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申請季到底能不能用ChatGPT-4o寫文書?

臨(lin) 近申請季,哈佛大學按照慣例放出了10篇優(you) 秀文書(shu) 。這篇文章中,我們(men) 會(hui) 著重分析第一篇,另外,基於(yu) AI,ChatGPT的發展以及現實中使用它們(men) 進行文書(shu) /寫(xie) 作創作的增加,來聊一聊今年申請季到底能不能使用ChatGPT-4o直接生成文書(shu) 。

文書(shu) 來源:https://www.thecrimson.com/topic/sponsored-successful-harvard-essays-2024/

為(wei) 了方便廣大讀者,對原文做了翻譯,翻譯由ChatGPT-4o完成,掌聲送給它👏🏻。

Orlee's Essay

I’m hiding behind the swing door of the dressing room when I text my mom just one word: “Traumatizing!” I’m on a bra-shopping expedition with my grandmother, and just in case it’s not abundantly clear, this trip was Not. My. Idea. Bra shopping has always been shrouded in mystery for me, and growing up in a household with two moms and two younger sisters hasn’t helped one bit: One of my moms doesn’t wear bras; the other proudly proclaims that her bras are older than me. A two-mom family without the faintest idea what a teenage girl needs—par for the course around here.

我藏在試衣間的門後,給媽媽發了一條短信,隻寫(xie) 了一個(ge) 詞:“糟糕透頂!”我正和奶奶一起買(mai) 胸罩,顯然這次購物完全不是我的主意。買(mai) 胸罩對我來說一直是個(ge) 謎,而在一個(ge) 有兩(liang) 個(ge) 媽媽和兩(liang) 個(ge) 妹妹的家庭中長大並沒有幫到我一點忙:我的一個(ge) 媽媽不穿胸罩,另一個(ge) 媽媽自豪地說她的胸罩比我年紀還大。一個(ge) 完全不知道一個(ge) 青春期女孩需要什麽(me) 的兩(liang) 媽媽家庭——這在我們(men) 家是很正常的事。

So when my 78-year-old grandmother volunteered to take me bra shopping, my moms jumped at the chance. Here I was with my frugal grandmother, outlet-shopping among the racks of intimates that aren’t sized quite right, that have too much padding or too little…You can see my predicament, and it’s no surprise that my younger self was confused by the words “wire-free,” “concealing petals,” “balconette.”

所以,當我78歲的奶奶自願帶我去買(mai) 胸罩時,我的媽媽們(men) 立即抓住了這個(ge) 機會(hui) 。於(yu) 是,我和我節儉(jian) 的奶奶一起在折扣店裏挑選內(nei) 衣,這些內(nei) 衣不是尺寸不對,就是襯墊太多或太少……你能想象我的困境,不難理解為(wei) 什麽(me) 我小時候會(hui) 被“無鋼圈”、“遮蓋花瓣”、“半罩杯”這些詞搞得一頭霧水。

The saleswoman called to my grandmother from across the store, “What cup size is she?”

“I don’t know,” my grandmother screamed back. “Can you measure her?”

Measure me? They have got to be kidding.

售貨員在店裏對我奶奶大喊:“她的罩杯是什麽(me) 尺寸?”

“我不知道,”奶奶也大喊回去。

“你能量一下嗎?”

量我?他們(men) 肯定是在開玩笑。

*

I just don’t want her to feel different,” I heard my grandmother say later that day. “Kids this age can be so mean.”

“我隻是希望她不要覺得自己與(yu) 眾(zhong) 不同,”那天晚些時候我聽到奶奶說。“這個(ge) 年紀的孩子可以很刻薄。”

I love my grandmother, but she believes the world is harsh and unforgiving, and she thinks that the only path to happiness is fitting in. My grandmother had taken me bra shopping in a last-ditch attempt to make me “normal” because I was entering 9th grade at Deerfield in a few weeks, and she worried that I would stick out worse than the underwire of a bargain basement bra.

我愛我的奶奶,但她認為(wei) 這個(ge) 世界是殘酷無情的,她認為(wei) 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就是融入人群。奶奶帶我去買(mai) 胸罩是最後的努力,想讓我“正常”一些,因為(wei) 我幾周後就要上九年級了,她擔心我會(hui) 比廉價(jia) 胸罩的鋼圈更顯眼。

It’s true—I’m not your typical Deerfield student. I’m a day student with lesbian moms who have several fewer zeros on their bank account balance than typical Deerfield parents. I’m the kid with a congenital foot deformity, which means I literally can’t run, who will never be able to sprint across campus from classroom to classroom. I’m the kid with life-threatening food allergies to milk and tree nuts who can’t indulge in the pizza at swim team celebrations or the festive cake and ice cream during advisory meetings.

確實——我不是典型的Deerfield學生。我是一個(ge) 走讀生,有兩(liang) 個(ge) 同性戀媽媽,她們(men) 的銀行賬戶餘(yu) 額比典型的Deerfield父母少很多個(ge) 零。我是那個(ge) 有先天性足部畸形,不能跑步,永遠無法在校園裏奔跑從(cong) 教室到教室的孩子。我是那個(ge) 對牛奶和堅果過敏,不能在遊泳隊慶祝時吃披薩,不能在顧問會(hui) 議上吃蛋糕和冰淇淋的孩子。

But fitting in was my grandmother’s worry, not mine. What my grandmother didn’t consider is that there’s no single way to fit in. I might be two minutes later to class than the sprinters, but I always arrive. I might have to explain to my friends what “having two moms” means, but I’ll never stop being thankful that Deerfield students are eager to lean in and understand. I may not be able to eat the food, but you can count on me to show up and celebrate.

但融入人群是奶奶的擔心,不是我的。奶奶沒有考慮到的是,沒有一種單一的方式來融入。我可能比跑得快的同學晚兩(liang) 分鍾到教室,但我總是到。我可能需要向朋友們(men) 解釋什麽(me) 是“有兩(liang) 個(ge) 媽媽”,但我永遠不會(hui) 停止感恩Deerfield的學生們(men) 樂(le) 於(yu) 傾(qing) 聽和理解。我可能不能吃食物,但你可以指望我會(hui) 出席和慶祝。

While I can’t run, I can swim and play water polo, and I can walk the campus giving Admissions tours. My family might not look like everyone else’s, but I can embrace those differences and write articl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or give a talk at “School Meeting,” sharing my family and my journey. Some of my closest friendships at Deerfield have grown from a willingness on both sides to embrace difference.

雖然我不能跑步,但我可以遊泳和打水球,我可以帶著新生在校園裏做招生導覽。我的家庭可能和別人不一樣,但我可以接受這些不同,寫(xie) 文章給校報,或者在“校會(hui) ”上演講,分享我的家庭和我的經曆。在Deerfield,我最親(qin) 密的一些友誼正是來自於(yu) 雙方願意接受彼此的不同。

On one of the first days of 9th grade, I sat down to write a “Deerfield Bucket List”—a list of experiences that I wanted to have during my four years in high school, including taking a Deerfield international trip and making the Varsity swim team. That list included thirteen items, and I’m eleven-thirteenths of the way there, not because I have the right bra, but because I’ve embraced the very thing that my grandmother was afraid of. Bra shopping is still shrouded in mystery for me, but I know that I am where I should be, I’m doing work that matters to me, and fitting in rarely crosses my mind.

在九年級的第一個(ge) 學期,我坐下來寫(xie) 了一份“Deerfield願望清單”——一份我在高中四年期間想要體(ti) 驗的事情清單,包括參加Deerfield的國際旅行和進入校遊泳隊。這份清單上有十三項內(nei) 容,而我已經完成了十一項,不是因為(wei) 我有合適的胸罩,而是因為(wei) 我接受了奶奶所害怕的東(dong) 西。買(mai) 胸罩對我來說仍然是個(ge) 謎,但我知道我在該在的地方,做著對我有意義(yi) 的事情,融入人群很少在我腦海中出現。

——————手動超醜(chou) 分割線————————

一篇好文書(shu) ,讓作者躍然紙上,甚至跳下來站在讀者麵前。文章是媒介,是傳(chuan) 達思想的媒介,亦是呈現個(ge) 性、性格的媒介。好書(shu) 也是如此,但因為(wei) 篇幅的限製,書(shu) 架上的新書(shu) ,你可能需要翻看三四頁才能決(jue) 定是否購買(mai) ,而650字的文書(shu) ,在第一段就需要做到這一點,這關(guan) 係到故事,也關(guan) 係到寫(xie) 作。

這篇文書(shu) 的第一句就足夠吸引人,場景搭建簡潔有力,讓讀者“看到”了作者的尷尬,而首段中的two moms足夠有抓力。這裏岔開講一下,過去幾年我們(men) 見到過很多為(wei) 了出奇製勝而出奇製勝的學生,參考前幾年選秀節目的思路:製造人設。既然政治正確愈演愈烈,而膚色著實難以改變,那就改變性取向,一個(ge) 申請季下來,兩(liang) 三個(ge) 學生轉性了並不是段子。這種很難評,因為(wei) 你不知真假,單從(cong) 文章和故事的角度來談,能夠輸出一篇作品(故事性、思考性)就不能說差,而故事情節的真實性或許隻有招生官和入學之後的材料複查能夠做到。但是,有些東(dong) 西是難以查出真相的,比如性取向,畢竟它是流動的,入學之後就變了你說巧不巧。如果把文書(shu) 當小說或者雜文來寫(xie) ,重點放在遣詞造句、故事構思、情景與(yu) 意境打造上自然沒有問題,但文書(shu) 顯然不止於(yu) 此,充分利用這篇簡短的文章展現“你是什麽(me) 人”才最重要,它立足於(yu) 故事和文字本身,又超脫了故事和文字,在文字上,亦在字裏行間。

第二段和後麵的對話解釋了尷尬出現的原因。

Grandma的那句“I just don’t want her to feel different”,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給讀者留下一個(ge) 疑問:為(wei) 什麽(me) 她不希望外甥女感覺自己不同?或者為(wei) 什麽(me) 她會(hui) 覺得外甥女感覺自己與(yu) 同齡人不同?或者更進一步的,為(wei) 什麽(me) 作者會(hui) 不同?這裏的different亦是全文重點。接下來沒有講代際差別,這是很多學生在寫(xie) 到跟祖父母或者父母觀點不一致時的落腳點,強調時代的改變,觀點的不同,自我的掙紮。看到這裏時,其實我有在猜:要開始講兩(liang) 代人的觀念差別了?最後升華到相互理解或者愛。結果沒有,或者重點不在於(yu) 此。

作者講到起因是自己要去Deerfield讀書(shu) ,是的,就是那個(ge) Deerfield,祖母擔心自己會(hui) 因為(wei) 原生家庭、經濟狀況、身體(ti) 情況等與(yu) 學校大多數同學的不同而被當做異類,希望她能更好地fit in。剩下的篇幅,作者在行文邏輯和“show off”之間表現的非常完美,從(cong) 故事進展和上下文邏輯上來看是順暢的、不突兀的,從(cong) 對作者品質的表達上來看則突出了其迎難而上、堅持自我,更重要的是,從(cong) 結果上來看:“That list included thirteen items, and I’m eleven-thirteenths of the way there”,隨意而“刻意”。

優(you) 秀文書(shu) 中這種underdog逆襲的故事很多,不僅(jin) 在於(yu) 它們(men) 體(ti) 現了拚搏精神(不認命),也傳(chuan) 達出了追求平等與(yu) 公平的主流價(jia) 值。另外,類似於(yu) 爽文,這樣的文本提供了一種精神共鳴和戲劇張力。但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很多學生卻寫(xie) 不出?首先,最初的拚搏精神來源於(yu) 草根文化,如果你本身就處於(yu) 社會(hui) 中上層,甚至上層,很難造出一個(ge) 脫離自己profile的故事,其結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參考鋼鐵俠(xia) ,如何利用自身的優(you) 勢和占有的資源造福更廣大的人類。當然,這裏討論的並非經濟地位取代個(ge) 人悲喜的概念,我們(men) 都是被放逐在地球上的囚犯,自然各有悲喜,隻是在文書(shu) 這個(ge) 命題下,如果你寫(xie) 的是一種無病呻吟,最後的升華和感悟無論多麽(me) 深刻,都會(hui) 自帶一種肢解感。其次,逆襲需要時間,上文中的作者用了四年完成自己入學時羅列清單中的大部分,而我們(men) 很多學生的文書(shu) 中,基本一個(ge) 暑假就悟了,然後寒假就能夠拯救世界了,太快,太戲劇化,也就脫離了現實。這種劇本,抖音上很多,十秒一個(ge) 爽點,為(wei) 的是客戶粘性,不適用於(yu) 文書(shu) 。

現在我們(men) 這一行說自己完全不使用AI或者ChatGPT的人裏麵,有些我是相信的,因為(wei) 他們(men) 很排斥這些技術,屬於(yu) 保守派,這裏沒有褒貶。誠然,chatgpt哪怕到了4o這個(ge) 階段,依然有很多問題,暫且不說數據上持久未解決(jue) 的bug,我發現它最大的問題是追求完美,被限製在了一個(ge) 必須回答的前提之下,隻要接收問題,就一定要回答,實在不行就胡說八道。這一年多我已經問過它很多次:“你又在騙我,是何居心?”。當然,它的認錯態度是極好的,迅速而直接,但是依然防不住道歉之後繼續胡說八道。

另外,就是你和它交流的方式,你問問題的方式和修辭,你是否理清了自己的問題並清晰地表達?對於(yu) 今年申請季的同學,如果要使用ChatGPT,第一,請不要直接羅列自己過往的經曆然後讓它生成一篇文書(shu) ,這種往槍口上撞的做法會(hui) 讓你直接喪(sang) 失候補資格,也就是直接拿reject。第二,請不要過早地和ChatGPT聊天,先用自己的腦子,對主文書(shu) 有一定思路,在自己大腦上創建一個(ge) 基本認知和思考路徑,再清晰地表達困惑、困難,並辯證地看待它給出的建議,而不是全盤接受。因為(wei) 它生成的表達,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不一定是契合你這個(ge) 人的。我們(men) 常說,同樣一個(ge) 意思,不同的人寫(xie) 出的文字是不同的,就像單純表達:“春天美麗(li) ”這個(ge) 意思,李白說:“燕草如碧絲(si) ,秦桑低綠枝。”,王維講:“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牧用:“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一切結束之後,請注意,此處劃重點,一定要找一個(ge) 來閱讀你的文書(shu) 和活動列表,以防它的矽味兒(er) 太重,或者,跟你這個(ge) 人太分裂。

我從(cong) 來不擔心ChatGPT或者其他數據模型會(hui) 搶占留學顧問和文書(shu) 老師的工作,因為(wei) 這是必然的,趨勢不可阻擋,跟有沒有必要阻擋甚至毫無關(guan) 係,越來越多的學生會(hui) 選擇半DIY申請,之前半個(ge) 是自己,半個(ge) 是顧問,現在或者不遠的將來,半個(ge) 自己加半個(ge) AI,還有一些會(hui) 選擇1/3*3的形式,1/3自己,1/3矽基,1/3專(zhuan) 業(ye) 顧問,共同交流,一起工作。有些人可能會(hui) 反駁,說還有一批懶人,懶得捯飭ChatGPT,希望由別人代做。那也得是又懶又有錢的,技術比人便宜,另外,未來的使用隻會(hui) 越來越便捷,無論從(cong) 路徑還是設備兼容的角度。

我們(men) 如何與(yu) AI共處,怎樣交流和提問。

幾年前有個(ge) 中西教育大討論,即我們(men) 需要借鑒西方教育中的“學會(hui) 提問”。教育學生學習(xi) 提問,這看似簡單,但凡多接觸一些同學,就會(hui) 發現很難很難。如何有效地利用技術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放棄思考這個(ge) 能力。過度依賴AI,不經過大腦的全盤接受或者複製黏貼,在摸魚這個(ge) 層麵讓很多打工人如魚得水,但是文書(shu) 寫(xie) 作上,會(hui) 讓你變成離水之魚,審閱者啃起來也是如鯁在喉,喉嚨腫痛,都不是一兩(liang) 瓶枇杷膏能解決(jue) 的事兒(er) 。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G5名校數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和申請要求

下一篇

2025Fall英國QS Top100院校招生開放時間預測!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