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
關(guan) 於(yu) 公布2021—2022學年
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的通知
確定36項競賽活動為(wei) 2021—2022學年
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
舉(ju) 辦時間原則上為(wei) 2022年8月前
為(wei) 競賽活動管理探索了有益有效的經驗
01·“白名單”解讀
對賽事白名單,有不少家長沒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是否該讓孩子參加科技類白名單賽事。
“白名單”賽事指的是國家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作為(wei) 教育部認證的賽事,具有成熟的評價(jia) 體(ti) 係,更好的規範了中小學賽事,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比賽含金量,比一般學校的素質評估結果更具說服力。
2021—2022學年的白名單含36項競賽活動,比賽分為(wei) “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人文綜合素養(yang) 類”、“藝術體(ti) 育類”三個(ge) 大類,涵蓋了小學、初中、高中、中專(zhuan) 、職高。
02·“白名單”分析
在2021-22學年的比賽名單中,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20項、人文綜合素養(yang) 類10項、藝術體(ti) 育類6項。
競賽年齡範圍麵向學段更廣。擴展至小學、初中、高中、中專(zhuan) 、職高。
小學階段,科技創新教育依然是主旋律。
有10項比賽可以參加。側(ce) 重從(cong) 娃娃開始培養(yang) 創新意識。大膽推測一些是為(wei) 了切合2035年要實現的遠景目標(培養(yang) 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
高中階段
保留了全國中學生5大奧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取消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更側(ce) 重學生養(yang) 成批判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並且能很好地用中文表達,為(wei) 孩子們(men) 未來走出國門,代表中國發聲做鋪墊。
- 名單中新增14項賽事,其中自然科學素養類有7項,占新增的1/2。從這份競賽單中也可以看出來。科技類競賽占據了半壁江山。由此可見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重視。
- 同時也能發現人工智能、STEAM 領域賽項占比依舊明顯比其他學科高出一截。進一步向人工智能、STEAM 等綜合實踐類賽事傾斜。賽項內容非「紙上談兵」,更注重貼合實際應用。
- 更注重結合實際應用。新增環保創意大賽、航天創新大賽等賽項。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中國地震學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等單位以主辦方身份參與。
- 從這些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創新時代的來臨,國家對下一代的創新實踐、信息技術及編程相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這36項競賽活動中有著哪些區別和特色?又適合怎樣的學生?我們(men) 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競賽呢?
03· 競賽解析
白名單含36項競賽活動,比賽分為(wei) 三個(ge) 大類“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人文綜合素養(yang) 類”“藝術體(ti) 育類”
一、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
綜合類項目——綜合素養(yang) 發展模式(4項)
1.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
2.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yu) 實踐大賽 NOC
3.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 WRC
4.少年矽穀-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賽
針對重點
- 比拚青少年STEAM項目的綜合能力:
- 內容涵蓋:AI探索、機器人、智能車、編程、無人機、AI冰壺、智能創意、智能競技、物聯網等等;
- 一般配備專項的硬件設備,需要提前針對性的培訓學習。
適合人群
- 小學至高中
- 熱愛科學科創,喜歡從事編程、電子等知識技能學習,有一定科創能力
- 接受過專項賽學習
- 希望積累賽事經驗,今後往科技方向不斷自我提升與成長
專(zhuan) 項類項目——專(zhuan) 項發展模式(5項)
1. 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大賽
2.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
3.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
4.環丁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
5.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
針對重點
- 比拚青少年有代表性的科創專項能力;
- 涉及科技應用領域:環保、航天、科普綜合應用、專項場景等領域;
- 對學生能夠運用科創能力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要求較高;
- 可綜合運用各類設備與材料,與多學科相結合。
適合人群
- 小學至高中
- 熱愛科學科創,喜歡從事編程、電子等知識技能學習,有一定科創能力
- 對專項領域有一定知識積累和研究興趣
- 希望往科技發明、科創能力提升方向發展
探究發明——發明家模式(3項)
1. 宋慶齡少年兒(er) 童發明獎
2.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3.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針對重點
- 比拚青少年創新發明的能力;
- 涉及基金會發明項目、科協發明項目等;
- 科創實踐含金量更高,相應對個人科創能力要求以及前期準備投入要求更高;
- 需綜合運用各類設備與材料,與多學科相結合。
適合人群
- 小學至高中
- 熱愛發明創造,有過科技發明實踐經驗
- 接受過科創項目類係統化學習及專業老師指導
- 有一定的編程、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麵的能力
- 較好的學習能力、深入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等
- 希望往科技專業和職業方向發展
學科類——理科專(zhuan) 長模式(8項)
1. 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2.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
3.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4.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
5.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6.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
7. 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
8.2021年度“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
針對重點
- 比拚青少年理科特長能力:
- 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地球等學科。
適合人群
- 高中
- 具有突出的理科學科特長
- 偏科學領域發展
二、人文綜合素養(yang) 類
寫(xie) 作類競賽(8項)
1. 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
2. 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
3.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4. 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
5. “語文報杯^時代新人說”全國中學生征文大賽
6. 全國中學生環境保護優(you) 秀作文征集活動
7. 新概念作文大賽
8. 高中生創新能力大賽
適合人群
- 高中
- 喜歡寫作、文學
英語類競賽項目(1項)
1. “外研社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素養(yang) 大賽
適合人群
- 高中
三、藝術體(ti) 育類競賽
高新科類(4項)
1. 第二十二屆“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
2. 第二十六屆“駕馭未來”全國青少年車輛模型教育競賽
3. 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錦標賽
4. “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
針對重點
- 對學生能夠運用科創能力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要求較高;
- 較好的學習能力、深入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等
適合人群
- 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
藝術體(ti) 育類(2項)
1. 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shu) 法作品比賽
2. 全國青少年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比賽
適合人群
- 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
04·注重“白名單“賽事好處
- 教育部白名單:教育體係認可,報教育局批準的競賽項目。家長想要學生通過這類競賽,獲得大學入場券,就要選對方向。
- 在創意比賽,發明創造,編程競賽等項目的參賽過程中,孩子們將鍛煉計算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考。以賽促學,促進科技隻是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拓寬視野,促進科學素養的全麵發展。
- 比賽較為寶貴的地方在於有利於孩子個人全麵的成長、比賽本身即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也肯定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與教練、隊友、裁判、對手的交互接觸中,孩子能培養專業技能、交流能力、團隊意識、抗挫力和賽事精神等綜合素養。
- 從實際結果導向來考慮,這些競賽結果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升學。例如五大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競賽獲得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同學,可以保送北大、清華。銀牌學生可以獲得強基計劃的破格資格等。而對於與編程相關的強基專業也是最熱門的大學專業。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