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法國高中畢業(ye) 會(hui) 考(Bac)正式拉開帷幕。首輪哲學作文考試。哲學是法國高中生的必修課,也是高考的第一道關(guan) 卡。考試時間是8:00-12:00,4個(ge) 小時寫(xie) 一篇作文。題目如下:
普通高中科(三選一)
選題1:La science peut-elle satisfaire notre besoin de vérité ?
科學能滿足我們(men) 對真理的需求嗎?
選題2: L’État nous doit-il quelque chose?
國家欠我們(men) 什麽(me) 嗎??
選題3: Le commentaire de texte, un extrait de La Condition ouvrière de Simone Weil
圍繞法國女社會(hui) 活動家西蒙娜·韋伊的著作《工人階級狀況》的一段進行思考並論述。
職高技術科(三選一)
選題1: La nature est-elle hostile à l’homme ?
大自然對人類是否懷有敵意?
選題2: L’artiste est-il maître de son travail ?
藝術家是其作品的主人嗎?
選題3: Le commentaire de texte, un extrait du livre IX des Lois de Platon.
根據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法律》第九卷中的一段進行思考並做出解讀。
往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題
2023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普通高中科
選題1: Le bonheur est-il affaire de raison ?
幸福是理智的嗎?
選題2: Vouloir la paix, est-ce vouloir la justice ?
想要和平,就是想要正義(yi) 嗎?
選題3: L’explication d’un extrait de La pensée sauvage de Levi-Strauss,
圍繞列維-斯特勞斯所著的 《野性的思維》的一段節選進行論述。
職高技術科
選題1: L’art nous apprend-il quelque chose ?
藝術能教給我們(men) 什麽(me) ?
選題2: Transformer la nature, est-ce gagner en liberté ?
改造大自然,就是獲得自由嗎?
選題3: L’explication d’un extrait de « théorie des sentiments moraux » d’Adam Smith
根據亞(ya) 當·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論》的一段節選進行思考並論述。
2022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普通科考題:
Sujet 1: Les pratiques artistiques transforment-elles le monde?
選題1:藝術實踐會(hui) 改變世界嗎?
Sujet 2: Revient-il à l’Etat de décider de ce qui est juste?
選題2:是否該由國家決(jue) 定什麽(me) 是正確的?
Sujet 3: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un extrait de Cournot, Essai sur les fondements de nos connaissances et sur les caractères de la critique philosophique (1851).
選題3: 闡釋下文:古諾1851年所著的《論認識的基礎和哲學批判的特點》節選
技術科考題:
Sujet 1: La liberté consiste-t-elle à n'obéir à personne ?
選題1: 自由是否就是不服從(cong) 任何人?
Sujet 2:Est-il juste de défendre ses droits par tous les moyens ?
選題2: 不惜采取任何方式來捍衛自身權利是正確的嗎?
Sujet 3:Expliquer un extrait de texte de l’Encyclopédie de Diderot (1751-1772)
選題3: 解讀狄德羅所著 《百科全書(shu) 》的一段節選。
2021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哲學作文
普高(四選一):
1. 討論是否意味著放棄暴力?
Discuter, est-ce renoncer à la violence?
2. 無意識是否擺脫了所有形式的知識?
L’inconscient échappe-t-il à toute forme de connaissance?
3. 我們(men) 對未來有責任嗎?
Sommes-nous responsable de l'avenir ?
4.解讀杜克海姆《社會(hui) 分工論》選段。
Explication de texte autour d'un extrait de l'ouvrage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d'Emile Durkheim
職高(四選一):
1.不遵守法律總是非正義(yi) 的嗎?
Est-il toujours injuste de désobéir aux lois ?
2:知,就是什麽(me) 都不信嗎?
Savoir, est-ce ne rien croire ?
3:技術是否讓我們(men) 從(cong) 自然中解脫出來?
La technique nous libère-t-elle de la nature ?
4:解釋弗洛伊德《詩人與(yu) 白日夢》(1907年)選段。
Explication de texte:Freud, Le poète et l'activité de la fantaisie(1907)
2020年
因疫情未舉(ju) 行全國性高中會(hui) 考
2019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
1. 有可能逃離這個(ge) 時代嗎?
Est-il possible d’échapper au temps ?
2. 解釋一件藝術品有什麽(me) 用嗎?
À quoi bon expliquer une œuvre d’art ?
3. 對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黑格爾的著作《法哲學原理》的一段節選進行思考並做出解讀。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理科:
1. 文化多元性阻礙了人類的團結?
La pluralité des cultures fait-elle obstacle à l’unité du genre humain ?
2. 承認義(yi) 務等於(yu) 放棄自由嗎?
Reconnaître ses devoirs, est-ce renoncer à sa liberté ?
3. 對奧地利哲學家弗洛伊德的著作《幻象之未來》的一段節選進行思考並做出解讀。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
商科:
1. 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嗎?
La morale est-elle la meilleure des politiques ?
2. 工作是否分化了人類?
Le travail divise-t-il les hommes ?
3. 針對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著作《關(guan) 於(yu) 笛卡爾原則的一部分的評論》的一段節選進行思考並做出解讀。
Expliquer le texte suivant :
2018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題目:
1.文化讓我們(men) 更人性化嗎?
– La culture nous rend-elle plus humains ?
2.我們(men) 能拋棄真理嗎?
– Peut-on renoncer à la vérité ?
3.就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意誌與(yu) 表象的世界》一段節選進行評述。
–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Le monde comme volonté et comme représentation" de Arthur Schopenhauer (1818)
理科題目:
1.欲望是我們(men) 的缺陷的表現嗎?
– Le désir est-il la marque de notre imperfection ?
2.遭遇不公,是知道何為(wei) 公正所必需的?
– Éprouver l’injustice, est-ce nécessaire pour savoir ce qui est juste ?
3.就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邏輯體(ti) 係》一段節選進行評述。
–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Système de logique" de John Stuart Mill (1843)
商科題目:
1.所有的真理都是決(jue) 定性的?
– Toute vérité est-elle définitive ?
2.我們(men) 可以對藝術無感覺嗎?
– Peut-on être insensible à l’art ?
3.就法國社會(hui) 學家杜爾凱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態》節選進行評述。
–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d’Emile Durkheim (1812)
技術科題目:
1.經驗會(hui) 誤導人嗎?
– L’expérience peut-elle être trompeuse ?
2.我們(men) 能掌控技術發展嗎?
– Peut-on maîtriser le développement technique ?
3.就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一段節選進行評述。
– 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L’Esprit des lois" de Charles de Montesquieu (1748)
2017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
1.觀察是否足矣了解?
Sujet 1 : Suffit-il d’observer pour connaître?
2.我有權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對的?
Sujet 2 : Tout ce que j’ai le droit de faire est-il juste ?
3.請就法國思想家、哲學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的一段選寫(xie) 一篇論文。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u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 de Jean-Jacques Rousseau
理科:
1.捍衛權利,就是捍衛自身的利益?
Sujet 1 : Défendre ses droits, est-ce défendre ses intérêts ?
2.我們(men) 能從(cong) 自己的文化中擺脫出來嗎?
Sujet 2 : Peut-on se libérer de sa culture ?
3.就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言論及寫(xie) 作集》中節選寫(xie) 一篇論文。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e Dits et Écrits (1978), de Michel Foucault
商科:
1.理性能使一切變得理性嗎?
Sujet 1 : La raison peut-elle rendre raison de tout ?
2.一件藝術品是否必須要求美麗(li) ?
Sujet 2 : Une œuvre d’art est-elle nécessairement belle ?
3.請就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在《利維坦》中一段節選寫(xie) 一篇評論。
Commentaire de texte sur un extrait de Léviathan (1651), de Thomas Hobbes
2016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Série L : 文科卷
- Nos convictions morales sont-elles fondées sur l’ expérience?
我們(men) 的道德倫(lun) 理觀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嗎?
- Le désir est-il par nature illimité ?
無盡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嗎?
- 評述美國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lun) 特(Hannah ARENDT)在其1964年著作《真理和政治》中的一段話。
Série S : 理科卷
- Travailler moins, est-ce vivre mieux ?
工作得越少,生活就越好?
Faut-il démontrer pour savoir ?
- 我們(men) 應當用認知來論證嗎?
- 評述意大利哲學家尼科洛馬基雅弗利(MACHIAVEL)在其1532年出版的著作《君主論》中的一段話。
Série ES 商科卷
- Savons-nous toujours ce que nous désirons ?
我們(men) 一直都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麽(me) 嗎?
Pourquoi avons-nous intérêt à étudier l’histoire ?
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學習(xi) 曆史是有好處的?
- 評述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勒內(nei)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在其1644年著作《哲學原理》中的一段話。
2015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Série L : 文科卷
- Respecter tout être vivant, est-ce un devoir moral ?
尊重一切眾(zhong) 生,這是否是道德義(yi) 務?
- Suis-je ce que 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
當下的我是否是我的過去的塑造成果??
- 解讀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中的一段節選
Série S : 理科卷
- Une œuvre d'art a-t-elle toujours un sens ?
一件藝術品是否一定蘊含著某種意義(yi) ?- La politique échappe-t-elle à l'exigence de vérité ?
政治能否從(cong) 真理的約束中脫離?
- 解讀西塞羅《論神性》節選
Série ES 商科卷
- La conscience de l’individu n’est-elle que le reflet de la société à laquelle il appartient ?
個(ge) 人的意識是否單純是他所屬社會(hui) 的反映?
- L’artiste donne-t-il quelque chose à comprendre ?
藝術家是否給予一些需要我們(men) 去理解的東(dong) 西?
- 闡釋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的一段
2014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考生試題 / Série L (littéraire)(三選一)
1. 藝術作品能培養(yang) 我們(men) 的感知力和領悟力嗎?
2. 我們(men) 是否應該為(wei) 獲得幸福而窮盡一切手段?
3. 闡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1972年著作《客觀知識:一個(ge) 進化論的研究》中的選段。
社會(hui) 經濟科考生試題 / Série ES (économique et social)(三選一)
1. 擁有選擇權是否就意味著自由?
2. 為(wei) 什麽(me) 人需要尋求認識自己?
3. 闡釋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lun) 特1958年著作《人的境況》中的選段。
理科考生試題/ Série S (scientifique)(三選一)
1. 人活著是為(wei) 了幸福嗎?
2. 藝術家是否是他個(ge) 人作品的主宰者?
3. 闡釋笛卡爾1628年著作《指導心智的規則》中的選段。
2013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語言是否是工具(le langage est-il un outil)?
2.科學是否隻是在確認事實(La science se limite-t-elle à constater les faits)?
3.評述笛卡爾在1645年與(yu) 伊麗(li) 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論述。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我們(men) 欠國家什麽(me) (Que devons-nous à l'Etat ? )
2.我們(men) 是否在弄不懂的時候才需要去解讀(Interprète-t-on à défaut de connaître)?
3.評述中世紀意大利哲學家安瑟倫(lun) 在《論上帝的預知、預見、恩典同自由意誌的和諧》一段論述。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工作是否能夠使人自我發現?("Le travail permet-il de prendre conscience de soi?" )
2.人們(men) 能否憑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傾(qing) 向影響?("Peut-on agir moralement sans s'intéresser à la politique?" )
3.評述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在《思維與(yu) 虛無》(La pensée et le néant)中的一段論述。
2012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人在勞動時有何收獲?
(Que gagne-t-onen travaillant?)
2.所有信仰都與(yu) 理性相悖嗎?
(Toute croyanceest-elle contraire à la raison?)
3.闡述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中的一段。
(Explication d’un texte deSpinoza, « 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 »)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沒有國家我們(men) 會(hui) 更自由嗎?
(Serions-nousplus libres sans l’Etat?)
2.我們(men) 有權探求真理嗎?
(Avons-nous ledevoir de chercher la vérité?)
3.闡述盧梭《愛彌爾》中的一段。
(une explicationd’un texte de Rousseau, « Emile »)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勞動,它僅(jin) 僅(jin) 是有用的嗎?
(Travailler,est-ce seulement être utile?)
2.有天生的欲望嗎?
(Peut-il existerdes désirs naturels?)
3.闡述柏克萊《論消極服從(cong) 》中的一段。
(explication d’un texte deBerkeley , « De l’obéissance passive »)
2011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人們(men) 是否可能證明一個(ge) 科學假設?
2. 人類是否必然對自身估計過高?
3. 解讀尼采《快樂(le) 的知識》的節錄。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平等是否危及自由?
2. 比起科學,藝術是否不那麽(me) 必要?
3. 解讀古羅馬哲學家塞內(nei) 卡《論恩惠》的節錄。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文化是否使人類偏離自然?
2. 違背事實是否仍可能堅持真理?
3. 解讀帕斯卡《思想錄》的節錄。
音樂(le) 舞蹈專(zhuan) 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自製力是否取決(jue) 於(yu) 自知之明?
2. 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對公正的理解?
3. 解讀尼采作品的節錄。
2010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對於(yu) 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沒有利害關(guan) 係?
2. 為(wei) 了給自己一個(ge) 未來,是否應該忘記過去?
3. 解釋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的節錄。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某些科學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險的?
2. 曆史學家的作用是否是評判?
3. 解釋杜爾凱姆《道德教育》節錄。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藝術是否可能避免(不要)規則?
2. 快樂(le) 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嗎?
3. 解釋霍布斯《利維坦》節錄。
2009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語言是否會(hui) 背離思維(或語言是否可以忠實地反映思維)?
2. 曆史的客觀性是否以曆史學家的公正性為(wei) 前提?
3. 評點叔本華在《作為(wei) 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一書(shu) 中的一段有關(guan) 匱乏和欲望滿足的論述;“欲望,也就是匱乏,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條件,所以,所謂心滿意足不過是某種痛苦的釋放”。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謬?
2. 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學都無法解釋的問題?
3. 評點法國哲學家亞(ya) 曆西斯•德•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中有關(guan) 鼓勵民眾(zhong) 參與(yu) 民主的一段文字:“因此,給民眾(zhong) 以機會(hui) 管理瑣事的機會(hui) ,比讓他們(men) 參與(yu) 管理國家大事更能激發民眾(zhong) 對公共事務的關(guan) 心”。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從(cong) 交換中我們(men) 能得到什麽(me) ?
2. 技術進步是否改變人類?
3. 評點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在《人類理智論》中有關(guan) 人的道德不是與(yu) 生俱來的一段文字:“我承認,在違法分子的社區內(nei) 部,他們(men) 自己會(hui) 遵守正義(yi) 和平等的規則;但是循規蹈矩並不是他們(men) 的天性,隻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社區內(nei) 需要實行必要的規矩”。
2008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感知能力是否可以來自教育?
2. 對於(yu) 活體(ti) 的科學認知是否可能?
3. 評述薩特《倫(lun) 理學筆記》中的一段文字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藝術是否改變我們(men) 的現實意識?
2. 演示是否是確認現實的唯一手段?
3. 評論叔本華《意誌與(yu) 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人們(men) 是否可以不受磨難而滿足欲望?
2. 認識他人是否比認識自己更容易?
3. 評述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中一段文字
2007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對於(yu) 思想桎梏的解脫?
2. 藝術品是否與(yu) 其他物品一樣屬於(yu) 現實?
3. 解釋亞(ya) 裏斯多德在《尼格馬科論倫(lun) 理》中有關(guan) “責任”的論述。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現實中得到滿足?
2. 腦力勞動與(yu) 體(ti) 力勞動的比較有什麽(me) 意義(yi) ?
3. 解釋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中有關(guan) “正義(yi) ”的論述。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人們(men) 是否可以擺脫成見?
2. 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勞動中獲取什麽(me) ?
3. 解釋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關(guan) “德行”的論述
2006年法國高中會(hui) 考作文
文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我是誰?”這個(ge) 問題能否以一個(ge) 確切的答案來回答?
2. 能否說:“所有的權力都伴隨以暴力?”
3. 試分析休謨論“結伴欲望和孤獨”一文的哲學價(jia) 值。“‘結伴’是人類最強烈的願望,而孤獨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懲罰。”
經濟社會(hui) 學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什麽(me) 是公眾(zhong) 所能承受的真理?
2. “給予的目的在於(yu) 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
3. 試分析尼采論罪行與(yu) 犯罪一文的哲學意義(yi) 。作者在文中提出問題:輿論在了解了犯罪動機和作案具體(ti) 情況後,即能遺忘錯誤。這種現象是否有悖倫(lun) 理原則?
理科作文題目(三選一):
1. 能否將自由視為(wei) 一種“拒絕的權力”?
2. 我們(men) 對現實的認識是否受科學知識的局限?
3. 試分析盧梭論人類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學含義(yi) 。盧梭說:“我們(men) 對同類的感情,更多產(chan) 生於(yu) 他們(men) 的不幸而不是他們(men) 的快樂(le) 。為(wei) 共同利益聯係在一起的基礎是利益,因共處逆境團結在一起的基礎是感情。”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