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近新冠病毒再次在國內(nei) 爆發,奧密克戎病毒高傳(chuan) 染性帶來的快速傳(chuan) 播,和由此帶來的城市封閉,對於(yu) 很多人來說,都是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經曆。我們(men) 看到疾病遠超疾病本身的影響,它不僅(jin) 對人的身體(ti) 造成傷(shang) 害,還會(hui) 造成醫療資源擠兌(dui) 、民眾(zhong) 的恐慌、日常用品的囤積搶購和其他次生災害。這一切都引發人們(men) 的思考——人類在災難麵前該如何自處?

事實上,人類對於(yu) 災難和末日的恐懼早就根植於(yu) 我們(men) 的文化基因裏。比如基督教就存在諸如“末日審判(Last Judgment)”和“天啟(Apocalypse)”這樣的末世概念。人類這種對末日的恐懼催生了各種“末日生存”運動以及大量以末日為(wei) 主題的文學、電影和遊戲等作品。

“末日/後末日小說(apocalyptic/post-apocalyptic fiction)”是科幻小說/恐怖小說的一個(ge) 子類別,小說往往設定在地球文明正在崩潰或已經崩潰的時代,摧毀地球文明的原因包括外星人入侵、行星撞地球、現代科技反噬人類、資源耗盡、疾病和戰爭(zheng) 等。末日文學在西方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聖經》,諾亞(ya) 建造方舟,帶上成對的動物和種子,在大洪水來臨(lin) 之際逃出生天,許多其他宗教文本也有類似的洪水毀滅文明的故事。到了現代,人類對於(yu) 末日終結的恐懼並沒有隨著科學的發展而減退,著名英國作家瑪麗(li) ·雪萊寫(xie) 於(yu) 1826年的《最後一人(The Last Man)》可以說是第一部現代末日文學作品。

如果你現在也正宅家抗疫保平安,不妨利用這段時間閱讀書(shu) 籍、提升文學素養(yang) 。下麵將為(wei) 大家介紹5本以瘟疫和流行病為(wei) 背景的末日科幻文學作品,希望在這個(ge) 特殊的時期,引發你的思考。

書(shu) 單|我們(men) 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末日逼近》

The Stand

作者丨史蒂芬·金

喜歡看驚悚和恐怖小說的同學一定聽說過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吧,《末日逼近》是他創作於(yu) 1978年的一部小說,時間設定在1990年代,美國政府試圖研究新型流感病毒作為(wei) 生化武器,不料病毒泄露,造成美國超過九成人口死亡。剩下的幸存者分為(wei) 正義(yi) 與(yu) 邪惡兩(liang) 派,在流感肆虐後的末日世界裏決(jue) 戰。此書(shu) 於(yu) 1994年由美國廣播公司改編成電視係列劇,此後又於(yu) 2008年由漫威漫畫改編成漫畫。

書(shu) 單|我們(men) 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失明症漫記》

Blindness

作者丨Jose Saramago

Jose Saramago是葡萄牙當代最傑出的作家,於(yu) 199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家。《失明症漫記》是Saramago的代表作之一,諾貝爾獎委員會(hui) 頒獎時也特別提到了這部作品。本書(shu) 從(cong) 一位眼科醫生的妻子的視角出發,講述一個(ge) 城市被突如其來的傳(chuan) 染性失明症擊中後的種種殘忍的世間百態。

書(shu) 單|我們(men) 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Earth Abides

作者丨George R. Stewart

本書(shu) 出版於(yu) 1949年,將時間設定在了1940年代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理學研究生Isherwood在深山裏做研究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shang) ,恢複過來走出大山時,發現城裏爆發了一種類似於(yu) 麻疹的傳(chuan) 染病,浮屍遍野,而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讀者跟隨主人公的視角,在人類幾乎全軍(jun) 覆滅後的城市裏探險,目睹大自然如何一步一步奪回原本被人類侵占的領地。

書(shu) 單|我們(men) 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洪水之年》

The Year of the Flood

作者丨Margaret Atwood

如果你是美劇《使女的故事》的忠實粉絲(si) ,那你一定會(hui) 喜歡這本同樣由加拿大著名作家Margaret Atwood撰寫(xie) 的末日小說《洪水之年》。這部作品雖然借用了《聖經》中洪水毀滅世界的概念,但故事本身卻與(yu) 洪水無關(guan) ,書(shu) 中的“洪水”其實是一場迅速蔓延的傳(chuan) 染病,以無法遏製的速度吞沒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令數千萬(wan) 人命喪(sang) 黃泉,通過兩(liang) 位主人公Toby和Ren的視角,將讀者帶入災後重生的世界。

書(shu) 單|我們(men) 應該怎樣理解瘟疫和流行病?

《第十一站》

Station Eleven

作者丨Emily St. John Mandel

由於(yu) 末日文學屬於(yu) 科幻小說下麵的一個(ge) 分類,很多人往往會(hui) 認為(wei) 這類作品都有著驚心動魄、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一提起科幻小說就是行星撞地球、太空船長帶領部隊反抗外星人的情景。而《第十一站》這本書(shu) 卻一反科幻小說冷酷的科技感,講述了一個(ge) 溫情脈脈的故事:一場空前絕後的豬流感殺死了地球上大部分人類,浩劫過去二十年後,一支巡回劇團開始在荒蕪的大地上旅行,到還有幸存者的地方去給他們(men) 演奏音樂(le) 、表演莎士比亞(ya) 的戲劇,在劫後餘(yu) 生的荒野裏,像一盞燈一樣照亮了幸存的人們(men) 的生活。

上麵介紹的這幾本末日文學作品中,其實我私心裏最喜歡的還是《第十一站》,雖然它是最不典型的一本。在武漢經曆疫情時,同學們(men) 可能聽說日本在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貼了各種優(you) 美的中文古詩,例如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雲(yun) 雨,明月何曾是兩(liang) 鄉(xiang) ”,“豈曰無衣,與(yu) 子同裳”等等。其實在災難麵前,人類反而更加需要美和藝術,在茫茫黑夜之中,音樂(le) 、文學、詩歌就像是不熄的火炬,照亮我們(men) 重建家園的道路。

因為(wei) 疫情而被困在家裏的同學,在密切關(guan) 注新聞、為(wei) 生病的人們(men) 祈福的同時,不妨每天抽出一兩(liang) 個(ge) 小時,靜下心來閱讀,讓雋永的文字成為(wei) 支撐我們(men) 走下去的力量。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主流六大國際課程是哪些?上海哪些學校開設了國際課程?

下一篇

2022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生態環境保護競賽火熱進行中!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