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們(men) 為(wei) 大家整理的各專(zhuan) 業(ye) 排名中,涉及到學校開設的具體(ti) 課程時,會(hui) 看到在專(zhuan) 業(ye) 前有BSc、BA這樣的縮寫(xie) ,比如:BSc Accounting and Finance、BA Anthropology and Law。這些專(zhuan) 業(ye) 前的縮寫(xie) 都代表什麽(me) ?看了今天這篇文章,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看不懂英國大學的專(zhuan) 業(ye) 了。
►學曆和學位
學曆
在英國,如果大學期間沒能堅持到畢業(ye) 就離開了大學,可以獲得一個(ge) 類似於(yu) “就讀證明”的證明。這代表著你可以獲得學曆證明(Diploma或Certificate),但沒能拿到學位。
關(guan) 於(yu) Diploma和Certificate的解釋非常複雜,且每個(ge) 學校規定不同,有的是三年中上了兩(liang) 年便可獲得Diploma of Higher Education,類似結業(ye) 證書(shu) ,如果上了一年可以獲得Certificate。
還有的大學可能沒有上述的Ordinary Degree,所以如果畢業(ye) 論文沒有過,那也隻能獲得Diploma,還有的學校提供的專(zhuan) 業(ye) 就是Diploma。
無論是Diploma或Certificate,如果你隻拿到了這種“就讀證明”而沒有學位證書(shu) ,含金量會(hui) 大打折扣。
學位
在歐美國家,尤其是英國,一般隻分為(wei) “Undergraduate”和“Postgraduate”兩(liang) 種,其中“under”代表“尚未”,“post”則是“之後”的意思,“graduate”的畢業(ye) 也不是平常意義(yi) 上的畢業(ye) ,而是代表已經獲得高等學位。
也就是說“undergraduate”和“postgraduate”分別代表大學及碩博士班的求學時期,隻有畢業(ye) 後才會(hui) 擁有Bachelor(學士)、Master(碩士)和Doctor(博士)的身份。
►學位縮寫(xie)
圖片來源:LSE
即使是相同的專(zhuan) 業(ye) 也會(hui) 有不同的選項,比如圖片中的BSc、BA,那麽(me) 這些縮寫(xie) 都代表著什麽(me) ?
學士和碩士一般會(hui) 分為(wei) 兩(liang) 類:
● BSc/MSc:Bachelor(Master) of Science 科學學(碩)士
● BA/MA:Bachelor(Master) of Arts 文學學(碩)士
大部分的科目都是歸於(yu) 這兩(liang) 大類之下,因為(wei) 大部分的學科都是以理論為(wei) 基礎,也就是可研究型的科目,例如物理、化學、經濟、社會(hui) 等,也就是中學階段的學科的更高等級的一個(ge) 延伸。
本科學位
常見的本科階段學位縮寫(xie) :
● BA 文學士
● BSc 理學士
● BEng 工程學學士
● LLB 法學士
● BEd 教育學學士
● MB 醫學士
● BArch 建築學學士
● BBA 工商管理學學士
● BFA 藝術學學士
● BMus 音樂(le) 學士
● BN 護理學學士
英國本科學位等級劃分
英國的學位證會(hui) 根據學生在該專(zhuan) 業(ye) 的成績,劃分等級標注在學位證上。在英國的大學中,畢業(ye) 生學位一般分為(wei) 五類:
● First-class honours
(1st) 一等成績,本科階段平均分數在70%以上,對應國內(nei) 成績單上的GPA分數3.68--4.00。
一等成績通常是英國大學頒發學位的最高成績,英國大約隻有11%的畢業(ye) 生能拿到一等成績。
不同大學和不同課程之間拿到一等成績的學生比例也有很大差別,例如法律、物理或工程等專(zhuan) 業(ye) ,就很少有學生能夠拿到一等成績。
一等成績按百分比來算是70%以上,雖然理論上來說最高分是100%,但一般情況下,英國大學很少有80%以上的分數。
● Second-class honours, upper division
(2:1) 二等一級,本科階段平均分數在60%--69%,對應國內(nei) 成績單上的GPA分數3.33--3.67。
僅(jin) 次於(yu) 一等成績的第二高成績,英國大學46%的畢業(ye) 生都是以二等一級成績畢業(ye) 的。
● Second-class honours, lower division
(2:2) 二等二級,本科階段平均分數在50%--59%,對應國內(nei) 成績單上的GPA分數3.00--3.32。
是得到人數僅(jin) 次於(yu) 二等一級的第二多的成績,英國大學大約有29%的畢業(ye) 生能拿到這個(ge) 成績。
雖然這也是二等成績,但是在招聘方看來,這和二等一級成績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數的招聘者都會(hui) 要求畢業(ye) 生達到2:1以上的成績。
● Third-class honours
(3rd) 三等成績,本科階段平均分數在45%--49%,對應國內(nei) 成績單上的GPA分數2.50--2.99。
● Ordinary degree (pass) 普通成績,本科階段平均分數在40%--44%,對應國內(nei) 成績單上的GPA分數2.00--2.49。
英國大學的普通成績相當於(yu) 及格,勉強可以拿到學曆證書(shu) 。
在英國,學士成績很重要,它將代表你找工作的優(you) 劣以及申請碩士的學校等級。如果你隻是“Ordinary Pass”,這並不會(hui) 為(wei) 你的簡曆增光添彩,因為(wei) 英國的大學注重研究,會(hui) 有一個(ge) “Honours(Hons)”的字眼在證書(shu) 上,也就是“榮譽學士學位”,如果隻是pass就沒有榮譽了,通常代表你的畢業(ye) 論文沒有過。
碩士學位
碩士分類大致可以分為(wei) :
一般的碩士學位,必須有學士學位後更進一步的學位,大部分為(wei) :
MA, Med, MSc, MDes, MNCM, MSN, MSW, MPA, MPH, MC, MCA, MCouns, MLA, MLIS, MDiv, ALM, MBA, MBA Tech, MCom, MBus, MI, PSM。
讀博士前的碩士學位,必須有大量研究經驗的學士學位,大部分為(wei) :MRes, MARes, MScRes, MPhil。
給有工作經驗,例如主管階級的人念的碩士學位,申請標準與(yu) 一般學位不同,如:EMBA, EMS。
混合型學碩士學位,一路從(cong) 大學念滿四年,念同一個(ge) 科係,通常為(wei) 科學的領域,例如:Meng, MMath, MPhys, MSci, MChem, MBiol, MGeol…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分,例如:
●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或企業(ye) 管理碩士)
● M.M.或M.Mus: Master of Music (音樂(le) 碩士)
● MDes: Master of Design (設計碩士)
英國碩士學位等級劃分
● Pass with Distinction:與(yu) 本科的一等學位相同,碩士最終成績達到70%以上,申請PhD會(hui) 很有希望。
● Pass with Merit:成績良好,在60-69%之間,有些學校要求更高一些,會(hui) 需要在65%-69%。
● Pass:成績在碩士及格線50%即可。不過有些學校並沒有Merit,把50%-69%統統算為(wei) pass。
● 若沒有完全通過碩士課程,隻差很少的學分會(hui) 獲得Postgraduate Diploma,類似Ordinary Degree。
大部分想念博士的人,學校都會(hui) 要求碩士總平均至少要在70%以上。
博士學位
到了博士後,劃分就沒有那麽(me) 複雜,就像前麵學士與(yu) 碩士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而這兩(liang) 類都是以理論為(wei) 基礎的學術派,所以當你這兩(liang) 類裏任一學術領域達到最高階段時,就成為(wei) 了“Doctor of Philosophy”,通常縮寫(xie) 為(wei) PhD, Ph.D., D.Phil.或DPhil。其中Philosophy並不是說你是念哲學,而是說你念的科目已經到了知識的最高境界。
當然,博士也有很多種,其中最大的區分就是與(yu) 醫生的不同,醫生的資格為(wei) “Doctor of Medicine”,就是我們(men) 常常在門牌上看到的縮寫(xie) :M.D.。縮寫(xie) 與(yu) 全寫(xie) 的順序不同是因為(wei) 學位的原文是拉丁文,是反過來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