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一對一教了不少國際學校學生的數學,以德威、鼎石為(wei) 主。本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兩(liang) 所國際學校數學體(ti) 係,以及我所接觸到學生情況。
德威
德威數學是實行分班製度的,入學時就會(hui) 分一次班,每學期過後,老師會(hui) 根據成績將一部分同學從(cong) 慢班調到快班,將一部分同學從(cong) 快班調到慢班。
有趣的是,這個(ge) 調整不單單是看數學成績的排名,課內(nei) 老師還會(hui) 根據“他的感覺”判斷一個(ge) 學生的潛力,如果學生正在快慢班分界線上,還有與(yu) 老師郵件溝通商量的機會(hui) 。
其實一般來說,數學能力強的在快班、數學能力弱的在慢班,課內(nei) 老師也好因材施教,沒什麽(me) 不好的。
但如果不是在快班,會(hui) 影響到後續 IGCSE 的考試。
課內(nei) 學習(xi) 呢,一方麵是教材,一方麵是外籍教師的網站錄播課視頻,我看過學生發來的錄播課視頻,講得挺好的。教材截圖如下:
鼎石
鼎石的特點是課內(nei) 數學教學延伸比較多,比如有一個(ge) 有趣的事兒(er) 是有個(ge) 鼎石的學生拿來一個(ge) 多功能廳的測繪圖,說他們(men) 數學課的作業(ye) 就是測量這個(ge) 多功能廳,並設計一個(ge) 自己喜歡的多功能廳。
這個(ge) 作業(ye) 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各種長度單位、麵積單位和體(ti) 積單位,並能讓學生對估算、近似數等概念的應用場景更加理解。是我之前從(cong) 未見過的數學課形式。
鼎石的老師課後可不會(hui) 給 PPT,所以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把知識點都做好筆記咯!!!
以上說的都是一些特點和優(you) 勢,下來說說我發現的共性的劣勢(不針對某個(ge) 具體(ti) 學校):
對於(yu) 數學概念名稱、推導方法不太了解。
學生學完一個(ge) 板塊,題大部分會(hui) 做了,但竟然說不出知識點名稱的英文名或中文名中的任何一個(ge) ,比如,下圖中的角 1 加角 2 等於(yu) 180 度,可以用來解題,但角 1 和角 2 的關(guan) 係叫什麽(me) ,很多國際學校七年級的學生就說不上來。
說不上來也能做出題,不影響得分,但長遠來說,學了很多數學概念後,就容易混淆了。
對於(yu) 半年前、一年前的知識點遺忘有些過分
一般來說,人學東(dong) 西都是會(hui) 忘的,這種忘指的是稍加提醒,複習(xi) 複習(xi) 就能想起來的忘。如果說,忘得一幹二淨了,那必然會(hui) 對以後的數學學習(xi) 造成影響的。
舉(ju) 個(ge) 例子,有些八年級的學生學字母分式運算的時候,都已經把具體(ti) 數字的分數運算怎麽(me) 通分、怎麽(me) 約分的原理忘了,那學起分式運算就很困難了。
綜上,在這兩(liang) 所國際學校的學生在各有特色課內(nei) 數學學習(xi) 基礎上,可以補補薄弱項,比如係統記憶每個(ge) 知識點的名稱、公式定理推導方法,概念與(yu) 概念之間的邏輯關(guan) 係。並適當自己做題複習(xi) 以前學過的知識點。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