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申請錄取像一個(ge) 錯綜複雜的謎題。單憑學生個(ge) 體(ti) 的努力,無法保證大學的錄取,因為(wei) 還有眾(zhong) 多原因會(hui) 影響錄取決(jue) 定,比如來自哪所高中、身為(wei) 何種國籍,等等。
每一所大學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錄取非常分散。下圖是耶魯大學新生的來源分布,1789名新生代表了1221所高中,而其中幾乎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東(dong) 北部地區。
耶魯大學官網截圖
族裔上也有很大差別,盡管美國高等教育界一直強調公平,一些致力於(yu) 提高西裔學生比例,如加州大學。也有亞(ya) 裔占絕對優(you) 勢的大學,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
普林斯頓大學官網截圖
再者,高中類型(公立和私立高中)的錄取情況也大不相同。比如下圖是來自MIT的新生數據,來自公立高中的學生占66%之多!
MIT官網截圖
美國大學馬上又要開始新的一季申請了,在填寫(xie) 申請表格時,每個(ge) 學生都需要填寫(xie) 自己的身份信息,包括出生地、在美國居住的時長、國籍(包含U.S. citizen or U.S. national,U.S. permanent resident,Citizen of non-U.S. country等類別)。
commonapp截圖
那麽(me) 大學是不是會(hui) 按照這個(ge) 國籍的區別,分配不同的錄取‘配額’呢?
我們(men) 來看看美國大學劃分申請人的兩(liang) 種方式。
一視同仁派哈佛大學在官網上寫(xie) 道:“我們(men) 的招生過程中,不會(hui) 有所謂的‘配額’,所有學生都被放在一起進行錄取審核,不管他們(men) 是什麽(me) 國籍、在哪裏讀書(shu) 。他們(men) 錄取的概率和獲得FA的機會(hui) 不會(hui) 被國籍和所在地影響。”
哈佛大學官網截圖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Columbia在官網上表示,哥大不會(hui) 按照學生的國籍來區分,他們(men) 的審核過程是按照地區來分的,來自不同地區的申請材料會(hui) 被分配給熟悉這一地區高中的招生辦人員來審核。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官網截圖
國籍區分派大部分美國大學會(hui) 依據申請人的國籍和身份,把申請人分到不同的候選人池中。
斯坦福大學官網截圖
斯坦福大學官網對於(yu) 國際學生的定義(yi) 是: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美國綠卡的學生。國際生歸國際生,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歸一類。在公立大學係統中,申請人的身份對申請錄取的影響就更大了。以加州大學UC為(wei) 例,在13個(ge) 影響加州大學錄取決(jue) 定的要素中,有一項叫做 “Location of your secondary school and residence(你的高中所在地和你的居民身份)”
加州大學對於(yu) 國際申請人的定義(yi)
按照申請人的身份不同,他們(men) 的錄取難度,也就是錄取率高低不同。具體(ti) 可見下表:
加州大學2023秋季學期錄取率對比
在幾所熱門的分校中,差距十分驚人, 州內(nei) 申請人隻在Berkeley,Los Angeles和Merced三所分校中占優(you) 勢:在Berkeley分校,州內(nei) 申請人錄取率是州外的2倍,是國際申請人的3倍(15.1% vs 7.8% vs 5.2%)在Davis分校,州外申請人錄取率是州內(nei) 的快2倍(60.6% vs 36.4%)在Irvine分校,州外申請人錄取率是州內(nei) 的2倍以上(47.4% vs 20.4%)可見,想要獲得美國大學錄取,申請人的國籍、身份、所在地區有很大的影響的,因為(wei) 不同的候選人池子裏,申請人的數量、競爭(zheng) 力都有不同,是一個(ge) 相當複雜的對比的過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