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最大的冒險就是送孩子留學前沒做好這3點準備!

一開始,送臭蛋出國留學,隻是我個(ge) 人的想法。

在一些家長看來,這還分家長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嗎?當然要分!有太多的家長,把自己的想法等同於(yu) 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決(jue) 定強加於(yu) 孩子身上。

所以,許多人問我,要不要送孩子留學?我的回答都是:你的孩子想不想出國?你的孩子更適合哪一種教育體(ti) 製?

——本文來自《媽媽永遠“在線”》第二章。

作者是臭蛋媽媽,她用一個(ge) 個(ge) 真實的故事,詮釋媽媽的“在線”——是溝通與(yu) 互動,是支持與(yu) 托舉(ju) ,是隻要孩子需要,媽媽永遠都會(hui) 在的守護。

孩子出國留學,尤其是中學階段就出去,確實出現了許多負麵案例。比如,孩子管不住自己、沉迷於(yu) 遊戲,或者陷入孤獨之中、甚至患了憂鬱症。所以,我從(cong) 不因為(wei) 自己送臭蛋留學就大肆宣揚留學的好,勸說別的家長也送孩子留學

真的,在孩子留學這件事上,因人而異。有些孩子適合國內(nei) 的教育體(ti) 製,其魔鬼式的訓練可以給一個(ge) 孩子打下非常紮實的學術基礎,但付出的代價(jia) 是磨平孩子的個(ge) 性,扼殺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孩子則適合美式教育,可以在老師的鼓勵下更開放、獨立、批判性地思考,但美國老師不會(hui) 盯著你學習(xi) ,對自律性差的孩子來說,老師的信任極可能變成學生的放任。但無論如何——

去不去留學都應該是、也必須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決(jue) 定!

最初,我把出國留學作為(wei) 一項建議提了出來,那年臭蛋14歲。他回答我:“媽媽,我覺得你在跟風。”我不會(hui) 認為(wei) 臭蛋這句話是在挑戰家長權威,事實上,在家中,臭蛋一直被鼓勵說出自己的看法。

記得他剛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臭蛋他爸把他從(cong) 學校接回家後,氣哼哼地說,老師把他訓了一通,要求他今天無論如何要給臭蛋吃頓“生活”(上海話“揍一頓”的意思)。

原來,上自習(xi) 課的時候,六班的班主任發現他們(men) 五班有些吵鬧,就進來訓話。別的孩子都嚇得不出聲了,唯有臭蛋出聲質疑:“六班的老師為(wei) 什麽(me) 來管我們(men) 五班啊?”知子莫如母,我知道這傻小子是真傻,是真的在問問題——六班老師來管五班學生,真的讓他困惑了。他哪知道學校有巡查製度?老師是在輪流值班巡查?但他的質疑怎麽(me) 聽著都像是一種挑釁。

我並非護短,而是我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麽(me) 想的,然後據此判斷這件事是涉及孩子品質的原則問題,還是孩子因為(wei) 不懂而導致的技術問題。

原則問題我從(cong) 不放鬆這方麵的故事也有很多,後續再講;技術問題就需要家長耐心解釋給孩子聽、示範給孩子看。另外,在處理這類事件上,也需要家長“圓滑”一些。我沒有因為(wei) 自己的孩子實無冒犯之意而去和老師較真,而是充分考慮到老師在全班同學麵前需要保持權威性,故而在第二天送臭蛋上學時,就誠摯地向老師道歉,並表示已經給臭蛋吃過“生活”了。事實上,那晚最搞笑的是臭蛋他爸。轉述完老師的話後,他立即找來了一把繪畫用的長尺子,氣勢洶洶,一幅要吃人的樣子。我以為(wei) 他要執行老師的命令了,誰知他把尺子塞到了我手裏,自己一轉身去了隔壁房間。

而細品臭蛋的話,我感覺不無道理。很難說我想送他出去留學的念頭中,就沒有一絲(si) 從(cong) 眾(zhong) 的心理,畢竟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大部分是把孩子送出去接受教育的

此外,我覺得國內(nei) 的教育扼殺孩子天性,那國外的教育就一定好嗎?我自己沒有留洋經曆,實在很難說對此有多少了解。恰在此時,臭蛋所在學校有去加拿大溫哥華做兩(liang) 周交換生的機會(hui) ,我和臭蛋便決(jue) 定報名,並約定等他回來後再決(jue) 定是否留學。兩(liang) 周後臭蛋如期回來,告訴我,他決(jue) 定出去。

是不是孩子自己的決(jue) 定,會(hui) 直接影響孩子做事的動力。

一件事情是不是孩子自己的決(jue) 定,會(hui)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做這件事的動力。對經驗豐(feng) 富的老師來說,孩子是為(wei) 自己學習(xi) 還是為(wei) 父母學習(xi) ,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事。臭蛋決(jue) 定出國留學後,便在某培訓機構讀托福。有次我在等他下課時和機構老師聊天,無意中得知臭蛋班裏另一個(ge) 孩子也在這裏讀托福,因為(wei) 父母要他出國留學。

老師告訴我,那個(ge) 孩子一看就是在為(wei) 父母讀書(shu) ,自己並不情願出國。果然,這個(ge) 孩子出國後一直感覺寂寞孤單,和老師、同學相處也出現了問題。發展到後來,他白天黑夜地掛在網上,尋找能連線打遊戲的人。而美式教育對臭蛋來說,恰是一種揚長避短。開學第一周,文學課的老師便激動地跟我說:“邁克(臭蛋的英文名字)很棒,很少有中國學生像他這樣有自己的觀點。”

此後每個(ge) 學期的教師-家長會(hui) ,各科老師都評價(jia) 臭蛋是課堂討論中重要的觀點貢獻者。他有此表現,並不是因為(wei) 他英文有多好,事實上,因為(wei) 不肯背單詞、嘴巴“懶”,他出國前的托福成績隻有71分。語言是工具,思想才是核心。當然,好的語言能力有助於(yu) 更好地表達思想。

但出國留學前的準備,絕不止參加語言考試這一項,也不是依排名選學校,也不像一些家長認為(wei) 的那樣,提前教孩子做番茄炒雞蛋。我認為(wei) 這些都沒錯,但都沒有涉及最本質的準備。臭蛋在國內(nei) 時,生活能力是很差的,不要說洗衣做飯,就連自己的事情也常常鬧不明白。但他能很快適應留學生活,我覺得,除了留學是他自己的決(jue) 定,他有一種自己要承擔後果的自覺意識外,以下三方麵的準備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品質上的準備。

即使不準備出國留學,品質培養(yang) 也是必須的,這是打造孩子人生的底色,遠比識多少字、考多少分重要得多。如果家長確實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從(cong) 孩子小的時候、從(cong) 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品質,才是真正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概念是空洞的,故事是生動的。還是來講故事吧。

第一個(ge) 故事關(guan) 於(yu) 索求。

臭蛋小時候,我和外婆帶他去玩翻鬥樂(le) 。臭蛋玩得盡興(xing) ,也到飯點了,我便去買(mai) 了三份肯德基雞翅套餐。那時候,臭蛋特別愛吃肯德基的雞翅,他風卷殘雲(yun) 般地吃掉了自己的那份。而一直故意吃得很慢的外婆,適時地把自己的那份雞翅遞到了臭蛋手裏。這樣的場景可能在很多家庭裏都是常見的,但我這個(ge) “惡母親(qin) ”卻伸手阻攔,既不許外婆讓出自己那份,也不許臭蛋接過去吃。

我隻問他:“你餓了,那外婆是不是也餓了呢?”一時間,老的、小的都眼淚汪汪。外婆覺得我小題大做,臭蛋覺得我比《白雪公主》裏的後媽還惡毒。但我堅持不為(wei) 所動,最終外婆含著淚吃完雞翅,臭蛋含著淚看外婆吃完雞翅。

這樣的衝(chong) 突,記憶中隻發生過這一次。在臭蛋的成長過程中,似乎此後再也不曾有過類似的事件。倒是有一次,外婆帶他去超市買(mai) 小自行車,當祖孫倆(lia) 推著超市最後一輛迷彩圖案的自行車去收銀台時,一個(ge) 比臭蛋大些的孩子看到了,死活要強拿過去。目的沒達到,那小孩便躺在地上打滾,讓他的父母很尷尬。那天回到家,外婆感慨地說:“幸好我們(men) 的臭蛋不會(hui) 這個(ge) 樣子。”

其實,如果教育不當,每個(ge) 孩子都會(hui) 想到用哭鬧的手段來威脅父母,以此獲得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不管自己的要求是合理還是不合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便是現在常見的巨嬰,繼續以撒潑、耍賴的方式威脅他人來獲取額外的好處。

這個(ge) 小小的故事,蘊含著規則意識、同理心等多方麵的意義(yi) 。這樣的教育隻需一次,家長隻需一次堅持到底,不為(wei) 孩子的眼淚所動,便能讓孩子一輩子受益。很多孩子出國後與(yu) 舍友或住家鬧矛盾,歸根結底,還是孩子索求慣了,不懂得換位思考,沒有界限意識。

第二個(ge) 故事關(guan) 於(yu) 誠實。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作弊已經成為(wei) 一種現象,導致中國留學生的群體(ti) 形象受到很大的傷(shang) 害。很多孩子在國內(nei) 就作弊,出國後,意識不到這種行為(wei) 的嚴(yan) 重性,以為(wei) 即使作弊被抓,隻要自己認錯態度好,國外學校也會(hui) 像國內(nei) 學校那樣,放自己一碼。殊不知,國外學校往往會(hui) 開除作弊學生。

在臭蛋出國前,學術誠實是我跟他強調的重點,但老實說,我對他這方麵是很放心的。因為(wei) ,臭蛋也有過一次作弊行為(wei) ,我和他都從(cong) 這次作弊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訓。事情是這樣的。

二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英語單詞默寫(xie) 中,臭蛋作弊被“活捉”。當老師告訴我這個(ge) 消息的時候,我非常震驚。因為(wei) 誠實是我對他的一貫要求,他是知道我的底線的,他怎麽(me) 會(hui) 去作弊的呢?老師也了解臭蛋是個(ge) 誠實的孩子,還告訴我,小家夥(huo) 因為(wei) 從(cong) 來沒做過弊,很缺乏經驗,不僅(jin) 手法拙劣,臉還漲得通紅,於(yu) 是乎一下子就被活捉了。

那天回家後,我和臭蛋談話。他完全知道自己的錯誤,也為(wei) 自己的行為(wei) 感到羞愧。按理說,這樣就算完事了,該教育的教育了,該認錯的認錯了,可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回到自己房間,我仔細回想這幾天的情況,終於(yu) 發現了問題所在。這陣子,因為(wei) 臭蛋默寫(xie) 連續幾次不及格,老師頻頻發短信給我,要求我督促孩子。

在老師的壓力之下,我有些煩躁,言語之間不免流露出來,這壓力就轉嫁到了臭蛋身上。想到這裏,我的心痛了孩子多不容易,天天看父母的臉色行事,為(wei) 了取悅父母,不惜“鋌而走險”。我回過頭去找臭蛋,非常認真地對他說:“媽媽跟你道歉,媽媽一直說我們(men) 應該關(guan) 注錯題,而不是關(guan) 注分數,但顯然媽媽沒有真正做到。

最近幾天,一直在因為(wei) 你的默寫(xie) 分數而責怪你,媽媽這個(ge) 樣子,是不是給了你很大的壓力?”話音剛落,臭蛋哇地一下子哭了出來,那是被理解之後的壓力釋放。

在這放聲大哭中,他和我都真正認識到了,誠實遠比分數重要,我們(men) 絕對不能舍本逐末,第二次犯這樣的錯誤這個(ge) 故事,我一直記得。我相信,臭蛋一定也一直記得。

第三個(ge) 故事關(guan) 於(yu) 感恩。

在國內(nei) 的時候,臭蛋曾抱怨我和臭蛋他爸。他說,全班就你倆(lia) 事多。他說這話指的是,我們(men) 會(hui) 報名參加學校的誌願活動,會(hui) 幫臨(lin) 時有困難的家長接送、照顧孩子;甚至有整整一年時間,我們(men) 把臭蛋的同桌一起接回家照管,直到她媽媽下班後來帶她回家。盡管臭蛋抱怨,我們(men) 卻隻管我們(men) 繼續這樣做。但臭蛋去了美國之後,慢慢體(ti) 會(hui) 到了我們(men) 的用意。

臭蛋是9年級第二學期去美國的,臭蛋他爸陪了他一個(ge) 學期;10年級開始,臭蛋就自己住學校宿舍。宿管員是個(ge) 20來歲的年輕女孩,隻負責正常上下學接送,不願意滿足學生額外的接送要求。但臭蛋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機器人俱樂(le) 部和戲劇社,放學後要留在校內(nei) 活動,有時周末需要出去比賽。

這逼得他每次都要向同學家長求助,請求搭順風車。整整一年的住宿生活,臭蛋幾乎搭遍了所有同學家長的車。他懂得,搭人家的順風車,不可以低頭玩手機,而要和同學、家長友好地聊天;每次下車,他都特別認真地跟人家說謝謝。

有一次,臭蛋在微信上感慨地對我說:“媽媽,我現在終於(yu) 理解你和爸爸了,我現在每次能找到肯接送我的家長,都特別感激。”這個(ge) 故事提醒我們(men) 做家長的,們(men) 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哪怕他一時理解不了,終會(hui) 有一天,某種處境、某個(ge) 場景,會(hui) 讓他豁然明白。

不自私,有同理心,可以讓孩子和老師、同學友好相處;不作弊,做一個(ge) 誠實的人,可以讓孩子避免陷入學術自殺的境地;珍惜別人的付出,懂得及時表達謝意,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幫助。所有這些,對出門在外、獨立生活的孩子來說,都是至關(guan) 重要的品質。

說完品質上的準備,再來說說文化上的準備。

我們(men) 總擔心孩子出去後會(hui) 遭遇文化衝(chong) 突,與(yu) 其擔心,不如幫助孩子提前了解對方的文化。在我和臭蛋做出去美國留學的決(jue) 定之後,我和他便開始了一輪有針對性的閱讀。我們(men) 認為(wei) ,要了解一個(ge) 國家,地理上的了解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從(cong) 曆史中去挖掘這個(ge) 國家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我們(men) 的閱讀書(shu) 單包括非虛構和虛構兩(liang) 方麵。

我記得我們(men) 的非虛構閱讀書(shu) 單中,有兩(liang) 屆普利策獎得主戴維·麥卡洛所著的《1776:美國的誕生》;有美國國家圖書(shu) 獎得主約瑟夫·J·埃利斯的多部經典之作,分別是《華盛頓傳(chuan) 》、《傑斐遜傳(chuan) 》、《美國創世紀》、《締造共和》,以及雖然厚達近千頁,但真的能讓人一口氣讀完的《漢密爾頓傳(chuan) 》

羅恩·徹諾的這部佳作,生動講述了雖然沒有做過美國總統,卻是現代美國真正締造者的漢密爾頓的故事。另有一本《阿爾比恩的種子:美國文化的源與(yu) 流》,也讓我們(men) 獲益匪淺,它從(cong) 英國文化這一源頭出發,去探究美國文化的基因,進而解析美國的立國之本。

在我們(men) 閱讀的小說裏,印象最深的是那本1975年獲紐伯瑞兒(er) 童文學獎的《親(qin) 愛的哥哥山姆》,這部小說是很多美國中學的指定課內(nei) 讀物。故事從(cong) 一個(ge) 12歲少年的視角,講述了美國獨立戰爭(zheng) 對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所造成的影響。故事依據真實的曆史材料創作而成,語言精煉生動,啟發孩子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去思考戰爭(zheng) 。

虛構的小說和非虛構的曆史作品,互為(wei) 補充,彼此不能替代。除了曆史的美國,臭蛋也通過閱讀伊隆·馬斯克這類被今日美國人奉為(wei) 英雄的人物的傳(chuan) 記,去理解今日美國人的所思所想紀錄片也是了解美國的好途徑。我和臭蛋曾津津有味地看2012年出品的8集紀錄片《美國商業(ye) 大亨》。其實,這個(ge) 譯名沒有準確傳(chuan) 遞英文原名的精髓——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造就美國的人)

確實,美利堅合眾(zhong) 國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建設的,就是洛克菲勒、範德比爾特、卡內(nei) 基、阿斯特、福特和摩根這些人建設了它,而他們(men) 的名字又與(yu) 美國夢同義(yi) 。紀錄片用一次次的技術革新,把這些人的故事巧妙連接起來;而這些人的故事,又生動展現了美國工業(ye) 化的曆程,以及這一曆程中所經曆的內(nei) 戰、經濟大蕭條與(yu) 騰飛。

我和臭蛋還會(hui) 去了解美國各種節日的來源。比如感恩節,背後隱藏著北美拓荒者和印第安原住民的一段交往史;聖誕節、複活節都源自基督教,雖然我們(men) 不信教,但了解些基督教的基礎知識,有益而無害。

最後的準備是習(xi) 慣上的準備。

小留學生去了國外為(wei) 什麽(me) 會(hui) 管不住自己?因為(wei) 在此之前,家長沒有助其養(yang) 成好的習(xi) 慣。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澳洲AMC數學競賽更適合3-6年級的銜接競賽

下一篇

AP考綱變動涉及三大熱門學科!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