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大學,GPA重要嗎?
毋庸置疑,重要!
但是,具體(ti) 有多重要呢?
有些同學會(hui) 說——美國大學實行的是Holistic Review(多元化審查),會(hui) 綜合你的成績、文書(shu) 、活動、推薦信等等材料後擇優(you) 錄取,GPA雖然重要,但並不會(hui) 起決(jue) 定性的作用。
的確,在很多美國大學的官網上確實是這麽(me) 寫(xie) 的,例如普林斯頓大學👇
💬 入學需要最低平均績點、班級排名或考試成績嗎?
不需要。我們(men) 會(hui) 考慮所有這些措施,但僅(jin) 限於(yu) 每個(ge) 申請人的學校和情況。一般來說,我們(men) 最有前途的候選人往往會(hui) 獲得高分,並且在標準化考試中得分相對較高。這些標準雖然很重要,但本身並不能全麵反映每個(ge) 學生的學業(ye) 成就或潛力。我們(men) 評估學生學術準備的各個(ge) 方麵。
但事實就是,除了看到最開頭的“no”以外,我們(men) 更希望大家能夠關(guan) 注劃線處的表述——和你共同競爭(zheng) 的人往往都能夠拿出一個(ge) 比較高的分數。
不需要多解釋的情況是,當兩(liang) 位候選人的其他條件相差無幾,隨便誰去做招生官恐怕都會(hui) 選那份成績單更漂亮的;而往往會(hui) 被討論的就是:當申請者的某些條件格外突出的時候,是否可以彌補GPA的短板?
答案是: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但你首先需要達到GPA的門檻標準(即便它可能不會(hui) 被公開的寫(xie) 在招生要求裏,但它確實存在)。
1、GPA門檻:進入候選池的入場券
一位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招生官曾經記錄了他審閱申請材料的全過程,並且計算了每個(ge) 環節所花費的時間——17分鍾,他總共花費了17分鍾審閱了這位同學全部的資料,包括因為(wei) 遇到了一個(ge) 小小的問題而導致重新計算多花的2分鍾。因此平均下來,招生官看完一個(ge) 學生的申請材料隻需要15分鍾。
然而,如果每個(ge) 申請者的材料都要耗費招生官15分鍾的時間,那麽(me) 一個(ge) 由15名招生官組成的招生辦,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來計算的話,至少需要五個(ge) 月的時間才能處理完5萬(wan) 份申請。
而現實中,熱門大學在申請季收到的申請材料遠不止5萬(wan) 份,這意味著,如果不使用一些篩選手段,如雪花片一樣蜂擁而至的申請材料根本不可能被審閱完畢!而GPA和標化成績,就是第一道門檻。
如果你的GPA和標化沒有達到學校預設的高度,那學校就會(hui) 認為(wei) 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撐你入學後的正常學業(ye) ,因此你的申請材料可能根本沒有辦法被讀完就直接被篩選掉了,哪怕你有再fancy的課外活動,再感人肺腑的文書(shu) ,沒有機會(hui) 被看到也是白搭。
首先是範圍,其次是順序。在哥大招生官日記中就提到——“審閱從(cong) GPA最高的學生開始進行”。
代入一下,當你作為(wei) 招生官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看材料,是不是也會(hui) 產(chan) 生疲勞?如果前麵已經看過了非常優(you) 秀的簡曆,心理預期被抬高了,後麵是不是就很難再打動你?
所以,越是排在前麵的學生越能得到招生官全情的投入,而GPA就決(jue) 定了你“愛的號碼牌”的數字。
2、GPA管理:耐力跑,而非衝(chong) 刺跑
國內(nei) 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英國大學也相對更關(guan) 注大考成績,但美國大學更希望看到孩子在學校持久的表現,所以從(cong) 上高中開始,學生所有的學術表現都會(hui) 計入到考察的範圍之內(nei) !
通常來說,美國大學要求大家提供從(cong) 9年級開始的GPA成績,也就是說這是一場持久的耐力跑,而非申請前的衝(chong) 刺跑,即便是在距離申請非常遙遠的時候不小心得到一個(ge) B或者C,也會(hui) 對未來的申請有影響,這也就是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說“GPA管理”而非“GPA衝(chong) 刺”。
以某A-Level體(ti) 係學生的G1年級成績換算為(wei) 例:
當擁有一門B等級課程,GPA將拉低0.05,擁有一門C等級課程,將拉低0.125,如果擁有一門D等級課程整體(ti) 將直接降低0.5
因此,如果你還是8、9年級的學生,現在開始就要打好打好學術基礎,找到自己的學科優(you) 勢,避免因為(wei) 偏科而拉低自己的GPA。
不同於(yu) 英國大學給出的是conditional offer,很多同學會(hui) 覺得美國大學申請遞交之後就解放了,但UCLA就特別要求學生在畢業(ye) 之前都保持A的成績,如果拿了C可能會(hui) 被撤銷錄取,所以12年級的同學一定要保持好校內(nei) 成績,不能因為(wei) 拿到了offer就掉以輕心!
除了保持一個(ge) 比較穩定的分數以外,成績單上具體(ti) 涉及哪些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大學會(hui) 希望你選擇部分有挑戰性的課程去學習(xi) ,而不是為(wei) 了高分全部選擇簡單的課程。這些honor課程或大學水平的課程(比如AP課)在計算GPA的時候也會(hui) 有難度的加權,幫助大家拿到更高的GPA分數。
GPA的計算方法
GPA的標準計算方法:
GPA=∑成績的加權平均數✖️4➗100
其他常見的計算方法:
∑各科成績等級✖️學分➗總學分
例如:某個(ge) 學生的5門課程對應的學分和成績為(wei)
☑A課程:4學分,成績91(A)
☑B課程:3學分,成績80(B)
☑C課程:2學分,成績98(A)
☑D課程:6學分,成績70(C)
☑E課程:3學分,成績89(B)
按照標準計算方法:
按照常見的計算方法: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有的時候我們(men) 看到申請者的GPA超過了4.0呢?一般是因為(wei) 采取了加權算法。
加權算法是考慮了課程的難度,對於(yu) 一些honor課程或者是大學等級的課程(AP、IB等),在課程整體(ti) 的績點上增加0.5-1分。
加權算法可以讓大學在考察學生GPA的時候更好的綜合課程難度來考量學生的學術潛力,是一種更精確的計算方法。不過,使用加權分數的學校比較少,通常隻有美高課程體(ti) 係的學校才會(hui) 提供加權算法,例如建平國際部、wlsa、星河灣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