊認為(wei) ,將這些公司的錄用等同於(yu) Goldman Sachs或Lazard等頂級投行銀行的錄用,並不恰當。
經過上述篩選,調研團隊得出了約1.2萬(wan) 名在2008年至2023年期間畢業(ye) ,並在這些美國頂級機構之一工作的投資銀行分析師:
Allen & Co.
Bank of America
Barclays
Centerview Partners
Citi
Credit Suisse (now UBS)
Evercore
Goldman Sachs
J.P. Morgan
Lazard
Moelis & Co.
Morgan Stanley
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
PJT Partners
Qatalyst Partners
Rothschild & Co
UBS
每所大學的投資銀行分析師就業(ye) 情況
Investment BankingAnalyst Placement per School
調研團隊首先根據招聘總人數對所有大學進行數據排名。這一排名是根據大學在過去15年中所培養(yang) 的美國投資銀行分析師總人數,進行排序的。
從(cong) 總人數上看,投資銀行業(ye) 就業(ye) 率最高的四所大學是: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紐約大學、密歇根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賓夕法尼亞(ya) 大學毫無懸念地成為(wei) 投行招聘的最佳學校,可謂是獨占鼇頭,每年有數十人直接進入優(you) 秀的私募股權公司和對衝(chong) 基金。
紐約大學、密歇根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都擁有享負盛名的商科專(zhuan) 業(ye) 和龐大的學生群體(ti) ,因此在這份榜單上也表現出色。這些大學一直為(wei) 頂級投行輸送人才,在整個(ge) 金融領域都有很好的代表性。
以下是TOP60投資銀行業(ye) 就業(ye) 率最高的大學名單(僅(jin) 以招聘總人數為(wei) 依據):
上述榜單包含的指標解釋如下:
● 招聘總人數(Total Hires): 2008年至2023年間,畢業(ye) 於(yu) 該大學的美國頂級公司投資銀行分析師的總人數。
*數據來源於(yu) LinkedIn,由 Terrain Analytics 提供。
● # 本科生人數(# of Undergrads): 每所大學的本科生總數,由 U.S. News 和各大學官網提供。
● 本科生占總人數的百分比(Undergrads % Total / Undergrad % Placement):畢業(ye) 於(yu) 該大學的美國頂級公司投資銀行分析師的總人數,除以該大學的本科生總人數,收集這份數據是為(wei) 了衡量學生進入投資銀行的 “難易程度”。這是一個(ge) 有失偏頗的衡量標準,調研團隊將針對該問題加入權重,詳見下文。
● 頂級投行招聘(機構 Firm Hires):包括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J.P. Morgan、Evercore 和 Centerview 在內(nei) 的 “五大公司 ”從(cong) 該大學聘用的投資銀行分析師總數。將其包括在內(nei) 是因為(wei) Goldman Sachs 這種頂級投行,與(yu) Citi 等非頭部公司之間的錄用差距非常大。
● 存在係數(Presence):這是對各大學代表性的衡量,調研團隊將其定義(yi) 為(wei) 至少有2人被該公司錄用。它顯示了哪些大學可能得益於(yu) 強而有力的關(guan) 係,讓畢業(ye) 生能夠獲得較好的投行就業(ye) 前景。
● 精品投行 %(機構 Boutique %): 被精品投行錄用的學生占總錄用人數的百分比。這隻是一個(ge) “有趣的數據點”,並不會(hui) 影響調研團隊對學校的排名。
這份榜單上,部分大學的出現可能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比如說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排在第13位,他們(men) 在U.S. News全美綜合性大學中位列第115名,不算很亮眼,但他們(men) 有非常穩定的渠道進入投資銀行,畢業(ye) 生在Goldman Sachs、Credit Suisse 和 Bank of America 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其他相對令人驚訝的大學,也許就是南衛理公會(hui) 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學(Western University)和波士頓學院。這些大學在傳(chuan) 統聲望方麵可能沒那麽(me) 強,但他們(men) 在商學院投入了大量資源,且學生群體(ti) 都在積極為(wei) 投行做準備,極其豐(feng) 富的社團和實踐經驗讓他們(men) 脫穎而出。
投資銀行分析師就業(ye) 加權排名
Weighted Ranking of 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Placement
上麵僅(jin) 以招聘總人數為(wei) 依據的大學排名,毫無疑問有一個(ge) 明顯的缺點 —— 它的結果會(hui) 偏向於(yu) 規模較大的大學。
最顯而易見的解決(jue) 辦法是將每所學校的本科生人數納入考慮當中,但這仍然不完美,因為(wei) 這會(hui) 對大型學校產(chan) 生不利影響 —— 像紐約大學、密歇根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和南加州大學這樣的學校擁有龐大的學生群體(ti) ,其中大部分人對投資銀行並不感興(xing) 趣。
調研團隊認為(wei) 最合理的方案是進行加權排名:
- # 招聘總人數(# Total Hires):2/3 加權
- 本科生投行就業率(Undergrad Placement %):1/3 加權
在調研團隊看來,【#招聘總人數】是更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好去規模較大的學校,因為(wei) 這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校友、更多的校內(nei) 資源和學生社團。
經過加權後,TOP60投資銀行業(ye) 就業(ye) 率最高的大學名單如下:
經過加權後的排名更能反映出哪些大學是進入投資銀行的 “最佳”選擇。
調研團隊表示,即使你去問最引以為(wei) 傲的紐約大學畢業(ye) 生(調研團隊真的這麽(me) 問了),他們(men) 可能也不願意說自己的學校是進入投資銀行的第二好學校,紐約大學無疑培養(yang) 了大量高素質的候選人,但你還是更願意去哈佛大學,因為(wei) 這個(ge) 頭銜更響亮,更容易打動獵頭。
從(cong) 邏輯上講,本科生投行就業(ye) 率的權重提升了許多傳(chuan) 統名校的排名,而所有常春藤盟校的排名都得到了較為(wei) 顯著的提升。
投資銀行目標大學
Investment Banking Target Schools
對於(yu) 什麽(me) 是投資銀行的目標學校(Target School),業(ye) 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yi) 。
但由於(yu) 人們(men) 喜歡分級列表,調研團隊根據大學的投行就業(ye) 統計數據對其進行了分組:
目標大學(Target School)
迄今為(wei) 止投行就業(ye) 人數最多的大學,在每家頂級投行都有很好的代表性。這些大學是大多數頂級投資銀行的心頭好,為(wei) 精英投行輸送了大量人才。
半目標大學(Semi-Targets)
在投資銀行有一定就業(ye) 人數的大學。Semi-Targets可能在某些公司缺乏代表性,或者本科生投行就業(ye) 率不高。調研團隊發現,許多Semi-Targets在特定地區、行業(ye) 或銀行中占據主導地位,但不一定具有獲得所有頂級投行麵試的實力。
較低的半目標大學(Lower Semi-Targets)
來自這類大學的畢業(ye) 生還是有可能進入投資銀行,但通常需要成為(wei) 精英中的精英。這些學校每年可能會(hui) 向投資銀行輸送2-5人,這些人可能來自特定的王牌專(zhuan) 業(ye) 或有極其出色的實踐/社團經驗。
非目標大學(Non-Targets)
如果你的大學不在這份名單上,那麽(me) 你很可能就讀於(yu) 一所非目標大學。進入頂級投行並非不可能,但從(cong) 數據來看,如果不是在榜單上的大學就讀,成功獲得錄用的機會(hui) 還是相對渺茫。
目標大學(排名1-15)
目標大學是絕大多數頂級投資銀行會(hui) 在校內(nei) 持續進行招聘的學校。
每所目標大學在所有頂級投行中都會(hui) 有多個(ge) 校友,每家投行都起碼會(hui) 有幾位校友是你可以嚐試聯係的。
不僅(jin) 如此,目標大學校都有很強的投行/金融課外活動,私募股權獵頭公司甚至會(hui) 訪問校園,讓高年級學生提前了解買(mai) 方(buyside)招聘。
根據調研團隊的評估,全國共有15所投行目標學校。這些大學都有穩定的頂尖投行就業(ye) 記錄和相當不錯的投行本科生就業(ye) 率。你可以在最精英最頂尖的投行找到來自所有這些學校的學生。
在這份榜單上,主要可以看到的是常春藤盟校(如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哈佛大學)、全美排名靠前的學校(如芝加哥大學)以及擁有優(you) 秀商科專(zhuan) 業(ye) 的大學校(如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投資銀行就業(ye) 率最高的三所學校是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
在投行就業(ye) 率方麵,賓夕法尼亞(ya) 大學顯然是全世界最好的選擇,他們(men) 向投資銀行業(ye) 輸送了高達3.33%的本科生,其中超過50%的學生進入了業(ye) 內(nei) 最好的公司。
值得注意,哈佛大學向業(ye) 內(nei) 最好的公司輸送的學生比例更高(58%),而這似乎是喬(qiao) 治城大學的一個(ge) 小弱點 —— 隻有40%的學生進入業(ye) 內(nei) 最好的公司。
半目標學校(排名16-30)
半目標大學是指每年持續向投資銀行輸送少數人才的學校,這些大學通常無法覆蓋所有公司和地區。
通常情況下,半目標大學憑借強大的金融專(zhuan) 業(ye) 而聲名鵲起,並因其在地域上的成功而崛起,並慢慢向華爾街的其他地區發展。
許多半目標大學都在特定的公司建立了強大的校友基礎,並有較多畢業(ye) 生在該公司擔任分析師 —— 例如,楊百翰大學與(yu) Goldman Sachs、埃默裏大學與(yu) Lazard、西安大略大學與(yu) Evercore。
由於(yu) 公司集中,半目標大學的存在係數(衡量代表性的指標,定義(yi) 是至少有2名校友被該公司錄用)往往較低,一些學校,比如範德堡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很少有能夠進入精品投行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大略大學是本榜單中唯一一所加拿大學校,為(wei) 加拿大全國第一。
對於(yu) 大學來說,提高投資銀行的就業(ye) 率是非常困難的。投資銀行的生命周期很短(1-3 年),因為(wei) 分析師往往急於(yu) 進入買(mai) 方市場,這使得學校很難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幾代優(you) 秀的分析師和內(nei) 部中層的聲音,才能確保大學持續獲得關(guan) 注。
較低的半目標學校(排名 31-60)
較低的半目標學校的投行就業(ye) 情況比半目標學校差,但通常每年仍會(hui) 向頂級投行輸送一些人才。
一些精英文理學院,如明德學院、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威廉姆斯學院和阿默斯特學院等,其本科生投行就業(ye) 率非常高。雖然這些學校的學生人數較少,存在係數較低,但仍然是投行招攬人才的好地方。
還有一些人數眾(zhong) 多的公立大學,如賓夕法尼亞(ya) 州立大學、佐治亞(ya) 大學、德克薩斯農(nong) 工大學、佛羅裏達大學,憑借龐大的師資力量,也能有幾個(ge) 人進入投行。從(cong) 單個(ge) 學校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其中一些學校對特定公司的依賴程度有多高,例如佛羅裏達大學向 Evercore 輸送了大量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麻省理工學院(87%)和加拿大女王大學(86%)畢業(ye) 生進入了業(ye) 內(nei) 最好公司的比例非常突出,是整個(ge) 目標學校名單中最高的。
榜單上還有其他一些非美國學校,如香港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麥吉爾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這些學校在本國或本地區擁有一流的投行就業(ye) 率,每年也能夠向美國投行輸送一些人才。
非目標學校
非目標大學是指不在此榜單上的學校,這些學校通常沒有校內(nei) 招聘,也不會(hui) 受到頂級投行的特別關(guan) 注,未有上榜的大學向投行輸送的人才數量少之又少。
非目標大學偶爾也會(hui) 向頂級投行輸送人才,但這往往需要有合適的內(nei) 部支持或招聘計劃,且本人需要極其優(you) 秀。
如果你就讀於(yu) 非目標大學,又想增加被投行錄用的可能性,最可行的出路可能是轉學,或者是在公司之間慢慢橫向發展。
調研團隊認為(wei) ,橫向發展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要容易得多,隻要你從(cong) 投資銀行的某個(ge) 地方開始。雖然這可能會(hui) 耗費更多的時間,但先與(yu) 一家地區性的中間市場公司簽約,然後橫向發展到一家更有聲望的公司,可以算是屢試不爽的一個(ge) 辦法。如果你就讀於(yu) 非目標大學,就更有責任對你的校友做更多的調查,研究最現實的職業(ye) 途徑是什麽(me) 。
就讀於(yu) 非目標大學的好處是,你已經在職的校友通常會(hui) 更努力地為(wei) 你爭(zheng) 取工作機會(hui) ,你需要聯係的人脈也會(hui) 更清晰。
調研方法和排名存在的問題
在參考這份榜單的同時,調研團隊也提醒各位同學們(men) 要留意排名存在漏洞,比如說:
● 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銀行員工都有 LinkedIn 個(ge) 人資料,也不是所有的投資銀行員工都在 LinkedIn 上保留了自己的投資銀行職位。
● 有些 LinkedIn 資料中的就職所在地數據並不完善,例如他們(men) 可能刪除了職位名稱中的城市信息,或者轉移了國家,難以百分百準確篩選在美國工作的員工。
● 為(wei) # 招聘總人數(# Total Hires)和本科生投行就業(ye) 率(Undergrad Placement %)分配權重非常棘手,無論如何分配,都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摻雜了主觀意見和偏好。
● 無法清晰界定“頂級投資銀行 ”的分界線是什麽(me) 。有些人可能會(hui) 認為(wei) LionTree、Guggenheim 等公司也屬於(yu) 這一列,且排名每年都在變化。
不過,即便榜單有顯而易見的缺陷,但這些數據仍然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價(jia) 值,畢業(ye) 院校對於(yu) 投行的就業(ye) 情況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有些大學在投行求職方麵確實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ou) 勢。
有誌在畢業(ye) 後投身金融行業(ye) 的同學們(men) ,應該盡早了解自己大學的情況,開始與(yu) 在職校友建立聯係,累積社團和實踐經驗,為(wei) 將來的麵試做好準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