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海外名校時,學校會(hui) 對申請人進行多方麵的能力考核,而在所需遞交的申請材料中成績單是必不可少的,其中GPA就是一個(ge) 重要的考核項目。
GPA的全稱是Grade Point Average,指的是學生的平均分數或是平均成績點數,俗稱績點。海外院校會(hui) 通過申請者的GPA來判斷其是否具備專(zhuan) 業(ye) 所需的知識、學習(xi) 能力和學習(xi) 態度,學校對此會(hui) 有硬性要求。
一般來說,實力越強的學校對GPA的要求就越高。
建議GPA盡量保持在80+,當然越高越好。
但是,如果出於(yu) 某種原因,你在高中或大學期間的GPA不高,卻仍然想申請好學校,你該怎麽(me) 辦呢?
GPA怎麽(me) 算?
一般GPA有算術平均分和加權平均分兩(liang) 種算法。
將大學裏所有的科目分數相加,然後再除以科目總數就能得出算數平均分啦!即所有學科成績的平均數,和學分沒有關(guan) 係。適合學分少的課程或是選修課等成績極好的學生。
將各學科的成績分別乘以相應的學分,相加後再除以總學分數就可得出加權平均分,適合學分多、成績高的學生,學分低、成績一般的學生。
GPA有多種“規格”的計算方式,比如4分製、4.5分製、5分製,各自之間也有不同的算法。
PA最常用的計算公式(加權算法): GPA=(課程1成績*課程1學分+課程2成績*課程2學分+課程3成績*課程3學分+……)/總學分。
舉(ju) 個(ge) 例子,以國內(nei) 的百分製為(wei) 例子,假設A同學修了三門課,每門課的學分和成績如下:
- 科目一,數學,4個學分,得70分
- 科目二,物理,4個學分,得80分
- 科目三,英語,2個學分,得90分
把中國國內(nei) 的百分製換算成中國香港GPA的4分製,GPA的換算方法參見下表:
按照以上的換算方法:
- 70分對應是C等級,績點2;
- 80分對應是B等級,績點3;
- 90分對應是A等級,績點4;
因此三門課的學分分別為(wei) :
數學 — 4個(ge) 學分,物理 — 4個(ge) 學分,英語 — 2個(ge) 學分,所以該同學的GPA就是
(2 * 4 + 3 * 4 + 4 * 2) ÷ (4 + 4 + 2)
= (8+12+8) ÷ 10
= 2.8
GPA在申請中的重要性
“GPA重要嗎?”這個(ge) 問題很容易回答,簡單而直接:“重要。”
但如果你想要回答“GPA在留學申請中有多重要?”或者“高GPA是否意味著你在申請中可以橫著走了?”或者“GPA低有多尷尬?”這樣的問題,那麽(me) 就要從(cong) 研究生申請的本質出發——研究生申請歸根到底是考察申請者的綜合能力。
總的來說:
GPA、課程設置、在讀/畢業(ye) 院校、標準化考試成績、職場/科研/活動/交流經曆、論文/專(zhuan) 利/競賽、推薦信屬於(yu) “客觀材料”;
而網申、簡曆、個(ge) 人陳述、申請短文、作品集、麵試表現屬於(yu) “主觀材料”;
本質上,“客觀材料”是“主觀材料”的素材與(yu) 基礎,“主觀材料”是“客觀材料”的呈現與(yu) 表達。
GPA作為(wei) 客觀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回到大家所關(guan) 心的問題——“GPA在申請美國研究生時有多重要?”作為(wei) 體(ti) 現申請者學習(xi) 能力的重要證明,高GPA通常會(hui) 給錄取委員會(hui) 或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畢竟,我們(men) 可以順理成章地推斷,曾經在學校取得過好成績的學生,未來也更加有可能繼續取得好成績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擁有高GPA就萬(wan) 事無憂了。
在英美院校中,哪邊更看重GPA呢?
美國:的確很重視GPA,但是和英國相比,美國沒有明顯的GPA錄取標準。多元化、靈活的考核標準讓美國的院校綜合考量申請者的多維背景。
如果在GPA方麵有劣勢,但在實習(xi) 或科研中表現突出,且個(ge) 人特色很符合項目的錄取要求,那也會(hui) 被錄取。
英國:碩士申請對GPA的要求相對嚴(yan) 苛,許多專(zhuan) 業(ye) 甚至直接在其官網上注明錄取的最低GPA標準,82分和85分的差距,可能就決(jue) 定了你是否能拿到offer。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盡管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招生評估體(ti) 係中GPA所占的權重各不相同,但每年還是有很多GPA處於(yu) 劣勢的學生在申請季成為(wei) 大家口中的逆襲贏家,這些學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GPA不高該怎樣補救?
如果你時間緊迫,而GPA基本定型
▶申請策略很關(guan) 鍵
建議考慮多個(ge) 國家/地區的聯合申請,避免集中遇到有明確GPA錄取門檻的大學。在選擇學校時,盡量有一個(ge) 清晰的梯度,以提高錄取的機會(hui) 。
▶合理的GPA解釋信/補充資料
如果GPA不高,但專(zhuan) 業(ye) 排名優(you) 秀,可以提供年級的專(zhuan) 業(ye) 排名。如果不是,可以合理地解釋GPA低的原因,並強調你采取了哪些補救措施,比如花額外的時間學習(xi) 某一門分數較低的課程,補足相關(guan) 知識等。
▶巧用文書(shu) 擴大個(ge) 人亮點
在申請材料中,放大在科研、實習(xi) 或其他學術方麵的閃光點,並結合自己過去的深度經曆,展現出獨特的自己以及與(yu) 項目的高度匹配性。
如果距離申請季還有足夠的時間
▶找準措施提高 GPA
多多谘詢有經驗的學長老師,了解一些選修課的評分標準,確定對自己有益的課程,從(cong) 而達到提高GPA的目的。
如果過去有某門重要的課程對你造成了嚴(yan) 重的阻礙,也可以根據時間和精力考慮重修。盡管一些大學可能會(hui) 在成績單上標注是重修成績,但如果重修分數與(yu) 第一次相比大幅提高,這對招生官來說是一個(ge) 積極的信號。
▶多維度的提升
最常見也是最難的路徑:是根據目標專(zhuan) 業(ye) 的錄取偏好製定提升計劃,並按照相應的時間節點去完成。例如,大三暑假通常是增加深入和高度匹配實習(xi) 、科研等的最佳時期。
不管現在是什麽(me) 樣的情況,你都可以抓緊時間找到合適的策略來提高自己的競爭(zheng) 力。要知道,你所采取的每一步都會(hui) 在申請季中體(ti) 現其價(jia) 值!
當然,除了GPA,語言成績、實習(xi) 科研、文書(shu) 等,也很重要。不要忽視一個(ge) 方麵而失去另一個(ge) 方麵。隻有全麵發展,才能獲得理想的offer。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