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媽媽采訪:留學路上媽媽如何陪伴和支持孩子?

博主的話

中華文化的核心價(jia) 值之一就是教育。傳(chuan) 統的中國社會(hui) 重視讀書(shu) ,信奉“書(shu) 中自有黃金屋”。當今社會(hui) 中,70、80 後的一代更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得利者。當這些人成為(wei) 一代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則有著更加深刻的感受。海外華人家庭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甚至比國內(nei) 家庭有過之而無不及,是被視為(wei) 全球最重視教育的族群之一。

移民的家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家庭內(nei) 部不僅(jin) 有代際衝(chong) 突,還有跨文化衝(chong) 突,這就使得移一代家長麵對移二代子女的教育上更具有挑戰性。中國新移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否可以達到預期?所麵臨(lin) 著哪些挑戰和製度限製?如何運用社會(hui) 支持機製來應對挑戰、解決(jue) 困境,從(cong) 而實現預想的教育期望?如何解決(jue) 移二代的身份認同問題?在孩子爬藤的路上,父母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呢?如何在新時代中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中和發揮出更大優(you) 勢?這也一直都是我們(men) 作為(wei) 家長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爬藤,說難也不難,說不難卻也難。如果孩子是名校的理想候選人,那麽(me) 就不難;如果不是,就難。藤校需要什麽(me) 樣的學生?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wei) 這樣的學生?讓我們(men) 在每一期的《藤媽訪談》中探尋答案吧!

今天來到我們(men) 直播間的是Emily媽媽。

在孩子的伴學成長之路上,Emily媽媽有著和其他藤媽一樣非常共性的理念,那就是:當媽的千萬(wan) 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與(yu) 此同時,她還有更加樸實、坦然的一麵:坦言自己英語不好,在學業(ye) 上壓根兒(er) 也幫不上孩子什麽(me) 忙,所以從(cong) 來沒刻意雞過娃。Emily媽媽簡單樸素的感受還有:要鼓勵孩子多閱讀;對孩子的生活其實也無需過度操心。

雖然大學升學階段正值疫情,但Emily還是憑借其各方麵優(you) 異的成績和表現,非常順利地拿到了包括美國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加拿大的多倫(lun) 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且含獎學金)等多個(ge) 優(you) 秀大學的Offer。

如今,Emily已經大四,也在考慮本科畢業(ye) 後,也許重新考慮選擇去美國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但相信無論後續如何選擇,都將是更加成熟的對自我的更確信的新的考量。

我們(men) 就有請今天的主人公Emily媽媽,和大家聊一聊這一路是如何陪伴孩子,提供理解和支持,最終收獲驚喜,希望能對你我都有所啟發。

Emily何時開始考慮申請美國大學的

Emily在小學時,第一次聽老師說起過美國的哈佛等頂尖大學,於(yu) 是從(cong) 那時開始,萌生了一個(ge) 去美國讀一流大學的想法。

但我們(men) 的家庭並不富裕,而且我和Emily的爸爸剛來加拿大時英語都不好,隻是普通工薪階層。所幸,Emily從(cong) 小能體(ti) 諒父母的辛苦,在學業(ye) 上讓我們(men) 特別省心,自控力、自驅力都很強,懂得自己安排學習(xi) 、自我嚴(yan) 格要求。她從(cong) 來不滿足於(yu) 一般的成績水平:A和A+屬於(yu) 平時的正常發揮;如果不小心考了一次B,都會(hui) 哭鼻子。

到了8年級的時候,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我看到了加拿大教育發展顧問機構IvyShuttle的廣告,於(yu) 是給Emily報了名,做了測試。從(cong) 此,Emily就在IvyShuttle老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有規劃地去準備申學的各項條件。

2016、2017年,Emily連續兩(liang) 次參加了哈佛預科班,這兩(liang) 次的體(ti) 驗都讓她感到很開心,信心也更足了。

8年級後,Emily更加懂得認真學習(xi) ,再忙功課都不落下,尤其在英語學習(xi) 、演講、寫(xie) 作上有很大的進步。而對大學專(zhuan) 業(ye) 的選擇上,傾(qing) 向於(yu) 自己感興(xing) 趣的心理學和市場營銷領域。

Emily如何安排學業(ye) 和課外活動?

Emily來加拿大時上小學5年級,剛來時也麵臨(lin) 語言不通的困難,需要上ESL進行英語補習(xi) 。她甚至不習(xi) 慣這裏竟然沒有課後作業(ye) (習(xi) 慣且喜歡寫(xie) 作業(ye) )。

Emily很喜歡加拿大的老師,甚至覺得每個(ge) 人都很像媽媽,也喜歡這裏的學校和寬鬆的教育環境,加之孩子本身就很上進,學習(xi) 很快就趕超上去了。

到了11年級,孩子更加懂得努力了,經常夜裏2、3點鍾還在查詢和比較各個(ge) 大學,包括學校裏的老師和學科情況。在完成學業(ye) 的同時,Emily也仍然保持多個(ge) 興(xing) 趣愛好,堅持彈古箏、畫畫、寫(xie) 小說、編劇等。

在高中階段,Emily對心理學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還創建了一個(ge) 俱樂(le) 部,專(zhuan) 門針對幫助和支持有抑鬱問題困擾的高中生。另外,她還一直喜歡做中國文化的傳(chuan) 播,包括到文教局做義(yi) 工,召集組織同學們(men) 一起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自己主動擔當活動的講解人。

如何幫助支持孩子渡過升學階段?

我喜歡把學習(xi) 的自主權交給孩子,比如孩子在學習(xi) 寫(xie) 作業(ye) 時,我選擇不去打擾孩子,更不要逼孩子,就是不刻意雞娃,不把我個(ge) 人或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每當孩子放學回來或者在家裏和孩子溝通時,我喜歡抱抱她,多做情感上的支持。Emily也沒有出現過青春期叛逆,也很少不開心;反之,她總體(ti) 外向、和氣,喜歡跟人打交道但不張揚。

如果說有什麽(me) 建議的話,我倒是認為(wei) 應該幫孩子選擇一個(ge) 好品質的培訓機構。另外,在Emily很小的時候,我就總是鼓勵她多看書(shu) ,養(yang) 成持續閱讀的好習(xi) 慣。

作為(wei) 家長,最想分享的經驗是什麽(me) ?

1. 在學業(ye) 上不要逼孩子,多鼓勵孩子,把學習(xi) 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2. 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要刻意雞娃。

3. 多和孩子做情感的交流、互動。

再次感謝Emily媽媽坦誠、敞開和務實的分享。

如何才能在培養(yang) 孩子成長的路上,給孩子足夠信任,足夠信心和足夠支持,一直都是我們(men) 作為(wei) 父母應該努力探索的課題。看(聽)《藤媽訪談》,讓我們(men) 在伴娃成長、助學的路上組團前行。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劍橋大學&帝國理工新增ESAT入學考試 一文帶你詳解ESAT考試!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