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博士生換導師、轉專(zhuan) 業(ye) 和轉研究方向的,但是卻很少聽說過轉學校的。而在這大千世界,在讀博士期間跟隨導師轉學也已成為(wei) 見怪不怪的事情。如關(guan) 於(yu) “南方科技大學係統設計與(yu) 智能製造學院關(guan) 於(yu) 擬接收韓德偉(wei) 等3名博士研究生轉學的公示”引發諸多網友熱議。
圖源:南科大係統設計與(yu) 智能製造學院官網
對此評論不一,有的網友說博士更加看中的是博導,跟著大牛博導走才是前途一片光明的;而有的網友卻對三位博士生的轉校經曆感到可惜,認為(wei) 我國首屈一指的985高校清華博士生轉學到普通雙一流高校南科大實在有點可惜,這不是屈才嘛?對此網上評論眾(zhong) 說紛紜。
以上談及的新聞案例對於(yu) 學生的選擇隻是情況其一, 對於(yu) 導師另謀高就,學生的處境考慮大概可以分為(wei) 如下幾種:
-
學生跟著導師走,在導師指導下繼續到新學校完成學業(ye)
-
學生留在原校,導師離開,導師遠程指導
-
學生留在原校,導師離開,原導師掛名指導,經原導師同意學生尋找第二導師
-
學生留在原校,導師離開,學生更換導師
01例子探討
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那個(ge) 學生,你會(hui) 選擇哪種方案?雖然我在博士階段未曾有過這樣的經曆,很不湊巧在碩士階段曾擦邊有過這樣的經曆(為(wei) 什麽(me) 說擦邊呢?那是因為(wei) 我剛研三畢業(ye) 後,碩導另擇其他高校),但在博士階段有身邊同學正經曆。
01
研三下學期碩導籌備轉入其他學校,其轉入的學校從(cong) 排名來看由高→低。
對於(yu) 研三即將畢業(ye) 的學生而言,導師是留在原校還是轉走,這都無關(guan) 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yu) 研一的學生而言還是會(hui) 稍微有一點影響。在導師轉走前作進一步交接工作之後,剩下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指導工作由碩導遠程線上指導完成。這對於(yu) 導師非大牛、且轉入的學校一般而言,碩士研究生當然選擇留在本校。此外,對於(yu) 不搞學術科研而是為(wei) 了拿個(ge) 學位找工作的學生而言,也大可不必折騰換導師之類下下策舉(ju) 動。
02
博一下學期博導另轉入其他學校,其轉入的學校從(cong) 排名來看由低→高。
這是我身邊發生的一個(ge) 例子,好不容易考進了博士學校並選擇了一個(ge) 不錯的青年導師,但是在博一下學期導師卻說即將轉入另一所學校,這對於(yu) 學生而言無疑是個(ge) 晴天霹靂。
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該生完全可以向學院說明更換導師,且該生也收到了來自其他課題組導師的邀請加盟,但是該生也是毫不猶豫就拒絕了,最後選擇了繼續跟隨原導師並接受在線遠程指導、繼續搞學術論文以及課題研究。我們(men) 都比較納悶他怎麽(me) 不選擇跟隨博導一起轉走,後來發現除了個(ge) 人能力的考量之外還受到來自對方學校新生入學資格的限製。
02辯證分析
比較以上兩(liang) 個(ge) 例子我們(men) 可以發現,當事人的身份不一致、導師擇校情況也不一致。一個(ge) 是碩士一個(ge) 是博士,導師擇校一個(ge) 選機構高→低,一個(ge) 選機構低→高,情景不同對於(yu) 學生的選擇情況也完全不一致,接下來我們(men) 辯證分析探討,對於(yu) 導師另謀高就(這裏的“高就”並不單指地位上的提升還有福利收入的增加),學生應該何去何從(cong) ?
以下我主要想從(cong) 三點展開這話題的討論:
-
學生的身份引起的人生追求導致選擇不同
-
導師的社會(hui) 地位導致學生選擇不同
-
非學生導師因素的一些客觀硬性條件從(cong) 而導致的選擇不同
01學生的身份引起的人生追求不同
導師主要是對於(yu) 碩士生和博士生而言,當然不可置否本科生和博士後也有導師稱呼,但這裏僅(jin) 探討主要情況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選擇。從(cong) 以上兩(liang) 個(ge) 例子我們(men) 可以發現,你是處碩士階段還是博士階段對於(yu) 跟隨導師與(yu) 否的偏好選擇也是完全不一致的。
01
對於(yu) 碩士研究生而言
對於(yu) 不搞學術、隻想拿個(ge) 碩士學位畢業(ye) 找工作的學生來說,導師另謀高就可能對這類學生影響不大,因為(wei) 他不存在過多糾結的問題,就像對於(yu) 上述例一,導師中途離校轉入他校,研究生當然可以繼續留在本校而繼續接受遠程指導,除非是正在做的課題非常影響畢業(ye) 要求。
但是對於(yu) 想要繼續深造念博士的研究生而言,導師中途選擇去其他高校任職,那麽(me) 對於(yu) 這類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是有一些的。特別是對於(yu) 一些大牛導師,如果想繼續念該導師的博士,則跟著導師一起轉到其他學校更為(wei) 合適,如果客觀硬性條件允許的話。
02
對於(yu) 博士研究生而言
到了博士階段,學術科研又邁上了另外一個(ge) 新台階,與(yu) 碩士研究生不同的是,博導對於(yu) 博士生的指導還是挺重要的。尤其是遇到個(ge) 一拍即合、研究方向也非常契合的導師,那就更為(wei) 重要了。如果這樣的導師由於(yu) 學校工作的原因需要中途調離原崗位選擇去其他高校任職,那麽(me) 對於(yu) 博士研究生的影響還是挺大的,特別是當研究進展已經開始一部分了。那麽(me) 這時候學生的選擇就需要考慮到後麵的兩(liang) 個(ge) 因素。
02導師的社會(hui) 地位
除了研究生自身身份的區別以及選擇偏好所導致做出的結果不同,影響學生決(jue) 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於(yu) 導師的社會(hui) 地位、導師的科研能力、導師的資源情況。
一個(ge) 非常厲害的導師,在社會(hui) 上以及學術圈是有著很大影響力的,無論是對於(yu) 想要找工作的研究生還是搞學術科研的博士生,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有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對於(yu) 博士研究生而言,都說文章才是最重要的,相較於(yu) 學校的名牌效應而言,導師的品牌效應似乎更為(wei) 看重,跟著大牛導師對自己的科研學術之路影響巨大。
從(cong) 導師層麵上分析這話題,若導師另謀高就,學生是選擇走還是留下呢?我想可以分為(wei) 如下三點出發。
01
如果導師是大牛,社會(hui) 地位很高,想方設法跟著導師一起走。
對於(yu) 導師很厲害、能力很強、社會(hui) 上有許多資源的,且研究方向與(yu) 研究興(xing) 趣點也比較契合的,那無論如何也得想方設法跟著導師一起走。遇上這樣的導師概率是非常少見的,無論導師轉到其他學校任職是往高走還是往低走,跟著這樣的導師早就不看學校名牌效應而是更看重導師的品牌效應,在這樣的導師團隊帶領下,無論在哪隻要個(ge) 人不掉鏈子都能拿到學位證,且畢業(ye) 後在導師資源幫助下還能找到一份不錯工作。
02
導師能力一般,需要結合對方學校情況,考慮是走是留。
對於(yu) 這樣的導師,需要綜合考慮對方學校實力怎麽(me) 樣,如果對方學校與(yu) 原學校差不多且稍次的話,需要慎重考慮是否值得跟隨導師一起轉到新學校?再加上結合個(ge) 人的研究興(xing) 趣點,這時候可以考慮與(yu) 原導師商量是否可以在遠程在線指導的基礎上、聯係本校的另一導師作為(wei) 第二導師聯合培養(yang) ,總之這時候更換導師屬下策。需要充分利用好原導師資源與(yu) 學校資源助力自身科研研究。
03
導師能力普通,最好留在原學校,看能否更換新導師。
如果對於(yu) 被分配到的導師能力非常普通,且對於(yu) 自己學術科研上也無特別的指導幫助,這時候可以借助這個(ge) 機會(hui) 向學院申請看能否更換導師。一般情況下,研究生入學之後導師與(yu) 學生匹配並非所有都是雙向選擇的,且一旦被分配導師後就不能隨意更換導師,除非導師存在重大過失、或在學術指導上確有不足。因此,可以借助這個(ge) 機會(hui) ,且在入校一段時間也對各個(ge) 導師有了更深入了解不同的研究課題,結合自己的研究興(xing) 趣點在雙方自願情況下申請更換導師。
03客觀原因及硬性條件
此外,除了來自學生自身身份以及導師能力因素影響決(jue) 策之外,我想現實存在的一些客觀原因以及具備的一些硬性條件也在影響著決(jue) 策的結果。一些客觀條件以及硬性因素主要從(cong) 以下兩(liang) 方麵分析:
01
是否可以轉校?如你的導師轉到更好的學校任職,是否具備那邊學校的基本入學資格?對方學校是否接納?
對於(yu) 學校的轉入轉出,如果你的導師轉到更好一些學校去任職,從(cong) 學校的影響力排名來看是從(cong) “低轉高”,那麽(me) 你是否具備這學校的入學資格。
新生入學是通過層層篩查考核而來的,無論是對於(yu) 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能進入這所學校就讀不是學習(xi) 成績突出就是科研能力出眾(zhong) ,是具備了現在所在學校的入學資格。但是中途跟著導師轉校,尤其是轉入較好學校,在入學資格上還欠缺(如對於(yu) 博士生走審核製的而言在論文發表上欠缺、對於(yu) 如果走統考製的碩士生而言在分數上有欠缺)就不能用上導師資源跟著一起轉過去,除非你的導師能力出眾(zhong) 且你是導師的得意弟子。如果處理不好,就會(hui) 導致一些不公平現象產(chan) 生,也會(hui) 引致來自多方的質疑聲與(yu) 反對聲。
正如上述例子提到的例二,那位同學就不能跟隨導師一起轉過去,因為(wei) 學生能力不是特別出眾(zhong) ,沒達到基本的入學資格。但是他導師能力比較強、人也比較nice。且研究的興(xing) 趣點與(yu) 導師的研究方向也比較契合,綜合考慮下,他也隻能通過原導師的線上遠程指導繼續完成博士研究的學習(xi) ,而非另外更換導師或者是選擇入其他的學校。
但是從(cong) “高轉低”的情況卻截然不同,綜合能力排名較低的學校當然歡迎來自較好學校的學生。對於(yu) 楔子所說南科大的案例,學生從(cong) 清華轉入南科大,學生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導師實力強大才被其他學校“挖牆腳”,跟隨導師在新學校完成博士學位並留校任職做學科點建設也是一個(ge) 不錯的抉擇。而對於(yu) 例一案例而言,碩導轉入一個(ge) 稍次一點的學校,無論是為(wei) 了直接找工作的碩士研究生還是繼續深造攻博的博士研究生,選擇留在本校是一個(ge) 更好的選擇,除非導師科研能力很強而不是“劃水”類型的。
02
客觀實驗條件是否滿足,新學校和原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對比,是否有利於(yu) 實驗的開展?
因科研性質不同導致科研人的工作量以及輔導方式也不一致,對於(yu) 人文社科類的研究生而言,大部分的研究方向不需要做實驗,論文產(chan) 出主要依靠閱讀國內(nei) 外一手文獻從(cong) 而找到問題的矛盾點,數據主要來源於(yu) 一些開源數據庫網站以及學校購買(mai) 的數據庫;但也不排斥少部分學科方向需要實地調研以及問卷收集獲取一手數據,但總之這樣的研究所耗費的儀(yi) 器設備是比較少的。
值得一提,雖說人文社科的學生不需要做實驗收集數據,但是他們(men) 研究的開展得需要借用一些數據庫,而往往一般較好的高校數據庫也更加豐(feng) 富一些以及學校所擁有的學術科研資源也較為(wei) 豐(feng) 富一些。
此外對於(yu) 理工科方向的學生而言,他們(men) 需要整天泡在實驗室裏做實驗收集數據,使用的儀(yi) 器設備也是屬於(yu) 學校的公共財產(chan) 。因此,當導師另謀高就時,需要考慮在另一所學校是否配備實驗開展的硬性條件設施,如果目前沒有,需要考慮是否有財力支持購進設備,或者課題組是否有經費支持實驗的開展。
無論是數據庫還是實驗儀(yi) 器設備等硬性條件,對於(yu) 科研論文的展開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導師另某高就、學生考慮是走是留的時候,需要綜合考量另一所學校與(yu) 現在學校的硬性條件設施的比較。
03總結
從(cong) 以上層層剖析探討這話題,我們(men) 不難發現,最終的選擇從(cong) 自己本身出發結合導師因素、客觀條件因素等條件綜合而全麵考量從(cong) 而得出的決(jue) 策結果。
三思而後行,從(cong) 自身發展以及需求出發。我們(men) 需要明白,無論做出哪種選擇,需要不悔當初,並且在之後的學術科研學習(xi) 路程,無論遇上什麽(me) 困難,都應該努力堅持走下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沒有百分之百的正確,所有做出的最終決(jue) 策結果不過是在自己多方考慮之後為(wei) 自己做出較為(wei) 恰當的選擇而已。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