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科大學60多位博士已經通過論文盲審和畢業(ye) 答辯,卻因同等學力被校方告知無法獲得學位證書(shu) 的新聞引起關(guan) 注,整個(ge) 事件透露著一股行政的憊懶和得過且過的味道。
眾(zhong) 所周知,就像IT圈的“屎山”代碼一樣,延續下來的東(dong) 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新接手的朋友最好還是不要改變。以我這些年體(ti) 製內(nei) 的經驗,在政策解讀上,哪怕你解讀的和之前理解的不同,那也最好延續整個(ge) 單位一貫的做法。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呢,因為(wei) 這件事暴露出來的,就是長期以來的政策執行偏差,然後突然被發現,帶來的一係列嚴(yan) 重後果。
為(wei) 了理清楚這件事前後的脈絡,我們(men) 需要仔細盤盤關(guan) 於(yu) 同等學力博士學位的一些有關(guan) 規定。
同等學力是咋回事?
很多朋友對同等學力不太理解。所謂學力,是指學習(xi) 能力和知識水平。所以“同等學力”,字麵意思是具有同樣的學習(xi) 能力和知識水平。當然,這句話潛在的意思肯定就是沒有經過標準、正規的學曆教育。所以,同等學力碩士博士確實是從(cong) 入學方式,學習(xi) 方式,獲取的證書(shu) ,學費等等方麵都和全日製有很大差異。
比如入口上,全日製博士的入口相對嚴(yan) 格,同等學力則寬鬆很多。一般全日製碩士博士都是以考試的方式,筆試麵試都有,而同等學力則很多隻需要申請考核製。而學習(xi) 方式上,同等學力是在職的,一邊學習(xi) 一邊工作,全日製博士是完全在學校學習(xi) 。而證書(shu) 獲取上,同等學力是有學位證,沒有學曆證。
這一點也很好理解,所謂“學曆證”,是對一段學習(xi) 經曆的證明,既然同等學力並沒有如同全日製一樣全身心投入學習(xi) 當中,那自然不會(hui) 有“學曆”。
沒有學曆證也是同等學力碩士不太受人待見的一個(ge) 主要原因,畢竟全日製碩士又好讀證又好拿,同等學力競爭(zheng) 力就不足了。但同等學力博士卻似乎還受一點歡迎,畢竟全日製博士的證不好拿,“劍走偏鋒”拿個(ge) 同等學力好多地方也認可。
到此為(wei) 止,是不是大家都覺得,同等學力博士那很水?不用經過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入門難關(guan) ,然後輕鬆畢業(ye) 拿到學位證?事實上,國家其實在設置同等學力博士的時候,早已考慮到了這個(ge) 問題。
同等學力博士和全日製博士,其實還有一個(ge) 巨大的差別,就在於(yu) 畢業(ye) 條件。
全日製博士的畢業(ye) 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需要達到以下三點:
(一)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係統深入的專(zhuan) 門知識;
(二)具有獨立從(cong) 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學或專(zhuan) 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各個(ge) 學校對於(yu) 這三點都有進一步的解讀,於(yu) 是大家經常能聽到,XX學校需要幾篇2區文章才能畢業(ye) ,XX學校隻要1篇3區就能畢業(ye) 等等說法。不過,同等學力博士的畢業(ye) 標準可不簡單!
根據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第十六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ye) 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
在資格審查明確說明,需要獨立發表過高水平論文或著作,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或者省部級以上獎勵。注意,這裏“獲得國際級或省部級以上獎勵”,是和“發表高水平論文或出版高水平專(zhuan) 著”並行的,並聯,並行,要一起達到。
有科研經曆的人都應該清楚,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這點有多難(尤其是排名前幾位的作者),這對於(yu) 很多高校院所裏的科研人,可能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所以實際上,從(cong) 畢業(ye) 標準上,同等學力比全日製可以說難了不止一籌。這種設計的初衷,就是給真正在科研領域有所建樹,但沒有時間或者沒有機會(hui) 讀一個(ge) 全日製博士的人一個(ge) 提升學曆的機會(hui) ,而不是給那些啥也不會(hui) 的關(guan) 係戶水學曆的捷徑。
對規定視而不見,還是得過且過?
其實,同等學力博士這件事一點都不複雜,但出現在中國醫科大學確實稍有不該。這件事最吊詭的一點在於(yu) ——關(guan) 於(yu) 同等學力博士這個(ge) 規定至今已經頒布了26年!
很難想象在這個(ge) 漫長的時間段內(nei) ,沒有人正確解讀這條規定,亦或者是將錯就錯,隻要不發現不查處,那就一直有效。以我在機關(guan) 工作的經曆來看,如果對於(yu) 文件解讀有不理解或者有質疑的地方,我是一定會(hui) 直接跟上級部門溝通谘詢的。不要質疑我的“專(zhuan) 業(ye) 和執著”,因為(wei) 一旦我解讀錯了文件,造成了任何後果,那我是要負責的。
不管是出於(yu) 責任心還是自我保護的下意識,弄懂弄清楚文件都是一個(ge) 行政人員必備的素質。所以,對於(yu) 這件事背後的原因,我覺得答案可能是後者——將錯就錯,隻要不查處就一直有效吧。畢竟,如果一旦按照“正確”的理解去解讀,那麽(me) 就會(hui) 麵臨(lin) 一係列尷尬的情況:
之前已經發出的博士學位該怎麽(me) 算?怎麽(me) 處理這裏麵涉及的龐大複雜的利益糾葛?推翻之前領導決(jue) 策可能麵臨(lin) 哪些問題?以及對於(yu) 錯誤決(jue) 策是否需要有人負責等等。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蕭規曹隨,既然這個(ge) 規定一直都是這麽(me) 執行的,那我繼續執行應該沒問題吧。隻要不叫醒我,我就可以一直睡。最終結果大家就看到了,直到教育部下達了整改要求,他們(men) 才開始對所有即將畢業(ye) 的學生需要重新進行資格審查。
而這樣一來,即將畢業(ye) 的博士們(men) 就成了犧牲品,因為(wei) 我猜,從(cong) 沒人跟他們(men) 正確解釋過他們(men) 畢業(ye) 要達到這麽(me) 高的要求。否則,但凡有點科研經曆的人都應該掂量掂量,自己到底能不能達到畢業(ye) 要求,是否能最終拿到學位。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