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被目標院校錄取的那一刻,同學們(men) 對研究生的生活充滿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體(ti) 驗自己努力換來的讀研生活。但當你真正開始新的旅途,會(hui) 發現並不是一切如你所願,無論是學習(xi) 上還是生活上都會(hui) 遇見不如意的事情,帶來的落差感也會(hui) 困擾你。那麽(me) 讀研後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哪些落差感?我們(men) 又該如何應對?
01院校和專(zhuan) 業(ye)
首先是校園環境的產(chan) 生的落差感。踏入校園,發現怎麽(me) 和宣傳(chuan) 片裏的不一樣?自己錄一段視頻,加上濾鏡配上音樂(le) ,有點感覺了。但真正的校園生活並不像宣傳(chuan) 片中那麽(me) 詩意。很多同學讀研前對某個(ge) 院校,某個(ge) 城市有一種特殊的憧憬,這份憧憬會(hui) 放大大家對新環境的期待值,但也會(hui) 放大身臨(lin) 其境時的落差感。有些同學從(cong) 發達地區去一些相對落後地區讀研,校園環境和周邊環境和本科期間相比大不如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和娛樂(le)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盡可能地適應新環境,嚐試發現新環境的優(you) 點,比如僻靜的地方沒有外界過多的幹擾,非常適合靜下心來搞科研。
其次是所學專(zhuan) 業(ye)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的專(zhuan) 業(ye) 不適合自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些同學本科期間覺得自己所學專(zhuan) 業(ye) 還不錯,準備繼續讀研深造,但讀研後才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科研。讀研和本科的區別在於(yu) 前者會(hui) 接觸更加深奧的知識,所學的內(nei) 容難度大,而且強調創新。學習(xi) 好的同學科研能力不一定就強,學習(xi) 強調的是知識的輸入和了解,科研強調的是發現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jue) 問題甚至是發明新的知識。另外一部分同學本科並不喜歡自己的專(zhuan) 業(ye) ,通過努力學習(xi) ,考研或保研跨到另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如果是自己提前了解所跨專(zhuan) 業(ye) 那沒什麽(me) 問題,無非是和科班出身的同學差一些課程,努力補一補就解決(jue) 了,但有些同學並不了解自己跨的專(zhuan) 業(ye) ,沒有規劃好未來的發展計劃,隻是盲目跟風從(cong) 眾(zhong) ,或者隻是不喜歡自己原來的專(zhuan) 業(ye) ,匆匆忙忙換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到了新的專(zhuan) 業(ye) 卻發現自己很多知識都聽不懂,和別的同學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自己對這些內(nei) 容根本不感興(xing) 趣,論文讀不下去,選擇研究方向時也一臉茫然,未來三年可能要迷茫又痛苦地混日子,而且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hui) 延畢甚至無法畢業(ye) !
如果發現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專(zhuan) 業(ye) ,那麽(me) 隻有兩(liang) 個(ge) 選項,努力學習(xi) 適應或者退學。建議大家努力學習(xi) 適應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研究生能上岸此專(zhuan) 業(ye) 說明你還是有一定基礎的,現階段的厭惡情緒是由於(yu) 涉獵不深,對專(zhuan) 業(ye) 知識、前沿發展不了解和未來規劃不充分引起的。大家平常談論說喜歡某個(ge) 專(zhuan) 業(ye) ,喜歡的是什麽(me) ?是它帶給你的成就感,做的越多,學得越深就越是喜歡,越喜歡就越投入,從(cong) 而形成一個(ge) 良性循環;不喜歡某個(ge) 專(zhuan) 業(ye) ,不喜歡的是它帶來的挫敗感,自己付出了努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不理解很多專(zhuan) 業(ye) 知識造成的迷茫。這些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xi) 後會(hui) 得到緩解,說不定某個(ge) 瞬間你突然頓悟,開始喜歡上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最壞的情況無非是不走科研這條路,拿到研究生文憑後求職,職業(ye) 和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性不大,但現實中職業(ye) 和專(zhuan) 業(ye) 不相關(guan) 的大有人在,這並不妨礙他們(men) 在事業(ye) 中取得成就,真正幫助他們(men) 成功的是學習(xi) 期間培養(yang) 的學習(xi) 能力、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如果不能接受這個(ge) 建議,那隻能選擇退學,要麽(me) 找工作,要麽(me) 重新考研或留學,在此之前務必考慮以下問題:1、自己想要的是什麽(me) ?適合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是什麽(me) ?未來規劃又是什麽(me) ?2、自己是否能承擔代價(jia) ?例如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自己二戰上岸的幾率。
02枯燥的理論學習(xi)
本科生涯最後一門考試結束時你在想什麽(me) ?是不是“以後再也不用考試了”。理想中的研究生生活是在導師的指導和師兄師姐的關(guan) 懷下投身科研,在自己感興(xing) 趣的領域大展宏圖,就像在選擇導師時自己給導師描繪的讀研規劃,但真正的研究生生活並不是一開始就進實驗室做實驗、搞科研、接項目,而是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xi) 。大多數高校研一以課程學習(xi) 為(wei) 主,這些課程給同學們(men) 的感覺大多是又難又水,難是因為(wei) 專(zhuan) 業(ye) 知識還是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水是因為(wei) 老師講課比本科期間還寬鬆,很多內(nei) 容隻是用ppt展示一下。除此之外還要學習(xi) 寫(xie) 實驗報告或綜述報告,為(wei) 以後打基礎。有很多同學在本科期間的學習(xi) 成績相當不錯,獎學金和各種榮譽證書(shu) 拿到手軟,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卻不適應新的學習(xi) 節奏。
同學們(men) 大可不必擔心,學得快不如學得穩,古人就說過“欲速則不達“,學校不會(hui) 設置沒用的課程浪費學生和老師的時間,何況是大多數研究生隻有短短三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本科生過渡到研究生,一定的理論學習(xi) 可以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幫助同學們(men) 更好地進入學習(xi) 狀態,而且做科研一定要求學生具備終身學習(xi) 的能力。
03師生矛盾
我們(men) 選擇導師時可能隻想著上岸,給我名額讓我有學上就行,累不累無所謂,或者是聯係導師時感覺老師挺不錯的,但真正和導師交流共處後發現導師並不適合自己。大多數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導師學識淵博、尊重自己的學生,既不push,也不放養(yang) 學生。但現實中有些導師過於(yu) push,各種打卡、ddl、郵件和微信通知讓學生忙得手足無措;有些導師過於(yu) 佛係,直接放養(yang) ,幾乎一個(ge) 月也見不上幾次麵,看著自己同學每天學習(xi) 生活過的非常充實,自己難免會(hui) 擔心,剛入學就要擔心自己畢業(ye) 的問題;以上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嚴(yan) 重一點就是導師人品的問題,比如安排你幹一些雜事,動不動就跑腿,例如送文件、取快遞、幫他批改本科生的作業(ye) 、打掃衛生等等。
如果導師過於(yu) push,可以和老師誠心交流一下,讓老師知道你的能力有限,不要布置過多的任務,如果談判失敗,要學會(hui) 適度“摸魚”,在老師的眼裏能者多勞,你可以暴露一些自己的缺點,不要過於(yu) 勤快,漸漸地就能和老師達成一種平衡。如果導師放養(yang) 你,而你有沒有自學的動力和足夠的探索精神,那麽(me) 可以尋求師哥師姐的幫助,尤其是同門的,他們(men) 畢竟有經驗,學習(xi) 他們(men) 是如何在沒有導師指點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如果你不幸遇見了人品不好的導師,最佳做法是盡早換導師。沒錯,導師是可以換的!但是要注意以下三點:1、搜集足夠的證據,保護好自己;2、先找好“下家”,必須有全體(ti) 導師願意接受你;3、和原導師商量這件事時語氣不要過於(yu) 強硬。人前留一線,事後好相見,換導師後你們(men) 還是在同一個(ge) 院校,未來少不了接觸。
04人外有人
或許你在本科期間是佼佼者,推免到了知名的課題組;或許你本科期間努力學習(xi) ,在考研中擊敗比你條件好很多的同學成功上岸。原本計劃在讀研期間也保持著以往的優(you) 秀,卻發現人外有人,自己不再是領頭羊。這種落差感讓你一時無法接受,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
首先要恭喜大家能遇到強者,這說明你本科期間的努力對得起你現在所處的環境,它能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成長空間。向優(you) 秀的同學學習(xi) ,提升自我。其次大家要調整心態,推免上岸的同學不要驕傲,你不一定比考研上岸的同學強,說不定隻是他們(men) 本科院校的保研名額少,考研上岸的同學也不要妄自菲薄,上岸足以證明你的實力。研究生階段是同學們(men) 新的開始,新的起跑線。
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實際與(yu) 預期產(chan) 生落差,我們(men) 能做的就是調整心態,擁抱變化,風雨也是人生路上的一種景觀!祝同學們(men) 都可以如願過上心心念念的讀研生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