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谘詢中,有一類關(guan) 於(yu) 讀博專(zhuan) 業(ye) 和方向的問題:
陳老師,我是心外的,但是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成長周期太長,我能不能博士讀個(ge) 胸外?
陳老師,我是婦產(chan) 生殖的,現在生殖就業(ye) 太難了,我能不能讀關(guan) 於(yu) 皮膚、整形或者的方向?
陳老師,我是眼科的,聽說,這個(ge) 方向很窄很難申,但是我不想搞別的,就想申眼科,能成嗎?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博士申請中專(zhuan) 業(ye) 選擇的問題。
一、教授會(hui) 不會(hui) 不要跨專(zhuan) 業(ye) 的學生?
成功出去讀博,除了一大堆手續流程工作,最重要的環節有兩(liang) 個(ge) :一個(ge) 是大量套磁獲得教授麵試的機會(hui) ,一個(ge) 是麵試的通過率。成功=獲得麵試機會(hui) 數*麵試的通過率。
那麽(me) 先說這個(ge) 麵試通過率,影響非常小。
1、科研的基礎是相通的,在實驗室做科研,從(cong) 讀博開始,閱讀文獻,學習(xi) 科研思維,寫(xie) RP,進行實驗,拿到數據分析,最終完成論文撰寫(xie) 。所以,研究生階段專(zhuan) 業(ye) 和讀博不一樣,絲(si) 毫不影響。雖然不同專(zhuan) 業(ye) 之間有一些差異,但是有時候同專(zhuan) 業(ye) 不同課題方向的差異不是也很大麽(me) 。
2、而麵試的成功與(yu) 否,有很多因素。專(zhuan) 業(ye) 是否一致,即使勉強算一個(ge) 因素,也是一個(ge) 權重不高或者最靠後的因素。我講講大概的要素:之前科研經曆的表達,對科研的想法、熱情;英語交流的能力,思路是否清晰,為(wei) 人是否坦誠;精神麵貌,語言幽默感,氣質長相,傾(qing) 聽教授問題領悟教授到底問什麽(me) 的能力,回答到點子上的能力等等等等,每一項的重要性都比專(zhuan) 業(ye) 匹配更重要。(順便說一句,雖然麵試不需要精心打扮,但是還是要把自己稍微收拾一下,整的幹幹淨淨,這個(ge) 第一印象也很重要)
再說說,對獲得麵試機會(hui) 的影響,有一點,但不大。
1、從(cong) 我這邊申請的經驗和過往的數據來看,教授的積極回複率高低,和專(zhuan) 業(ye) 匹配不匹配的相關(guan) 性,隻有一點點,可能專(zhuan) 業(ye) 相同的回複率高一些,但是不明顯。隻能從(cong) 感覺上,籠統的說說,也無法做對照分析,因為(wei) 還有很多其它變量。
2、一般來說,教授都要通過麵試,來看看這個(ge) 同學其它方麵的情況(就是上麵說的那些)。
所以,假設,一個(ge) 教授要招1-2個(ge) 博士去實驗室,基本上都在同一個(ge) 時間裏(比如1-2個(ge) 月內(nei) ),從(cong) 郵箱裏找個(ge) 7-8個(ge) 簡曆,來集中麵試一下,不管專(zhuan) 業(ye) 是不是一致,都有機會(hui) 。
如果要篩選,教授也會(hui) 通過看簡曆裏麵的文章,參與(yu) 科研等來判斷你的科研經曆中掌握的實驗技能是否可以滿足他接下來的課題,而不是單純隻看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方向。另外教授也不會(hui) 從(cong) 郵箱裏翻出幾個(ge) 月前的投遞簡曆,因為(wei) 大概率之前那個(ge) 人已經找到讀博機會(hui) 了,或者已經放棄了,如果去聯係會(hui) 浪費時間。
所以,都通知近期發郵件過去的同學麵試。而一旦有了麵試機會(hui) ,兩(liang) 個(ge) 人在視頻上交流上了,那麽(m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是否一致的問題,就不是那麽(me) 重要了,要看方方麵麵的因素(就是上文羅列的這一堆)。
二、專(zhuan) 業(ye) 不一致,會(hui) 不會(hui) 找不到工作?
找工作,是個(ge) 複雜問題,能力、運氣、好好找等等都很重要,範圍縮小到文憑和科研,聊以下幾點:
1、國外無論是PHD(哲學博士)、還是MD(醫學博士), 這個(ge) 文憑是學術能力和學位的證明,都是教育部認證的,不會(hui) 細分下去,在用人單位來看,也是一樣的,反正都是博士麽(me) 。有人說,不對啊,我看國內(nei) 招聘有些要專(zhuan) 業(ye) 型博士,有些要科研型博士,有些要外科學博士,有些要普外科博士,有些甚至要肝膽外科博士呢。如果是這麽(me) 明確的要求,你就降低一點期待值吧,尤其是分的越細的,比如為(wei) 什麽(me) 一定要肝膽外科博士呢,還不如因為(wei) 想招的學生就是肝膽方向,最大化的排除競爭(zheng) 對手,減少不確定因素發生。俗稱蘿卜坑。
2、招人的主任到底要什麽(me) ?
如果要招人去臨(lin) 床上幹活,那麽(me) 手腳麻利,思路清楚,半年上手,一年就差不多了。有規培證,有之前的臨(lin) 床經曆那就是加分項。(事實上,大的三甲醫院都不缺能在臨(lin) 床幹活的人)
但是如果是想招,能幫助科室提升整體(ti) 科研實力、申請到國自然、各種基金的、有獨立研究能力的人才。那麽(me) ,有過良好科研產(chan) 出的經曆會(hui) 大大為(wei) 你加分。(而這一條國外讀博的優(you) 勢要大很多)對於(yu) 主任而言,是要一個(ge) 同專(zhuan) 業(ye) 發了3分SCI的人還是要一個(ge) 不同專(zhuan) 業(ye) 發了10分SCI的人呢?
3、很多時候專(zhuan) 業(ye) 不一致,隻是一個(ge) 托辭
有人去找工作,被主任拒絕了或者最終被醫院刷了,這時候對方可能會(hui) 說,你的專(zhuan) 業(ye) 不匹配,所以我們(men) 不能收。但是其實,這種時候絕大多數都是一個(ge) 拒絕的托辭。可能是因為(wei) 他們(men) 內(nei) 定了自己人,可能是因為(wei) 他們(men) 幾乎隻招本院博士,可能是主任自己也沒權限,被上麵塞進了其他人,也可能是根本看不上你的科研能力和產(chan) 出,但是總不能這麽(me) 直白的說吧?
像我追蹤了這兩(liang) 年不少從(cong) 國外讀博回來就業(ye) 的同學發現,雖然有些專(zhuan) 業(ye) 現在的就業(ye) 形勢已經很艱難了,比如骨科,甲乳,胸外,但是如果能有一篇不錯的文章,哪怕是其他專(zhuan) 業(ye) 的,還是能找回原專(zhuan) 業(ye) 的不錯的工作。但是如果你僅(jin) 僅(jin) 是專(zhuan) 業(ye) 匹配,但是文章不行,這樣找到的醫院檔次就會(hui) 稍次一些了。
好,說了這麽(me) 多,其實是想表達,即使專(zhuan) 業(ye) 對口更好,會(hui) 加分,但增加的分數,也遠遠不及你有1-2篇實實在在、分數還不錯的文章。
好,最後總結一下
1、如果有一定科研的基礎,同時對自己的方向比較有興(xing) 趣,那麽(me) ,選擇相近的方向,讓整個(ge) 的科研生涯有延續性,也是挺好的,如果申請的方向是科研經費比較集中的領域:各大係統的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病理、普外這些課題組較多的方向,那麽(me) 申請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2、如果申請的專(zhuan) 業(ye) 比較窄,比如:眼科、耳鼻喉、生殖、整形、骨科這些位置不多的,建議適當放開專(zhuan) 業(ye) 限製,如果真的是對自己曾經研究的方向情有獨鍾,又想大大提升成功申請的概率,也可以一邊重點套磁這些方向的教授,一邊擴大範圍,放開專(zhuan) 業(ye) 套磁,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3、我有這樣的經驗,人的想法,在麵試過程中也是會(hui) 變的,而且常常大幅度改變。比如:一個(ge) 同學,申請的第一訴求就是專(zhuan) 業(ye) 匹配,國家、排名什麽(me) 都可以排後。但是,當他麵試了一個(ge) 很好很nice的教授,或者麵了一個(ge) 排名很高的學校最後被錄取了,一般來說,這個(ge) 同學回家思考兩(liang) 天,都會(hui) 改變主意。
4、每個(ge) 人結合自己的情況,在國家、排名、專(zhuan) 業(ye) 、導師水平等等幾個(ge) 因素中平衡,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排個(ge) 優(you) 先順序。如果真的想盡可能匹配,然後其它要素也有所兼顧,還有最後一個(ge) 辦法,就是拉長時間,慢慢申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