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作為(wei) 業(ye) 界權威性極高的索引平台,其寫(xie) 作及發表難度也是超乎想象。而很多本科生也覺得發表SCI是碩士、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教授的工作,普通大學的本科學生根本做不到。
但機構學員,來自普通二本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Meya同學就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發表了一篇材料科學與(yu) 工程(無機非金屬)方向的SCI論文。她將用親(qin) 身經驗告訴大家,無論年級背景如何,隻要用心做科研,發表SCI真的沒有那麽(me) 難!
認真去做了,SCI並不難
其實我一直都沒有發表SCI的“奢望”,但是可能和導師接觸的比較多,他也比較了解我,而且我的論文也到了SCI的水平,導師就建議我投SCI,最終文章也是被成功錄用。
雖然我不清楚難度如何,但是我一直覺得發表SCI論文是一件尤其嚴(yan) 謹的事情,我修改論文就修改了差不多三個(ge) 多月,嚴(yan) 謹到了可以說是一個(ge) 標點符號到字符之間的間距都很重要,那段時間就是每天看一百遍論文的感覺。
而且我發現很多人都覺得SCI很難,雖然確實是很難,但是它難就不代表我們(men) 做不到而不敢去做,我發現其實隻要隻要認真做了,其實發SCI也不是太大的難事。
其實我覺得最開始就不應該抱著一個(ge) 非常功利的思想,比如我必須要發SCI這樣的想法我覺得不太對,我們(men) 在做科研的時候隻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課題上盡量把它做好,這樣的話往往後麵的結果總是會(hui) 超出我們(men) 想象的。
Meya論文的在線頁麵
包括我在這個(ge) 項目過程中認識到的導師,他的人生觀和態度也一直在影響我,就是隻要踏實往前走,就一定能有所收獲,我也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像他一樣在Nature、Scienc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發表自己的文章。
不抱過高的預期 得到的結果遠超預期
準備做項目的時候我正值大三,然後也有出國讀書(shu) 的打算,但是因為(wei) 我學的是理工科,如果想升到一個(ge) 稍微好一點的學校的話,科研經曆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對一個(ge) 本科生來說的話,想發論文,尤其是一作的話是很困難的,或者說基本上不太現實吧。然後當時就看到你們(men) 有這樣一個(ge) 項目我當時就參加了。就還是想積累一些論文發表的經曆,豐(feng) 富一下自己的背景。
我本身對項目最後能做出什麽(me) 樣的成果沒什麽(me) 特定的預期,沒有說參加這個(ge) 項目我一定要發一個(ge) 怎麽(me) 樣等級的文章,我當時了解了這個(ge) 項目之後,就隻是想著跟導師好好做,把這個(ge) 課題做出來。
因為(wei) 其實你在做研的過程中,前方都是未知的,你並不知道你會(hui) 做出什麽(me) 樣的成果,或者換一句話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是否能把這個(ge) 課題做出來,所以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跟著導師踏踏實實的做,至於(yu) 能做出什麽(me) 成果、能發什麽(me) 樣的文章其實這些我都沒有想過,所以根本就沒有預期。最後發SCI也是很開心的,算是大大超出了預期。
因為(wei) 其實像材料方麵的專(zhuan) 業(ye) 在本科都是非常基礎的學科,然後我大部分的學習(xi) 也是偏向於(yu) 理論的,所以對於(yu) 計算機方麵的話,我的能力很薄弱,所以最開始用那些專(zhuan) 業(ye) 軟件還有Linux係統語言的時候真的很頭疼,再加上我的計算能力也很差,所以就是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問題。
一路也是自己不斷試錯,在當中尋求解決(jue) 辦法,實在不行的就會(hui) 請教導師,因為(wei) 他隻要在線差不多都是能秒回我的。
Meya同學
我非常感謝我在機構的導師,我覺得他是一個(ge) 很嚴(yan) 謹負責又認真的人。他十多年的科研經曆真的是非常豐(feng) 富,而且他自己有一套成熟的處理方式,所以如果你跟他學東(dong) 西的話,就可以學到很多,不僅(jin) 是關(guan) 於(yu) 計算化學關(guan) 於(yu) 分子動力學模擬這一塊,還有論文寫(xie) 作從(cong) 0到1從(cong) 無到有,再到最後發表SCI的一個(ge) 過程。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他非常謙虛,他文章也發了很多,但是也一直在不斷的學習(xi) 、改進和反思自己,他的一些人生觀也真的在逐漸的影響到我。
一次偶然,和科研結緣
說到和機構的淵源也是蠻深,大概是在18年的三四月份的時候逛知乎不經意間看到的。就是以前有參加過的同學在知乎上麵寫(xie) 了一些感受和他具體(ti) 做了什麽(me) 這類的,我當時看了之後就還挺感興(xing) 趣的,然後看到了Henry的微信就加了,也聊了很久。
一開始我是有點半信半疑的,包括我的父母也是不太放心,就怕被騙什麽(me) 的,然後也是找henry要了公司的營業(ye) 執照的什麽(me) 的,就是反複證實,後來就跟父母商量了一下就報名了。
在機構做項目相比之前我做過的其他科研項目來說,體(ti) 驗是更豐(feng) 富的。首先相同之處在於(yu) ,這些科研項目都是非常嚴(yan) 謹的事情,都需要用時間去打磨,而且這個(ge) 過程當中你是一直在和你自己做較量。
不同的地方在於(yu) ,機構的項目更靈活一點,我可以在寢室在教室在圖書(shu) 館都可以由我自己分配。再者的話就是難度會(hui) 比其他的科研項目更大一點,想學好還挺難的,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會(hui) 更高一些。
做科研:不要慫,就是幹
對正準備在機構開始科研項目,或者還沒想好要不要通過科研論文提升實力的同學,我想說的就是:不要慫,就是幹。
但說真的,我其實還挺想推薦我的導師給學材料學化學、物理這方麵的同學的,因為(wei) 我覺得這一路下來我自己是真的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不少。
在科研科研道路上的話,我覺得還是那句話,興(xing) 趣方向最重要,因為(wei) 據我了解,其實有很多讀研或者是讀博的師兄都是莫名其妙的做了自己現在這個(ge) 研究方向,如果你不喜歡的話,耗費在上麵三年或五年會(hui) 很痛苦的。
所以我對要做科研的同學的第一個(ge) 建議就是,一定要確定一個(ge) 自己確實是很感興(xing) 趣的方向,再去深入的研究,或者說可能有的時候你也是要先嚐試深入研究一下才會(hui) 對它感興(xing) 趣,但總得來說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方向。
第二點就是還是不要放棄,因為(wei) 做科研是一個(ge) 很漫長的過程,因為(wei) 你做的這個(ge) 領域別人從(cong) 來都沒有研究過,所以中間肯定會(hui) 有焦慮有挫敗感,但是隻要相信自己,相信你的導師,最後一定會(hui) 有成果的。
我目前也準備先gap一年,把我現在做的這個(ge) 課題先好好做完。之後的話也希望能像我的導師一樣,在學術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