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4月,對即將畢業(ye) 或畢業(ye) 不久的在美留學生來說,既糾結又焦慮。H1B簽證,決(jue) 定留學生是否能繼續在美國合法工作的關(guan) 鍵,牽動著無數家庭的心,而中簽與(yu) 否也或多或少改變著每個(ge) 個(ge) 體(ti) 的命運。
自從(cong) 美國移民局開始實施針對H1B簽證的電子注冊(ce) 流程,申請人數暴增,從(cong) 本來的20多萬(wan) 份申請到去年2022財年的破30萬(wan) ,再到今年2023年的逼近50萬(wan) 份申請,愈發顯得僅(jin) 僅(jin) 8萬(wan) 5千個(ge) 配額的H1B工作簽證杯水車薪。我們(men) 先來一起看看詳細數據。
2022 財年,USCIS共收到了 308613份H-1B 注冊(ce) ,輪抽簽時選擇了 87500份注冊(ce) ,比配額的85000份要多一些,是為(wei) 了避免“虛假”注冊(ce) 造成的空缺。沒想到,即便多抽了2500份還是沒有達到配額。
於(yu) 是,USCIS又陸續進行了第二輪抽簽和第三輪抽簽(留學生圈內(nei) 戲稱為(wei) 海底撈),最終是選中了131970份注冊(ce) 才完成了原定85000份的H1B簽證配額。吸取2022財年的經驗,這次USCIS在2023財年直接一次性抽取了127600份注冊(ce) ,看起來是不少,可是考慮到2023年一共483927份的注冊(ce) ,中簽率比2022財年又低了一大截。
當然,可能仍然沒有達到配額,那麽(me) USCIS還會(hui) 再次進行第二輪抽簽的海底撈。可能早些年的留學生會(hui) 有感觸,畢業(ye) 留在美國工作原來不是這麽(me) 難的,留學生也有過隻要努力學習(xi) 順利畢業(ye) 就能實現“美國夢”的好日子。
同樣的85000份簽證配額,2014年還隻有124000份申請,刨除其中的虛假申請,再加上研究生以上學曆的20000份配額池,基本上讀了碩士和博士的留學生都能拿到H1B簽證,本科生中簽的概率也不低。十年之後,H1B申請數量幾乎翻至四倍,可每年USCIS給出的配額依然是一成不變的85000個(ge) ,其中還有6800個(ge) 是專(zhuan) 供來自智利和新加坡的申請人。
每一個(ge) 數字看起來是冰冷的,但數字背後隱藏的卻是幾代留學生的經曆和美國移民政策複雜的曆史變遷。1990年之前,美國的移民政策以促進家庭團聚為(wei) 主,大部分新移民都是通過父母子女姐妹兄弟到美國的。
1990年,老布什政府出台新的移民法案,開始明確具有雙重取向(dualintent)的H1B工作簽證:一方麵H1B屬於(yu) 非移民類別的暫時工作簽證;另一方麵,H1B跟F類學生簽證不同,允許有移民傾(qing) 向,可以申請綠卡而不必擔心再次入境時拒簽。
同時,1990法案還限製了H1B配額,一開始是7萬(wan) 個(ge) ,後來減少為(wei) 6萬(wan) 5千個(ge) 。雖然配額不是很多,但考慮到當時本來留學的人數就不太多,再加上拒簽率高,其實這些配額一直沒有用完過。為(wei) 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來美國參與(yu) 到如火如荼的資本主義(yi) 建設中去,在1998年新出台的法案中,H1B簽證配額有了大幅度提升,從(cong) 老布什時期的6萬(wan) 5千個(ge) 增加到11萬(wan) 5千個(ge) ,而2000年這一數字又幾乎被提高了一倍,達到了H1B配額的史上最高點:19萬(wan) 5千個(ge) 。
同時加入到法案中的還有兩(liang) 個(ge) 利好消息:
1)非盈利性組織雇傭(yong) 的外國人不占用H1B配額;
2)已經擁有H1B名額的人換工作時不需要重新申請名額。
而這兩(liang) 個(ge) 政策一直沿用至今,著實造福了不少在大學做科研和不得不換公司的留學生們(men) 。到了小布什政府,H1B政策再掀波瀾。2004年,一度攀升到快20萬(wan) 的H1B簽證配額被跳水式縮減至三分之一,可謂是一朝回到解放前,重返老布什時期的6萬(wan) 5千個(ge) 。
所幸,為(wei) 了留住高學曆人才,小布什政府又加了2萬(wan) 個(ge) 配額專(zhuan) 供擁有碩士以上學位的申請者。而這樣的H1B配額規定被之後的奧巴馬政府一直沿用至今。
劃重點:每個(ge) 財年共有6萬(wan) 5千個(ge) 常規工作簽證配額(其中6800個(ge) 是專(zhuan) 門撥給協約國智利和新加坡公民的),另外還有2萬(wan) 個(ge) 配額給碩士以上學曆的申請人。
新政策剛出台時,H1B配額其實還是很夠用的。但隨著2010年後赴美留學生人數的井噴,僧多粥少,H1B配額就完全不夠分了。就拿中國留學生為(wei) 例,2005年,中國赴美留學生剛剛6萬(wan) 出頭,而到了2015年,中國留學生達到了將近33萬(wan) ;即便受疫情影響,2020-2021學年的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也依然超過30萬(wan) 。對於(yu) 想在美國工作的理工科留學生而言,這段期間還是有個(ge) 稍稍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2008年,美國政府針對學生簽證出台了一個(ge) 新政策: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zhuan) 業(ye) 留學生畢業(ye) 後合法實習(xi) 期在原來12個(ge) 月的基礎上再增加17個(ge) 月,也就是說一共有29個(ge) 月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這一數字在2016年的新規定中又延至為(wei) 36個(ge) 月。
也就是說,如果是STEM專(zhuan) 業(ye) ,可以有三次抽簽機會(hui) 。而哪怕運氣差到一直沒抽中,也至少可以在美國積累三年工作經驗。當然,最近的利好消息是美國政府對符合36個(ge) 月OPT實習(xi) 期的專(zhuan) 業(ye) 放開了一定限定,使更多的留學生從(cong) 中受益。看到這裏,邏輯就很清晰了,中國留學生之所以留美工作越來越難,一是因為(wei) 近些年來始終不變的H1B工作簽證配額,二是因為(wei) 越來越多居高不下的龐大留學生基數,簡言之,供不應求,簽證太少不夠分。
然而,造成中國留學生明明努力學習(xi) 認真找工作但因為(wei) “運氣”不佳沒能中簽的最大“毒瘤”卻是那些印度ICC公司對美國簽證申請的濫用和欺詐。
ICC公司,所謂的信息谘詢公司(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mpany),乍聽起來還挺高大上,實則做的卻是外包廉價(jia) IT員工的中介工作。一些美國公司為(wei) 了降低成本,委托ICC公司招聘合同工(contractor),工資低還不用支付高昂福利。如果隻是搭建橋梁也還罷了,而ICC公司裏的員工雖然有少量因為(wei) 身份問題不得不委曲求全的高學曆者,但大多數都是根本不在美國,也沒讀過大學的印度人。
ICC公司要做的就是為(wei) 這些印度人進行三五個(ge) 月的集中培訓,然後再為(wei) 他們(men) 準備光鮮的假簡曆和假申請材料。更惡劣的是,為(wei) 了增加中簽的概率,ICC公司甚至為(wei) 同一個(ge) 人提交多份申請,而每多出來的一份虛假申請都意味著對誠實努力留學生工作機會(hui) 的侵害。
當申請人拿到H1B簽證正式工作後,人事關(guan) 係依然隸屬於(yu) ICC公司,每個(ge) 月的薪水都有一大部分要被ICC公司抽走。看看上麵這張表,顯示了2022財年排在前十的H1B工作簽證支持公司的名單,除了我們(men) 熟知的幾大科技公司Amazon,Google,Microsoft,Facebook,Apple,以及一家會(hui) 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剩下的Cognizant,Tata,Infosys和Hcl都是典型的ICC公司。可以說,前麵提到USCIS需要超額抽簽的罪魁禍首就是ICC公司這些操作。再看一組數據。這是2021財年的一組數據,當年USCIS共收到275000份H1B申請,其中印度申請人占了整體(ti) 的67.7%,而中國申請人隻占了13.2%。可是,同樣是留學生來源大國,作為(wei) 第一名的中國以30多萬(wan) 的人數遙遙領先於(yu) 不到20萬(wan) 的印度留學生。
換句話說,中國留學生要遠遠多於(yu) 印度留學生,可中國H1B申請人數量僅(jin) 僅(jin) 是印度H1B申請人的五分之一。特朗普在任時曾經提出過要改革H1B工作簽證申請製度,考慮實施“擇優(you) 製”,通過薪資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等來將申請人排位,滿足條件的高分者就能直接獲取工作簽證,無需抽簽。
可惜,一切隻停留在“說說而已”的階段便無疾而終。時也勢也,人生岔路口的選擇權有時並不在我們(men) 自己手上,盡力而為(wei) 不愧於(yu) 心就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