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挑戰賽
由擁有42年曆史的《哈佛國際評論》(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權威主辦,賽事麵向全球高中生,每年有三次投稿機會(hui) 。剛剛過去的夏季賽吸引了全球十餘(yu) 個(ge) 國家的百餘(yu) 名高中生參加,20餘(yu) 位來自《哈佛國際評論》的資深編輯、撰稿人參與(yu) 了文章審閱、決(jue) 賽選手線上答辯及獎項評定工作,並在賽前為(wei) 來自中國的參賽選手提供了5小時線上直播課程。
“來自中國的參賽選手在HIR春季賽與(yu) 夏季賽中展現出了他們(men) 對於(yu) 國際事務獨到的見解與(yu) 極強的思辨能力,很多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在未來的比賽中看到更多優(you) 秀作品的出現。”
Lexa Brenner and Joseph Wornom
《哈佛國際評論》聯合主編
在2021年已經結束的春季賽和夏季賽中,來自中國的參賽選手中共有9人獲得了金獎(Top 3%),29人獲得了銀獎(Top 10%)。從(cong) 線上課程、選題與(yu) 調研、寫(xie) 作與(yu) 呈現,到最終的線上答辯,參賽選手有哪些心得與(yu) 收獲?為(wei) 此我們(men) 特別對兩(liang) 位夏季賽的金獎獲得者進行了專(zhuan) 訪。
HIR Academic Writing Contest
汪宇曈 Yvette Wang
UWC常熟世界聯合學院
3000-4000字論文組·金獎
*論文組目前唯一獲得金獎的中國選手
Gold Medal
作品名稱:
Inequality Behind The Mask: How Does COVID-19 Affect the Situation of Women in Nigeria?
文章分別從(cong) 國家的經濟地位、健康醫療和基於(yu) 性別的暴力等方麵探討了尼日利亞(ya) 婦女在新冠疫情下所麵臨(lin) 的生存危機與(yu) 挑戰。受疫情影響,尼日利亞(ya) 婦女不僅(jin) 因為(wei) 失業(ye) 導致經濟窘迫,同時也麵臨(lin) 醫療條件落後所帶來的健康問題以及政府不作為(wei) 導致女性在社會(hui) 中受到暴力威脅。文章同時指出尼日利亞(ya) 婦女的困境在於(yu) 該國長久以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hui) 結構,呼籲更多人能夠意識到女性權利的缺失,並希望社會(hui) 能夠為(wei) 之做出改變。
Q1:為(wei) 什麽(me) 想參加HIR寫(xie) 作賽?
起初想參加這個(ge) 比賽是因為(wei) 論文組的寫(xie) 作主題可以讓我們(men) 聚焦於(yu) 一個(ge)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來寫(xie) 一篇論文,我之前參加過模擬聯合國活動,所以就很吸引我。同時我對“性別平等”這個(ge) 話題很感興(xing) 趣,因為(wei) 之前一直是實踐式的認知,所以覺得如果參加這個(ge) 寫(xie) 作賽可以讓我沉靜下來用比較學術的方式解讀這個(ge) 問題,探尋更多可能性。
Q2:為(wei) 比賽做了多長時間的準備?參賽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麽(me) ?
我用一個(ge) 暑假的時間陸陸續續完成了這次論文的寫(xie) 作。比較大的挑戰是在尋找資料的時候,由於(yu) 我的話題比較新且與(yu) 新冠疫情有關(guan) ,能夠獲取的文獻比較有限,但是在哈佛導師的幫助下,除了一些學術論文外,我還找到了一些世界權威組織的統計報告,並充分利用了其中的數據來支撐我的文章。
Q3:參賽時是否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
整個(ge) 參賽過程對我來說都很難忘,印象最深的是導師對我的幫助和支持。尤其到後期論文寫(xie) 作的收尾階段,由於(yu) 學校的課業(ye) ,其實時間上是比較緊張的,但是我的導師給予我充分信任,讓我能夠根據我自己的節奏進行調整,最終我也得以完成一份令自己滿意的論文。
Q4:參加完寫(xie) 作賽你有哪些收獲呢?
參加這個(ge) 比賽對我來說很有意義(yi) ,我把收獲分為(wei) 三個(ge) 方麵:一方麵是學術寫(xie) 作的技巧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麵是對於(yu) 自己選的性別平等話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更加篤定了接下來自己努力的方向。最後,我也收獲到了和我誌同道合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們(men) 。
HIR Academic Writing Contest
羅一辰 Yichen Luo
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
800-1200字短文組·金獎
Gold Medal
作品名稱:Divergent Political Systems, Convergent COVID Strategies
作者在文章中從(cong) 多個(ge) 角度介紹了中美兩(liang) 國在新冠疫情下所采取的抗疫措施,並提出了在疫情之下大國之間應合作互鑒、共同抗疫的觀點。
Q1:HIR寫(xie) 作賽哪些方麵吸引你參加?
首先是因為(wei) 我了解到《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比賽是一個(ge) 含金量很高的賽事,這個(ge) 比賽的獎項可以讓我的大學申請更具競爭(zheng) 力。其次從(cong) 個(ge) 人提升角度而言,參加這個(ge) 比賽可以提升我的各項寫(xie) 作能力,比如搜集、整合資料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等。
Q2:如何做賽前準備?你是如何確定自己文章選題的?
我在截稿期限前數個(ge) 月就開始準備了,這也給了我充足的時間做調研和不斷改進我的作品。我的選題是中美兩(liang) 國應對疫情的不同方式,這是一個(ge) 在電視新聞和社交媒體(ti) 上都經常出現的話題,不同媒體(ti) 對它也有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很多人隻能接觸其中一方的聲音,也因此對這件事形成了片麵的看法。我希望通過我的文章將多方麵的信息進行整合,讓讀者能對中美兩(liang) 國的抗疫舉(ju) 措有一個(ge) 更為(wei) 清晰、客觀的了解。
Q3:參賽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如何解決(jue) 的?
我認為(wei) 在比賽中最大的困難是在閱讀大量資料後將他們(men) 係統地、以一個(ge) 邏輯連貫的方式串聯起來,形成一個(ge) 有力的論據。我將資料的內(nei) 容整理成了一個(ge) 思維導圖,很好地幫助了我理解並處理這些信息的內(nei) 容。對於(yu) 未來將要參賽的選手,這也是一個(ge) 很實用的技巧。
Q4:你認為(wei) 導師對你的幫助大嗎?
我的導師以及《哈佛國際評論》提供的賽前直播課程對我幫助很大,希望後麵的參賽同學不要錯過。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師對我說的一些話,比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在閱讀文獻之前急著下結論,應該閱讀大量、全麵的資料之後再得出結論,而不是先有觀點,再去找支持這個(ge) 觀點的資料。這真的是讓我在參賽之餘(yu) 也可以終身受益的真知灼見。
《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秋季賽正在報名中
《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xie) 作挑戰賽是麵向全球高中生的英語寫(xie) 作類競賽,鼓勵青年學生以寫(xie) 作的方式表達對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以及國際事務的關(guan) 注與(yu) 思考。該項賽事包括短文組(800-1200字) 和論文組 (2000-4000字)兩(liang) 個(ge) 組別,分為(wei) 初賽和決(jue) 賽,順利通過初賽的作品作者將受邀在線上參加哈佛答辯日活動,最終由《哈佛國際評論》資深編輯、哈佛青年學者組成的評委評出金、銀、銅獎及各單項獎。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