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前如何選擇課外活動?

在疫情的發展趨勢下,名校的錄取規則一直在變化。僅(jin) 有SAT和語言成績等等硬實力已經不足以打造差異化了,還要課外活動和背景提升等很多不太容易量化的加分項作以支撐。

但具體(ti) 來說課外活動都有哪些?又要如何給申請加分呢?

也許你聽到過這樣的例子:
“某某孩子,標化考試成績一般般不算突出,文書(shu) 也是中規中矩說不上非常優(you) 秀,就是因為(wei) 從(cong) 小到大規劃好了競賽履曆,在後來別人對軟實力還沒什麽(me) 概念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一係列的賽事“組合拳”,順利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offer。聽起來是不是感覺比拚命拉高硬分數還管用?那我直接“抄作業(ye) ”,讓孩子打一樣的競賽不就好了?”

其實不然!這樣未必是一個(ge) 正確的選擇!

課外活動意義(yi)
我們(men) 說申請時要突出的“課外活動”,其實跟興(xing) 趣愛好是掛鉤的。在外國人看來,一個(ge) 人擁有一項興(xing) 趣愛好,課餘(yu) 時間參加一些活動,是為(wei) 了自身的完整性與(yu) 社會(hui) 責任感,也就被納入申請大學的考量標準了。初衷本來就不是為(wei) 了像英語考試一樣被量化。不過到了習(xi) 慣以分數為(wei) 標準的中國家長心裏,本來很隨意的活動就也被劃分了等級。

按照國內(nei) 這麽(me) 多年來的應試教育來看,很多家長和孩子都習(xi) 慣了為(wei) 了考試而考試,為(wei) 了做活動而做活動。尤其是喜歡跟風選學校、選專(zhuan) 業(ye) 、選國家的“逐流大隊”,看別人做什麽(me) ,就要做個(ge) 一模一樣的。別人拿了個(ge) 數學類物理類奧賽的頂級獎項上了MIT,不代表你拿了一樣的獎項就會(hui) 被學校錄取!

那說到底需不需要做活動?要做什麽(me) ?做了又有什麽(me) 意義(yi) ?思小客今天給大家講講學術類、公益類以及實踐類的課外活動都有什麽(me) 區別!

課外活動分類
學術類
學術類的課外活動,顧名思義(yi) 就是和學術能力相關(guan) 的活動。學術類活動一種是短時間內(nei) 出成績的比賽,一種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做實驗、寫(xie) 論文。
學術競賽等級
國際級
國家級
省市級
一般能拿到省市級獎勵的學生,就已經很不錯了,再往上鳳毛麟角,一般孩子也難以複製。
學校級
常參加的比賽
高中聯賽
AMC競賽
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美國數學思維挑戰活動)
BPA商業(ye) 全能挑戰
...

當然了,科目專(zhuan) 業(ye) 不同所麵對的競賽也不一樣。但是要記住,含金量高不代表必進名校,軟實力背景隻能作為(wei) 輔助主要成績,達到增亮和放大學生能力展示的效果。切勿跟風盲目衝(chong) 競賽!時間花出去了效果卻沒達到!

公益類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申請者注意到了公益類的課外活動,比如去養(yang) 老院陪孤寡老人、去兒(er) 童福利院照顧弱勢群體(ti) 的孩子等等。比起其他活動突出的是個(ge) 人技能,公益類活動則更偏重心理層麵的特長展示,比如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

美國教育體(ti) 係
公益類活動是美國教育體(ti) 係裏長期堅持的項目,每個(ge) 學生從(cong) 小就要開始接觸,學校基本都有每學期做多少小時的硬性規定,比如每學期20小時,那平均到每個(ge) 月就是5小時,是一個(ge) 長期的對社會(hui) 的回饋。

中國教育體(ti) 係
而到了中國,大多數家長從(cong) 小就培養(yang) 孩子專(zhuan) 注於(yu) 學習(xi) ,很少有純粹出於(yu) 社會(hui) 責任感去做公益的,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功利的現象,就是到了高二甚至高三,發現這對申請很有幫助,所以就突擊似的開始參加。大家也都是知道那時再開始做公益,不一定能將它作為(wei) 自己的優(you) 勢了,但至少和其他申請者相比沒有劣勢。所以,盡早做出規劃還是有好處的,越早做活動越好。

實踐類
國外大學非常看重學生對一件事情的熱愛和投入的程度,能夠長期且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能夠讓麵試官看到你身上堅持不懈的難得品質。除了用於(yu) 申請以外,這對孩子的學業(ye) 建設也有很大的幫助。

像高能17歲創業(ye) 大賽一類的活動就非常適合用來做實踐類的活動背景,除了能看到孩子身上勇於(yu) 創新和改變的精神,還是展現平時難以發掘的能力(如:溝通力、人格魅力、領導力等等)非常好的機會(hui) 。

之前我們(men) 有采訪一位同學關(guan) 於(yu) 他賽後的一些感想
同學你來創業(ye) 大賽有什麽(me) 收獲嗎?
“這個(ge) 大賽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ti) 驗。正好我缺少賽事經曆,在豐(feng) 富個(ge) 人履曆的同時,還能收獲到課堂所不能get到的實踐經驗,就來參加創業(ye) 大賽了。”

一趟賽事“旅程”下來,鍛煉的不僅(jin) 僅(jin) 是領導力與(yu) 實踐能力,還有學習(xi) 內(nei) 驅力的進步。除了用於(yu) 申請以外,對未來學無止境的生涯也是一個(ge) 很好的啟發點。

話說回來,不管是哪一類的課外活動,如果想給申請名校加分,還是要從(cong) 學生的喜好和發展方向入手。當然了,賽事含金量也會(hui) 是參考的因素之一,能夠拿到獎項要比“重在參與(yu) ”更有說服力。如果條件所限真的沒有得獎,也可以把從(cong) 事這項活動的過程寫(xie) 成申請文書(shu) ,給招生官留下更鮮活、深刻的印象。

總之,選擇課外活動時是為(wei) 了一個(ge) 目的,就是讓孩子成為(wei) 一個(ge) 完整的個(ge) 體(ti) ,任何活動都是為(wei) 了證明這件事而存在。盡早規劃整體(ti) 流程,讓塑造背景這件事情成為(wei) 一個(ge) 自然而然,而不是為(wei) 了申請去應付,這才是國外名校想要在學生身上看到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受投行和谘詢行業認可的英國商科學校有哪些?

下一篇

歐洲經濟學奧林匹克挑戰指定參考用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