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留學圈終於(yu) 迎來了首個(ge) 文科頂流賽事——1月15日,劍橋Re:think論文賽正式放題。作為(wei) 能夠比肩當下同樣頂流John Locke論文賽的它,憑借強大的名校背書(shu) 和豐(feng) 富的主題選擇,吸引了全球無數學子的目光。
Part.1
賽事背景
賽事由Cambridg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CCIR)舉(ju) 辦,擁有劍橋背書(shu) ,集結麻省理工、哈佛、劍橋、牛津、布朗、伯克利等頂尖學府的教授親(qin) 自命題。比賽涵蓋各種主題,從(cong) 曆史和當前問題到推測性的未來場景。
賽方希望通過劍橋Re:think 論文競賽,為(wei) 青少年提供一個(ge) 平台,分享他們(men) 對過去和未來緊迫問題的觀點,增進對世界和社會(hui) 的理解,並提出創新的解決(jue) 方案來應對當代社會(hui) 麵臨(lin) 的緊迫挑戰。
關(guan) 於(yu) CCIR
CCIR是一家創始於(yu) 劍橋的國際化研究中心,由一群劍橋畢業(ye) 生創建,致力於(yu) 擴大重要思想的範圍和影響,使學術研究更容易為(wei) 公眾(zhong) 所接受。成立至今,CCIR也已資助了多名來自劍橋、牛津和耶魯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學者。
所有成功提交論文的參賽者將獲得由CCIR頒發的參賽電子證書(shu) !賽事設有金、銀、銅獎、三個(ge) 特別獎以及榮譽獎,其中,金、銀、銅獎& 特別獎的獲獎學生將受邀錄製官方播客與(yu) 專(zhuan) 題采訪!所有獲獎者都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及晚宴,地點就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大廳!
在過去的2024年,CCIR收到了來自50多個(ge) 國家的4200多份參賽作品。經過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幾所常春藤大學學者的四輪嚴(yan) 格盲審,我們(men) 的評審小組從(cong) 4200份參賽作品中選出了約350名榮譽提名學生和33名獲獎者。
24屆競賽的頒獎晚宴,更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出席並發表演講,且今年已有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確認出席
Part.2
2025賽題
本次劍橋 Re:think 論文賽為(wei) 參賽者精心準備了八大主題,涵蓋了 Animal Rights and Society(動物權利與(yu) 社會(hui) )、Laws and Society(法律與(yu) 社會(hui) )等多個(ge) 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賽方還貼心地為(wei) 大家提供了一些解題思路和參考資料。
● Animal Rights and Society(動物權利與(yu) 社會(hui) )
Should we prioritize animal rights to the extent that we eliminate all forms of animal agriculture?
我們(men) 是否應該優(you) 先考慮動物權利,以消除一切形式的畜牧業(ye) ?
解題思路:
這一話題涉及權衡動物福利與(yu) 人類食物需求、經濟因素。參與(yu) 者需考慮動物權利倡導者對於(yu) 避免集約養(yang) 殖中動物痛苦的觀點,以及另一些人認為(wei) 道德考量可與(yu) 負責任的動物農(nong) 業(ye) 相契合的看法。
參考資料:
- Peter Singer 的《Animal Liberation》(1975)
- Cora Diamond 的《Eating Meat and Eating People》(1978)
● Freedom and Accountability(自由和問責)
Is the concept of “cancel culture” a legitimate way to hold individuals accountable, or does it stifle free expression and promote intolerance?
“取消文化”的概念是追究個(ge) 人責任的一種合法方式,還是扼殺了言論自由並助長了刻薄?
解題思路:
首先要認識到 “cancel culture” 概念的曆史淵源,如古代的 “damnatio memoriae”。思考取消和從(cong) 集體(ti) 記憶中移除某事物是否真能消除該事件,還是應從(cong) 中吸取教訓以構建更健康的未來。
參考資料:
- John Stuart Mill 的《On Liberty》(1859)
- Judith Butler 的《Excitable Speech: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1997)
●Technology and Ethics(技術與(yu) 倫(lun) 理)
How can we deal with algorithmic bias and opacity?
我們(men) 如何處理算法偏見和透明度問題?
解題思路:
鑒於(yu) 機器學習(xi) 工具在多領域決(jue) 策中的影響日益增大,其偏差和不透明性帶來深刻社會(hui) 影響。參賽者要批判性地探討算法偏差和不透明性的技術與(yu) 倫(lun) 理方麵,分析偏差產(chan) 生的原因(從(cong) 算法設計到數據收集和反饋循環)以及不同形式的有意或無意的不透明性。
參考資料:
- Cathy O’Neil 的《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2016)
- Virginia Eubanks 的《Automating Inequality: How High-Tech Tools Profile, Police, and Punish the Poor》(2018)
● Space Exploration and Governance(太空探索與(yu) 管理)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pare for the era of space colonization?
我們(men) 應該如何為(wei) 太空殖民時代做準備?
解題思路:
關(guan) 鍵在於(yu) 思考誰將從(cong) 太空殖民中受益,太空殖民會(hui) 在地球上產(chan) 生何種新的不平等以及會(hui) 重現哪些不平等,“全球治理” 是否能代表 “全球”。同時要涉及太空探索的曆史發展及其公眾(zhong) 認知。
參考資料:
- Yuval Noah Harari 的《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2014)
- Carl Sagan 的《Pale Blue Dot: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1994)
● Biotechonology(生物技術)
Is genetic modification a valuable bioengineering tool or an unethical way to change our natural world?
基因改造是一種有價(jia) 值的生物工程工具,還是一種改變我們(men) 自然世界的非道德方式?
解題思路:
基因工程使科學家能改變生物體(ti) 行為(wei) ,但對於(yu) 人類胚胎基因工程和優(you) 生學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需確定在世界範圍內(nei) 實施基因工程的界限(何時、何地、如何實施)。
參考資料:
- Jennifer Doudna 和 Samuel Sternberg 的《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2017)
- Julian Savulescu 和 Nick Bostrom 編輯的《Human Enhancement》(2009)
● Economics and Globalization(經濟與(yu) 全球化)
Is globalization good for the world?
全球化對世界有益嗎?
解題思路:
思考全球化 “好” 的定義(yi) 以及對誰有益,分析全球化在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貧困、增加商品和服務及技術獲取的同時,是否平等地惠及所有人,是否加劇了不平等、侵蝕了地方文化和經濟。
參考資料:
- Amartya Sen 的《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
- Joseph Stiglitz 的《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Revisited: Anti-Globalization in the Era of Trump》(2017)
● Public Health(公共健康)
Is it ethical to force individuals to be vaccinated for the greater good, or does this violate personal autonomy and bodily rights?
為(wei) 了更大的利益而強迫個(ge) 人接種疫苗是否合乎道德,還是這侵犯了個(ge) 人自主權和身體(ti) 權利?
解題思路:
以美國雇主和學校要求學生或員工接種疫苗為(wei) 例,思考這一要求的合法性。一方麵要考慮強製接種引發的對身體(ti) 權利的保護訴求,另一方麵要分析拒絕接種對社區免疫的影響,尤其是弱勢群體(ti) 可能遭受的後果。
參考資料:
- Martha Nussbaum 的《Creating Capabilities: The Human Development Approach》(2011)
- Michael Sandel 的《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2009)
●Laws and Society(法律與(yu) 社會(hui) )
Should all drugs be legalized, and would such a policy lead to a more just and healthier society?
是否應該將所有的毒品合法化,這樣的政策是否會(hui) 導致一個(ge) 更公正、更健康的社會(hui) ?
解題思路:
鑒於(yu) 美國芬太尼致死人數眾(zhong) 多的現狀,分析毒品合法化的爭(zheng) 議。合法化倡導者認為(wei) 可通過商業(ye) 和政策工具監管毒品市場,而反對者認為(wei) 會(hui) 使非法物質使用常態化並增加公共衛生成本。
參考資料:
- Thomas S. Szasz 的《The Myth of Mental Illness》(1961)
- Michaela A. H. Ubel 的《The Ethics of Drug Prohibition》(2007)
Part.3
賽事詳情
賽事時間
- 比賽開始時間:2025年1月15日
- 論文提交截止時間:2025年5月10日
- 結果公布時間:2025年5月26日(較去年提前)
- 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及晚宴:2025年7月30日
參賽要求
- 論文字數不得超過2000字(不含腳注及參考文獻)
- 全文采用統一的字體和格式,行間距設為1.5
- 引用格式為MLA 8
- 必須以PDF格式提交
- 不能出現任何個人信息
Part.4四大推薦理由
1、學術成長與(yu) 能力提升
參與(yu) 劍橋Re:think 論文競賽是磨礪寫(xie) 作技巧、培養(yang) 批判性思維和提升溝通能力的絕佳機會(hui) 。
在深入研究和撰寫(xie) 論文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廣泛查閱資料、梳理觀點、構建邏輯嚴(yan) 密的論證體(ti) 係,這將極大地鍛煉他們(men) 的信息搜集與(yu) 整合能力、分析與(yu) 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為(wei) 未來的學術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2、名校光環與(yu) 認可
該賽事由來自哈佛、劍橋、牛津、麻省理工等世界頂尖名校的教授組成顧問委員會(hui) 和評審團,其學術權威性和專(zhuan) 業(ye) 性得到了高度保障。
在比賽中獲得優(you) 異成績,無疑是對學生學術能力的有力背書(shu) ,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在大學申請及未來學術發展中的競爭(zheng) 力,在眾(zhong) 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3、拓展視野與(yu) 知識領域
競賽所涉及的主題廣泛且前沿,涵蓋了多個(ge) 學科的交叉領域。
學生在準備論文的過程中,將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經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打破學科界限,培養(yang) 跨學科思維,從(cong) 而更好地適應未來多元化的學術和社會(hui) 環境。
4、豐(feng) 厚的獎勵與(yu) 榮譽
獎項設置十分豐(feng) 厚,包括現金獎勵、CCIR 學院獎學金、數字獲獎證書(shu) 、在 CCIR 播客和網站上的專(zhuan) 題采訪機會(hui) 以及參加劍橋大學頒獎典禮和晚宴的邀請。
這些獎勵不僅(jin) 是對學生努力的認可,也為(wei) 他們(men) 的學術生涯增添了光彩的一筆,激勵著學生積極投身於(yu) 學術研究與(yu) 創作。
「WRITING」
劍橋 Re:think 論文競賽 2025 年的賽事為(wei) 中學生提供了一個(ge) 難得的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平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