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年都喊“史上最難就業(ye) 季”,但是2022年確實當之無愧——
今年國內(nei) 應屆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wan) ,達1076萬(wan) 人,同比增加167萬(wan) 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
與(yu) 此同時,當下新一輪的新冠疫情對經濟和大學生就業(ye) 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chong) 擊,其嚴(yan) 重程度超越了2020年武漢疫情!
當下大學生就業(ye) 難,也實實在在體(ti) 現在2022年應屆生的薪資期望上。
據智聯招聘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2022屆畢業(ye) 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約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於(yu) 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於(yu) 2021年的50.8%。
小編還記得去年的時候,很多人在談論大學生畢業(ye) 後幾年能夠年薪百萬(wan) ,今年就一下子跌入了低穀。
在今年如此嚴(yan) 峻的就業(ye) 環境下,最近有一條新聞刷爆網絡,在國家發改委2022年錄用的公務員中,有一人是畢業(ye) 於(yu) MIT的“學霸”!
根據發改委公開資料顯示,本年度共有25人被錄取成為(wei) 這個(ge) 國務院第一部位的公務員,其中不乏北大、清華畢業(ye) 的學霸。其中最引人關(guan) 注的,是一名名為(wei) 羅琴子的MIT畢業(ye) 生。根據發改委公開的信息顯示,羅琴子擬錄用的是發改委業(ye) 務司局三“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的崗位。
從(cong) 媒體(ti) 公開的報道中可以發現,羅琴子來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門一中,20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當時還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和5000元獎金。
羅琴子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是建築工程專(zhuan) 業(ye) ,2016年畢業(ye) 後進入MIT就讀,2018年獲得MIT建築技術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份“2020年教育部公務員麵試最低分數線”的名單中,也出現的羅琴子這個(ge) 名字,但是在當年教育部正式的麵試和擬錄用名單中,則沒有出現羅琴子的名字。
如果是同一個(ge) 人的話,羅琴子則早在2019年底就開始準備考公務員了。
而從(cong) 這次發改委錄取的25名人員公開的信息看,23人都是用工作單位的,也就說已經畢業(ye) 工作了,從(cong) 原單位考入國家發改委;僅(jin) 有兩(liang) 人在單位這一欄是“無”,其中一人便是羅琴子。這種情況,除了應屆畢業(ye) 生之外,很大的可能就是辭職後“全脫產(chan) ”考公務員!決(jue) 心不可謂不大!
其實,海外名校畢業(ye) 生回國進體(ti) 製內(nei) 工作的新聞最近頻繁出現在媒體(ti) 。去年則有媒體(ti) 報道MIT的畢業(ye) 生回上海中學做老師;而前年哈佛博士羅林姣進深圳街道任職,更是被輿論廣泛關(guan) 注!
在小編看來,越來越多的海外名校畢業(ye) 生回國進體(ti) 製內(nei) ,固然有就業(ye) 壓力和競爭(zheng) 的因素,但是更為(wei) 重要的原因,還在於(yu) “海歸”學霸們(men) 的選擇在變得多元化,更多是從(cong) 個(ge) 人和職業(ye) 興(xing) 趣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某種角度也是社會(hui) 成熟的表現。不知道你怎麽(me) 看?
“海歸”的就業(ye) 路徑,在過去以在國外發展,或者回國在外企工作以及自主創業(ye) 為(wei) 主;海歸長期以來似乎與(yu) “體(ti) 製內(nei) ”無關(guan) 。但事實上,這種認知正在被逐步顛覆。
在此次發改委公布的擬錄取的25名公務員名單中,3人擁有“海歸”背景,畢業(ye) 院校除了MIT之外,還有香港大學和倫(lun) 敦大學學院。3/25——這個(ge) 比例結合出國留學人數來看,“海歸”在國內(nei) 就業(ye) 市場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還是十分明顯的,包括考公務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