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升學和留學機構怎麽選?

1五月假期間谘詢了一個(ge) 正在準備美本2025Fall申請的家庭。整個(ge) 過程中主要由學生媽媽來問來講,學生爸爸一直認真聽,學生對媽媽的很多觀點頗有意見,但又不得不屈服於(yu) 媽媽的強勢。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所以我並未覺得尷尬,對方問什麽(me) 就回答什麽(me) ,順帶普及一些自己對申請和文書(shu) 的看法。

也許是學生媽媽對我前麵的回答還算滿意,幾輪問答下來,就索性說出了谘詢到目前為(wei) 止(之前了解過幾家機構)的主要糾結——是就在校內(nei) 接受升學老師的“普通指導“,還是在外找留學機構來做“精致包裝”?

之所以有這個(ge) 糾結,是因為(wei) 她認為(wei) :一方麵,學生成績算不上很優(you) 秀(要進Top30不容易),如果目標不定那麽(me) 高,跟著校內(nei) 升學老師的步驟走就行了(潛台詞是校內(nei) 指導不那麽(me) 有針對性,但申請一般學校問題不大);另一方麵,即使學生成績不特別優(you) 秀,但如果找到厲害的留學機構,把學生的背景重新打造一番,做到特立獨行或標新立異(她講了兩(liang) 個(ge) 某某機構宣傳(chuan) 的案例),就能進到更高排名的學校。

2顯然,這是一位非常關(guan) 心並決(jue) 定深入參與(yu) 孩子申請的媽媽。有以上觀點,她應該是做過一番詳細的谘詢、對比和分析,絕非是道聽途說。校內(nei) 的升學指導作為(wei) 學校應有的配備,她怕不夠優(you) 秀,且感覺對出錄取成績(相比機構)也沒那麽(me) 急迫,關(guan) 鍵還是一位老師對多名學生;優(you) 點則是方便,而且已經交過了錢。

留學機構則不一樣,簽約是飯碗,成績是關(guan) 鍵,所以必須更加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到似乎能幫所有學生進名校;缺點是(相比校內(nei) )不那麽(me) 方便,要另交錢,萬(wan) 一被騙。

乍一看,這位媽媽利弊考慮比較全麵了,但稍微往深一挖,就會(hui) 發現問題。比如,校內(nei) 升學老師是一對多,留學機構的老師就不是一對多麽(me) ?其實,除非客戶簽的特別的價(jia) 格、項目和老師,否則大概率還是一對多,隻是看不見罷了。

再比如,留學機構在某種意義(yi) 下是要比校內(nei) 升學更在意錄取結果,這使得它們(men) 更積極主動的去想辦法獲取好的錄取,可正是因為(wei) 這點,導致它們(men) 為(wei) 了宣傳(chuan) 而宣傳(chuan) ,誇大宣傳(chuan) ,甚至虛假宣傳(chuan) ,既給廣大學生和家長製造焦慮又開出藥方。其實,對於(yu) 孩子要去美本讀書(shu) 的家庭,從(cong) 下定決(jue) 心那一刻開始,精力和財力的投入就已經源源不斷。所以哪裏接受指導更方便,服務費多點少點,都是小事。

絕大多數家長的核心訴求,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往上衝(chong) 刺,去到心儀(yi) 的名校。這也是這位媽媽在孩子已經在學校有升學老師的前提下,還輾轉於(yu) 各家機構間做比較和分析的最主要原因。顯然,讓這位媽媽焦慮的選擇,也是不少家長正在或將要麵對的難題。隻是這些看似精明的比較分析,其實並沒有真正抓住重點。

3誠然,校內(nei) 升學和留學機構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或者往好處說,有自己的優(you) 勢吧。而且,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機構,它們(men) 各自的優(you) 勢也不盡相同。

在誰都說自己很行以至於(yu) 誇大事實的時候,在誰都說對方不行以至於(yu) 相互揭短的時候,家長是難以分辨的,甚至很可能被誤導。所以這個(ge) 時候,家長不妨換個(ge) 角度看問題。怎麽(me) 看呢?從(cong) 最更本質的角度看,我認為(wei) ,美本申請隻用看兩(liang) 點:看指導老師,看學生自己。

首先,看指導老師。不論選校內(nei) 升學還是留學機構,實際上最關(guan) 鍵的都是指導老師。別看現在市麵上這麽(me) 多升學老師,機構導師,海外學長,個(ge) 人工作室,優(you) 秀且經驗豐(feng) 富的美本指導老師一直都是稀缺的。可能有人會(hui) 說這個(ge) 說法有問題,因為(wei) 任何行業(ye) 優(you) 秀且經驗豐(feng) 富的從(cong) 業(ye) 者都稀缺。

稀缺是相對的。那就索性拿美碩指導老師來做比較吧,我們(men) 不妨把申請目標設到要求最高的藤校,很顯然,有經驗和能力指導學生獲得錄取的美碩老師遠比美本申請好找。既然這樣,那怎樣才算是優(you) 秀且經驗豐(feng) 富美本指導老師呢?

對申請文化和西方教育有深刻見解,在英語寫(xie) 作指導和文字修改上有獨門技能,能把各種文書(shu) 題目的要求和背後邏輯理解透徹,有創意、善於(yu) 溝通等等,這可太多可以講了。如果大家對這個(ge) 感興(xing) 趣,我可以另起一篇專(zhuan) 門聊下。而這裏,我更想談大家平時容易忽略但又至關(guan) 重要的兩(liang) 點——熱情和閱曆。對於(yu) 許多正在或將要給孩子選美本指導老師的家長,不妨試試從(cong) 這兩(liang) 點入手來考慮。

4熱情,顧名思義(yi) ,是指申請老師在整個(ge) 指導過程中,在盡職盡職責開展並完成各項工作之外,展現出來的一種熱愛這份工作的感情。

有了這份熱情,申請老師才會(hui) 把學生的背景和故事放在心裏,才會(hui) 不分工作和生活時間來思考學生的案子,才會(hui) 對學生任何時刻提出問題都第一時間回複,才會(hui) 對各種可能的文書(shu) 方案都願意一試,才會(hui) 無限耐心的溝通和反複修改文字等等,要知道,這些工作內(nei) 容在實際的申請過程中是很難量化的。

有家長會(hui) 問,最初谘詢時,老師有沒有熱情,實在不好判斷。這裏,我介紹一個(ge) 既複雜又簡單的方法:注意看看,當老師在講自己以前學生的故事時,或者在了解你的孩子的情況後詢問或評價(jia) 時,眼裏有沒有光。

相信我,對這份工作有熱情的老師,這時已經不是在做普通谘詢,而是在做一件他們(men) 自己愛做的事情,他們(men) 充滿好奇心,喜歡分享,即使隻是聊聊並未簽約也沒關(guan) 係,因為(wei) 他們(men) 喜歡這樣的交流,在這一刻,他們(men) 希望能幫到學生點什麽(me) 。

相反,如果某位老師偏愛列舉(ju) 自己的錄取成績,又或看準家長的需求點,然後在上麵做文章,比如某學生成績還不算特別優(you) 秀但想進好的學校,這位老師就說剛好他手上有好幾個(ge) 低分高錄,隻要做好文書(shu) “包裝“就行,比如某學生看似眼下沒有亮眼的活動,這位老師就說不用擔心他這兒(er) 可以幫助做背景“提升”,這時,家長不應該放心,反倒該警惕了。對方講的都是家長想聽的,擔心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隻是,那些成功案例(假設是真的)並不具備普適性。

5說到閱曆,似乎就不得不得罪一些老師了

因為(wei) 年紀較輕且才入行不久的老師,顯然是缺少閱曆的。當然,肯定有天賦異稟的年輕人,比如某位畢業(ye) 不久的海外學長,即使人生閱曆還有不足,也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探討人生智慧。隻是,這樣的概率不大。

家長可以稍微反思一下,在生活上,你們(men) 把孩子從(cong) 小養(yang) 大,中間有多少經驗教訓;在工作上,你們(men) 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成功人士,中間又有多少成長和挫折。而那些道理,你們(men) 在二十年前除了字麵上懂,有更深刻理解嗎?有家長也許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有足夠閱曆才能指導學生做好申請材料?不是說才畢業(ye) 不久的老師和學生年齡差距小,有更多共同語言嗎?是的。但有共同語言不代表能一起高質量完成內(nei) 容(這個(ge) 話題太大要打開隻能另起一篇)。

簡單說,美本申請中思考的“我是誰”,“從(cong) 哪兒(er) 來”和“想去哪兒(er) ”是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命題。比如藤校錄取文書(shu) 中的思考和認識,那種深入淺出的表達,那種舉(ju) 重若輕態度,如果缺少有豐(feng) 富閱曆的人指點,靠十幾歲的學生來悟是極難的。

這樣一來,不是把年輕的指導老師都排除在外了嗎?也不盡然,根據多年的行業(ye) 經驗,我認為(wei) 平時愛讀書(shu) 和寫(xie) 作的老師可以算作例外。通過閱讀可以了解人和世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在寫(xie) 作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的反思這些知識並形成理解。

所以,雖然年齡小些閱曆少,但這樣的老師對於(yu) 道理的認識一樣可以深刻,對於(yu) 文書(shu) 故事的思路甚至可以比年齡大閱曆多的老師更靈活更開闊,隻是這樣的指導老師很少。

家長下次谘詢時,不妨也問問老師平日空閑時愛幹什麽(me) 。

6看到這裏,家長可能已經發現水深太難了。還沒完,熱情和閱曆都是寶貴的,但要把這兩(liang) 樣都集中到一位老師身上,更難。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這兩(liang) 點本身似乎有點兒(er) 相互矛盾。

年輕老師容易有熱情,但閱曆尚淺,指導時要上一個(ge) 高度很難。有十年二十年經驗的年長老師,閱曆夠了,但很多早已沒了熱情,職場和生活已經磨平他們(men) 的棱角,工作養(yang) 家,保持好的職業(ye) 操守就已然難得。另外,說得再現實點,留學行業(ye) 不大,發展空間有限,改行換業(ye) 的優(you) 秀老師也不在少數。

所以,當家長在谘詢中發現既有熱情又有閱曆的老師,就一定不要放過了這樣的稀缺品了。從(cong) 概率上看,在留學機構發現他們(men) 的幾率大於(yu) 校內(nei) 升學,主要是機構從(cong) 業(ye) 者基數大,且內(nei) 部有較好的發展空間,更易留住人才,而校內(nei) 畢竟還是以教學為(wei) 主。機構裏麵,又更推薦以美本為(wei) 主,甚至隻做美本的機構。

它們(men) 規模小,業(ye) 務更聚焦,一般情況下更加專(zhuan) 業(ye) 。另外,前麵說到一些從(cong) 機構出來準備改行換業(ye) 的(或自己開工作室)指導老師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稀缺品,隻是這種相比校內(nei) 和機構,可能缺乏保障,家長簽約前一定要甄別好。

7看了指導老師,再看學生自己。美本申請指導是一項價(jia) 格不菲的付費服務,家長在谘詢時主要考慮的是對方能提供什麽(me) 指導,或者說通過這樣的指導能幫助學生申請到怎樣的學校,因此,多數校內(nei) 升學或留學機構在激烈競爭(zheng) 的市場中,為(wei) 了贏得客戶,都不遺餘(yu) 力的圍繞申請指導打造各種產(chan) 品來迎合客戶需求,標榜自己的能力,巴不得把所有學生都簽下來。

基於(yu) 這樣一種背景,在現實的谘詢中,學生情況屬於(yu) 哪一類,真正適合怎樣的指導,反倒沒有得到重視。

這就給後麵申請過程中產(chan) 生的效率浪費和不好體(ti) 驗埋下了伏筆。論證這一點之前,我們(men) 不妨先看看美本申請指導中學生和老師的關(guan) 係。頂尖優(you) 秀的學生,是學生成就指導老師。

那些最後能申請到藤校或Top10的學生,不說完全,但大都是自己的功勞,指導老師隻是順手推了一把而已(這裏不展開細講)。所以,這些學生不論選擇在校內(nei) 還是找機構,大概率都成功。

當然,無論他們(men) 在哪裏,你絲(si) 毫不用懷疑給他們(men) 提供指導的是那兒(er) 最有熱情最有閱曆的老師。不過,一旦有了頂尖錄取,校內(nei) 和機構肯定是要借此宣傳(chuan) 一番的,而且用各種分析講解以體(ti) 現自己的專(zhuan) 業(ye) 。

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隻是廣大家長就不必太看重了。如果你的孩子是頂尖優(you) 秀,那麽(me) 一定哪兒(er) 都爭(zheng) 著要,因為(wei) 到哪兒(er) 都是明年的廣告,有的校內(nei) 給獎學金,有的機構甚至免費做;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頂尖優(you) 秀,那麽(me) 最重要的還是找到最有熱情和閱曆的老師,而這樣的老師是稀缺的,不論到哪兒(er) ,首要任務是找到並確定他們(men) 是直接、全麵的指導學生的申請。

8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是學生和老師相互成就。也就是說,在申請指導過程中,老師的水平和學生的投入都很重要,任何一方不給力都有可能不成功。一般而言,指導老師這一方,對待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還是很重視和投入的,因為(wei) 這類學生不僅(jin) 要求高,也很有可能出成績。但是,學生這一方,就不一定了。

現實情況是有不少家長和學生被一些宣傳(chuan) 帶偏了,認為(wei) 錄取是靠“鮮明的人設”(以前叫“包裝”)和“出彩的文書(shu) ”,總是懷著一種把申請委托給了老師的心態。

另外,歸功於(yu) 行業(ye) 的激烈競爭(zheng) 和國人“卷”的文化,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在申請前,那都是奔著頂尖學校去的。雖然最終他們(men) 能進到藤校或Top10的是鳳毛菱角,但這的確不妨礙他們(men) 有更大的夢想,隻是為(wei) 什麽(me) 要把這個(ge) 夢想寄托在指導老師的魔法上而自己不盡全力去爭(zheng) 取呢?

也許這就是他們(men) 暫時還沒成為(wei) 頂尖優(you) 秀的原因之一吧。當然,市場的不良競爭(zheng) 也起到了很壞的作用,它們(men) 總在暗示它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經驗和辦法是最重要的,似乎家長和學生交了費用就能高枕無憂。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屬於(yu) 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且有更大的夢想,就一定要在申請中加倍的努力。在這個(ge) 層麵,學生和指導老師是相互成就的。不要相信進藤校或Top10是指導老師一人的能力辦到的,這隻是一個(ge) 美好的願望。

所以,反過來看,如果你的校內(nei) 升學或機構老師讓你把自己的分數搞好就行,剩下的事情放心交給他們(men) 處理,那麽(me) ,他們(men) 大概率就沒有真正認為(wei) 你能你錄取到夢校,或者,他們(men) 壓根就不是在這上麵能幫到忙的那種有熱情有閱曆的指導老師。

9一般優(you) 秀和差點兒(er) 優(you) 秀的學生,就真的是指導老師成就學生了。這類學生有一個(ge) 很典型的特點,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參與(yu) 自己的申請。學校的學習(xi) 、標化刷分、活動科研等等已經讓他們(men) 難以應付(當然,他們(men) 也需要享有私人時間來放鬆),取得好的硬性錄取條件就是他們(men) 的目標。

另外,他們(men) 也不是被宣傳(chuan) 誤導而是真的沒有精力不太願意參與(yu) 到申請中來。申請到Top30就是很滿意的結果,而且取得這樣的結果主要靠指導老師的水平。

為(wei) 什麽(me) 這兒(er) 反倒最需要老師水平了?我們(men) 回過頭再看,是不是清楚些。頂尖優(you) 秀的學生對應藤校和Top10,兩(liang) 者都在金字塔尖很合適,除非學生自己搞砸,不然錄取就是水到渠成。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錄取Top30,也是合情合理,要再往前,學生的加倍努力很重要。

而一般優(you) 秀和差點兒(er) 優(you) 秀的學生,是絕大部分,對應的本是Top50甚至再後一點,如果要去衝(chong) 刺Top30這個(ge) 相對有限的空間,在學生隻顧得上把自己的硬性背景弄好的前提下,就真全靠指導老師了。

可惜的是,似乎現在的市場宣傳(chuan) 和產(chan) 品設計都對這個(ge) 體(ti) 量最大、最需要幫助的學生人群視而不見。也許是因為(wei) 發現了隻要做好頭部,即所謂高端,就會(hui) 生源不斷,所以市場宣傳(chuan) 上,以藤校和Top10的錄取來吸引目光。

也許從(cong) 商業(ye) 角度看,要引入足夠的背景提升項目、海外導師甚至前任招生官,才能保證利潤,所以產(chan) 品設計上,總是用各式各樣的噱頭來體(ti) 現專(zhuan) 業(ye) 。全然不顧這類學生幾乎沒有機會(hui) 進藤校或Top10,沒精力也用不上這些項目和這些人。

10其實,說到這裏,大家就能很好理解前麵提到的在申請過程中產(chan) 生不好體(ti) 驗和不必要的效率浪費的根源在哪裏了——頂尖優(you) 秀的學生,若遇到了沒實力的校內(nei) 升學或留學機構,被它們(men) 的吹噓忽悠住了,後麵就會(hui) 發現對方除了說大話外,連推自己一把的力氣也沒有。

雖然這樣的概率很小,但並不是沒發生過。非常優(you) 秀的學生,若昏昏沉沉的把申請委托給老師了,後麵就會(hui) 發現申請中即使有所謂的“鮮明的人設”和“出彩的文書(shu) ”,也不是有血有肉的自己。

當然,受害最多最大的還是一般優(you) 秀和差點兒(er) 優(you) 秀的學生。他們(men) 不僅(jin) 老實的學習(xi) 辛苦的刷分,還要一直為(wei) 自己沒有足夠好的背景擔憂,被動參加這個(ge) 科研那個(ge) 誌願者活動,甚至被安排與(yu) 這個(ge) 學長那個(ge) 前招生官聊天,花了大堆的時間和精力,最後標化不滿意,活動參加了不少但也沒什麽(me) 特別體(ti) 會(hui) ,交流那麽(me) 多但也沒什麽(me) 特別收獲。

最後的最後,也沒錄取到Top30的學校。整個(ge) 感覺就是,做了一堆為(wei) 了做而做的事情,沒有物質上的收獲(錄取)也沒有精神上的收獲(成長)。

可是,這類學生代表了大多數啊。大環境讓他們(men) 認為(wei) 隻有打腫臉充胖子才有可能衝(chong) 刺成功,他們(men) 也大都被真的打腫了臉,以至於(yu) 招生官看到每個(ge) 人的材料都差不多,個(ge) 個(ge) 都是腫臉。

反倒在這個(ge) 時候,有一個(ge) 雖然不夠優(you) 秀但真實的,讓人看得見、感受得到某個(ge) 潛質的簡單的申請者,還占了上風,拿走了自己想要的錄取,你說氣不氣。所以,這類學生在申請過程中往往有最不好的體(ti) 驗或最多的效率浪費。而諷刺的是,整個(ge) 行業(ye) 要吃飯,他們(men) 的貢獻最大。

11抱歉越寫(xie) 越遠了。文章標題是講校內(nei) 升學和留學機構怎麽(me) 選,現在收回來。一句話,雖然各有特點,但都可以選。因為(wei) ,關(guan) 鍵還看指導老師和學生自己。對於(yu) 美本指導老師,除了那些廣義(yi) 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們(men) 的熱情和閱曆,這兩(liang) 點要求使得優(you) 秀的指導老師是稀缺的。對於(yu) 學生自己,申請前一定給自己一個(ge) 理性的定位,不是說後麵就一定一成不變,而是說在這個(ge) 有些扭曲而使得資源配置經常錯位的市場裏,找到對自己的申請最有效的辦法,並取得滿意的結果。

最後補一嘴,筆者認為(wei) 對於(yu) 現下的大多數學生的申請材料,不應該做加法而應該做減法。申請形象的同質化太嚴(yan) 重了。

不論是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和個(ge) 人愛好,還是生活經驗和價(jia) 值觀、世界觀,我們(men) 應該從(cong) 真實出發,從(cong) 一個(ge) 正常的十幾歲的高中生的角度,去挖掘一些思維的深度,探索一些樸實的道理,而不是總想著高大上,堆砌各種素材,製造各種閃光點,妄想像爽劇的效果一樣擊中招生官。畢竟,他們(men) 都是有閱曆的人。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