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的絕對核心,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一直以來,代表著絕對高薪資的就業(ye) 機會(hui) 。因此在美國很多精英大學的畢業(ye) 生中,金融、谘詢等與(yu) 投行業(ye) 務密切相關(guan) 的職業(ye) 一直是競爭(zheng) 最激烈的就業(ye) 領域.
2024年投資銀行薪資報告中披露了25%-75%投行中不同職位的稅前薪酬(包含年終獎)的大致範圍:
來源:https://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investment-banker-salary/
較前幾年相比,投資銀行家的薪酬和獎金略有下滑。去年很多動蕩因素引發了更高的交易利率,例如全球通貨膨脹持續居高不下,國家之間的政治不確定性和反壟斷的監管加強等。
盡管金融行業(ye) 內(nei) 的薪資在下降,但整體(ti) 薪酬水平仍舊遙遙領先於(yu) 其他行業(ye) 的平均薪資。而且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金融行業(ye) 的情況正在回暖好轉。根據2024年最新季度的交易量,預計未來幾年會(hui) 有所改善,因為(wei) 大多數地區的資本市場和並購活動都開始攀升,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投行職位的薪資還會(hui) 上漲10%-15%。
由此可見,金融市場在“低迷”狀態下仍然能夠保持如此高薪的水平,還能迅速調整狀態進一步提薪,金融類專(zhuan) 業(ye) 如此熱門也不奇怪了。
圖源:網絡
究竟哪些大學是華爾街首選的搖籃一直是頗受爭(zheng) 議的話題。
投行篩選學校絕不僅(jin) 僅(jin) 靠排名,一些聲名赫赫的頂尖學府也許並不如一些黑馬大學受投行青睞。
例如,MIT(麻省理工學院)是人們(men) 眼中擅長培養(yang) 精英的夢想搖籃,但MIT的畢業(ye) 生卻遠不如SMU(南方衛理公學)的畢業(ye) 生容易進入進入投資銀行業(ye) 。再比如紐約大學培養(yang) 的投資銀行家數量遠遠超過藤校之一達特茅斯學院。
所以投行擁有自己心目中不同的篩選院校。今天,我們(men) 就來盤點華爾街那些頂級投資銀行偏愛的美國大學!
三大梯隊
Peak Framework統計了2008至2023年中所有投行員工的畢業(ye) 院校,最終整理出“向投行輸送本科生人數” 和 “其中前往頂級投行的比例” 兩(liang) 大數據可供參考。
頂級投行包括下列:
- Allen & Co.
- Bank of America
- Barclays
- Centerview Partners
- Citi
- Credit Suisse (now UBS)
- Evercore
- Goldman Sachs
- J.P. Morgan
- Lazard
- Moelis & Co.
- Morgan Stanley
- 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
- PJT Partners
- Qatalyst Partners
- Rothschild & Co
- UBS
目前,業(ye) 界對目標院校的排名沒有明確定義(yi) ,但從(cong) 過去幾年數萬(wan) 份的數據中可以總結出投行喜歡的大學列表,並將大學分為(wei) 三個(ge) 梯隊:
第一梯隊 TargetSchools(目標院校):絕大多數頂級投資銀行持續招聘學生的學校,這些學校是大多數頂級投資銀行積極爭(zheng) 取的目標,並向“精英公司”輸送了相當多的人才。
第二梯隊 Semi-Targets(半目標院校):在投資銀行領域招聘人數眾(zhong) 多的學校,可能在某些公司缺乏傑出專(zhuan) 業(ye) 人才,或者本科生就業(ye) 率不高。
第三梯隊 Lower Semi-Targets(較低的半目標院校):可以進入投資銀行的學校,但通常需要是最優(you) 秀的畢業(ye) 生。
目標學校是絕大多數頂級投資銀行持續穩定招聘學生的學校。
來源:https://www.peakframeworks.com/post/ib-target-schools
匯總如下:
第一梯隊:目標院校
15個(ge) 目標院校包括:常春藤盟校(例如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哈佛大學)、綜排靠前的學校(例如芝加哥大學)以及擁有優(you) 秀商學院的大型學校(例如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綜合排名最好的三所學校是: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和哈佛大學。
圖源:網絡
賓夕法尼亞(ya) 大學沃頓商學院
無疑是全世界最好的金融行業(ye) 人才聚集地之一,向投資銀行輸送的本科生數量雖然不是最多,但比例最高,占據了美國所有投行員工的 3.33%,而且其中 50% 以上進入了頂級投行;而哈佛大學向頂級投行輸送的本科生比例最高(58%);喬(qiao) 治城大學所有在投行的畢業(ye) 生數量高於(yu) 哈佛,但隻有40%進入了頂級投行,所以這也算是喬(qiao) 治城大學的一個(ge) 小弱點。
第二梯隊:半目標院校
半目標院校每年隻向投行輸送少量學生,這些學校通常無法覆蓋所有頂尖公司。
來源:https://www.peakframeworks.com/post/ib-target-schools
匯總如下:
半目標院校往往因所在地區的成功而脫穎而出,並慢慢進入華爾街的其他領域。大多數半目標學校在整體(ti) 學校水平上並不那麽(me) 有名氣(例如印第安納大學),但憑借強大的金融課程而聲名鵲起。許多半目標院校已經在一家公司建立了強大的校友基礎,並且擁有龐大數量的分析師(例如,楊百翰大學和高盛,埃默裏大學和拉紮德,艾維和 Evercore)。
由於(yu) 投資銀行公司集中度較高,半目標院校的存在感往往較低,而且一些學校(範德堡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很少有學生進入精英學校。
第三梯隊:較低的半目標院校
較低半目標學校的就業(ye) 情況不如半目標學校,但通常每年仍會(hui) 輸送一些學生進入頂級投行。
此類別的大學範圍更廣,囊括了一些其他國家的頂級大學(例如中國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包含了一些排名頭部的文理學院,比如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威廉姆斯學院和阿默斯特學院等,這類學院雖然學生人數少、入學率低,但畢業(ye) 生的整體(ti) 水平很好。
還有一些公立學校在學生數量上占優(you) (賓夕法尼亞(ya) 州立大學、德州農(nong) 工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其中一些學校對某些公司有很高的依賴程度(例如,佛羅裏達大學向 Evercore 輸送了最高比例的畢業(ye) 生)。結論與(yu) 建議數據表明,在投行這個(ge) 細分領域的就業(ye) 上,不同大學是有明顯的差異的。有些學校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ou) 勢,頗受投行招人時的偏愛。
第一梯隊的院校有大量來自各大投行的校友,這意味著在此就讀會(hui) 建立更強大的人際網絡。除此之外,目標學校會(hui) 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投資銀行或是金融行業(ye) 的實習(xi) 機會(hui) ,一些有影響力的私募股權獵頭甚至可能會(hui) 親(qin) 自參與(yu) 校招,直接招聘即將畢業(ye) 的學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