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僑(qiao) 生聯考這條教育"捷徑"越來越火,成為(wei) 了不少家長為(wei) 孩子升學"鋪路"的熱門方案。
但是理想很豐(feng) 滿,現實很骨感,隨著大批家長和學生湧入華僑(qiao) 生聯考,這條賽道變得更加擁擠。
2024年華僑(qiao) 生報考人數暴漲,錄取分數線提升,而且據剛剛經過聯考的考生反饋,今年的試題難度難哭了...
華僑(qiao) 生聯考這條路是不是越來越卷?家長們(men) 還有必要為(wei) 孩子規劃華僑(qiao) 生身份嗎?
華僑(qiao) 生聯考賽道變得擁擠
前些天,華僑(qiao) 生聯考剛剛結束,就有不少考生哭訴今年的試題難度上升,有人預測今年分數線將會(hui) 繼續上漲幾十分。
根據廣東(dong) 省教育考試院發布2024年華僑(qiao) 生聯考考生名單,今年預報名人數有11,145人,其中10,320人通過了報名資格審核。
對比2023年的7,238人,2024年的報名人數不僅(jin) 破萬(wan) ,而且暴漲了42.6%,漲了近一半人。
觀察一下近5年的報名人數變化,不難發現2024年已經是連續第二年報名人數大幅上升。
從(cong) 官方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增長最快的是香港考生。
除了中國內(nei) 地院校對香港學生的吸引力增加之外,這一時期也是香港嬰兒(er) 出生率最高的時期。
假設參加華僑(qiao) 生聯考的學生為(wei) 18歲,那麽(me) 今年參加考試的孩子在2006年出生。
2003年香港對內(nei) 地開放自由行,很多內(nei) 地父母希望在香港生孩子,為(wei) 孩子獲得香港身份。
因此自2003年以來,父母均不是香港永居誕下的嬰兒(er) 數量翻倍式增長,直至2006年,“雙非”嬰兒(er) 數量首次破萬(wan) ,相較於(yu) 2005年增長率73%。
這一數字的增長和華僑(qiao) 生聯考的報名人數增長趨勢幾乎是一致的。
在2003年至到2013年港府限製雙非父母赴港生子的這10年間,據統計超過20萬(wan) 名雙非兒(er) 童在香港出生。
所以,在接下來的10年,華僑(qiao) 生聯考報名人數大概率隻增不減,也就是說從(cong) 今年到2030年,聯考的難度隻會(hui) 越來越大。
另一方麵,在最近幾年,香港政府不遺餘(yu) 力吸納人才。
尤其是優(you) 才計劃申請條件放寬、取消限額、以及推出“高財通”等政策,吸引了大批內(nei) 地精英父母申請香港身份。
根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2023年共接收了超22萬(wan) 份各類人才入境計劃的申請,其中約13.5萬(wan) 份批準,其中高才通95%的申請人來自內(nei) 地。
原本香港政府計劃用3年引進10萬(wan) 人才的計劃,僅(jin) 用了一年時間就超額完成了。
在眾(zhong) 多的第二身份中,香港身份是性價(jia) 比最高的一個(ge) 。
內(nei) 地父母最看重的優(you) 勢是,憑借香港身份可以讓孩子通過DSE考試或者華僑(qiao) 生聯考,避開競爭(zheng) 激烈的高考。
不過這一變化對華僑(qiao) 生聯考還沒有造成直接影響,但是7年後華僑(qiao) 生聯考的人數可能將會(hui) 迎來新一輪的暴漲。
由此看來,華僑(qiao) 生聯考這條賽道的性價(jia) 比已經不複往日,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加,競爭(zheng) 激烈程度也開始升級。
越來越多家長開始思考:未來華僑(qiao) 生究竟還有沒有優(you) 勢?
華僑(qiao) 生聯考依舊是升學快車道
華僑(qiao) 生聯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qiao) 及港澳台地區學生考試》。
這是由中國教育部單獨為(wei) 海外華僑(qiao) 和港澳台學生專(zhuan) 設的高考,也是港澳台僑(qiao) 學生報考內(nei) 地大學的主要途徑,錄取名額不占用高考名額。
雖然近些年的趨勢是報考人數增加、競爭(zheng) 加劇、分數上漲、考試難度提升,但是華僑(qiao) 生聯考在升學優(you) 勢上依然秒殺高考。
01.從(cong) 考試人數來看
華僑(qiao) 生聯考在2023年為(wei) 7,238人,而當年的高考人數1291萬(wan) ;2024年華僑(qiao) 生聯考人數為(wei) 10,320人,今年高考人數為(wei) 1353萬(wan) 人。
假設未來的華僑(qiao) 生聯考報名人數繼續暴漲,和高考人數相比也完全不在一個(ge) 量級上,華僑(qiao) 生聯考的競爭(zheng) 再激烈在高考麵前也是小巫見大巫。
02.從(cong) 考試內(nei) 容來看
華僑(qiao) 生聯考總分和高考一樣都是750分,每科150分。
但是華僑(qiao) 生聯考更加容易,考試內(nei) 容70%是初中知識,30%是高中知識。
基礎題目占60%,而且理科不考生物,文科不考政治,不受國內(nei) 普高改革影響,增加了適合港澳台地區的考點。
比如物理中有光學、熱學、震動和波等考點,這些在國內(nei) 普高屬於(yu) 選修內(nei) 容,而且學的比較淺。
在語文考試部分增加了標點符號、修辭手法等基礎知識考核,這些在國內(nei) 屬於(yu) 小學知識點。
如果說高考側(ce) 重於(yu) 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考核,那麽(me) 華僑(qiao) 生聯考純粹就是考知識點記憶。
03.從(cong) 錄取方麵來看
此前坊間盛傳(chuan) “400分上清北”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天方夜譚。
按照往年的分數線,想要進入清北,至少要有690分左右才有希望,2022年清北共錄取5人,2023年錄取6人,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之所以出現400分上清北的謠言,其實是之前400分是最低錄取分數。2023年華僑(qiao) 生聯考的分數線基本漲了60-80分,漲幅最高達到40%。
雖然漲幅非常大,但是460-480分就能達到重本線,這樣的分數在國內(nei) 多個(ge) 省份連本科線都達不到。
反觀國內(nei) 高考,2024年高考人數和2023年相比增加了60萬(wan) ,又是一個(ge) 曆史新高。
根據網上統計的985錄取率來看,絕大多數省份的錄取難度上升,比如廣東(dong) 省的985錄取率僅(jin) 有1.82%。
所以通過華僑(qiao) 生聯考上國內(nei) 985、211、雙一流高校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比如2023年華僑(qiao) 生聯考中,中山大學理科最低錄取為(wei) 555分,廣東(dong) 高考卻要662分,100分的差距意味著什麽(me) ,相信很多家長和同學心裏都明白。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華僑(qiao) 生聯考的確是越來越卷,但是沒有什麽(me) 考試是不卷的,尤其是接下來十多年,內(nei) 卷會(hui) 繼續成為(wei) 教育圈的常態。
卷不卷,關(guan) 鍵看的是參照物,隻要有國內(nei) 高考在,華僑(qiao) 生聯考就是是內(nei) 卷中最不卷的賽道之一。
因為(wei) 華僑(qiao) 生聯考已經把buff疊滿,考試人數少、試題難度低、錄取更容易,三大優(you) 勢加起來,確實是進入內(nei) 地高校的快車道。
教育是長線規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用在教育中再合適不過。
很多變化雖然在當下不以為(wei) 然,但是將時間線拉長,我們(men) 才會(hui) 發現其中的趨勢以及產(chan) 生的影響。
正如今年的華僑(qiao) 生考生報名人數暴漲,其實在18年前內(nei) 地父母赴港生子熱潮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因果。
而近兩(liang) 年內(nei) 地父母湧入香港,也將會(hui) 對7、8年後的教育格局產(chan) 生巨大的影響。
教育規劃著眼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高知父母從(cong) 來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為(wei) 孩子填平信息差、選擇合適的升學道路。
尤其是教育內(nei) 卷大趨勢下,不同賽道的升學節點截然不同,宜早不宜遲。
就拿香港身份來說,父母最晚要在孩子9歲就開始規劃,1年時間走流程,在孩子10歲的時候拿到香港身份,在孩子18歲前申請轉為(wei) 香港永久居民,那麽(me) 孩子勉強趕得上參加華僑(qiao) 生聯考或HKDSE。
再比如留學規劃,11年級才開始轉軌規劃留學的孩子競爭(zheng) 力以及所花費的心力,大概率會(hui) 遜於(yu) 9年級甚至更低年級的孩子。
所以,無論是國內(nei) 升學還是國外留學,無論是專(zhuan) 業(ye) 選擇還是職業(ye) 規劃,都需要父母做好前鋒。
教育從(cong) 無捷徑,越早規劃,越早準備,孩子在未來的競爭(zheng) 中才會(hui) 更有優(you) 勢,才有退路和轉圜的餘(yu) 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