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發布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覆蓋來自106個(ge) 高等教育係統的1,500所大學,排名基於(yu) 以下因素:
● 1700萬(wan) 篇研究論文
● 1.76億(yi) 次引用(不包括自引)
● 190萬(wan) 份學術回應
● 66萬(wan) 份雇主回應
● 來自全球5600所院校的數據
● 23萬(wan) 個(ge) 單獨的數據點
● 175,798名學者和105,476名雇主的深度洞察
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老師先來帶大家看一下TOP20都有哪些大學上榜吧!
QS前20中由7所美國大學、4所英國大學、3所澳大利亞(ya) 大學、2所中國(內(nei) 地)大學、1所中國香港大學、1所瑞士大學和2所新加坡大學組成。
TOP5方麵,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13年蟬聯第一,帝國理工學院從(cong) 去年的第6名飛升至今年的第2名,重現2014年的光輝。牛津大學維持在第3名,哈佛大學維持在第4名,劍橋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名下跌至第5名。
TOP10方麵,斯坦福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5名下跌至第6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倫(lun) 敦大學學院分別排名第7名、第8名和第9名,排名未有變化。加州理工學院從(cong) 去年的第15名攀升至今年的第10名,衝(chong) 進TOP10。
TOP20方麵,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3名上升至今年的第11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則從(cong) 去年的第10名下降至第12名。去年澳大利亞(ya) 大學的QS排名集體(ti) 上升掀起全城熱話,而進步的趨勢似乎持續到今年,墨爾本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4名上升至第13名,悉尼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9名上升至第18名,而新南威爾士大學則維持在第19名。
北京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7名攀升至第14名。南洋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進步顯著,兩(liang) 所大學去年並列第26名,今年南洋理工大學位列第15名,香港大學位列第17名,雙雙躋身TOP20。康奈爾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2名下跌至今年的第16名。清華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5名上升至第20名,躋身TOP20。
在深入查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院校排名情況前,我們(men) 先來看一下2025 QS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和權重:
2025年的排名方法與(yu) 2024年一致,其中QS官網再次強調了在2024年排名中就已經引入了的3項新指標,今年依然適用。老師在此附上,供大家參考:
1、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性已經成為(wei) 全球院校的關(guan) 注點,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自己對世界的影響,學生們(men) 也期望高校能夠解決(jue) 與(yu) 社會(hui) 和氣候正義(yi) 有關(guan) 的問題。我們(men) 已經通過在我們(men) 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添加5%的可持續發展指標來回應這個(ge) 行動號召,我們(men) 是首個(ge) 這樣做的主流大學排名,以反映大學在規劃未來和推動更可持續的未來變革中的關(guan) 鍵作用。
2、就業(ye) 能力
我們(men) 還繼續加強我們(men) 關(guan) 於(yu) 就業(ye) 能力的洞察,在世界所有主流的院校排名當中,我們(men) 對就業(ye) 能力的關(guan) 注度是數一數二的。為(wei) 此,我們(men) 提高了雇主聲譽的權重至15%,並增加了就業(ye) 能力(5%)。
3、國際研究網絡
我們(men) 的第三個(ge) 新度量標準——國際研究網絡,這個(ge) 度量標準聚焦於(yu) 大學研究如何與(yu) 國際接軌,以及它們(men) 是否是否意識到協作研究的重要性。
以下附上2024年的排名指標和權重,今年的排名方法並未出現變化:
不同國家/地區的大學排名情況
美國
美國方麵,有16所美國大學上榜QS前50,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紐約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西北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13年蟬聯第一,排名不變。
除了哈佛大學的排名維持不變以外,其他QS排名前50的美國大學排名均有變動。隻有2所大學的排名有所提升 —— 加州理工學院的排名從(cong) 去年的第15名攀升至今年的第10名,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3名上升至第11名。
12所美國大學的排名與(yu) 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斯坦福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5名下降至第6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從(cong) 去年的第10名下降至第12名,跌出TOP10;康奈爾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2名下降至第16名;芝加哥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1名暴跌至今年的第21名,下降了10名並跌出TOP20;普林斯頓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7名下降至第22名,跌出TOP20;耶魯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5名暴跌至今年的第23名,下降了8名,跌出TOP20。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8名下跌至今年的第32名,跌出TOP30。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3名暴跌至今年的第34名,下降了11名,跌出TOP30;加州大學洛杉磯從(cong) 去年的29名暴跌至第42名,下降了13名,跌出TOP40;紐約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38名下降至今年的第43名,跌出TOP40;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從(cong) 去年的第33名暴跌至第44名,下降了11名,跌出TOP40;西北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7名下降至今年的第50名。
英國
英國方麵,有8所英國大學上榜QS前50,分別是帝國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lun) 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倫(lun) 敦國王學院、倫(lun) 敦政經學院。
帝國理工學院從(cong) 去年的第6名攀升至第2名,超越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成為(wei) 英國本土排名第一的大學;牛津大學維持在第3名;劍橋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名下跌至今年的第5名,跌出三甲。倫(lun) 敦大學學院的排名維持在第9名;愛丁堡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7名下跌至今年的第22名;曼徹斯特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32名下跌至第34名;倫(lun) 敦國王學院維持在第40名;倫(lun) 敦政經學院從(cong) 第45名下跌至第50名。
加拿大
加拿大方麵,有3所加拿大大學上榜QS前50,分別是多倫(lun) 多大學、麥吉爾大學、英屬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
多倫(lun) 多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1名下跌至第25名;麥吉爾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30名上升至今年的第29名;英屬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34名下跌至第38名。
澳大利亞(ya)
澳大利亞(ya) 方麵,有6所澳大利亞(ya) 大學上榜QS前50,分別是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莫納什大學、昆士蘭(lan) 大學。
墨爾本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4名上升至今年的第13名;悉尼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9名上升至今年的第18名;新南威爾士大學維持在第19名;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34名上升至今年的第30名;莫納什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2名上升至今年的第37名;昆士蘭(lan) 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3名上升至今年的第40名。
亞(ya) 洲
亞(ya) 洲方麵,有13所來自新加坡、中國內(nei) 地、中國香港、日本和韓國的大學上榜QS前50,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首爾大學、東(dong) 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京都大學。
新加坡方麵,新加坡國立大學維持在第8名,為(wei) 亞(ya) 洲第一,南洋理工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6名飆升至第15名,上升了11名。
中國內(nei) 地方麵,北京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17名上升至今年的第14名,為(wei) 中國內(nei) 地第一;清華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5名上升至今年的第20名;複旦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50名飆升至今年的第39名,上升了11名,躋身TOP40;上海交通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51名上升至今年的第45名;浙江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4名下降至今年的第47名。
中國香港方麵,香港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6名攀升至第17名,躋身TOP20;香港中文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7名飆升至今年的第36名,上升了11名,躋身TOP40;香港科技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60名飆升至今年的第47名,上升了13名,躋身TOP50;
韓國方麵,首爾大學是唯一一所入圍TOP50的韓國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1名攀升至今年的第31名。
日本方麵,東(dong) 京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28名下跌至第32名,跌出TOP30;京都大學從(cong) 去年的第46名下降至今年的第50名。
完整QS 2025世界大學前100排名可參考下圖: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